清塘杀黄鳝泥鳅的药,泥鳅养殖前用什么清塘
池塘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泥鳅饲养的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建设
1 养殖场的正确选址要想养好泥鳅,选好合适的地点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选择水源充足的、水质良好的地方。因为泥鳅也是一种鱼,是鱼就离不开水,所以,必须得有干净无污染的水源才能养殖泥鳅。其次,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养殖过程中需要运送饲料、运送泥鳅,因此得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仅仅选择好了场地还不够,在建设养殖场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周全,现在,我们就看看养殖场的布局。
2 养殖场总体布局泥鳅养殖场肯定是以池塘为主体,池塘的面积可大可小,但以东西长,南北短为最好,这样的池塘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池塘的两侧分别为进水渠和排水渠,这样池塘沿着两边的渠道依次排列,形成了并联的结构,并联的目的是为了单独管理,如果一个池塘的水质不好,不会影响到别的池塘。在每一个池塘中间和池塘与渠道之间,留出行走的道路,用来作为日常管理的通道。
在泥鳅养殖场建设中,还要留出晾水池的位置。在泥鳅的管理中,水温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最好使用与池塘水温一致的水,这也是需要一个晾水池的原因。到此为止,养殖场的主体已经完成,但是,咱们还需要有单独的管理区。
管理区一般设置在池塘的一侧,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饲料车间及饲料仓库都安置在这里,管理区中除了常规的设施,还需要加盖一座暂养池,同很多的鱼类一样,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鱼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这样既可提高泥鳅的食用价值,又能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养殖场建设好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沿着场子的周围,要用围网严严实实地围起来,使用围网的目的是防止小猫小狗等动物进入养殖场,给养殖场造成污染和危害。
到此为止,整个养殖场的布局您就看明白了吧,接下来,咱们具体讲讲养殖池塘的建设要求。刚才我们说过,池塘的长和宽可以根据不同的地面自行设计,不过长最好长于100米,宽不要超过80米,因为面积太大了不利于管理。
池塘养泥鳅,水深多少为宜?
水的深度保证在80公分左右
池塘泥鳅养殖技术要点是什么
建池:在房前屋后,庭院周围,选择有水源、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池。池子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待干后放进肥泥0~5尺,注入清水1尺,即可放种。
放种:池子砌好后,按每平方米放1—15斤计算投放鳅苗。苗可到市场上去购买或自己繁殖、捕捉;不管怎样,都应选择体壮无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三雌一雄的比例搭配。
投食: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牛粪、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施肥: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捕获: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水质管理:有条件的可以保持长流水,无流水的需要定期更换补充新鲜水,保证水中的含氧量。特别是高温天气,必要时可以增加循环喷水花洒设施,以改善含氧量和降温。也可搭建阴棚,来适度降低水温。
养殖泥鳅技巧
泥鳅的养殖技术(池塘养殖):
1、鳅种放养
每亩投放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无病无畸形、300尾/公斤的泥鳅苗种280~300公斤,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在水温10~15℃时,浸泡消毒15~25分钟。
2、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检查,观察水质变化以及泥鳅的摄食、活动情况,并做好防逃工作。
3、疾病预防
每公斤饲料添加抗生素2克、三黄粉5克、维生素C 2克,拌匀投喂,每月1次,每次连喂5天,并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预防泥鳅气泡病时,做好对池中各种气体饱和度的检测,保证饲料供应充足,减少泥鳅吞食气泡的机会。
若泥鳅已经发生了气泡病,可用5毫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并排出一部分老水,添加新水。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溶水全池泼洒防治车轮虫病和舌杯虫病。
4、水质管理
池水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20~25厘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并适时用田螺、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
5、饲料投喂
要求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粒径2.3毫米以内,水温15℃时,投喂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2%,水温20~28℃时,投喂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3%~4%。每天投喂3次,投喂饲料时遵循“四定”投喂原则。
池塘泥鳅养殖技术要点视频
放一些材料,然后在加一点儿醋,再烧一会儿就可以了。
泥鳅养殖注意事项
1、购买泥鳅苗的时候,要严格把关质量,以免放养后出现意外情况。运输会来的泥鳅苗要先消毒再放养。
2、养殖泥鳅时不能为了提高产量,而增加养殖密度,这样容易引发泥鳅病害。
3、池塘里定期施肥培育出各种天然饵料,可以减少一些买饲料的钱。
4、每个时期的泥鳅价格都不一样,因此,要选好上市的时机。
泥鳅养殖技术 池塘
泥鳅养殖可在向阳、温暖、排水便利处建池塘,池塘周边保持干净,在池塘底部铺上土壤,在池塘底部栽种上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水温保持在15-30℃左右。挑选购买大小均匀、健壮无病害的泥鳅苗放到水池中,保持好养殖密度。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以投喂水蚯蚓、小鱼、小虾、昆虫、豆饼、豆渣等。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饲养池建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一是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潜逃性。由于它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所以啊,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一点,需要特别的注意。另外在处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二是处理池塘的边缘。沿着池塘的边缘挖出近1米深的沟,然后把厚实的塑料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塑料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将塑料布沿着池子的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塑料布压实,这样塑料布就和池塘连成了一体。塑料布的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保证塑料布不被大风刮开.
三是处理池塘的进、出水口。因为现在的PVC管道造价比较便宜,所以养殖场可以考虑用PVC管道作为池塘的进水管道,它的一端出自蓄水池边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通道池塘的一边.四是池塘的出水口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我们希望抽出去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池塘的底层水有泥鳅的粪便污染,剩余的饲料污染,所以水质较差,换水时,就是要把这层水质比较差的水排出去。
水泥池泥鳅养殖技术
不可以!水泥池里面含有水泥,随着时间推移,水泥会逐渐凝固,这样里面的泥鳅无法存活。泥鳅一般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比如稻田、坑塘的淤泥中。
水泥池虽然也属于阴暗潮湿环境,但水泥含酸碱度,破坏泥鳅的生存环境。养殖泥鳅最好在稻田周围!
池塘养殖泥鳅需要哪些条件
在一些山区有流水的地方,由于地形狭窄,不适合建造较 大的池子,可以利用地势落差,建造小型流水水泥池养泥鳅。
(1)流水池的建造
流水池要建成水泥池,面积为5〜10 平方米,深0。8〜1米。要建在水源充足的溪流边,使池内常 年流水不断,也可以横截小溪建池,使数个池子串联起来。
池子为与溪流平行的长方形,四角用水泥抹成弧形,前、后两端设进、排水口,并用塑料网或铁丝网绑在内口上,以 阻止泥鳅逃跑。池底应有一定坡度,由进水口向排水口倾斜, 以利于排水和排污,池底不铺泥。
(2)鳅种放养
流水池应保持流水不断,水深40〜60厘 米。
由于水质好,饵料足,所以放养密度可以大些。一般每平 方米放体长5〜6厘米的鳅种300〜400尾。鳅种规格要一 致,不然入池后抢食不均,易造成生长差异。
(3) 饲喂
流水池内水很清,没有什么天然饵料,所以泥 鳅所需要的营养全都来自人工投喂的饵料。
饵料营养一定要 全面,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各占一半。制作配合饲料的 原料一定要新鲜,磨成粉,混合均匀,用少量次粉或淀粉作黏 合剂,加水搅拌,做成饵料团。投饵的时候,要把饵料团放在 密眼网和木条做成的饵料框上,在饵料框上绑好石块,把它沉 在池子一侧的池底。
饵料框的位置要固定,不要随意变动,也 不要离排水口太近。每个池子可放1〜3个饵料框。每天分 上午、下午和傍晚3次投喂。每次投喂的饵料,要使泥鳅能在 2小时左右吃完,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日投喂量占泥鳅体 重的5%〜8%。如果有条件制作直径和长度均为1毫米的 沉性颗粒饵料,则投喂效果更好。
(4) 日常管理
流水池中水流交换快,溶氧充足,水质清澈,喂养的泥鳅一般很少得病。但是,要防止敌害生物,如剑 水蚤、水老鼠、龙虱幼虫和红娘华等进入鱼池。进池的水要用 筛絹或密眼网过滤。进、排水口要保持水流通畅,并及时加大 进水量排污。
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的防逃网是否有漏洞, 进、排水渠道是否有泥鳅出现。如果发现有泥鳅出现,则可能 有漏洞存在,应及时找出并修补好。
养鳅池水的流速要适当。流速过大,既浪费水,又会造成 泥鳅顶水游泳消耗体力,影响生长;过小,水质容易恶化。一 般以每2天更换1次池水即可。
每隔5天,要加大进、排水量 1次,将淤积在池底的鳅粪和残饵,冲出池外。
养鸽
养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