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养殖概况
非洲农业概况
非洲耕地面积194万平方千米,占总土地面积比例远远不到10%,非洲总面积达302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的3倍,印度的10倍,但人口与中印差不多,非洲农业完全靠天吃饭,生产效率极低,随着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非洲农业的开发能力会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非洲许多地区土地肥沃,水热条件优越,非洲国家的农业只要能达到中国2000年代的生产力水平,就足以解决到2050年人口增长的温饱问题。
非洲农业概况介绍
农业是非洲最重要的经济部门。除南非、利比亚等11国外,其余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产值约占全洲国民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农业产值比重超过30%的有21个国家;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有二分之一的国家农业人口占80%以上;农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有32个国家的出口贸易以农产品为主;非洲还是世界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的重要产地,许多产品在世界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南非农业概况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这种农业往往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区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非洲农业发展现状
非洲位于东半球西南部,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部界苏伊士运河与亚洲接壤。非洲大陆面积(包括附近岛屿)3029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5。1984年人口5.37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1.27%,平均每平方公里17.7人。非洲的独立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只有3个,至1987年已增加到50多个。非洲农业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尼罗河流域就兴起了灌溉农业。
在非洲部分地区农作物可以做到一年两熟,而津巴布韦可以做到一年三熟或四熟。
非洲农业概况简介
一是南非农业具有鲜明的二元结构。南非国内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农业生产机制,其生产内容、水平、特点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一方面是少数白人农场主经营的发达的大农场,是高度商品化的农业,提供南非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另一方面是非洲人仅能维持生计的传统农业。
南非新政府继承下来的是一种极不平等的土地所有制结构。种族隔离统治时期的土地法令将86%的土地给了白人,广大的黑人被排挤到土地贫瘠的“保留地”。
到种族隔离制结束时,先前白人地区由6.7万个农场主占有,规模大都超过1000hm2,而71%的农村人口居住在剩余的14%的土地上。黑人地区人均占有可耕地低的仅0.1hm2。南非农业中的这两种极端在短时期内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二是农业商品率和生产率高居非洲前列。商品农业经济在南非发展的历史较为悠久,它从一开始就同宗主国的海外市场紧密相连。开普殖民地的建立,其首要任务是为过往船只提供蔬菜、肉类、淡水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钻石、黄金采矿业兴起后,大批移民纷至沓来,使得城市迅速发展,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对粮食、蔬菜、肉类、水果的大量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三是地区差异十分明显。南非农业因地理、资源条件不同而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主要农作物有自己的集中产区。例如最重要的作物玉米集中在西北省,自由州的西北部、北部和东部,马普马兰加省高草原(海拔1300米以上)以及夸祖鲁-纳塔尔地区。
小麦是仅次于玉米的重要的粮食作物,产区主要在冬季降雨的西开普省、西北省、北部省和自由州(该州的产量最高,但因气候原因,年度产量变化幅度较大)。西开普省西南部地中海式气候区降雨可靠,冬季温和多雨,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是小麦最为稳定的产区,素有"小麦谷仓"之称。
其他粮食作物中,大麦、黑麦、燕麦等播种面积不大,集中于西南部地中海气候区。南非是世界第十大产糖国,甘蔗主要集中于沿海无霜冻地区及夸祖鲁-纳塔尔省沿海湿润区,另外10%左右的甘蔗种植在马普马兰加省南部的灌溉农业地区。棉花分布在北方省。
南非农业的二元结构特性严重阻碍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并且遭到黑人的强烈反对。
2011年,南非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部副部长图拉斯表示,南非政府将在5年内投入250亿兰特(约合36亿美元)加快新农村建设。南非农村5年发展计划的重点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创新体系、推进南非土地改革、加快土地资源重新分配。
2、南非化工业有两个显著特点:上游产业高度集中、发展良好;下游产业尽管多样化,但非常薄弱。南非合成煤、天然气基液态燃料和石化工业成就突出,在煤基合成和气变油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几百块做理财,也能有非工资收入!
非洲农业概述
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撒哈拉沙漠以北广大区域。面积837万平方千米。包括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苏丹等[1]。北非可以进一步分为东北非(含埃及、利比亚和苏丹)和西北非(含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
农业分布主要是在有水源供给的地中海沿岸和尼罗河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以种植棉花,小麦等作物为主。[3] 北部非洲国民生产总值占三分之一以上,遥居各区之首,人均占有量高于全洲平均的一半。
这里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比较发达,其产值占全洲的47%以上,石油、天然气、磷酸盐分别占全洲总产量的60~90%,在世 界上也有一定地位。制造业规模、产值仅次于南部非洲,其中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在非洲国家中分别居第五位。区内沙漠广布,垦殖指 数为各区最低者,但灌溉农业发达,灌溉面积占全洲的70%,加上耕作制度和技术水平比较先进,产量较高,在洲内占有显赫地位,以盛产棉花、小麦及地中海果品等出名。
非洲的农业类型
非洲咖啡种植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热带种植园农业,属于密集农业,商品农业。咖啡属于热带经济作物,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作物类型是小麦、玉米。
非洲南回归线以南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在湿季,旱季无法进行农业耕作,适合畜牧业发展。
非洲农业概况图
水稻种植业
1、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它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而亚洲季风区的劳动力比较丰富。而且水稻的单产高,在亚洲季风区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2、水稻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因为人均耕地比较少,每户耕种的田地也很少,所以每户耕种水稻的面积一般比较少。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但是商品率低,因为生产规模小,而且收获的水稻大部分留作自用,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有限。
大牧场放牧业
1、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而且这些地区植被比较稀疏,不适合经营种植业,所以只能用于放牧牲畜,从而形成了这种农业地域类型。
2、大牧场放牧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牛和羊为主要的生产对象,而且这些地区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土地租金比较低、地势比较平坦,比较适合放牧业。
种植园农业
1、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在种植园内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而且有的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还有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等设施。
2、种植园农业是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一般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
商品谷物农业
1、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它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家。
2、种植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地势比较平坦开阔,而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足、降水比较丰富等。
混合农业
1、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它是在经历了植物培育和动物驯化后开始出现的一种农业。混合农业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在农场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等,可以充分的保持麦田的肥力,而且种植的饲料可以饲养绵羊,羊粪可以作为农田的肥料。
2、混合农业有比较好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农民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非洲农业生产
农业是非洲经济的重要部门.粮食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广,是农村居民的主食;小麦和稻米的产量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供出口的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可可、花生、棉花、棕榈油和剑麻等.
非洲农业分布图
非洲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热带沙漠气候区--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三角洲。
尼罗河三角洲位于埃及北部,临地中海。由尼罗河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冲积而成。面积2.4万平方公里。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网纵横,渠道密布,集中了埃及全国三分之二的耕地。气候炎热干燥,光照强,水源充足,灌溉农业发达,是世界古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长绒棉的主要产地。
养殖方法
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