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蚯蚓养殖技术方法,养殖蚯蚓疾病治疗

蚯蚓养殖技术方法,养殖蚯蚓疾病治疗蚯蚓养殖技术方法,养殖蚯蚓疾病治疗

养殖蚯蚓疾病治疗措施

蚯蚓是不吃无花果树根的,除非无花果树根已经烂掉了。蚯蚓吃什么如下: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 钾等养分.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是很大的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有很多.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 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第二,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 品.第四,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例如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因此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所以,我国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展蚯蚓的利用和养殖事业.第三,蚯蚓能够提高土壤 的肥力,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 钾等养分.

养殖蚯蚓疾病治疗措施有哪些

蚯蚓的天敌较多,如老鼠、黄鼠狼、狸、獾、刺猬、野猪、鸟类、蛇、蟾蜍、青蛙、虎甲、步甲、蜻艇、蚂蚁及蝼蛄、蛛形纲的蜘蛛、多足纲的蜈蚣、绦虫、丝虫、线虫、寄生蝇、寄生螨类等都是蚯蚓的天敌。

蚯蚓是环节动物之一,世界上有蚯蚓3000余种,我国亦有200多种。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品种。

蚯蚓营养丰富,繁殖迅速,食性杂,人工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蚯蚓可作为珍贵药物治疗多种疾病,还可以用作高蛋白食品和饲料。蚯蚓挖穴松土、分解有机物,为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目前许多国家利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有机废物和净化污水。

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粪)、分泌(粘液)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是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主要是蚯蚓、螨和蚂蚁)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蚯蚓病害及治疗方法

杀菌消毒工作要落实到位,蚯蚓身体表面的体液膜有保护隔绝病害的功能,但凡事无绝对,一定要提前预防。

养殖蚯蚓疾病治疗措施是什么

蚯蚓的大面积养殖与小规模养殖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主要体现在蚓种选择、提纯复壮、饲料准备、蚓床方案、管理措施、病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

一.选种

目前最适合大面积养殖的品种是大平二号。此蚓一般体长50~70毫米,体腔直径3~6毫米,成蚓体重0.45~1.1克。体上刚毛细而密,体色紫红,但随饲料、水份等条件改变体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这种蚯蚓除体腔厚,肉多,寿命长,能适应于高密度饲养外,还有繁殖率高,适应能力强,易于饲养等优点,非常适合人工大面积养殖。

二.饲料准备

1.适合大面积养殖的饲料只有三种:牛粪、猪粪或牛粪、猪粪以任意比例相加。

2.饲料发酵:将牛粪或猪粪、混合粪放到平地上摊开10—25厘米厚,晒至5到6成干左右。接着将这些粪料架堆起来,可以采用长方形、半圆柱形堆法,每堆一层(厚15—20厘米)粪料就淋300到500倍的生态菌一次,如此重复铺4—7层,直至水渗出为好;若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地堆。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在气温较高季节,一般第二天堆内温度即明显上升,3—4天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温降至40℃时(这个过程需要约15天),则要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去重新堆制,并再加入EM如金菌)。饲料发酵好以后,测试PH值,蚯蚓饲料一般要求适宜PH值为6.5—7.5,但很多动植物废物的PH值往往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例如:动物排泄物的PH值是7.5—9.5,因此对蚯蚓饲料的PH值要进行适当的调节,使它接近中性,以适合蚯蚓生长。

三.调制和添加营养促食物质的方法

以一立方米基料为例,取水100公斤,加入尿素2公斤、食醋4两、糖精5克、菠萝香精4盖,混合在水中溶解,先取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翻堆后再把另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过二天即可使用。在蚯蚓的饲料里添加了柠檬酸、香精、糖精,把蚯蚓的饲料调制成蚯蚓最爱吃的水果香甜味,蚯蚓从此不但不逃走、不挑食,而且食量增加,从而大大地加快了生长速度、提高了产量。

四.放养

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饲料横放在蚓床上,成50厘米宽的条形,长度不限,间隔30厘米。放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蚓种放入无饲料处,放养后补浇一些水,利于蚯蚓活动。忌在蚓床上堆满畜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死亡。

五.日常管理

1.温度:蚯蚓是变温动物,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直接影响蚯蚓生长发育和产卵状况的重要生态因子。一般来说,蚯蚓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

2.湿度: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蚯蚓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因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蚯蚓体内水的成份极大,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防止水份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当然,土壤过于潮湿对蚯蚓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由于蚯蚓喜食细,烂,湿的饲料,尤其是它要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来呼吸,因此对蚯蚓来说,保持一定的水份供应特别重要。蚯蚓抗急剧干燥的能力很差,其生育环境的最适湿度为70-75%。

3.空气:蚯蚓养殖的全过程均需充足的新鲜空气。为了保持饲养床始终处于疏松、透气状态,可采取以下措施:基料厚度不得超过规定高度,必须时予以削减;饲养一段时间后可适当翻动1次基料,将上、下层基料翻动,调换位置,既可使下层基料疏松、透气,又有助于上、下层基料湿度趋向一致。

4.养殖密度:蚯蚓的放养密度与蚯蚓的种类、生育期、养殖环境条件(例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六.病害防治

饲料中毒症

发现蚯蚓局部甚至全身急速瘫痪,背部排出黄色或草体液,大面积死亡,这是新加的饲料含有毒素或毒气。这时要迅速减薄料床,将有毒饲料撤去,钩松料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入底部休息,慢慢就可以适应了。

蛋白质中毒症

如发现蚯蚓的蚓体有局部枯焦,一端萎缩或一端肿胀而死,未死的蚯蚓拒绝采食,有悚悚颤栗的恐惧之感,并明显出现消瘦。这是由于加料时饲料成分搭配不当引起蛋白质中毒。饲料成分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基料制作时粪料不可超标),因蛋白质饲料在分解时产生的氨气和恶臭气味等有毒气体,会使蚯蚓蛋白质中毒。发现蛋白质中毒症后,要迅速除去不当饲料,加喷清水,钩松料床或加缓冲带,以期解毒。

缺氧症

如果发现蚯蚓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这是氧气不足而造成蚯蚓缺氧症。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粪料未经完全发酵,产生了超量氨、烷等有害气体;②、环境过干或过湿,使蚯蚓表皮气孔受阻;③、蚓床遮盖过严,空气不通。此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如将基料撤除,继续发酵,加缓冲带。喷水或排水,使基料土的湿度保持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时开门开窗通风或揭开覆盖物,加装排风扇,这样此症就可得到解决。

胃酸超标症

在发现蚯蚓痉挛状结节、环带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粘液增多,在饲养床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不动,最后全身变白死亡,有的病蚓死前出现体节断裂现象。这说明蚯蚓饲料中淀粉、碳水化合物或盐分过多,经细菌作用引起酸化,使蚯蚓出现胃酸超标症。处理方法是掀开覆盖物让蚓床通风,喷洒苏打水或石膏粉等碱性药物中和。

水肿病

如发现蚯蚓身体水肿膨大、发呆或拼命往外爬,背孔冒出体液,滞食而死,甚至引起蚓茧破裂或使新产的蚓茧两端不能收口而染菌霉烂。这是因为蚓床湿度过大,饲料PH值过高而造成的,这时应减小湿度,把爬到表层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里。在原基料中加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酸碱度,过一段时间再试投给蚯蚓。

毒害

蚓体出现痉挛状结节,变粗而短,环节红肿,全身粘液分泌增多,蚯蚓变白而死亡。原因是蚯蚓吃了有毒的饲料,如在畜粪堆附近喷过农药,蚓床上浇了污染的水,在蚯蚓暂养育壮处曾堆放过化肥、农药,运送蚯蚓的容器接触过有毒物品,以及暂养蚯蚓放在薄膜上又不漏水,喂的饲料太潮,蚯蚓生活的环境过份潮湿,气温高时出现蚓体变白,少数死亡。如因毒害出现这种情况,可采取多次喷水,让有害物质随水洗掉,还要勤添精饲料米糠、麸皮等;室内暂养蚯蚓发病,则要搬离。如因过份潮湿造成蚓体变白,可添加发酵过的干畜粪或精饲料,与原有潮料和蚓粪拌和,并将薄膜取出,如发现已有少数死亡,即搬入蚓床饲养,以使尚能活动的蚯蚓恢复健壮。

养殖蚯蚓疾病治疗措施及方法

造成蚯蚓大量死亡的原因和对策:

1、蚯蚓中毒

引起蚯蚓中毒有两种原因:一是化学污染。如蚓床或盛放容器农药、化肥、化学品等污染,蚯蚓发生中毒,全身粘液分泌增多,蚓体痉挛状弯曲,变粗而短,环节

红肿,而后死亡;二是蛋白质中毒。这主要是蚯蚓饲料中蛋白质过高所致,如一味喂以氮含量高的泔脚、猪禽粪等,或发酵不充分,病症表现为蚓体卷曲、变形、蠕动无力,局部肿粗或坏死。

防治方法:对于化学性中毒,只要及时撤离污染物,或赶紧移养蚯蚓,尽可能减少生产损失;为避免蛋白质性中毒,须在含氮量高的饲料中搭配稻草、麦秸、烂叶等,井充分发酵。

2、蚯蚓缺氧

蚯蚓缺氧原因有:①畜禽粪等饲料要完全发酵,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氨、烷等,蚓体接触后即触电样死亡。②雷雨或过度浅水造成环境过于潮湿,导致蚯蚓表皮气孔呼吸受阻,从而窒息、死亡。③越冬管理没有处理好保温与换气的关系,生产中常见一些养蚓户用数层塑料薄膜把蚓床遮盖得过于严实,不能有效地进行通气换气。缺氧条件下,蚯蚓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后代发育不良。

防治方法:畜禽粪便堆肥发酵需3o天左右,烂瓜果、泔脚等也宜沤制腐熟,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使湿度保持在30%左右,为了解决低温条件下通气与保温的关系,可在蚓床中将稻草扎束排列,然后穿出塑料膜透气,或在塑料膜下垫盖稻草帘,电午无风暖阳天气应掀开换气。

蚯蚓可以治疗什么病

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蚯蚓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是鸡、鸭喜好的“肉类”食物;蚯蚓还在淡水钓鱼中适应面广,各种水域、鱼类、气候都较适宜的钓饵。但蚯蚓也有为害的一面。有一种寄生在猪体内的寄生虫——猪肺丝虫,在它的幼虫生长发育中,有一段时间是寄生在蚯蚓体内的。因此,在猪肺丝虫流行的地区,蚯蚓为这种寄生虫的繁殖提供了方便的条件。活蚯蚓容易传播疾病,对猪可传播绦虫病和气喘病。对禽类可传播气管交合线虫病、环形毛细线虫病、异次线虫病和楔形变带绦虫病。蚯蚓是分解者,对于人类来说,它可以分解掉人类生产的有机垃圾,使其变成无机物,供植物等利用。所以说院子里有蚯蚓的话种菜或种花都会长得比较好……同时人的活动会给蚯蚓提供一定的能量来源,比如食物。但是人类对土壤的污染和对水的污染会给蚯蚓的生活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威胁到蚯蚓们的生命。蚯蚓还可以作饲料、食品和药材,对人类的益处很大。目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蚯蚓在农业、林业、牧业生产上的重要性和对环境保护的特殊作用。据调查我国每公顷土地内大约有蚯蚓15万~180万条。由于蚯蚓的掘地性和杂食性,每年每公顷土地内的蚯蚓排出的蚓粪就可以达到几十吨至几百吨。富含腐殖质的蚓粪是植物生长的极好肥料。蚯蚓的活动还可以改良土壤,加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恢复和保持土壤的生态平衡。此外,蚯蚓在处理垃圾中的有机废物,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和为入类提供蛋白质新来源等方面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第二,蚯蚓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第三,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第四,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如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因此,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所以,我国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展蚯蚓的利用和养殖事业。

蚯蚓如何防治

我们可以直接进行土壤深翻,然后放一群鸡去把蚯蚓吃掉就可以啦,如果不干净可以多试几次。

使用茶麸,是山茶油果实榨油后剩下的残渣,撒向有蚯蚓的地面。还可以撒食盐、辣椒水都是不错的办法。

化学药物进行防治,药液喷施,是更直接更有效的,但是化学防治会有一定的药物残留。

蚯蚓能治病吗

蚯蚓通称地龙,俗称曲蟮。它的种类很多,在全世界约有!千多种。我国就有!多种。由于它有着其他动物所不及的独特价值和功能,越来越引起科学家和各方面的关注。蚯蚓是改良土壤的专家。它的身体,像一个两端略尖的长圆筒。它的消化管子(包括口腔、咽头、食道、砂囊、胃、肠、直肠),仿佛是套在大圆套中的一个小筒子。蚯蚓的嘴巴很特别,最前端的口前叶,肉质肥厚,伸缩力很强,后边是口腔,没有牙齿,却有许多纵行的褶皱,可翻出口外。凭着这套本领,蚯蚓靠吃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物,它能将沙粒、土壤和腐败的有机物包围起来,一起吞下去,把其中的养分吸收后,再把剩余的土粒从!!!!!!!!!!!!尾端的肛门排出。在春夏之际,人们在地面上常常可以见到许多卷曲的粘土小堆。这些就是蚯蚓排出的土粒堆成的。这些土粒细腻、湿润,还增加了许多化学物质。经过蚯蚓凿土、吞取食物的土壤,还将细土翻到上面,粗土盖到下面,像是被耕翻一样,对农作物的益处很大。蚯蚓除了具有改良土壤,犁田松土的作用,而且它还是一种中药材。在中医药中,蚯蚓的药性为性寒、味咸,具有清热、定惊、利尿的功能,早为医药家用来入药治病。据临床试验证明,蚯蚓及其提取的成分可以治疗气管炎、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胆结石、痔疮、秃发等病症。据分析,干蚯蚓体内的蛋白质含量高达!#左右,还有赖氨酸和蛋氨酸等成分,是禽、畜、鱼类的优质饲料。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蚯蚓体内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比肉类、谷类高数倍。由于蚯蚓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因而用科学方法从蚯蚓体中提炼出来的原液和以蚯蚓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各种特色食品,正在不断出现,而且还将继续得到开发。这也证实了伟大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预言:蚯蚓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

养殖蚯蚓病虫害的防治

答:100条养殖蚯蚓方法:

1、下种

将腐熟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沿着桑园开挖好的沟槽平铺10 cm,然后均匀放入含卵块及幼叫的蚯蚓种,上而再放5 cm的饲料。养殖密度可控制在2-2. 5 kg/m2或1-1. 5万条/m2,原则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后期密度可逐渐缩小。

2、遮阴与防护网

蚓种放好后,沟上先覆盖一层塑料防蚊网,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盖。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湿。

3、温湿度的调节

蚯蚓的最佳养殖温度在20-27℃,和蚕儿对温度的要求一样。

冬季桑园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 cm,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树枯叶、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冬季大棚、蚕室加温需注意火炉必须通烟管,

以防蛆叫煤气中毒,另外,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天通风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结合通风每天浇1次水降温,一般情况一星期浇1次水即可。

4、勤除薄喂

除蚯蚓粪、取叫蚯蚓茧或倒翻饲育床,结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粪料新鲜透气,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蚯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5、分期饲养

蚯蚓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每次给料厚度10 cm。分期饲养既有利于蛆叫的常规管理,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防比病虫害的发生。

6、蚓叫茧及种叫的处理

蚯蚓经过20天的饲养后,经异体交配产下大量的蚓茧,此时可以把种蚓和蚓茧分离孵化,把分离出的蚓茧、粪料及蚓粪混合物堆成新的养殖堆,保持好温湿度。

蚓茧孵化50%时可在堆上而再覆上10 cm粪料,约经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时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 m2可孵叫茧5-6万,应及时分堆处理,可分成2-3份并覆上新粪料饲喂,经过常规管理约经过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长大。

把从种蚓中分离出的种叫重新搭配后放入新粪料饲喂,20天后即可再次繁殖处理。

7、适时采收

蚯蚓的采收时期:一般掌握在成叫环带明显,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时进行,夏季每月采收1次,春秋季节每1. 5月采收1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蚯蚓怎么治病

将洗净的蚯蚓研磨打浆,拌入一定比例的精料,经低温冷冻,制成供鱼、乌龟、鳖食用的颗粒饲料或作鱼饵,这种颗粒料需在冰箱中保存较长时间。之后取出化冰后便可喂食爱龟了。可以用于冷冻治疗的致冷方法除了冰箱之外还有液体氮(-196℃),液体氮的致冷温度低,价格低廉,易于购买,使用安全。可以作用于治病寄生虫组织,使之发生坏死.对于家养普通玩家来说,选择高温烘烤之后的蚯蚓干,买来之后经过冷冻,化冰之后投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完全烘干后装密封袋或者盒子里就可以,放置在干燥的地方。水龟喂前用水浸泡,半水龟最好打磨成粉洒在其他食物上一同投喂。

养鸽


蚯蚓养殖技术方法,养殖蚯蚓疾病治疗
  • 星乙女养殖方法,乙女心的养殖方法
  • 星乙女养殖方法,乙女心的养殖方法 >> 星乙女养殖方法,乙女心的养殖方法...

    蚯蚓养殖技术方法,养殖蚯蚓疾病治疗
  • 龙虾养殖水产调查活动,中国水产龙虾养殖
  • 龙虾养殖水产调查活动,中国水产龙虾养殖 >> 龙虾养殖水产调查活动,中国水产龙虾养殖...

    蚯蚓养殖技术方法,养殖蚯蚓疾病治疗
  • 龙须菜养殖基地,福建龙须菜养殖基地视频
  • 龙须菜养殖基地,福建龙须菜养殖基地视频 >> 龙须菜养殖基地,福建龙须菜养殖基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