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猪养殖技术,农广天地生猪养殖技术
农村生猪养殖技术培训资料
1)禁养区、限养区解禁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禁养区和限养区都被解禁了,而只是超出法律范围的禁养区和限养区将被解禁。从2016年开始我国就加强了养殖环保方面的要求,一些地区的负责人为了减轻工作负担或者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在原有要求的基础上加大了要求,导致很多并不属于禁养区或限养区的养殖户被迫退出养殖行业,从2019年开始为了加快我国生猪产能的恢复速度,国家下令解除超出法律范围的禁养和限养。
所以提醒此前环保禁养的养殖户可以了解下当地的具体情况,若是属于超出法律范围的就可以重新饲养,毕竟虽然现在的仔猪价格并不便宜,但是养殖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有机会还是可以抓住机会的。

2)加强对中小养殖场户帮带和技术服务
我国生猪养殖的主体虽然是散养户,但是整体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所以散养户一直是被边缘化的状态,各种补贴政策往往针对的都是规模化猪场,对此散养户颇有微词,同样都是养殖户为何要被区别对待。
那这种局面在2021年会发生改变,国家会针对散养户给出帮带和技术服务,对于散养户来讲薄弱的地方就是资金和技术,若是能把这两方面解决了,那么散养户绝对会在未来生猪产能的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3)促进“运猪”向“运肉”转变
这一改变看似是针对屠宰企业的,但是其对于养殖户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因为转为运肉之后屠宰企业的话语权将会进一步加强,虽然生猪价格根本上是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但是屠企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若是屠企的话语权增强,养殖户对猪肉价格的左右能力将进一步减弱。这对于养殖户来讲并不是个好消息,尤其是此前靠压栏抵制猪价下跌可能以后就不好使了。

4)支持禽类、牛羊生产
目前我国肉制品主要有猪肉、禽肉、牛羊肉三大类,其中消费量最大的为猪肉,其次为禽肉,最后为牛羊肉,在2019年我国生猪产能大幅下降时,禽肉和牛羊肉撑起了很大的肉制品供应量,如此才使得猪肉价格未能一涨再涨。
而2021年禽类和牛羊生产将会被进一步强化。对于消费者而言肉制品供应保证了,也就有利于价格的控制,是个好消息。而对于养猪户而言,其它肉类供应增加了是会影响到猪肉的需求的,不利于猪肉价格的上涨和持续高位运行。

综合以上4大变化,其中前两个算是好消息,对于我国生猪养殖有促进作用,而后两个对于养殖户来讲并不是个好消息,也希望养猪朋友根据自身情况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不利影响,保证猪场养猪利润的最大化。
养猪技术培训班
温州 矮凳桥有培训班
农村生猪养殖技术培训资料目录
第一个就是了解国家的政策,从国家政策来看,补贴和奖励方面对养殖创业者给予最大限度的扶持,并且有相关保险不断的创新,保证了养殖业财产方面的保障,最大限度降低了投资创业者的风险。从市场环境来看,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食品原材料行业的发展。
开养殖场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的第二个就是猪羊牛的价格,我们从当前猪羊牛的价格说起,目前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导致物价上涨,牛肉的价格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国内的需求正旺,市场潜力大;羊肉的价格由于现在羊绒羊毛市场增大,导致羊肉市场间接需求增大。养殖羊投资相对较小,因为羊的繁殖较慢,所以可以考虑和其他猪牛一起养殖,保证一个持续稳定盈利性。而最重要的猪肉,是国内居民的主食,需求量每年都在上涨,市场需求大。这些是养殖业的一些基本选择,还有可以适当的培养其它品种,例如:黑山羊、蓝孔雀之类的,养殖成本不高,但是市场价居高不下,利润空间相当大。
第三个就是对于行业的详细了解,作为创业者,你只有了解更多的养殖行情信息,尽量收集情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决定当前饲养种类和饲养规模,在品种方面初次养殖,可以选择良种,具有生长快、生命力强、肉多的优势,能快速资金回本;在开办养殖场之前要去了解养殖相关手续和相关管理工作流程、养殖技术。在渠道方面,要广开销售渠道,及时推出市场上所需的畜禽成品,同时互联网时代,一般养殖场都开始结合电商模式发展,扩充网络销售渠道,并且可以与相关的畜禽食品加工厂商合作,增加出口量。在选址方面,首先要占地广,可能要远离村庄,但是周围环境尽量要开阔平坦、地势较高,最主要的就是交通要便利的,方便运输,如果交通不便利,运输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加大养殖风险;养殖环境需要注意几点:阳光充足、通风、排水、水源。在疾病预防方面,是养殖一个重要环节,实行当地推行、被相关部门认可、时间有效的防疫程序,在疾病预防不能容错,不然畜禽如果患病,疫情蔓延,损失的还是投资者。以上就是养殖业的一个市场前景和创业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以上就是小编对开养殖场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的介绍,以上几点是创业者在创业前必须要了解的,民以食为天,养殖行业需求量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只要好好观察市场,跟着市场的叫去前进,在未来几年,养殖业是一项让您稳赚不赔的致富项目。
生猪养殖技术培训方案
防寒保暖是冬季养猪最重要的工作。冬季天气寒冷,尤其是北方地区,随着现在南猪北养的生猪产业转移,冬季养猪技巧也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对于养猪人来说,猪长得越快越好,有些黑心的养猪户为了让猪长得快在猪饲料中加入各种有害添加剂,这种做法自然是不可取的。今天惠农网小编就来说说怎样通过科学的、无害的养殖方式让猪长得更快!
想让猪长得快,就要从仔猪抓起。仔猪在35天左右会出现贪吃,争抢饲料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做旺食,也就是旺盛采食的意思,从35-60天,仔猪的体重会增加1倍,每天至少增重1斤多,如果做好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猪就能长得更快,甚至可以达到日长三斤。
养猪技巧
1.定时饲喂。从仔猪出生30天开始,就要增加喂料次数,每天要饲喂5-6次,要固定时间饲喂,这样既可以增加仔猪的消化能力,又可以保持仔猪的食欲,仔猪会在经常喂料的时间点分泌胃酸,保持肠道菌群平衡。
2.勤添饲料。仔猪喜欢争抢食物,这是由于仔猪的天性决定的,仔猪肠胃功能不是很完善,喜欢吃新鲜饲料,每加一次新鲜的饲料,仔猪就会争抢一次,也就可以多喂一点饲料,多添几次料,每次少喂一点,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
3.要喂饱。要想猪长得快,让猪饱食是很重要的,根据仔猪的采食规律,仔猪在傍晚采食量较大,可以先喂一般的饲料,之后再拌料鱼粉,当观察到仔猪快要吃饱的时候,饲喂仔猪玉米,大麦等,最后饲喂青绿饲料,清洁卫生的饮用水,需要把仔猪的肚子给撑大,肠胃给撑开,食欲会越来越好。
怎样让猪长得快
4.养过猪的人都知道冬天是猪养膘的季节,那么没有养猪经验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在冬天要怎么养猪。其实在冬天养猪也是有技巧的,我们需要根据以下几点技巧,掌握正确的养猪方法,在冬天里把猪养的白白胖胖。
5.我们在养猪的时候,需要给猪提供一个温暖的窝,也就是建棚。我们建棚的时候可以选择塑料棚进行搭建。我们建棚主要是为了提高猪舍内的温度,冬天的时候气温比较低,猪如果没有大棚的话,可能会因为低温而生病。我们在盖棚的时候需要留下一个通风口,这个通风口的主要作用是调温。如果没有这个通风口的话,猪舍内的空气不会流通从而极大的降低空气质量,不利于猪的生存。
6.为了让猪在冬天不受冻,我们需要在猪舍内铺上干草,保持猪舍内干燥。猪是一种很怕冷的生物,我们需要经常性的更换干草,让猪在冬天感受不到寒冷。对于猪舍内我们也要定时清洁,猪的粪便我们一定要及时的清理。猪只有住的好了,才会长的好。
7.我们在冬季的时候,在猪的饲料上要多下几次功夫,补充多种营养。在冬季的时候猪的饮水量也会增大,我们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给猪喝冷水,冷水对猪的肠胃不好,我们最好在猪的棚里面准备温水,我们要及时注意水的温度,如果水凉了加点热水。家里面还要经常有一些药物,防止猪生病。
以上就是冬天养猪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冬天只要让猪吃好喝好睡的温暖,肯定就会长的白白胖胖的。猪的饮食是我们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一定要给猪多多补充营养。
农村生猪养殖技术培训资料有哪些
培养科学养猪技能,提供养猪水平,交流全球养猪最新消息和防范疫情措施,从而提供养殖人员的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减低成本增加收入。
养猪知识技术方法培训
目前,养殖期间易产生一些疾病, 影响产品的质量, 危害周边环境, 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所以, 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养殖技术, 保证为农业经济效益的获取提供支持。
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应用推广
1.优化猪群结构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 应深入分析地区适应性, 进而明确养猪的示范区。还需要对示范区域中的猪群进行检查, 淘汰掉病残、生产性能较低的母猪。对于猪种的采购, 应当将经过许可且接受生产测定, 具有较强抗体的猪作为主要猪种, 优化猪群结构。另外, 在优化猪群结构方面, 应高度重视培训与指导的重要作用, 以保证养殖场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 应不断更新猪的养殖品种, 将品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进一步增强生产工作的效率。
2.改善养殖环境
要想保证生猪养殖的安全, 应当在实践工作中积极借鉴以下几方面内容:1) 对养殖场附近环境的有效改善。在贯彻落实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 为确保养殖效果的有效发挥, 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就必须要有效地改善周边环境。其中, 应严格调控周边环境, 对养殖场的外部环境予以有效地控制, 有效地避免对生猪养殖的不利影响。2) 选址时, 养殖场需要与医院、学校等保持一段距离, 以防止废水的排出。同时, 应尽量避免污染物排放对养殖场带来的影响。3) 养殖污染的有效降低。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 养殖场内部会形成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 还存在大量粉尘与噪声。究其原因, 养殖场对生猪粪便的处理不合理, 导致场内气体、水体与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4) 确保生猪安全。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 一旦出现猪疫病, 通过药物治疗的难度相对较大, 而且还会直接提高投入的成本。所以, 必须严格控制猪疾病的发生。而最关键的就是保证生猪安全, 科学合理地改善养殖的环境, 进一步推动生猪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5) 养殖场需要进行自繁自养, 减少外部猪种的引入, 必须引进时引进的地区需要固定, 不能从多个区域引进猪种, 而且必须保证检测合格后才能入群。对于一些外来车辆, 不能靠近猪场, 在养殖区域外部, 需要建立消毒点。6) 严格控制环境质量。在生猪养殖过程中, 必须对各阶段温湿度和通风性等多种因素予以严格地控制。其中, 圈舍内部温度会对生猪生产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而且通风的良好性可以为生猪健康生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确保其安全。除此之外, 在日常工作方面, 必须积极采取防疫的措施, 并定期开展消毒工作, 严格遵循特定顺序完成生猪的接种工作, 贯彻落实检测工作。
3.合理购存原料
对原料进行合理购进, 以保证原料营养的充足。要想推进养殖工作的健康发展, 最关键的就是建立并健全生产机制, 进一步提高生猪养殖的安全水平。在此过程中, 有必要对原料营养的合理维护, 由于原料种类诸多, 而且场地差异较为明显, 所以, 要想保证原料购存的质量与安全, 就一定要加大控制力度。除此之外, 还应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保存质量。以玉米为例, 玉米是生猪养殖原料的重要组成, 在保存的过程中, 要规避虫咬的问题, 以保证原料完整。在此基础上, 应严格控制养殖场环境, 特别是温湿度等多种因素, 有效地减少有害气体量, 为生猪营要良好的环境, 促进其性能的提升。针对生猪养殖的混料同样要给予高度重视, 只有这样, 才能够有效地规避动物疾病的发生。在原料保存方面, 需充分考虑具体指标要求采取维护与控制措施。
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应用推广
4.实现精细饲养管理
为贯彻落实生猪饲养管理的精细化发展, 进一步增强养殖工作的效率, 需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具体的养殖方案, 并且深入分析影响养殖管理的相关因素, 为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 最终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于生猪养殖的示范区域, 应充分考虑不同饲养管理环节的重点, 全面探究常规化养殖需求。与此同时, 还应当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生产计划, 全面优化猪群结构, 有效地改善外部养殖环境, 才能够为饲养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 对智能化监视设备予以充分地利用。通过传感器与摄像头等实时监控室内环境, 借助通风等多种手段, 优化生猪精细化饲养管理工作。最后, 贯彻落实投入品的动态化管控工作, 特别是饮用水, 严格检测水体中的添加剂, 一定要保证达到特定要求。另外, 还要保证饲料原料保管的质量, 尽可能规避霉变现象的发生。
5.结语
在当前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我国的生猪养殖技术得以应用。所以,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 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改进, 并促进技术的合理推广, 保证在技术充分利用下, 能够促进现代畜牧业的积极发展, 维护整体的安全性。
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内容
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看自己怎么学。如果想要尽快的掌握 养猪技术 ,几天时间是不可能学好的,假如有人说几天就可以学习好,你可要注意了,养猪关键是疾病防治和品种选择等,认识每一个疾病每一个药品都需要几天的时间,还有实践才能基本掌握相关技术,有的人去学习几天就认为自己可以养猪了,就去购买苗猪,因为买到的苗猪防疫没做好,在运输途中就出现猪应激,回到家相阁不了几天就死猪,结果损失上万,因此花一两千块钱去学一两个月,一定要有实践机会的学校,这样学习出来再去养猪风险就会降低.
农村生猪养殖技术培训资料怎么写
自2018年8月3日我国报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养猪人已经历了一年多的奋战和煎熬,但防控态势总体上仍呈现节节败退局面,战略相持或反攻也许局部有(如大型集团公司的一些场),但在全国范围尚未明确显现。疫苗暂时没有指望或者不能指望,地下的“2ml核心技术”也哑炮了,养猪人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如何对付非洲猪瘟,如何挡住它、控制它,我想明确地告诉大家:生物安全完全可以!因为生物安全的目的是:让非洲猪瘟病毒遇不到猪!或者说,让猪遇不到非洲猪瘟病毒!(参见余旭平:非洲猪瘟可防可控,生物安全:让非洲猪瘟病毒遇不到猪!)。
1. 生物安全是目前非洲猪瘟防控唯一之道生物安全是近期非洲猪瘟防控的唯一之道,需要我们“一条道走到黑”。
坊间流传“生物安全搞不定非洲猪瘟”(特别是2019年1月初黑龙江明水和江苏加华二个特大型猪场报告发生疫情之后),或者折中一点的“传道”专家说“生物安全只能有效降低传入的风险,但不能阻止非洲猪瘟的发生”,等等。这些诋毁或降低生物安全作用的流言,其实给我们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很多场出现了惰性懒散的心态,认为“做与不做一个样”、“反正迟早会进来的”,绝大多数猪场仅仅指望“能再让我多活二个月就行”,毕竟2019下半年来行情不错,更有些认为“赚不了的钱就算了,不要再挣了”,准备万一中了,退出…
确实我们大量地看到或听到:“封闭、封闭、再封闭”、“隔断、隔断、再隔断”、“消毒、消毒、再消毒”,“精细、精细、再精细”,甚至“变态、变态、再变态”了,然而还是中招了!
需要告诉大家的是,不管喊了多少口号,只要是中了的猪场,生物安全一定没有做好!
非洲猪瘟病毒听不懂口号!非洲猪瘟病毒也不认识专家!非洲猪瘟病毒只认识猪!中了的猪场一定是:猪接触到了非洲猪瘟病毒!
切记:生物安全就是:让非洲猪瘟病毒遇不到猪!
2. 做好生物安全完全可以防控住非洲猪瘟有很多人告诉我,“余老师,你说的那些我们做不到”,告诉大家,我建议的措施完全可以做到,不难也不贵!认为做不到的那些人都是因为懒散了、被流言毒害了。
生物安全是一种态度、一种意识、一种意志!只要想做,没有做不到、做不好的!一定程度上甚至都不需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那样地努力!
生物安全完全可以防控住非洲猪瘟,这是由非洲猪瘟病毒的特性决定的:
特性非洲猪瘟感染发病需要较大的病毒剂量,非洲猪瘟传播主要经口传播。我们在许多发病场观察到:一垛水泥墙就可以挡住(至少是减慢)非洲猪瘟的传播!“精准检测清除”的成功更进一步说明,非洲猪瘟不容易传播、很容易挡住!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猪场中招了、防控节节败退了呢?是思维方式错误!是因为很多人不理解非洲猪瘟病毒的第二个特性。
特性非洲猪瘟病毒抵抗力很强!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是简单地“杀死它、杀死它”!况且,很多时候我们还拿了自以为可以彻底杀死非洲猪瘟的不可靠方法!
切记:生物安全是让非洲猪瘟病毒遇不到猪!而不完全是杀死它!我们完全可以“惹不起躲得起”呀!划好红线,把非洲猪瘟病毒挡在外面,或者把非洲猪瘟病毒圈起来,我们绕着它走!
有时,强行用高压水枪冲洗消毒是有危险的。病毒是微观的,病毒的污染量以108、1010计,一不小心因高压水枪喷洒、在消毒液杀死它们之前,有部分“漏网之鱼”转移到了猪“够得着”的地方(火焰消毒也一样有“漏网之鱼”)。尽管说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发病需要较大的病毒剂量,但漏网之鱼会比“较大的病毒剂量”还大!也就是说飞溅出来的、缝隙里面残留的漏网之鱼已经足够,而且遇到猪后满血复活!
让非洲猪瘟病毒遇不到猪,是物理屏障的思维方式,是孙悟空为师傅唐僧画的让白骨精进不去的那个“圈”。
这样的物理屏障隔离其实可以防控住任何疫病的传入,SPF动物的饲养就是同样的思维方式,且看有多少成功的SPF猪场、SPF鸡场,它们要防控传入包括猪瘟、口蹄疫、蓝耳病、新城疫、禽流感、马立克氏病等更烈性、传播能力更强的疫病。非典(SARS)以及现在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类“非典”防控也是采取相似的隔离理念和措施。
3. 生物安全防控是否成功并不需要太“在意”外界大环境
诚然,大环境好一定有助于疫病的防控,欧美发达国家很多传染病得到控制,猪就好养。2018年之前非洲猪瘟还在俄罗斯,我们就不用担心非洲猪瘟,或者换一句话说:因为那时非洲猪瘟在千公里之外,我们怎么防、生物安全做得怎么烂也不会发生非洲猪瘟。
由此可见,“只有大环境好才能防住非洲猪瘟”的思维方式是希望病原“还在千里之外”,而不是努力去查找和弥补本场的生物安全漏洞!同样,认为“大环境污染严重一定防不住非洲猪瘟”,也只是不认真、不努力做好生物安全的一种托词。
过分强调大环境严重污染防不住非洲猪瘟,与诋毁或降低生物安全作用的其它流言一样,都会给人带来惰性,都可以成为不进行生物安全改造升级的理由,不利于生物安全的提升。恰恰相反,我们的思维方式需要这样:正是因为外界大环境污染严重,我们更应该扎紧生物安全篱笆!
与把非洲猪瘟病毒挡在场外的“阵地战”相比较,“精准检测清除”是与非洲猪瘟病毒打“巷战”,非洲猪瘟病毒在20cm水泥墙那一边的隔壁栏我们都能“拔牙”成功而不扩散,请问,我们还要什么理由强调大环境污染一定搞不定?!其实,挡住非洲猪瘟不需要2000km,也不需要20km,也许只需要2cm!
由此还想提醒现在还没有中招的猪场:非洲猪瘟尚未发生不代表你已经做好了生物安全防控,更不代表你的场以后一定不会发。要继续努力,查漏补缺!
4. 恢复动物机体的自身抵抗力是防控非洲猪瘟需要关注的一个点
家猪的祖先野猪,生活在大自然,它们是自由的,而我们饲养的猪整天蹲监狱。它们生长发育、繁衍后代甚至生老病死都依赖于人类,它们是我们的“造肉工厂”。基于人类的贪婪,我们给它们提供了最适合的营养了吗?我们连最起码的空气和阳光也没有保障!因此,樊福好老师提出了“营养冗余”的概念。我的理解其实是让猪获得足够的、合适的、平衡的营养(野猪也存在营养不足的问题,是因为它们不容易获得,犹如原始人类,几乎需要整天不断东奔西走才能获得基本吃饱的食物,有时恶劣天气还可能挨饿一样),但反过来,过多的营养一定程度上也是毒,国人现在富裕了、吃好了,但一些人吃多了吃出了很多富贵病就是写照。
因此,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需要关注提供给猪的营养,需要合适和平衡。以此类推,我们同样需要关注猪的生活环境,包括光照量、空气质量、环境温度和湿度、环境卫生等,也要关注猪的健康状况,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任何一种疫病的发生都有可能降低猪自身的抵抗力、破坏机体的免疫力及其平衡。
我们曾在一次精准检测清除过程中观察到一个特殊的案例:一头因人手不足和移动限制、原本准备淘汰但还来不及操作的母猪,在发病治疗的第13天症状突然加重,再次复核检测为阳性,而前面的5次检测一直呈阴性,并且同栏的另外3头健康状况更好、原则上更有机会获得病原的猪(病猪很少活动接触机会应该会少)且没有问题。我们推测是由于这头母猪持续的病态影响了机体免疫力、增加了易感性。
免疫力是要恢复正常和平衡,而不是简单提高,毕竟免疫力过高同样会呈现病态(2018年癌症免疫治疗获得了诺贝尔奖,为人类肿瘤治疗带来了曙光,但也有应用PD-1、PDL-1抗体治疗的部分肿瘤患者,因免疫检查点抑制解除而出现免疫力过度提高,出现较严重的自身免疫副作用问题)。
目前坊间流传的各种增加饲料营养提高抵抗力、中药提高免疫力防控非洲猪瘟等说法,多数仍应该属于恢复正常免疫力的范畴。它们应该(或者更确切地说,有一些可能仅仅为推测,仍需要科学实验证明)有作用,但不要过度夸大,毕竟我们精心饲养的实验猪攻毒死亡了、我们现在饲养猪的老祖宗野猪也同样出现发病死亡。切记,在没有实验室攻毒试验验证之前,请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不要轻易相信提高免疫力的臆测。
5. 生物安全“经”:红线 + 关键点控制
生物安全的“经”就是:红线 + 关键点控制(请参考余旭平:非洲猪瘟可防可控,生物安全:让非洲猪瘟病毒遇不到猪!)
用划定红线来保证严格的物理隔离,用关键点控制来保证输入输出的“绝对”安全。其中,输出点必须保证严格单向(包括设置缓冲区),不会有任何逆向传入的可能;输入点必须保证进场的任何人和物资一定不带毒。其中人员输入采取:检测阴性,严格隔离、清洗,多级缓冲等流程和措施;物资进入采用高温或浸泡这两种可靠的方法(即弃用任何没有验证或可靠性存疑的方法);此外还需要保证引种安全,并设法挡住鸟、老鼠、松鼠、苍蝇、蚊子等不速之客。
6. 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划红线为上、杀死病毒为下
“惹不起,躲得起”!非洲猪瘟防控的首选项不是通过消毒来杀死病毒(高压喷雾冲洗消毒还可能会导致病毒飞扬而扩散转移),有非洲猪瘟病毒的地方,我们可以绕着它走(采用划红线的方法把污染的地方划出外面,划归脏区,甚至将污染点圈起来划出,成为一个“禁区”。
当然,关键控制点的输入物资处理是需要杀死病毒,精准检测清除时也需要在保证不扩散不移动的前提下,努力杀死绕不过去的病毒(如在必经之路上的病毒:用红地毯铺于舍外道路和舍内过道,每天多次烧碱淋洒浸润)。
红线没有划好(把脏区划进了净区),用消毒杀死病毒的方法来补救是错误的思维方式,因为这样的操作会出现万一洗不干净、消毒不彻底的可能,每天让人一如既往地操作消毒看似简单,但一定会出现疏漏。
7. 生物安全红线设定与非洲猪瘟防控目标
自从樊福好老师提出单元格的概念后,许多猪场进行了猪栏的改造,将之前的铁栅栏改回成了实体墙。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生物安全防控非洲猪瘟的目标是什么?是一个栏的猪,还是整个牧场?铁栅栏改造成实体墙有助于非洲猪瘟的防控,但它主要是为了减少栏与栏之间的关联和周边传播,有利于在非洲猪瘟入侵后的精准检测清除。也即,上述操作属于“巷战”的范畴,而我们防控非洲猪瘟是要设置堡垒,要把非洲猪瘟病毒挡在场外,因此,生物安全防控应该是(至少主要是)御敌于外的阵地战,而不是巷战。
有人说,外面要防,巷战也要准备。对!我们要有各种预案,但生物安全防控必须求简,要有重点,没有重点的防控,将有可能看似忙碌,但漏洞百出,最后会竹篮打水。
8. 做好生物安全的策略
做好生物安全,除了需要态度和意识之外,还需要关注做好生物安全的思维和策略。
如何做好生物安全?我们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需要把生物安全硬件与人员管理软件二者分开。
首先,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要坚信生物安全完全可以搞定非洲猪瘟。这是基于如下的假设:任何参与人员能完全做到、不犯错误、不会偷懒,比机器人还好!
基于此,我们设计并做好生物安全硬件,并且生物安全硬件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要让参与的人乐于做、舒服做、高高兴兴完成,而且生物安全硬件必须尽量求简,尽量减少人的工作量、减少人的参与度。
等硬件基本到位后,我们把思维调整回来,认为生物安全绝对搞不定非洲猪瘟,因为人最不靠谱!人会犯错、会偷懒,只要有人参与一定做不好、搞不定。为此,我们得管好人!把所有参与生物安全的人都管理成“好人”,比机器人还好。
进而,还需要老和尚念经,“生物安全、生物安全、生物安全”,年年念!月月念!天天念!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要念。不断查找生物安全漏洞,不断进行提高和改进。
人的参与总还有万一出错的可能性,若老和尚念经后还出现万一的漏洞,则采取精准检测、定点清除!!
精准清除是生物安全防控的组成部分,也是非洲猪瘟防控的有效补充。
我们估计,非洲猪瘟的防控将呈现这样新常态:“生物安全、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拔牙、拔牙、拔牙”不断反复,当然我们希望能以加强生物安全、不断扎紧非洲猪瘟防控的生物安全篱笆为主,精准清除为辅,最好越少越好。
9. 精准检测清除是生物安全防控的组成部分,是非洲猪瘟防控的有力补充
一定意义上说,精准检测清除是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的有力组成部分,相对于正常猪场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复养需做好二件事,精准检测清除操作需要做好三件事(挡住外来的,干掉里面的,检出并清除会传染的),因此,精准检测清除是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中相对最难的一种补充。
精准检测清除在成功之前的一段时间(大约25~45之内,最短可以2周内),场内是有病毒、有传染源存在的,但精准检测清除不是带毒生产。精准检测清除是通过检测找出传染源,将其及时清除,同时还需要消灭场内污染的病毒,并挡住外来污染,因此精准检测清除完成后猪场将恢复为没有任何非洲猪瘟病毒威胁的正常生产。
精准检测清除不是简单地把病死猪(或者把感染和马上要发病的猪)拖出去。精准检测清除成功的关键是防止扩散,而如何检测的重要性应该排在其之后。因此明确红线(即什么地方是脏的,什么地方必须保持干净),并且将“原地卧倒”(即停止人员跨区、跨舍、跨栏活动)做好、做到位(停止一切除疫病监测和维持猪生命以外的任何操作,阻止因人员活动而出现的传播),远比选用进口试剂或如何唾液采样保护等操作(民间戏称“拔牙工具”)更重要。
然,精准检测清除确实也需要选好工具,并且还需要聘请好的“牙医”进行指导、进行强有力的流行病学分析,毕竟大规模检测在一般的猪场不太可能做到,而在流行病学指引下的精准检测更合适更可取。此外,精准检测清除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还需要关注物资准备、人员分工等,还需要考虑猪场的正常生产周转。
生猪养殖技术指导
冬季育猪要注意保暖通风,勤消毒,做好疫苗防疫工作。
养羊
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