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氨氮高如何处理,水产养殖氨氮高
水产养殖氨氮高用过硫
阴天尽量少改底,因为阴天气压低,溶氧少,虾塘最主要的生存条件溶氧要足。
过硫产品改底的作用
1、对池水体老化、死藻、残饵、粪便过多产生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有毒胺类等超标造成的水体毒素等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2、迅速改善池底,对底质发黑、发臭等有效。
3、池塘改底什么时间好,多久改一次底效果好?
建议定期(10-15天)使用一次,改良底质、稳定池塘水环境等有良好作用
水质改良底改片不仅可以消除藻毒等生物毒素,还可以消灭一些藻类浮游生物。
水产养殖氮磷比
水产用肥水产品的主要成分为氮、磷、钾、硅,并适当添加一些微量元素、微生物制剂等,有些肥水产品中添加了小肽、氨基酸等,这可提高养殖对象的抗应激能力、抗病力,也有利于饵料生物和水草生长。
水产养殖氨氮高的原因及处理
主要是生物污水、生活用水和农药残留等原因造成的。
1、生物污水。医院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后,往往可以带入一些病原微生物。例如某些原来存在于人畜肠道中的病原细菌,如伤寒、副伤寒、霍乱细菌等都可以通过人畜粪便的污染而进入水体,随水流动而传播。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发现。某些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可通过水进行传播。2、生活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城镇生活用水由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含服务业、餐饮业、货运邮电业及建筑业等用水)组成、农村生活用水除居民生活用水外还包括牲畜用水在内。3、农药残留。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产品、 水产品中以及土壤和水体中的现象。
水产氨氮高了怎么处理方法
0.9高了,最快解决的方法是换水,不过现在温度低,不能直接换太急;然后到当地水产店买改底和降氨氮的水产药物适当施用。其实氨氮偏高和亚硝酸高都是长期积累而成,养殖除了消毒还需要适当培育水体藻类和施用微生物制剂综合调水。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
在《渔业水质标准》书中规定氨氮含量应不超过0.02mg/L,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作用主要是游离氨,它的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且会随着碱性的增强而增大。
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所以在水产养殖中氨氮一定不能够超过标准含量。
水产养殖氨氮高怎么处理
对虾养殖中氨氮过高求解
对虾养殖过程中氨氮过高比较常见,我也不清楚你所说的氨氮过高是在什么时期或者什么情况下的出现的,我就针对所有的情况专门写一篇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氨氮过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离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而铵离子相对基本无毒。由于离子铵NH4+和非离子氨NH3在不同pH值条件下相互转换,因此在控制养殖水体氨氮积累的同时,应注意pH值的调节。水体中的氨氮在pH值为7的中性条件下,非离子氨仅为氨氮总量的0.55%,95%以上是离子氨。
养殖过程中的氨氮来源:
1,深井水
很多地方的养殖塘都有抽取地下咸水用作水源或者用于补充水体盐度和矿物质的习惯。很多深井水的氨氮含量都很高,严重的甚至达到2.0mg/L以上。
2,肥水不当或者肥水过度
没有针对池塘具体所缺,盲目的使用水产肥料;在气温和水温较低的早春时节,使用肥水后未见起色,又加倍补肥。尤其是使用如尿素,碳铵等化肥和大量鸡粪的池塘。
3,重度消毒或者杀藻
水色较肥绿的池塘使用较重的消毒剂后,水中的藻类短时间里大量死亡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出大量的氨氮。
4,高密度标苗塘或者水中浮游生物旺盛
虾苗比大虾滤食藻类的能力强很大,池塘中的轮虫和枝角类也同样具有非常强的滤食藻类能力。高密度的标苗或者浮游动物旺盛,导致吸收氨氮的藻类被虾苗和浮游动物吃掉,同时这些虾苗和浮游动物的代谢废物又增加了氨氮的来源。有时候养殖朋友看到水色比较清,又错误的肥水,导致氨氮的进一步升高。
5,加水水源为水稻田河沟
有时候加水进来后发现水中氨氮比较高,多为水稻种植者施用了较大量的化肥
养殖过程中氨氮高的处理方法:
1, 针对深井水氨氮比较高的池塘,进水后建议把增氧机多开几天,增加曝气。施用科沐“水毒净”10亩/瓶进行解毒,利用“水毒净”中的多元有机酸和EDTA,解除深井水中重金属的毒性。解毒后引进小球藻种或者老池塘水,如此操作,等水色肥起来后,氨氮就自然被藻类吸收利用了。
2, 根据池塘水质的实际指标情况,正确的进行肥水,若出现因肥水过度导致的水体氨氮过高情况,可以选择多开增氧机的方法促进肥水速度。
3, 使用强氯精,漂白粉等卤素消毒剂进行消毒后,建议使用硫代硫酸钠2亩/斤,用于去除水体余氯残留。如果是倒藻等原因出现的氨氮过高,建议使用“优水爽”(芽孢杆菌等)5亩/包分解水中有机杂质和老化藻类,活化水体。使用“菌活一号”(乳酸粪肠球菌)发酵液泼水,20斤/亩,补充水体有益菌,降低水体PH。
4, 对于浮游动物旺盛或者高密度标苗塘,建议早喂料,多喂料,少肥水。让虾苗和水蛛有足够的食物,让水体中的藻类能够抽空生长繁殖起来。水蛛旺盛的池塘不建议肥水,建议等水蛛高峰期过了后再开始肥水。标苗的池塘等过苗后再进行肥水。因为氨氮高,很多时候,水蛛高峰期过后和过苗后,水色很快就肥起来了。
5, 进水时要多留意水源的水质,避免农田插秧施肥季节补水。尤其是有的地方福寿螺泛滥,水稻种植者甚至会使用高毒的五氯酚钠等水产违禁药品杀螺,这样的河水进入池塘后果极其严重。没放苗的池塘进了这种毒水,有的一个多月都试苗失败。
水产养殖水质氨氮过高用什么
用生石灰调整pH值。生石灰反硝法是现阶段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工艺较为成熟,并已进人工业应用领域,但该法的缺点是温度及废水中的某些组分较易干扰进程,且占地面积大、反应速度慢、污泥驯化时间长,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不够理想;
氨氮去除剂可以用于水产养殖吗
醋酸钠是用于反硝化脱氮的,无法处理氨氮。
除氨氮要靠好氧硝化菌起作用。
氨氮处理方法常分为两类:化学法处理和生物法处理
化学法处理包括:
①吹脱法,润群化工利用氨氮在水中的平衡关系,调节pH到碱性,使得氨氮以非离子态存NH3-N存在,最后利用空气把其吹脱出来。
②折点加氯法,折点氯化法是投加过量的氯或次氯酸钠,使废水中的氨氮氧化成氮气的化学脱氮工艺。该方法的处理效率可达到90% -100%,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但运行费用高,副产物氯胺和氯代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
③离子交换法,利用不溶性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其它同性离子(NH4+)发生交换反应,从而将废水中的NH4+牢固地吸附在离子交换剂表面,达到脱除氨氮的目的。
生物处理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物脱氮,主要包括氨化、硝化、反硝化,在多种细菌作用下最终以氮气从水中脱出。生物脱氮现在有很多成熟的工艺,在水处理中很常见。
养殖水体氨氮的处理
氨氮稀释加水能降。
如对大棚内池水氨氮可从以下几点来操作:
加强换水,通过换水时将水体中的一些氨化物排出池去,加水后可对池中的氨化物进行稀释,短时间内可降低池水中的氨氮。
增加鱼池水体的溶氧量,当水体中溶氧充足时,水体中的氨氮会很快会由硝化菌分解为亚硝酸、硝酸盐,最后成为植物所能利用的蛋白,从而降低水体中的氨氮。
在水体中种植植物,可利用水体的一角种一些水生植物或是设计成鱼菜共生系统,这样可吸收掉水体中过多的氮元素,从而降低水体中氨氮的含量。
水产养殖提高碳氮比
葡萄糖在水产中的应用
1、葡萄糖在应激状态下可用于ATP的紧急合成,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即提高抗应激能力,有效缓解捕捞过程中鱼体受到的应激反应;
2、葡萄糖可起到解毒、析毒作用,有效增强鱼体的抗病力、免疫力;
3、有效补充机体生长所需的碳源及能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运输成活率;
4、配合生物制剂泼洒,可加快水质的改良,缓解因捕捞造成的池塘水质恶化;
5、治疗鱼类脱黏、出血和掉鳞等病症。
6.培养养殖水体生物絮团。养殖水体通过补充葡萄糖(每亩水面1米深度施0.5~2.0公斤)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生物絮团,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水质,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同时能降低水体嗜水气单孢菌、柱状黄杆菌等条件致病菌的浓度,降低水产动物发病率。
7.降低养殖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按照0.5~5.0克/米3的剂量(每亩水面1米深度施0.3~3.0公斤)全池泼洒葡萄糖,可以有效降低养殖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罗氏沼虾、草鱼、鲫鱼、团头鲂和甲鱼等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
8.抑制养殖水体蓝绿藻的繁殖。蓝绿藻水华暴发的池塘往往碳氮比偏低,按照3~10克/米3的剂量(每亩水面1米深度施2.0~6.7公斤)全池泼洒葡萄糖,池塘碳氮比控制在(15~20)∶1,能有效抑制蓝绿藻的暴发。
9.提高水产动物抗应激能力。养殖水体在补充葡萄糖(每亩水面1米深度施0.5~1.0公斤)的同时,另外补充适量维生素C、牛磺酸等,能提高水产动物的抗应激能力,可有效缓解因环境突变、水温持续过高等引起的水产动物应激性死亡。商品青蛙长途运输一般采用人工降温、冷藏运输,如在冰浴浸泡的水体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可以提高青蛙在低温运输过程中的抗应激能力和成活率。
10.促进水产动物胚胎发育。在孵化水体中添加2~6毫克/升的葡萄糖,可以促进杂交石斑鱼、普安银鲫等的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提高孵化率,降低鱼苗的畸形率。
11.保肝护肝。饲料中添加少量葡萄糖(每公斤鱼体重添加1克葡萄糖),能有效缓解草鱼等鱼类,小龙虾,青蛙等因重金属、抗生素以及营养因素导致的慢性肝中毒现象,增强鱼的肝脏解毒功能,降低鱼的死亡率。
养牛
养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