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鸡养殖视频,鹧鸪养殖巧赚钱
鹧鸪的养殖成本
鹧鸪养殖首先要修建养殖场,费用大约是7300元;引进鹧鸪种苗,按照饲养50只来计算的话,费用是200元左右;饲料成本约为1000元;水电、饲养设备以及人工和其他的费用约从市场销势来看,商品销售价不同品种不同,美国鹧鸪十几元一只,中华鹧鸪各地价格不一样,一般在85-150元左右。鹧鸪蛋一般在2元-3元一枚。
鹧鸪的养殖前景
好养。
鹧鸪养殖中需要非常注意的,首先就是鹧鸪的笼舍我们要及时的进行清理和消毒,保持养殖环境的干净,减少病害和细菌,其次就是在清理的时候不要惊扰到鹧鸪,还有就是鹧鸪也会有一些比较常见的病害和一些蛔虫等等之类的,所以我们要在一定的时期给它们进行疫苗和驱虫,不然到时鹧鸪会越养越瘦,原因就是营养都被寄生虫给吸收掉了。
鹧鸪的养殖成本和周期
【鹧鸪育成期的饲养管理】雏鹧鸪最迟于9周龄转入育成舍,可实行平养、网养与笼养,为防治黑头病、 球虫病及寄生虫病,建议实行网养与笼养。鉴于鹧鸪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可在舍外设置飞翔栏。 饲养密度:4~6周龄每只0.03平方米,或均养35只/平方米,6~10周龄每只0.06 平方米,或均养15只/平方米。 光照为每昼夜14~16小时(低强度),采用0.5~1瓦/平方米。红光效果好。 每天喂料3~4次,饮水不可中断,注意环境卫生,加强观察护理。 对于肉用仔鸪,从一开始到上市固定光照20个小时,至16周龄时可达到成年体重的92%,公仔鸪达到0.6公斤,母仔鸪平均0.5公斤,即可上市。饲料转化率约为2.04:1。 饲养猎用鹧鸪,应在16~20周龄时上市,在经济上效益较高。【育雏期的饲养管理】鹧鸪0~8周龄可以成功地在多层笼内育雏或平面育雏。大部分商品鸡笼只要将笼底、食槽、饮水器略作改进即可。为减少足踝受伤,可在底部铺上0.6 厘米厚的网眼塑料网垫。至6周龄时应移入育成笼内或栏内进行饲养。 管理技术基本同雏家鸡。为防啄癖,在6~9日龄断喙,至6周龄再断喙1次。采用断喙机断去上喙1/4~1/3。如不断喙,也可穿戴特制塑料鼻环。【鹧鸪育雏的关键环节】近两年来,集药用、食用、观赏于一身的特种珍禽美国鹧鸪市场行情一直看好,养殖业日趋火爆。但是鹧鸪养殖并不像所说的那样简单好养,只有掌握了娴熟的养殖技术才能确保养殖成功。现将鹧鸪育雏的管理关键介绍如下:1、温湿度 ①温度 温度是鹧鸪育雏期间最关键的环节,合适的温度能够提高成活率。1~2周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33℃,3~5周龄室内温度28℃,6~7周龄为26℃,8周龄以后24℃。②湿度 湿度过大易真菌感染;湿度过小易得呼吸道疾病。一般1 周龄相对湿度为60%~70%,1周龄以后相对湿度为55%~60%。2、通风 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要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增加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有利雏鸪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3、密度 密度过大其活动场地受限制而相互打斗,死亡量增大;密度过小浪费有效场地,使养殖成本提高。一般出壳至10日龄平均可放80只/m2左右,10~28 日龄平均可放50只/m2左右,4~10周龄可放30只/m2,10周后可入15只/m2左右。4、光照 出壳后20小时至1周期间需全日光照,1周后为每天16小时。5、饮水 鹧鸪在出壳24小时内将0.02%的土霉素加入36℃的凉开水中,让雏鸪饮用。如果雏鸪是从外地引进的,可在饮水中加VB。6、开食 鹧鸪饮水后即可开食。将饲料用少量的水拌成潮湿状用手将颗粒搓细,少量的撒在纸上,让雏鸪自由采食。头3天以不断料为好,3天后改用食槽,槽要放在灯光下,食槽要错开,相距不要超过1m,饲喂时要少喂多餐,每次添料时以上次饲料吃干净为好。7、消毒 要保持环境与卫生。水槽每天清洗2次,2天消毒1次(用0.01 %的高锰酸钾溶液)。每天上、下午各清扫粪便1次,室内消毒要每周2次,夏季每天消毒3次。
养殖鹧鸪的成本和利润
前景很好。原因:1,特种养殖利润高。
2,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鹧鸪的养殖成本高吗
鹧鸪野外繁殖率很低,野生鹧鸪一年繁殖两次,一般一次产蛋五只,鹧鸪苗刚出壳四个小时就可以跟着母鹧鸪觅食。
鹧鸪的人工繁殖还没成功。全世界没有规模养殖鹧鸪的案例。南方的广东、广西等地有零星养殖,作为媒鸟和观赏鸟。大部分是野外捉回来的鹧鸪苗或野外捡鹧鸪蛋回来孵化的。鹧鸪是省级保护鸟类,市场出售的商品鹧鸪很少,市面看到的所谓的鹧鸪绝大部分是用石鸡假冒的。
2/5
产蛋
野生鹧鸪一般在3~6月产蛋繁殖,属季节性繁殖,人工养殖产蛋率跟野生鹧鸪相差无几,产蛋率很低,控制的良好条件下,繁殖季节延长。但无法一年四季产蛋,年产蛋量为20左右枚。鹧鸪繁殖性能的高低,除受亲本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外界环境如营养、管理等因素影响。
3/5
性成熟
雌鹧鸪比雄鸱鸪性成熟早,雌鹧鸪性成熟期200~240天,雄鹧鸪要推迟2~3周。因此,对雄鸱鸪必须提前增加营养和光照。
4/5
配对
在野生条件下为一雄一雌配对,人工驯养,可一雄多雌组群,采用自由交配的方式。
5/5
雏鹧鸪-种鹧鸪选择方法
饲养鹧鸪必须先要对所有饲养的雏鹧鸪进行个体选择,特别是作为种用鹧鸪,雏鹧鸪品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生长发育、成活率及饲料费用,而且直接关系到生产性能和种用价值。
选择雏鹧鸪应以体质健壮有神,发育良好,两腿稳健有力,羽毛色鲜亮清洁,个体体重在12克以上,头小适中,脐部收缩良好,食欲旺盛,增重快,叫声洪亮,泄殖腔附近无粪污染,一般可选作商品鹧鸪饲养。准备将来留作种用的鹧鸪苗除上述标准外,还要挑选个体大、发育好、体重适中、活力强、眼大有神、行动灵活、站立姿态正常、体羽整齐、喙短稍弯曲、头颈匀称、背部和胸部宽且两者平行,胜部硬直、脚趾齐全正常。挑选出来符合上述条件的雏鹧鸪,为培育生产力高的合格种用鹧鸪打下良好基础。凡是体质较弱、发育较差、体重过轻、肩尾低拱背、跛行或行走不稳、动作迟缓、羽毛松乱、绒毛缺少光泽,无尾羽、泄殖腔附近不干净,如将雏鹧鸪捏在手中无力挣扎或不挣扎、喙狭长、眼睛瞎或有毛病、喙过弯、上下喙闭不紧,背、胸不平行,脚趾弯曲的,均不宜留作种用。挑选淘汰的失去种用生产性能价值的雏鹧鸪,可另作育肥肉用商品鹧鸪饲养处理。肉用鹧鸪饲养到平均体重达500克是生长最适宜的鹧鸪龄,这时饲料报酬也最高。
鹧鸪的养殖成本利润
鹧鸪养殖效益与风险
养殖效益
鹧鸪具有投资少、饲养容易、收益快等特点。
1、投资少
鹧鸪不仅体形同于肉鸽,而且养殖环境大体也同于肉鸽,但单位养殖数比肉鸽多2、5倍,如每组鸽笼养18只肉鸽,而鹧鸪可养45只。只是比肉鸽增加孵化和加温设施。
2、易饲养
鸪抗病能力较强,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具体养殖方法可同于家鸡。
3、收益快
鹧鸪饲养期较短,从出壳到90日龄,雄鸪体重可达600~700克,雌鸪体重可达到450~550克。
市场分析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鹧鸪养殖以来,发展迅速,近几年鹧鸪市场已经走出销种、炒种期,进入商品销售阶段。全国鹧鸪饲养总量已超过1000万只,市场前景看好,产销两旺。养殖者只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养殖成本,就会有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风险提示
注意种苗质量
鹧鸪种苗质量直接影响养殖成败。由于鹧鸪项目起源于美国,引进国内时间不长,还缺少育种与制种体系,具体种苗质量标准很难见到。加之前几年炒种、倒种现象比较盛行,很易购买到劣质种苗。因此在购种时最好到正规的、有经营种苗资质单位购买。
特养建议
1、不要看别人养某种特禽赚钱就盲从发展,还要看当地条件(包括当地环境、气候、光照周期、饲料等)和市场需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
2、不要偏听偏信广告宣传。有的广告言过其实,一定要注意辨别。
3、养特禽从立项、建场、饲养管理,到产品开发经营都要讲科学,重视科技,否则事倍功半,还会赔本。
4、养特禽要把好饲料关。饲料是物质基础,没有良好的饲料很难把特禽养好。
鹧鸪养殖销路
首先,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那些给你算一对竹鸡多少钱,食料多少钱,发展有多快的人,要么是复制粘贴党,要么就是忽悠你引种。特别是什么一公配三母,我简直笑死了,连竹鸡基本习性都不了解。
其次,全国范围内野生竹鸡家养的,基本没有超过一千羽的。为什么?因为竹鸡基本还没有驯化家养,更别提规模化养殖。
再次,既然没有成功先例,敢为人先是挺好的,但要有充足的准备~成功也许离你很近,更可能是很多年以后才到来,甚至坚持一辈子压根就不会成功。
最后,调查一下市场。目前市场是空白,这是机会,但也可以理解为市场不接受。养殖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鹧鸪的养殖成本是多少
【鹧鸪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雏鹧鸪最迟于9周龄转入育成舍,可实行平养、网养与笼养,为防治黑头病、 球虫病及寄生虫病,建议实行网养与笼养。鉴于鹧鸪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可在舍外设置飞翔栏。 饲养密度:4~6周龄每只0.03平方米,或均养35只/平方米,6~10周龄每只0.06 平方米,或均养15只/平方米。 光照为每昼夜14~16小时(低强度),采用0.5~1瓦/平方米。红光效果好。 每天喂料3~4次,饮水不可中断,注意环境卫生,加强观察护理。 对于肉用仔鸪,从一开始到上市固定光照20个小时,至16周龄时可达到成年体重的92%,公仔鸪达到0.6公斤,母仔鸪平均0.5公斤,即可上市。饲料转化率约为2.04:1。 饲养猎用鹧鸪,应在16~20周龄时上市,在经济上效益较高。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鹧鸪0~8周龄可以成功地在多层笼内育雏或平面育雏。大部分商品鸡笼只要将笼底、食槽、饮水器略作改进即可。为减少足踝受伤,可在底部铺上0.6 厘米厚的网眼塑料网垫。至6周龄时应移入育成笼内或栏内进行饲养。 管理技术基本同雏家鸡。为防啄癖,在6~9日龄断喙,至6周龄再断喙1次。采用断喙机断去上喙1/4~1/3。如不断喙,也可穿戴特制塑料鼻环。
【鹧鸪育雏的关键环节】近两年来,集药用、食用、观赏于一身的特种珍禽美国鹧鸪市场行情一直看好,养殖业日趋火爆。但是鹧鸪养殖并不像所说的那样简单好养,只有掌握了娴熟的养殖技术才能确保养殖成功。现将鹧鸪育雏的管理关键介绍如下:
1、温湿度 ①温度 温度是鹧鸪育雏期间最关键的环节,合适的温度能够提高成活率。1~2周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33℃,3~5周龄室内温度28℃,6~7周龄为26℃,8周龄以后24℃。②湿度 湿度过大易真菌感染;湿度过小易得呼吸道疾病。一般1 周龄相对湿度为60%~70%,1周龄以后相对湿度为55%~60%。
2、通风 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要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增加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有利雏鸪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3、密度 密度过大其活动场地受限制而相互打斗,死亡量增大;密度过小浪费有效场地,使养殖成本提高。一般出壳至10日龄平均可放80只/m2左右,10~28 日龄平均可放50只/m2左右,4~10周龄可放30只/m2,10周后可入15只/m2左右。
4、光照 出壳后20小时至1周期间需全日光照,1周后为每天16小时。
5、饮水 鹧鸪在出壳24小时内将0.02%的土霉素加入36℃的凉开水中,让雏鸪饮用。如果雏鸪是从外地引进的,可在饮水中加VB。
6、开食 鹧鸪饮水后即可开食。将饲料用少量的水拌成潮湿状用手将颗粒搓细,少量的撒在纸上,让雏鸪自由采食。头3天以不断料为好,3天后改用食槽,槽要放在灯光下,食槽要错开,相距不要超过1m,饲喂时要少喂多餐,每次添料时以上次饲料吃干净为好。
7、消毒 要保持环境与卫生。水槽每天清洗2次,2天消毒1次(用0.01 %的高锰酸钾溶液)。每天上、下午各清扫粪便1次,室内消毒要每周2次,夏季每天消毒3次。
鹧鸪好养殖吗
一只鹧鸪在人工饲养良好的情况下,一年最多可以产下二十枚蛋。野生鹧鸪一年可以繁殖两次,一次可以产下三到五枚蛋,一年能够产下六到十枚蛋。鹧鸪繁殖能力的强弱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例如:气温、光照、饲料和本身的遗传条件等。目前还无人大规模养殖鹧鸪,市场上的肉食鹧鸪基本上都是美国鹧鸪,也就是石鸡。
在我国,鹧鸪主要分布在南方,多为中华鹧鸪。一只野生的中华鹧鸪一年可以繁殖两次,一次可以下三到五枚蛋,一年可以产下六到十枚蛋。人工饲养的情况下最高可以产下二十枚蛋。
养鸽
养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