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蚌怎样自家养殖,珍珠蚌养殖补偿标准
如何人工养殖珍珠蚌
珍珠的成因,就是外界物进入蚌的体内,蚌因受到刺激,分泌粘液,日久便形成了一层层的角质层,即珍珠!
另外说明:人工养殖的珍珠,都是人工把一个或多个小异物放进珍珠蚌的体内,达到刺激珍珠蚌的壁膜,让它产生珍珠!
蚌在河底时,当它的壳打开的时候,如果那时泥沙被激起,进入壳内,会刺激蚌分泌一种物质,包裹住泥沙, 经过多次刺激,就会越来越大,最后形成珍珠。
人工养殖珍珠蚌多少钱
一般珍珠蚌要2-3年的时间,才可以养出珍珠,大珍珠的养成至少需要5年左右。
一颗珍珠的成长时间: 育苗需要2.5-3年左右,珠母贝成熟与成长约需要2-3年左右,直到珍珠长成,大小约为5-7mm。
一般在正常养殖条件下,河蚌需要3-5年才能出珍珠,一般是两年插核,三年植片,五年起蚌。
一年多的河蚌已有小珍珠,有一粒米那么大, 一般五年以上的河蚌,所产的珍珠大概有一粒大绿豆那么大。
人工养殖珍珠蚌的过程
人工养殖珍珠贝,一年到2年半可以采收珍珠。人工养殖珍珠贝,一般养殖周期为2-3年。从无核珠形成过程看,以第二至第三年最快,第四年以后生长速度下降,育珠蚌也渐趋衰弱,易于死亡。养殖2--3年的珍珠颗粒大,圆整,富有光泽,质量高。三年以上虽颗粒大,但光泽不好,质量并不高。
如何人工养殖珍珠蚌基肥
我国用于培育淡珍珠的贝类最主要的是三角帆蚌。
1、在河蚌繁殖期到来时,一般直接从成熟的珠蚌中挑选怀卵的雌蚌,待其受精卵发育到钩介幼虫时,及时地用黄颡鱼采集(寄苗)。每平方米流水育苗池可放寄生有钩介幼虫的小鱼20-30尾。育苗池要掌握一定的水流量,但流量不可过快。
每天要给寄苗鱼投喂饵料,让其正常生长,在水温30℃以上,钩介幼虫只需4-7天便可成熟,25-30℃则需7-9天。寄生在鱼体上的钩介幼虫,脱落后即开始营自由生活,称为稚蚌,这个过程叫脱苗。稚蚌(1-2毫米)在育苗棚的浅水池中进行流水培育直到1厘米左右的幼蚌。
2、从幼蚌培育到手术蚌有很多方法,但浙江的养蚌户在生产中广泛采用大水面小网箱培育手术蚌的方法,效果相当明显。将1厘米的幼蚌直接培育到8厘米左右的手术蚌,时间缩短到3个月左右。这项改革使当年繁苗、当年手术育珠有了可能。
这种木框小网箱一般规格为(40-45)厘米×(40-60)厘米×10厘米,用杉木(或毛竹)条钉制,杉木条规格一般在(1.5-2)厘米×(3-4)厘米。木框钉好后用2厘米网目的网片封闭,上部留缝合口。
网箱底部用塑料薄膜垫底,以放置肥泥。每只网相投放幼蚌150-200只左右为宜,这样在当年入秋有望60%以上幼蚌培育成手术蚌。
培育水体面积应在10亩以上,水位1.5-2.5米。稚蚌入箱前3-5天,应根据水体环境(新塘或老塘)、鱼类放养量(有一定比例的花、白鲢50-200尾/亩),先施基肥,培肥水质。
使水色呈淡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30-40厘米。稚蚌在3厘米前,水质不能过肥,否则稍高的氨、亚硝酸根离子浓度就会抑制其生长。
3、培育过程中,应根据透明度和水色变化及时追肥,一般每隔10-15天一次,每次150-250千克/亩湿猪粪,肥料必须经充分发酵腐熟。最好不要用鸡鸭粪肥,建议使用专业复合肥料(用量可按说明书),这样既安全,肥效又高。
稚蚌长到了3-5厘米时,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提高水体肥度(透明度30厘米)。另外,每隔10-15天应施生石灰一次(10千克/亩)。整个培育期间,水色变淡、透明度增加时应及时追肥。但切不可让蓝绿藻繁盛,或透明度降至25厘米以下。
如能按要求科学管理,不到3个月60%的幼蚌即可达到手术规格。
淡水无核珍珠手术操作技术
采用贝类外套膜上皮组织、移植到育珠贝体内以培育珍珠的方法,一直是人工培育珍珠的基本手术工艺。经多年努力,我们将撕膜法工艺和系统化消毒技术科学结合,形成了一套新的手术操作工艺、流程,以及手术操作质量管理措施。
通过对手术操作工的培训和养殖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及其管理措施,不仅使“大、光、圆、艳”的优质珠率大大提高,同时手术后珠蚌成活率达95%以上,并可有效地预防蚌病的发生。
人工养殖珍珠蚌里的珍珠是真的吗?
网上几十元的淡水珍珠是真的,真正珍珠项链价格一般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珍珠项链是很适合中老年妇女佩戴。珍珠项链是珍珠制成的饰品,即用珍珠钻孔后用线串在一起,佩戴于脖子上。珍珠项链市售品分为两类:
一类为天然产的珍珠;
一类为人工养殖的珍珠,称为“养珠”,是将生石决明的颗粒或砂粒等投入蚌壳内经数年后所形成。
人工养殖珍珠蚌怎么生出珍珠的
天然珍珠核
沙子或小虫进入蚌体,蚌无法将异物吐出来,在它体内钙化成珠核。
人工珍珠核
人工培育珍珠所用的珠核是以淡水产的背瘤丽蚌、多疣丽蚌和海水产的砗磲的贝壳制成。这类珍珠核往往植入于生长在海水的珍珠贝(如白蝶贝和黑蝶贝等)之中。
由于“人工珍珠核”的植入,所养殖的珍珠可以分为“有核养殖珍珠”和“无核养殖珍珠”
01
有核养殖珍珠
“有核养殖珍珠”是指人为地将制好的、一定规格的珠核植入贝蚌体内,刺激其分泌珍珠质,而将珠核逐层包裹起来而形成的珍珠。
海水珍珠为有核养殖的海水珍珠,产量较低但成品几乎为粒粒正圆。
02
无核养殖珍珠
“无核养殖珍珠”指的是在人为植核过程中,不采用外来物质做珠核,而是取用母蚌外套膜切成小片,植入成珠蚌的结缔组织内,刺激其形成珠囊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目前,一般淡水珍珠采用无核养殖技术。
淡水珍珠大多为无核养殖,珠层较厚,产量高但形状各异,所以正圆莹润高亮泽的“无核养殖珍珠”在市场上并不多见。一串高品质的淡水珍珠项链,历经形状、光泽度、匹配度的筛选后,其价格不亚于海水珍珠的价格。
人工养殖珍珠蚌多长时间产一次珍珠
当蚌肉中有沙粒和寄生虫入侵,或者蚌发生了病变时,蚌体就会分泌珍珠质将异物包裹起来,时间一长经过蚌肉的蠕动摩擦,光滑的珍珠就形成了,珍珠蚌大约有20-30种,但是并不是每个蚌都一定会产珍珠,只有当寄生虫或者砂砾等异物进入蚌体内才会生成,蚌感受到刺激,就会立马从外套膜中分泌出一种珍珠质,所以当我们掰开蚌,就能看到蚌壳的里面那层,往往是光洁亮丽的,还会发出类似珍珠的光泽,这就是珍珠层。
人工养殖珍珠蚌的珍珠值钱吗
人工养殖的蚌珍珠价值一般,不太值钱。
因为现在纯正的野生天然珍珠越来越少,大自然破坏的太严重了,像最有名的大溪地黑珍珠,我们东北吉林的淡水东珠,那都是价值连城的,个头大,浑圆饱满,色泽光亮,这些都是人工养殖的蚌珍珠比不了,个头小,没有光泽,商场都当做赠品来用。
如何人工养殖珍珠蚌苗
蛤蚌具有左右两瓣贝壳,背缘绞合,腹部分离,贝壳内软体部主要有外套膜、内脏团、足等,外套膜位于体之两侧,与同侧贝壳紧贴,构成外套腔。当我们掰开一个河蚌的壳后就可看到贴在贝壳上的这一片状结构。蛤、蚌类的贝壳的结构分三层,外层为角质层,中层为棱柱层。这两层是外套膜边缘分泌而成的,最里面一层,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里面的与珍珠光泽类似的一层,叫做珍珠层。珍珠层是由外套膜全部表面分泌的珍珠质而构成的。从以上可看出外套膜有分泌珍珠质的功能。
人工养殖珍珠蚌能吃吗
蚌壳里长出珍珠的原因;因为生长在水中的蚌壳经常会受到寄生虫的入侵或砂粒的进入,它们不能排出寄生虫或砂粒,为了保护体内不受其伤害,就由外套膜分泌出珍珠质来逐层包围它,时间久了就形成了珍珠。人们就利用蚌壳的这个习性,进行人工培养珍珠。;河蚌吃什么长珍珠;河蚌主要是生活在河里,湖畔等一些淡水湖里,是一种贝壳类的食物,河蚌平时主要通过吸收一些水分和水草的营养去补充自己的能量。河蚌以有机质颗粒,轮虫、鞭毛虫、藻类、小的甲壳类等为食。;在偶然条件下,当外界有刺激性的细小杂物进入并接触河蚌外套膜时,它不像我们一般人的反应——将杂物排出体外,而是由其外套膜分泌出一种珍珠质,将这些微小杂物层层包裹而形成赘生物,经过一定时间便形成了珍珠。;河蚌是一种杂食动物,生活在水里,以有机质颗粒、轮虫、藻类、小的甲壳类等为食,通过水分和水草补充营养和能量,而珍珠的形成是其外套膜分泌出的一种排出物。;河蚌养殖知识;
1、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m2以上。如面积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蚌的生长。;
2、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于5米均不宜养殖。;
3、水源充足,且无各种污染,有毒物质含量不得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4、一定速度的流水(每种流速不超过0.1米),对蚌的生长与珍珠的生长有利。生产实践证明,蚌育珠在有流水及其条件好的河、湖中,养殖一年可产珍珠5-8克/只,而静水水域中养殖3年才能产珠5-8克/只。;
5、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为育珠蚌及其饵料生物提供能量能源。光照对珍珠的颜色及其光泽也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可增加水中的溶氧,又可促进水体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6、育珠水域土质以粘土最好,河土次之,黄土、砂泥土最差。池底要有适当淤泥。;
7、PH值在7-8是最透宜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
8、溶氧一般夏季水体要大于5毫克/升,冬季要大于3毫克/升。;
9、蚌水域透明度以30厘米较好。;
10、蚌对水温的最适范围为18-28℃。
养羊
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