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蛙养殖基地,石蛙养殖前景分析
石蛙养殖可行性报告
养殖青蛙需要办理的证件如下:
1、养殖证:养殖证首先需要填写养殖申请表,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材料等待农业局审核,审核通过,颁发养殖证。
2、营业执照:一个正式的养殖场需要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需要的材料包括房租合同、房产证复印件、验资报告等等。
3、税务登记证:如果养殖的青蛙需要销售的话,养殖户还需要办理税务登记证才可以。税务登记证可以在领取营业执照的30个工作日内申请领取。
4、动物防疫合格证:开办养殖场,动物防疫合格证也是非常需要的,该证由兽医管理部门审查颁发。
5、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该证办理的流程比较复杂,由当地的省林业厅核发。一般来说,养殖户不仅需要有种源合法来源证明和种源单位的经营许可证,同时还要有5万元以上的资金证明才可以。
6、畜牧兽医资格证:青蛙养殖场一定要有兽医师才行,如果自己没有专业的知识的话,还可以选择聘请专业的畜牧兽医师。
石蛙人工养殖技术
养殖石蛙需要去当地的林业局办理《野生动物驯化繁殖许可证》,等许可证办好了,再去工商局办营业执照,我这里办理2个证件一共要300多元。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3-10月,4—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在种蛙冬眠复苏以后,配种繁殖之前,做好种蛙的选择、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雌蛙,体重达150克以上性已成熟,雄蛙200克以上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新型石蛙养殖场图片
目前最大的石蛙养殖是在鹤壁浚县,规模面积达到2000多亩,我上年去过,那个经理是我朋友
养殖业石蛙
1、刚孵化出膜的小蝌蚪,在4-5天内靠孵黄囊营养,当孵黄被消耗之后便开始觅食;在石蛙的幼蛙期,主要以蚊虫、小型昆虫及昆虫幼体等为食;在成蛙期,主要以昆虫、蜈蚣、蜂蛛、马陆、蜗牛、螺蚬、虾、蟹、杂鱼、沙鳅以及蚯蚓、幼蛇、小型鸟类等为食。
2、人工养殖石蛙,破膜后头3天靠卵粒中能量逐渐长大;头10天可以投喂熟蛋黄等高蛋白流质饲料,如蛋黄、豆浆等,变态期主要投喂煮熟的植物性、藻类性饲料,如薯类的茎叶、瓜类的果叶、米饭以及鲜嫩的水草等;幼蛙主要喂食小蝇蛆、小黄粉虫、小蛆蝴等活体饵;成蛙主要喂食蚯蚓、黄粉虫、蝇蛆等动物性饵料。
石蛙养殖成功的多少
石蛙养殖一亩养多一亩田可以养殖石蛙苗1000只左右垍頭條萊
1、石蛙颜色一般份为两种,一种是黑色的,一种是偏黄色的。萊垍頭條
2、石蛙一般生活山溪的边缘,大多都隐藏在石缝里面,晚上捕捉的时候用电灯就能看到逃逸的现象。所以在农村有很多人晚间捕捉石蛙卖钱。萊垍頭條
3、石蛙捕捉最佳季节在6至9月份萊垍頭條
石蛙养殖 生态养殖
石蛙养殖技术如下:
配种和产卵到 4 月份而且水温已经达到 18 摄氏度的时候即可开始石蛙的配种。按 1:1 的比例选择体型大、健康有活力的雌雄种蛙放置到蛙池中。夜间石蛙会自行抱对交配并产卵。
孵化石蛙产卵后,蛙卵会粘附在水草边缘,此时要小心地将蛙卵转移到孵化池中,保证孵化池的水持续流动,但流速不能太快以免冲散蛙卵。蛙卵孵化对水温有要求,可通过日照等方式提升水温,使水温在 20 摄氏度以上,28 摄氏度以下,促进蛙卵孵化。通常 1 – 2 周蛙卵就会孵化成蝌蚪。待池中蛙卵基本孵化完毕时,将蝌蚪转移到蝌蚪池中。
石蛙蝌蚪的喂养蝌蚪孵化出来后的前 3 天不能喂食,因为蝌蚪消化系统尚未完善,向水中投食可能会导致蝌蚪死亡。3 天后可投喂以下饲料:牛奶、豆浆、蛋黄水、黄粉虫浆以及少量嫩青菜。液体类饲料投喂标准为每 1000 尾蝌蚪 10 毫升饲料,少量多次投喂直到蝌蚪不吃。喂食时间为每日清晨、傍晚。在蝌蚪长大、长出前后肢过程中要逐步增加饲料量,具体按蝌蚪的采食情况调节。完全长出前后肢且尾巴消失的蝌蚪即可转移到成蛙池中喂养。
石蛙成蛙的喂养成蛙喂养注重营养丰富,活饲料如黄粉虫、蝇蛆、小蚯蚓最佳,条件不充分的鱼饲料也可以。喂食时间、方法与蝌蚪时期类似,每日两次,每次少量逐步喂。
石蛙只要度过蝌蚪期,养殖难度会大大降低,成蛙期间日常管理主要注意换水、消毒,保证喂食即可。1. 每周在池内泼洒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杀菌,每立方米水泼洒 2 克高锰酸钾。2. 每周换一次水。
石蛙养殖周期
石蛙的养殖成本与利润分析石蛙养殖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周期长的养殖项目特别是石蛙繁育技术。但单纯养殖商品蛙却能有效降低风险加快收益成效的优势,以每亩建池费用5万计算:
每亩可养殖商品小蛙1万只,8克左右小蛙每只3元培育两年便可上市销售。每斤石蛙需要吃3斤黄粉虫才能长大到上市规格,加上中药预防,人工管理等,一斤石蛙成本30-40元之间。一万只蛙去掉损耗大约1500斤,去掉成本,1500斤石蛙可实现收入5万元,
第二批石蛙由于建设成本不需要投入,收入可达10万元。石蛙人工养殖技术现还不成熟,需要有专业养殖户指导。自繁自养的方法不适合刚刚想入行的石蛙养殖户,前期技术难,投资大,成本高,所以新人需要选择购买蛙苗进行养殖商品大蛙,减少技术成本,时间成本,解决资金回笼,这是目前石蛙行业主要发展模式。
石蛙高效养殖新技术与实例
培育2年后石蛙便可上市销售,一万只蛙除掉损耗后,大约在1500斤左右,除掉成本,第一批养殖的石蛙可达到5万元的收入,培育第二批石蛙时,由于建设成本不需要投入,可以达到10万元的收入。石蛙的养殖风险系数偏高,对于初养者先以一亩的面积来培育,待技术和资金都充足的条件下,再进行扩展。
石蛙养殖密度与产量
蛙卵霉菌病1. 病因。由霉菌引起,水质较差、卵块密度大、气温骤降和卵块晒不到太阳会导致发病,特别是阴雨天更易发病。2. 症状。肉眼可见卵块表面长出灰白色菌丝。此菌繁殖迅速,一夜之间可布满整个卵群,消耗氧气和营养,可导致蛙卵大量死亡,危害极大。3. 防治。①采捞蛙卵动作要轻,不要损伤卵膜,死卵要及时清除,防止污染水质。②用0.3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浴蛙卵5分钟,以杀灭霉菌。蝌蚪肤霉病1. 病因。由水霉菌引起,多因捕捉和运输操作不当造成皮肤损伤而引发。2. 症状。菌丝从伤口侵入皮肤和肌肉,分泌出有毒物质。病蝌蚪焦躁不安,游动异常,觅食困难。菌丝吸收蝌蚪营养物质,导致蝌蚪体质日渐消瘦,进而衰竭死亡。3. 防治。①用10%甲紫溶液或3%食盐溶液涂抹皮肤伤口,直至愈合。②用3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每天2次,每次30分钟,可治愈。③蝌蚪入池前用2%~2.5%食盐溶液浸浴,在水温25℃时浸浴5~10分钟,进行消毒杀菌。蝌蚪烂鳃病1. 病因。由黏液球菌侵入蝌蚪鳃部所致。2. 症状。病蝌蚪鳃部充血、出血,后期鳃丝腐烂发白,鳃上常附着污泥、黏液,呼吸困难常浮于水面,游动缓慢,重症者伴发其他疾病致死。3. 防治。①蝌蚪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清池。隔日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0克或漂白粉0.5克再泼洒1次,防病效果明显。②保持水体清洁,防止水质恶化,以防发病。蝌蚪出血病1. 病因。由多种细菌和真菌感染所致。2. 症状。已长出后肢的蝌蚪腹部、尾部有许多出血斑,或片状分布,故又称红斑病。蝌蚪患病后在水面上不停打转,数小时后沉入水底死亡,严重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3. 防治。①定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水体。②保持饵料卫生,及时清除残饵。③将病蝌蚪集中在网箱内,每2万尾蝌蚪用120万单位青霉素和100万单位链霉素混合液浸泡30分钟左右,疗效显著。蝌蚪细菌性炎症和寄生虫病1. 病因。由细菌感染和各种寄生虫寄生所引起。2. 防治。用8毫克/升硫酸铜和10毫克/升漂白粉混合液,水温10~15℃时浸浴20分钟;还可配制2%~2.5%食盐溶液,在水温25℃时浸浴5~10分钟,以进行消毒杀菌。蝌蚪锚头蚤寄生时,可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在水温10~20℃时浸浴10分钟,或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在水温25~30℃时浸浴15~30分钟。药液应随配随用,放置太久失效。漂白粉的含氯量低于10%则杀菌效果不佳,不能使用。高锰酸钾溶液不能在阳光直射下使用,否则会影响杀菌效果。配制配合液时,两种药物要先在各自容器中溶解,待完全溶解后再混合。浸浴时间要根据蝌蚪的体质和温度高低适当调整,浸浴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放入清水中解毒。蝌蚪气泡病1. 病因。沉积池底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细小的水泡,蝌蚪吞入肠道内引发此病。2. 症状。多发生在高温季节,病蝌蚪食欲减退,进而停食,腹部膨胀,常仰浮于水面,不能下沉。3. 防治。高温期间每2~3天换水1次,及时清除池底有机物,发病蝌蚪放入2%硫酸镁溶液中浸泡30分钟,然后转入清水中暂养2天(不投饵),2天后在饲料中添加干酵母(每1000尾蝌蚪用0.5克),通过消化排出肠内气体,恢复正常。肠胃炎(幼蛙、成蛙)1. 病因。多因水质污染、饵料不洁所引起,也有因消化不良所致。2. 症状。病蛙初期躁动不安,东爬西蹿,喜欢钻泥;后期常伏在池边阴暗处,伸腿,闭眼,不吃,不动,反应迟钝,不怕惊扰,缩头弓背。解剖病蛙可见肠道充血、发炎,肠内无内容物。3. 防治。①注意饵料和食台卫生。②用土霉素20克和干酵母25片拌料1千克填喂,每天2次,连服5天。③病情严重时肌内注射链霉素,每只注射1万~2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连用2天。④发病季节,每10~15天用1毫克/升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1次。红腿病(又称败血病)1. 病因。多因受伤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而引起,尤其是天气由热转冷时,易发病。2. 症状。病蛙大腿与前肢间皮肤发红,后肢无力颤抖,头部伏地不吃不动,3~4天便会死亡。胃肠壁可见出血点,肝、肾、肺有红肿等现象。3. 防治。①用漂白粉溶液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达到1毫克/升;或用三氯异氰尿酸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达到0.5毫克/升。②用复方新诺明拌料,第一天用量为50毫克/千克体重,第二至第七天用药量减半。③用诺氟沙星(氟哌酸)拌料,用量为3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5天。④用硫酸铜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达到1.4毫克/升。⑤将病蛙捕出,用2%~2.5%食盐水浸浴30分钟,每天1次,连续3天。烂皮病(又称腐皮病)1. 病因。放养密度大,水质不良和饲料单一,缺乏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D会引发此病。2. 症状。发病初期,头部背面皮肤失去光泽,出现白斑花纹,体色发黑,接着表皮层脱落,真皮层开始腐烂,露出肌肉和骨骼,如不及时治疗,溃烂面会蔓延到身体背部和四肢等处;在眼球内出现粒状突起,呈黑色,以后变成白色,还可能出现关节肿大,皮下、腹腔积水肿胀。5~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传染快,死亡率高。2. 防治。①病情较轻者,可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浴30分钟,连续3~5天,直至伤口愈合。②对病蛙补喂鱼肝油(10~20毫克/千克饲料)或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B、C。③病情严重者,可用2.5%食盐溶液浸浴2小时,连续3~5天。④用浓度分别为2毫克/升的卡那霉素、磺胺甲基异 唑、羧卡青霉素和氯素合剂浸浴,疗效显著。⑤每千克饵料中拌土霉素3~5克。脱肛病1. 病因。吃进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排泄不畅,粪便排出时直肠翻出。2. 症状。蛙的直肠外露于肛门外,食欲减退,行动不便,活动减少,体质瘦弱,腹部膨胀。3. 防治。用冷开水将翻出的直肠洗净后,塞入肛门内,放入清水中暂养,减少其活动。十腹水病(又称水肿病)1. 病因。由嗜水气单胞杆菌感染所致。2. 症状。患病的多为成蛙,病蛙前、后肢甚至全身出现水肿,皮肤与肌肉间充满液体,不吃不动,几天后便死亡。发病季节为5~10月份。3. 防治。①定期加换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可预防此病发生。②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达到20毫克/升,可控制病情。
养龟
养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