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前期需要多少钱,养殖值多少合适
养殖ph值是什么
养殖前期,一般是由于土质引起的。可用生石灰或熟石灰37.5~75千克/公顷泼塘。亦可用碳酸钠或腐殖酸钠全池泼洒,经多次操作可逐步提高pH。
养殖后期,有机物分解产酸,底部被酸化,如果浮游微藻无法正常生长则会导致水体pH偏低。处理时,可先使用含过氧化钙的底质改良剂氧化池塘底泥,再使用有益菌和藻类营养素调控浮游微藻的生长。
养殖ph值正常范围
养殖前期,一般是由于土质引起的。可用生石灰或熟石灰37.5~75千克/公顷泼塘。亦可用碳酸钠或腐殖酸钠全池泼洒,经多次操作可逐步提高pH。
养殖后期,有机物分解产酸,底部被酸化,如果浮游微藻无法正常生长则会导致水体pH偏低。
处理时,可先使用含过氧化钙的底质改良剂氧化池塘底泥,再使用有益菌和藻类营养素调控浮游微藻的生长。
养殖水体最适的PH值范围
最佳饮用水的PH最佳值应为7.5。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准则》明确规定:符合其31项水质指标的是“安全水”(safewater),安全水就是喝了对人体无害的水。
很多专家相对提出了“健康水”的概念,健康水除必须具备安全水的所有条件之外,还必须满足硬度、总溶解固体、二氧化硅等一系列指标,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条就是PH值必须大于7。
根据我国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饮用水的PH值在6.5—8.5之间,最佳值为7.5。
中国医促会健康饮水专业委员会认为,符合下述条件的饮用水更符合人体需求:
不含任何对人体有毒、有害及异味物质、 硬度适度 、pH值呈微碱性、人体所需矿物质含量及比例适当 、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适度 。
水分子团小,水分子间结合角大,接近人体分子间的结合角 、水的溶解力、渗透力、扩散力等营养生理功能要强。
养鱼的ph值在什么范围是标准的
不正常,严重偏高。
当鱼塘水的ph值在6.5-8.5的时候便为正常值,当ph值偏高时,会影响养鱼的效果,而当ph值偏低时,又容易使水很难肥起来,而且也不利于鱼的生长,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来调节ph值。
当水体中的ph值过高时,鱼鳃组织会被腐蚀,而且还能够使处于孵化中的鱼卵卵膜早溶,从而导致胚胎过早出膜,然后便会出现胚胎大量死亡的情况。
养殖中ph值高是什么原因
在PH6.8-9.0范围内都能生存,最适PH为7-8。
养殖水体pH值过高或过低对鱼生长均不利,低于4.4时鱼类死亡达7~20%,低于4以下,鱼全部死亡;高于10.4时鱼死亡率达20~89%,高于10.6时全部死亡。鱼类生长最适pH值为7.0~8.5。
水体pH值低于7时,鱼类血液中PH值下降,使血液中的氧分压减小,降低血红蛋白载氧能力,并可直接破坏鳃组织细胞和表皮,导致鱼体质下降,抗病能力减弱。
养鱼技巧:
每周更换一次就可以了,天气冷了以后,每两周更换一次就就可以,换水之前我们可以提前把水准备好晾晒一段时间,去掉里面的杂物,最合适的时间就是两到三天,时间长了,水里面会长出许多的藻类,影响鱼的生活。
光照的选择是养金鱼的重要技巧之一。鱼入缸后要把鱼缸放在有阳光照射1~2小时的地方。这样可以利用阳光的紫外线杀菌,还可以减少疾病。鱼的疾病要以预防为主,用药为辅。而且这样会使鱼体颜色艳丽。
动物性的饲料富含高蛋白质,但是也不能总喂。还要搭配一些植物性的饲料,这样才会营养均衡。养鱼时间久了还可以自己制作鱼食,这样既经济又营养。喂食宜少不宜多,一天喂1~2次就可以了。这样金
水产养殖PH值
影响鱼成长的水环境,除了水温、水质溶氧量、水质是否健康干净之外,水的酸碱度对鱼儿的影响也非常关键。不同的鱼儿对水的酸碱度要求不一样,如鲤科鱼的最适宜PH为弱碱性,即PH7.5-8.5;鲑科鱼类为中性,即7上下。一旦水质酸碱度无法满足鱼儿的要求,严重的情况下鱼儿也会死亡的。水质的酸碱度一般用PH值来显示,PH等于7表示水质环境呈中性。PH值大于7,则表示水呈碱性,并且数值越大水质碱性越强。相反,PH值小于7,则表示水呈酸性,数值越小水质酸性越强。水质环境的酸碱度会随着季节、昼夜的改变而变化。在水族饲养过程中,PH值的长期变化规律通常都是降低的。这主要是因为水中有机质过多、氧气不足而缺氧分解造成的。当水环境中溶氧量不足,氧化过程受到抑制,残耳、有机肥料、鱼的粪便等会逐渐积累。这些东西如果得不到充分的分解,就会产生并且积存各种有机酸类,导致PH值逐渐降低,水质酸碱度发生变化。一旦酸碱度不能满足鱼儿的要求,那么鱼儿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养殖ph值是什么意思
因有机物含量较多(生物氧化这些有机物会释放出较多二氧化碳,进一步促进pH降低),另外藻类老化光合作用弱也会致pH值低,此时水深的养殖池可将水位降低(增加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同时追施氨基酸肥等来培养有益藻类生长,还能预防中后期养殖的缺氧问题(因补肥后光合作用增氧增强)。后期厌氧菌作用下池底会泛酸。
养殖水ph值多少为正常
总碱度:
淡水或低盐度养殖对虾,总碱度要求大于75mg/L。海水养殖对虾,总碱度要求大于100mg/L,育苗总碱度要求大于120mg/L。在虾病流行季节或雨季,池水总碱度最好调到120–150mg/L。
池水的总碱度太低,水的酸碱度(pH值)的日变化幅度大,清晨可能会偏低,午后可能会偏高。
总碱度作用就是为了保证稳定的酸碱度(pH值),帮助虾(蟹)壳变硬。水的酸碱度(pH值)稳定,则水中营养盐可利用性高,有利于浮游植物如藻类的稳定生长。
总硬度:
总硬度指的是钙和镁的总浓度。总硬度含量高,除了可以稳定水质和底质的pH值,增强水的缓冲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并能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快有机物的分解矿化,从而加速植物营养物质的循环再生。大多数淡水鱼、温水鱼适宜的总硬度在50mg/L左右,海水养殖通常在80-120mg/L。1个德国度(CaO)=10mg/L=10ppm。
实验表明,水质较软时,施肥的效果较差,对虾产量也不会高。而且有些池塘经过多次施肥仍然无法肥起来,这往往是由于水的硬度不足。
养殖ph值偏高怎么办
养殖水体ph偏高基本上是2种情况,
1、人为情况,使用使水体呈现碱性的物质,比如石灰消毒,大量的氢氧根(OH-)进入水中导致水体的ph升高。此时可以适量的换水,或者采用一些酸性体质中和。
2、自然因素,养殖水体ph升高与水体中的藻类有关,天然水体中ph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的电离平衡所决定的。藻类越多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消耗的二氧化碳、碳酸根和碳酸氢根越多,电离平衡向着氢氧根方向移动,水体ph升高。
如果是因为藻类多光合作用强引起水体ph升高,要先判断是什么藻类。
(1)小球藻等小型藻类可以通过遮阴网等减少光照,来降低光合作用从而降低ph,也可以向水体中放入乳酸菌制剂,通过有益菌类的增加去占据藻类生长环境,从而抑制藻类生长。此时不建议杀藻,这是水体的藻类形成必经的阶段,杀完还会出现这个过程。
(2)如果是鞭毛藻例如甲藻和隐藻,出现这两种藻类代表水体中固体有机质颗粒过多(鞭毛藻以食固体有机质颗粒为生),此时要想办法降低水体中有机质含量,可以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分解水体中的有机质,从根本上解决鞭毛藻。枯草芽孢杆菌要晴天中午使用,其本身为耗氧菌类,同时要配合池塘改底,有机质颗粒多说明池底太差。
(3)蓝藻问题引起的,如果是蓝藻问题引起的ph升高,可以少量多次的杀蓝藻,同时配合着解毒,蓝藻死亡会适放大量的毒素。也可以利用菌制剂去抑制其生长,与此同时水体施有机肥培养其他藻类,养殖水体适量换水,多开增氧机以水车增氧机为好使水动起来(蓝藻喜静水环境),蓝藻和其他藻类的区别就是蓝藻能够直接利用氮,所以养殖水体中尽量避免使用化肥肥水,最好用有机肥。
个人理解水体ph高的解决情况就这些,希望能够帮到您。
养殖水质ph值多少为好
pH值一般在7.5--8.5。
水体PH值中午不能超过9,如过高,用超浓芽孢、EM菌等调节;氨氮控制在0.2~0.3mg/L;亚硝酸盐在0.05mg/L。一旦发现水体异常,要及时做好水质调控,使水体长期保持肥、活、嫩、爽。
花鲢是一种淡水鱼,学名鳙鱼。主要生长在河流水库、池塘湖泊等地区。采用湖泊及中大型水库养殖花鲢,产量高、养殖成本低,以花鲢为主的养殖模式斤鱼成本1.6-2、0元左右。
养殖项目
养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