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养殖密度,牛的养殖密度
肉牛的养殖密度
每头牛占舍6一8平方米。
肉牛圈养的密度多少为宜
养殖密度就是单位面积内平均每头(只、条)动物的生活面积。比如猪舍面积10平方,养猪10头,那养殖面积就是1平米每头。日生长量需要对动物进行称量,严格的每天称一次,直接计算出增重量,当然也可以每周、每十天、每月称重一次,用总增重量除以天数得日生长量。
成活率最简单:出栏活动物数量/同批入栏活动物数量×100%=成活率。
肉牛规模养殖
养殖业规模化应该分为两种,个人养殖规模化和当地养殖规模化。
1,个人养殖规模化:比如当地有几户养牛户,每户养几十头牛或者几百头牛,由于数量比较少,到出售时基本上是在当地销售。
2,当地养殖规模化:比如当地有几十户养牛户,每户养几十头牛或者几百斗牛,由于数量比较多,到出售时不仅销往本地,还可以销往外地。
3,有些地区政府对养牛户有扶持政策,这个扶持政策不是统一的,按当地的扶持政策实施。
肉牛养殖牛舍标准
一般每头肥育牛需要的占地面积为1.6-4.6平方米左右,整个牛舍及其他房舍的面积为场地总面积的15%-20%。牛舍建设标准:每栋牛舍长60米、宽10米、中间过道1.5米,双面牛槽,槽宽60厘米、高75厘米、槽深25厘米,每头牛间隔1.1米,地面斜坡15度
肉牛的养殖密度怎么算
因为牛口渴了。
冬季是很多动物的过渡期,在气温不高的季节里,如何合理管理养殖的动物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旦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掉膘的情况,那么冬季肉牛养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通风问题
肉牛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牛舍通风。肉牛在0℃-4℃并不影响生长发育速度,但是目前许多牛场过分重视牛舍的保温,使得牛舍出现高湿,当湿度超过70%,牛的生长发育速度就会下降,因此在建立牛舍时需要将通风设施考虑在内。另外,冬季,牛只进入合饲喂养,肉牛群的密度加大,疫病传播风险加大,通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牛只的发病率。
2.饲料管理
舍饲就需要储备足够的粗饲料和粗饲料。一般,粗饲料,可利用牧草、玉米、稻草秸杆和青贮、黄贮、微贮、氨化等相结合生产粗饲料。
精饲料包括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能量饲料主要以玉米为主;蛋白饲料可用价格相对较低的菜籽饼和棉粕代替豆粕。此外,还要储备一些饲料添加剂,如舔砖等,以补充饲料营养成分的不足,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和饲料利用率,增强肉牛抗病能力,促进正常发育和加速生长。
3.饮水管理
饮水问题也是肉牛养殖户在冬季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为了满足肉牛饮水需要,采用自由饮水法最为适宜。在每个牛栏内装有能让牛随意饮到水的装置,此饮水设备的位置最好设在 距牛栏粪尿沟的一侧或上方,当流出的水或供水系统流出的水很快进入粪尿沟,不会弄湿牛栏。不过,在气温较低的北方,自由饮水存在一定困难,只能定时饮水,但每天至少3次。对于冬季饮水的温度,据研究资料,冬季牛饮温水(15℃)、饮冰水、吃雪三种情况下,育肥牛的增重速度未发现有差异。因此冬季育肥牛饮用凉水即可,不必加温。
肉牛饲养密度
长肉期:这个主要分为前后两期,一般持续七个月左右,在前期的时候主要是促进,骨骼内脏肌肉的生长,15月龄粗饲料精饲料比例1:1,日量当中应该还有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青干草自由采食,青贮饲料限制性的饲喂,蛋白质15%左右,NEm8MJ/Kg,精饲料占日粮当中的50%,14月龄以后可用小麦代替部分玉米。在后期的时候,骨骼肌肉基本上已经发育完全,这个时期主要是腹腔内脂肪沉淀,青饲料和青贮,就不再提供了,主要是以粗饲料为主,蛋白质占13%左右。
③育肥后期:这个阶段主要是催肥期,也就是主要是长脂肪的,还有就是肌肉纤维,以及脂肪密度,改善牛肉的品质,一般情况下是两个月左右,精饲料占日粮70%,控制玉米的使用量,控制青贮饲料和维生素a,在育肥后期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增加维生素e和d,主要是改善肉的品质。
肉牛养殖占地面积
每头牛的面积大约4-5平米,算上活动空间,至少需要2000-3000平方米。36*20=720平方米,一头牛需要圈舍面积4平方米,圈舍要求顶棚离地面3-4米,要求冬暖夏凉、通风卫生、排水良好。一个正规的养牛场,除了牛舍外还要有值班室、防疫室、宿舍、草料房、草料储存场、人行道、院墙、粪便处理场所。
肉牛的养殖密度是多少
防暑降温萊垍頭條
1、加强通风。打开牛舍所有的门窗和通气孔,在栏舍内安装风扇,每天中午10点到下午5点打开风扇给牛舍降温,或在栏舍的两端安装鼓风机加强牛舍通风降温。條萊垍頭
2、洒水降温。一是栏舍及运动场在上午11点到下午4点之间每隔2小时洒水一次;二是在栏舍屋顶安装喷水降温设施。以水降温必须结合通风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否则会造成高温高湿,适得其反。頭條萊垍
3、搞好栏舍改造。一是牛舍屋顶、墙壁和牛栏地面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如屋顶瓦下面铺垫刨花或泡沫,墙壁用空心砖,牛栏地面用绝缘水泥或漏缝地板;二是增加场区绿化面积,改善场内环境,最好在栏舍及运动场内种植水桐树;三是避免日光直射,在肉牛舍屋顶拉防晒网遮阳。垍頭條萊
改变饲喂方式,调整饲料营养水平萊垍頭條
1、调整饲喂时间, 饲喂时,尽可能避开正午时间,在清晨和傍晚凉爽时喂料,做到早上早喂,晚上多喂,夜间不断料,晚上加喂夜饲,特别是哺乳母牛。但是,调节喂食时间应循序渐进,随着温度的变化逐渐调整,不能突然改变。萊垍頭條
2、饲喂青绿多汁饲料萊垍頭條
青绿多汁饲料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水分,不但适口性好,而且能解渴,对防暑降温和缓解肉牛热应激十分有利。在保证食入足量干物质的前提下,适量喂些优质青草、胡萝卜等对提高肉牛生产性能有好处。在精饲料可适当增加麸皮、豆粕2%--3%的用量,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萊垍頭條
在饲喂时不能只给牛喂青草,由于青饲料鲜嫩多汁、适口性好,牛常只因进食过饱而胃肠不适或负荷过重,导致水泻病。因此,牛日粮中的青饲料数量应逐渐增加,待牛的胃肠道慢慢适应后再以青饲料饲喂为主,而不能突然给牛全部改喂青饲料。牛是反刍动物,即使是在青饲料充足的时候也要在其日粮中适当饲喂质量较好的干草。萊垍頭條
3、合理调整日粮组成,加强饲养管理萊垍頭條
适当增加日粮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高温条件下,肉牛通过增加新陈代谢,加速向体外散热,以保持正常体温。据测定,室温每升高1 ℃,肉牛需要消耗3%的维持能量。因此,夏季要增加营养,而夏季高温又严重影响肉牛食欲,造成采食量下降,所以饲料中能量、粗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浓度应适当提高,而且要有一定数量的粗纤维(17%)。可在配合饲料中适当增加玉米、豆饼、鱼粉含量,使日粮中蛋白质浓度比正常水平提高4%左右,过瘤胃蛋白质占粗蛋白质比例达到35%~38%。试验证实,在肉牛日粮中添加日粮总干物质3%的脂肪酸钙盐,使日粮中脂肪水平达到5%~6%时,其利用率最佳。頭條萊垍
4、补充氯化钾、维生素C、E條萊垍頭
肉牛发生热应激时,对氯化钾、维生素C、E 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在饲喂时需适量添加。在日粮中添加氯化钾,添加量为每天每头肉牛60~80克。碳酸氢钠的用量一般占精料的3.84%,或者每天每头肉牛用340克。在肉牛饲料中添加0.04~0.06%的维生素C。夏季可在饲料中添加正常量3~5倍的维生素E。萊垍頭條
改善饲养管理條萊垍頭
1、饮水充足。在饮水中添加0.1%~0.2%的人工盐、多维或0.5%小苏打,调节肉牛体内电解质平衡,减少热应激的发生。頭條萊垍
2、降低饲养密度。降低比例为1/4-1/3,可避免拥挤,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热应激,尤其是妊娠母牛,若密度过大,会因炎热烦躁打架引起流产,所以最好单栏饲养。萊垍頭條
3、合理安排牛群调动、出售、去势、疫苗注射时间。此工作宜在早晚天气凉爽时进行,避免高温季节牛长途调运。萊垍頭條
4、控制配种时间。适当避开最炎热的7月~8月份配种,合理安排生产;同时,配种、采精在早晚凉爽时进行。萊垍頭條
5、保持栏舍卫生按规消毒。每天至少清理粪便2-3次,每7~10天消毒1次,尽量给肉牛创造干燥、清洁卫生的环境条件;清除肉牛圈舍内容易滋生蚊虫的垃圾、粪便等,消灭蚊虫,以阻断传染病通过蚊虫传播的途径。萊垍頭條
及时治疗牛热射病萊垍頭條
热射病又称中暑, 是由于天气闷热, 空气湿度过大, 牛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蒙受热应激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病,其临床特征是体温过高、虚脱缺氧和脑神经机能紊乱。條萊垍頭
病牛体温升高至39.5℃~41.5℃,呼吸急促,口中流涎,精神沉郁,脉搏加快,心率可达100次/分钟以上,全身出汗,不停地喝水;严重时,病牛呼吸困难,鼻翼张开,张口喘气,眼窝凹进,出现脱水现象,体温高达42℃,此时,病牛卧地不起,四肢划动,口吐白沫,濒临死亡。條萊垍頭
2 治疗方法頭條萊垍
2.1 降低体温。尽快把病牛赶到一个通风、凉爽、宽敞的地方。可用凉水直接浇洒头部及全身, 并用凉水灌肠。同时用25 % 尼可刹米注射液10 ~ 20 毫升, 1 次皮下注射; 10 % 安钠加注射液10 ~ 20毫升, 皮下注射, 每日2 次。萊垍頭條
2.2 肌注安乃近,一次用量为10 毫升×3支。垍頭條萊
2.3 补充水和电介质溶液。多次少量地应用生理盐水和5 %葡萄糖注射液, 静脉注射。必要时, 可应用氯丙嗦注射液, 按1 一2 毫克/ 千克体重, 肌肉注射。或强的松龙0 . 05 一0 .15克, 肌肉注射。萊垍頭條
2.4 放血疗法。一般牛放50 0 一10 0 毫升, 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0 0 0 一25 0 0 毫升, 间隙2 一3 小时, 再用同剂量药液静脉注射1次。萊垍頭條
2.5 甘露醇或山梨醇, 剂量50 0 ~ 10 0 毫升, 静脉注射, 经6 一12 小时, 再注射l 次。萊垍頭條
肉牛的养殖密度标准
5000平米可以养1000头牛,一头牛占5平米,五千平米的地方可以养1000头左右的牛,密度不要太大,要不然有点挤
肉牛养殖温度
猪、牛、羊的成长,都有一个最适宜的温度范围,通常称之为“等热区温度”。动物由于气温低开始提高代谢率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也称为临界温度下限,或等热区的低限温度。而当气温达到过高温度时,动物的散热受阻,这时由于体内蓄热而致体温升高,使呼吸与循环加速,代谢率也要提高。这种因高温而提高代谢率的环境温度称为“过高温度”,也称为临界温度上限。不同畜禽的“临界温度”上限与下限都不同。在临界温度上限与临界温度下限之间的环境温度称为“等热区”。在等热区内动物代谢率最低,维持需要的能量最少。但是超出这一温度,不论高出还是低于这一温度,都会影响到畜离的生长,所以,无论严冬或酷暑都会增加动物的维持需要量。
一.猪在不同年龄不同体重阶段下的等热区
种 类 体 重(kg) 下限临界温度(℃) 上限临界温度(℃)
新 生 仔 猪 0.90-1.80 36.0 37.7
哺 乳 仔 猪 18.0-5.45 30.3 36.0
断 奶 仔 猪 5.45-20.4 26.3 32.0
生 长 猪 20.4-59 19.0 27.5
肥 育 猪 59-109 16.2 24.7
妊 娠 母 猪 136-272 16.2 27.5
哺 乳 母 猪 170-284 16.2 24.7
公 猪 136-318 16.2 27.5
猪临界温度为20——23℃.
二牛
犊牛正常体温38.5℃~39.5℃;
青年牛为38.0℃~39.5℃;
成年牛为38.0℃~39.0℃。
奶牛产奶所需临界温度是10-15℃;奶牛的临界温度上限是39度。
羊的正常体温:38.0~39.5℃。临界温度为10-20℃.
至于它们能生存的环境温度的上限和下限未见报导。
养虾
养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