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一天喂多少饲料,池塘鲈鱼养殖喂什么
海鲜池养鲈鱼需要注意些什么
水温是海鲜存养的重要因素。海鲜适宜的水温一般保持在18℃-21℃,但鲍鱼、象拔蚌属低温高盐品种,其适应温度为12℃-15℃。温度过高时,对存养生物不利,易引起病害,造成损失。不同种的鱼类适宜温度不一,例如:淡水鱼:桂花鱼、笋壳、河豚、白鳝、大头鱼、鲩鱼、鲶鱼、西江钳、鲈鱼等18~19℃。花龙和青斑:温度:18~20度,盐度:24~26%,每周换一次水,石斑和其他的海鲜不可混养。另外,温度应随季节变化而适当加温或降温。
鲈鱼放养时需注意什么
1.池塘条件 鲈鱼养殖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2米以上,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有较好的进排水设施、交通方便,同时配备1~2台1.5千瓦的增氧机,养殖场要有发电备用机组。
2.清塘消毒 鲈鱼放养前需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10千克,保持池水10~20公分,浸浆泼酒。7天后加水至1米深,可一次施用二铵0.75千克/亩,两天后池水变为油绿色即可放养。
3.暂养方式 鲈鱼苗种目前多为海捕,春季海捕苗种约为2.5~4公分,经捕捞转运操作鱼体会有不同程度受伤,为提高养殖成活率可先进行中间暂养,以养殖池中架设40目网箱比较方便。
4.鱼苗放养 鲈鱼暂养每立方米水体暂养苗种2000~3000尾,用氯霉素拨酒消毒,前10天投
海鲈鱼养殖条件
淡水鲈鱼在原产地是可以自然繁殖的,饲养的话多用人工繁殖。一般体重到2.5-4千克左右的鱼就会性成熟,此时可以将一尾雌鱼和多尾雄鱼混合养殖,它们一般会在荫蔽的地方进行交配,产卵后雄鱼会驱赶雌鱼,独自担任保护鱼卵的重任,鱼卵一般要等待5-7天孵化。
海鲜池养鲈鱼需要注意些什么细节
鲈鱼在水温14度度以上可以正常觅食生长
养殖鲈鱼需要注意什么
加州鲈有“淡水黄鱼”之美称,其肉味鲜美,抗病力强,生长迅速,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引种。加州鲈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年终能长到 0.5 公斤,达到上市规格。加州鲈成鱼养殖既可混养,也可单养,现介绍加州鲈的单养技术: 池塘条件成鱼池一般不超过 10 亩。水深 2 米左右。 清塘肥水苗种放养前最好让池底经过一段时间充分曝晒,之后放水 5 厘米,每亩用 80 公斤生石灰清塘消毒。池塘清整消毒后 1 周,加水 50 - 80 厘米,每亩施放 250 公斤经充分发酵的人畜粪肥,培肥水质。 鱼种放养放养时间一般在 5 月(去年的苗),当水温稳定在 20℃ 以上,池水浮游生物达到高峰时,是放苗的最佳时机。 放养密度:一般 5 厘米左右的鱼种,每亩可放养 1500 尾左右,条件、设备好的鱼塘可放到 2000 尾。适当混养个体较大的中上层鱼类,如鲢、鳙鱼等,帮助清除饲料残渣,调节水质。另外,放养时尽可能做到大小规格一致,以免大小悬殊,出现自相残杀。 饵料投喂加州鲈有摄食活饲料的习性,在由活饵转变成死饵、由动物性饵料转化为颗粒配合饵料的情况下都要经过驯化。驯食可在每次投喂前给以某种特定的声音信号,然后抛出饵料,让饵料入水时有一种游动的感觉,可引诱加州鲈集中抢食。加州鲈对蛋白质要求较高,要求饲料含粗蛋白 45 - 50%,生产上可投喂下列几种饲料:
鲤鱼配合饲料。
野杂鱼肉浆混入适量花生饼、豆饼、玉米粉。
野杂鱼虾、廉价商品鱼、屠宰场下脚料。
颗粒配合饲料,配方是:鱼粉 60%,麸皮 10%,麦粉或玉米粉 25%,酵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添加剂 5%。
投饵既要充足,又要防止过量。投喂时要有耐心,一次抛出的饵料吃完后,再抛出下一次,直到池鱼不再激烈争食为止。投饲通常是上、下午各一次,水温在20~25℃时,日投饵量为存塘鱼体重的10%~15%,但要视鱼的摄食、活动状况及天气变化灵活掌握。 日常管理养殖过程中应注意水质变化情况,避免池水过于混浊或浓肥,透明度以 30 厘米为宜。池塘每周应注水 1 次,每次注水量约为池水的 10 - 20%,天气炎热要勤于加注新水,合理使用增氧机,以改善溶氧条件,保持优良水质。及时分级分疏,降低养殖密度,更重要的是避免同池个体差异太大,而出现自相残杀。一般 1 - 2 个月分池一次,把同一规格的鱼同池放养,避免大鱼吃小鱼。分养工作应在天气良好的早晨进行,切忌天气炎热或寒冷时分养。勤于观察和测定水质,并定期用生石灰和富氧等消毒水体、改良水质,以达到防病之目的。
水池养鲈鱼
1、养殖的水质。有条件的话尽量选择一些水质清新、流动性强的自然水域修建池塘。如果退而求其次的话最少要保持水质营养丰富。即水质不要求十分清澈,可见度在2、30厘米左右,池水颜色以浅绿色为宜。
2、养殖的环境。淡水鲈鱼有以沿岸浅水区为生存环境的,也有以深水区为生存环境的。但总体来说,环境布置基本相同。预先在池塘底部喷洒生石灰,同时伴以阳光照晒,杀菌消毒。池塘底部以砂石土质为主。岸边种植水草。
3、养殖的投喂。鲈鱼属于食肉性鱼类,小鱿鱼、小草虾、乌贼等小鱼小虾及贝类都可作为它的食物。同时为了增加鲈鱼的营养摄入,保证健康成长,在这些天然食材中也可加入一些谷物、植物及合成食材。
4、养殖的密度。池塘的空间要考虑鲈鱼的数量。以一亩池塘为标准,放养的数量控制在一至两千尾左右。防止放养密度过大造成鲈鱼之间的生存空间不够,或者食物摄入不够,发生撕咬争斗的情况。
5、养殖的管理。池塘每天要定时打氧,适时补水。并且要随时观察水质,保证水质的营养成分充足。并适时的向池塘中投撒一些药物,对鲈鱼进行防病治病。并且要加强池塘边的巡护工作。
海鲜池养鲈鱼需要注意些什么吗
海鲈鱼当然是海鲜了。
海鲈鱼在太平洋水域和大西洋水域都有分布,其中亚洲的日本海、黄海、渤海是主要产地。其性凶猛,以鱼、虾为食。海鲈鱼体型粗而较长,鳞片十分粗糙,一般身长110~120cm,体重15~18kg,下颌长于上颌,鱼嘴较尖。白鲈背部呈青灰色,腹部较白,体侧有不规则黑色斑点;黑鲈颜色较黑,整体颜色深黑灰色,黑色斑点不明显。
池塘能养鲈鱼吗
鲈鱼能放鱼塘养得活,鲈鱼是家鱼之一,有丰富的养殖经验。
鲈鱼,真鲈科花鲈属动物,“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鲈鱼体长侧扁,下颌长于上颌,肉坚实呈蒜瓣状,在淡水中生长肥育,栖息于清澈流水的底层,日间潜伏,夜晚活动,捕食虾类和小鱼。其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均产,以黄海、渤海较多。
淡水鲈鱼养殖喂什么
1
养殖环境要求
鲈鱼养殖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池塘过小,水体窄,溶氧不足,难以高产;池塘过大过深,不利生产操作。以8~12亩、水深2米左右为宜,沙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水深1.54米,排灌水系统完善,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池塘最好设进、排水闸,分别通向进、排水河,不重复使用养殖水,以免二次污染。用细网将池塘分小,便于鱼苗吃食。每1.2~1.5亩水面配备1台增氧机,同时须配置抽水机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柴油发电机以防停电池塘缺氧。
用来养殖鲈鱼的池塘要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方可放苗。放苗前半个月要进行一次消毒,每亩施放生石灰150斤或使用20毫克/升漂白粉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未经干塘曝晒的,要使用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洒;已经干塘曝晒的,在放养前10~15天放水10厘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80~100公斤,隔天另加漂白粉5公斤,化水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且彻底清除野杂鱼。
2
培育放养鱼苗
每年12月初至次年3月为放苗时间,从海区捕捞的鲈苗体长1.5~2厘米,要经过淡化至盐度4‰~7‰后方可投入盐度1‰的暂养池暂养过渡。一般放养密度每亩约8000尾,选择晴天中午放苗,此时水温、溶氧较高可减少鱼苗不适,鱼苗经带水消毒后放入已准备好的网格里。由于高密度养殖投饵多,鲈鱼又很少寻食塘底剩饵,故拆网后每亩要投放少量鲫鱼、罗非或鳊鱼(杂食性),并搭配少量花鲢(滤食性),以减轻水质污染并增加养殖效益。
下池第二天开始投喂浮游动物、红虫等鲜活饵料,慢慢将鱼浆、浮性颗粒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混合投喂,然后逐渐驯化至投喂搅碎鱼糜、浮性颗粒饲料。暂养期间每周用0.3国际单位强氯精或15国际单位福尔马林泼洒消毒1次。在开始投饵前3天每50公斤鱼内服痢特灵0.5克、土霉素3克、维生素C1克,每天拌饲投喂1次。
经过20多天饲养长至4~6厘米时经过筛选后按大小分池饲养,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2500~3500尾,水深1.5米以上,保持池水适宜肥度,以透明度在30厘米、水色呈油绿色为宜。每天投饲2次,主要饲料为搅碎的鱼糜和浮性颗粒饲料,饲料中要添加维生素B、C,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每月将土霉素、红霉素、维生素药物拌饵投喂2次,每次连服3天,同时定期用0.4国际单位强氯精或20国际单位福尔马林对池塘全池泼洒消毒。每天做好巡塘管理,在夜间气压低时开机增氧,发现池水变坏要及时排换水,保持池水清新。
放苗后要开足增氧,最好用散气石底部增氧,第一天一般不投饵料,一天后逐步开始投料训食,要求定点定时,一般4餐,开口饵料以水蛛最好,也可以鱼浆混和部分鳗鱼饲料开口,至鱼苗5~6厘米时可以逐步投喂膨化料,鱼苗阶段喂料要适当添加防肠炎类药,网格随鱼苗长大逐步拆除。
3
加强日常管理
鲈鱼苗种培育成体长达10厘米左右时放入池塘进行成鱼养殖成活率高,放养规格力求整齐,以免相互残食,放养密度以每亩1000~1500尾为宜,同时搭配养殖大规格鳙鱼种40尾、鲢鱼种20尾及彭泽鲫200尾,以充分利用水体,调节水质,增加产量。
9~10月温度适宜是鲈鱼快速育肥阶段,不可忽视水质调节。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水深80厘米左右,施放部分复合肥培育浮游生物。鲈鱼为底栖性鱼类,喜欢在清洁、溶氧量较高(每升4~6毫克、透明度在30~40厘米)的水体中生活,应根据水色和透明度灵活及时加注新水。前期由于鱼小温度低,水质容易控制,加水、换水周期可长一些。随着鱼体的生长和鱼池生物量增加,应做到勤巡塘,经常注入新水,合理使用增氧机增氧。
投饵要做到“定点、定时、定量”,一般日投喂2餐,分别在早晨6~7时和傍晚的6~7时,应在塘中搭一饵桥,每餐正常投喂至八成饱为宜。如遇高温、降温应适当减少投饵量,每次投饵注意观察鱼群的进食和健康状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变措施。应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养殖密度过高塘底容易残留大量残饵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浓度高,大量消耗水中氧气,随着鱼体长大增加开氧机次数,也可适当施放生物制剂有效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保持良好水质。晚上,特别是下半夜2~3点钟要巡查增氧机运转情况。
4
科学防范疫病
鲈鱼喜暴食容易发生肠炎病,白天要观察鲈鱼吃食增减情况以判断其健康状况。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挤压腹部有淡黄色粘液流出,因投喂变质饲料或过量投喂引起,应适当控制投饵量,有利于降低成本,避免污染水质,减少肠胃病的发生。治疗时先减料,最好能停喂一餐,用广普抗菌药拌饵投喂3~5天可痊愈。同时巡查有无鱼游水,一般大量发病前会有少量鱼游水,此时是看病与用药的最佳时期,也是预防关键期。
秋季易发肝胆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吃食减少,逐步有鱼游水并出现不明死亡。主要原因是高密度养殖下药物施放频繁,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在鱼体中慢性积累,导致鱼体器官功能失调和组织损伤。或长期过量投喂,鱼体肝脏长期超负荷导致代谢失调、代谢紊乱所致。应调控好水环境,科学投喂,定期用一些疏肝利胆类中草药拌料投喂有一定预防作用。
秋季易患寄生虫病,应做好消毒与杀虫工作,一般每15天消毒一次,频率视鱼吃食情况而定。寄生虫病多发生在中间培育阶段鱼的体表和鳃丝,表现为鱼体消瘦,体色变黑,口端糜烂。一般寄生虫容易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所以杀虫后一般要消毒。多采用换水改良水质进行预防,治疗可用每升0.77~1毫克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5∶2)全塘均匀泼洒,或用每升20~25毫克福尔马林全塘泼洒。
养鸽
养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