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蝎子怎么加温养殖,蝎子加温养殖技术

蝎子怎么加温养殖,蝎子加温养殖技术蝎子怎么加温养殖,蝎子加温养殖技术

蝎子养殖关键技术

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喜群居,好静不好动, 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昼伏夜出进行捕食、饮水和交尾活动。在4℃~20℃的条年下,4~5个月不饮食也不会死亡。出生后的幼蝎在7~10天内可以不吃食物,靠卵黄供应营养照样生长。4~6天开始第一次蜕皮,蜕皮后呈棕黄色,称为二龄蝎。

刚蜕皮的仔蝎明显增大,在母蝎周围活动,母蝎乘仔蝎离开自身的机会, 用尾刺将自己背上仔蝎蜕下的皮开掉。待清理干净后, 仔蝎又重新爬到母蝎背上由母蝎继续背负。再过4~5天后,仔蝎离开母背而独立生活, 仔蝎在母背上约十天左右。 在这期间母蝎很少活动,也不外出寻食。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仔蝎,寻找安全环境。 在这期间如若母蝎受惊, 母蝎就会将仔蝎抛弃或吃掉而逃走。蝎子从生到能繁殖需经过6次蜕皮,成为7龄蝎即为成蝎, 在自然环境中需要三年时间,恒温和半恒温人工养殖需要1~2年时间。成蝎可以连续繁殖5天,寿命可达8年。

  家庭养蝎技术:家庭养蝎技术适合于城乡居民和下岗职工利用闲置的房屋室内小规模养蝎者应用。

1、室内池养池:室内池养法就是在室内建池养蝎, 选择或建一个适合蝎子生活习性的蝎房。在选择或建造蝎池和蝎房时,应首先考虑, 蝎池蝎房周围是否安静、通风、保温、排水是否良好,光照是否充足等。蝎子虽然白天栖息暗处,害怕强光照射和阳光曝晒,但也需要一定的光照。 蝎池的建造,可根据蝎房的大小和高低在室内用砖砌成一排池子。池子的长度多少可根据养蝎多少而定。宽为0.9米,高为0.5米, 这样操作人员即能伸手够到对面,又能弯腰够到池底。池底不用水泥抹或砖砌, 要用没被农药或化肥污染的风化土摊平压实即可。但池壁一定要用水泥抹光,而且池壁上端四周要贴上0.2米高的玻璃或塑料膜,以防蝎子爬出外逃。池内用砖或瓦片垒成蝎子栖息的假山。

 高度可略高出池上口, 但四周必须离池壁0.2米的距离,以防蝎子掉到池外,并在垒假山的砖与砖或瓦片与瓦片之间要留出适当的蝎子活动和进出的缝隙。 利用池养法的湿度易于控制,但要经常清理并严防鼠害、蚁害和杂物污染。

2、室内层架盆养法:

室内层架盆养法是在室内靠近墙壁用2.5 厘米的三角铁或其它材料搭起高2.1米,宽0.5米,层与层之间0.3米的多层架子。

在架子的各层放内径为0.56米,高为0.15米的塑料盆。 塑料盆内壁必需光滑,以免蝎子爬出盆外而逃。在盆底放一层3厘米厚无农药和没被化肥污染的风化土,摊平压实。

在盆内距盆边8厘米的盆中央颠倒叠放玻璃钢瓦片,瓦片叠放的高度可略高过盆上口,这样可增大饲养面积。

3、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一般是根据蝎子的龄期而定。每平方米放养2~ 3龄仔蝎8000条;4~5龄青年蝎4500条;成蝎为3000条;种孕蝎为1000条。

4、温度:温度对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温度在8℃~10℃时蝎子开始冬眠,温度在10℃~12℃时蝎子开始起蜇活动;温度在22℃~35℃之间,生长发育正常;温度在33℃~36 ℃时活动最旺盛,食欲也最强。生长发育快,蜕皮顺利,交尾现象也多, 这是蝎子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佳温度。 当温度超过39℃时, 蝎子处于半昏迷状态,潜伏于窝内不吃不动。温度在18℃~20℃之间,蝎子则食欲十分缓慢。 温度低于10℃时,蝎子集聚成团,不吃不动进入休眠状态。 因此, 采用全天候人工控制恒温在33℃~36℃,不分春夏秋冬养蝎法养殖蝎子。

母蝎每年可产仔三胎,产仔在70只以上,成活率在90%左右。第一胎仔蝎,当年可蜕 5次皮,长成为6龄成蝎,可缩短蝎子自然生长期2年,收效特别显著。

还有一种半恒温养蝎法:就是从3月底4月初蝎子起蜇后,开始人工升温,用7天时间,逐渐升温到33℃~36℃,始终维持到12月下旬,再用7天时间,逐渐降温到6℃~8℃,使蝎子进入休眠越冬, 躲开严寒的冬天和人工升温较难的时期,避免了蝎子的死亡难关。

半恒温养蝎法养殖蝎子,每年可产仔2胎,产仔在50只左右,成活率高达90%以上,并减少了母蝎的死亡率50%, 既省工省力又降低了养蝎成本。

5、湿度:

蝎子对湿度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多数人认为蝎子喜欢潮湿,其实不然。

蝎子是喜干怕湿的,但过于干燥是不利于蝎子产发育的,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昼湿度夜干和窝内干活动场地湿的原则, 使其池底或盆底的泥土含水量在15%~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5%为最佳湿度。

6、食料与黄粉虫的养殖:

(1)食料。

家庭养蝎的食料主要是黄粉虫,有条件也可喂一些土元、蚂蚱、蚯蚓和蛐蛐等。

(2)黄粉虫的养殖。

黄粉虫幼虫软体多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饲喂蝎子的优质食料之一。

黄粉虫生活力强,成虫产卵量大,繁殖快, 极易养殖,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两个月即可完成一代。

幼虫可在塑料盆中养殖,盆内放麦麸子。

最好再经常喂些菜叶瓜果皮等。

当幼虫变成蛹时应及时挑出来,放到另一个盆中或其它器皿中, 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5~7天即可变为成虫。将成虫放入产卵盒内, 加上适当的麦麸和菜叶喂养使其产卵繁殖。

产卵盒可用木板钉成方形木框,木框内壁贴上透明胶布,以防成虫爬出外逃,框底钉上40目不锈钢纱网(好象一个筛子),纱网上入一层纸,纸上撒一薄层麦麸子供成蛹食用,成虫就可透过纱网将卵产在纸上。

这样每隔7天可将带有虫卵的纸卷起另放入盛有麦麸子的容器里孵化。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5天左右即可孵化出小幼虫。

幼虫一生需蜕6次皮后再变为蛹。幼虫的生长过程中可选择不同大小的幼虫来喂不同龄期的蝎子。

人工养殖蝎子的技术

纵观蝎子养殖行业,室内恒温养殖蝎子谁成功了?几乎没有一家养殖蝎子赚钱了,室内蝎子养殖户就是成功了都是不死不活不挣钱的现状。99%的养蝎户都是养蝎失败的结局。这不禁有人问:室内恒温蝎子养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些养蝎爱好者会告诉你,室内蝎子养殖失败的原因是温度、湿饲料等没有掌握好。只要掌握好了就能成养殖蝎子了。是这样吗?不是的。蝎子养殖专家陈超峰说,即使在室内所有环节条件都掌握好了,你养蝎子也不会赚钱,只不过赔的少一些。为什么呢因为室内养蝎子成本太高,加温费和人工费远远高于蝎子养殖利润。

塑料大棚蝎子养殖技术

我们可知室内蝎子养殖行业的现状。为什么目前中国所有室内恒温蝎子养殖场没有一家加温面积超过100平米的?就是因为室内恒温养殖蝎子就是成功了也不赚钱,如果赚钱,不用说室内加温面积早就超过100平米了,1万平方米早就突破了!细心的人会问:到室内恒温养殖蝎子是误区吗?对,是误区。从中国人开始养殖蝎子到现在,所有养殖蝎子的人都是无功而返,难道他们都是弱智或者笨蛋吗?不是的,他们都很聪明,都很智慧,只不过他们多年来的室内恒温养蝎不赚钱给我们提了醒:室内恒温蝎子养殖失败的原因不是人笨,而是走错了方向。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当你爬到了墙的尽头,发现梯子搭错了墙头。室内恒温蝎子养殖也是这样,当你历经艰险信心百倍养到最后,发现自己只是千百万个蝎子养殖失败者的一员。

塑料大棚蝎子养殖技术

养殖蝎子,这里大家要弄明白一个道理:室内恒温蝎子养殖方法不是科学的养蝎技术,更不是最先进的蝎子养殖技术,长期室内恒温蝎子养殖失败教训告诉社会,室内恒温蝎子养殖技术是人工饲养蝎子有失败走向成功的介石,是阶梯,是教训。为何这样说呢?因为都认为室内恒温无冬眠蝎子养殖技术才是高大上的,结果努力实践了几十年,最后没有一个人因为室内养些而发家致富,都是因室内养殖蝎子而走向贫穷。在长期失败的养蝎过程中,逼着人们开发新的蝎子养殖方式,新型生态养蝎发明人产生了。于是产生了自然生态化蝎子养殖模式,就是依照野生蝎子的生活方式来饲养蝎子,而不是在室内改变蝎子的生活习性。真正养蝎子成功的人都是采用生态养蝎子的模式,就是自然生态养殖蝎子模式。

家庭蝎子养殖技术

蝎又名“全蝎”、“全虫”,既是-种珍贵的中药材,又是餐桌上的上等佳肴。其市场需求量日趋增大,尤其是养蝎提毒,经济效益更高。现将其关键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设施

蝎子的饲养方式-般有以下3种:

A、盆养或缸养,本法便于操作管理,适于初养者,只要用1个内面光滑的盆或缸,在其底部铺上3厘米的老陈土或盐碱土,土层上摆-些有孔隙的旧木造成的潜伏巢穴,在盆或缸上盖上有孔的盖即可。

B、薄膜围壁式饲养池,池壁用砖砌成,高40厘米,面积不限。墙内壁用塑料薄膜覆盖,薄膜接缝外需粘牢,不让蝎子逃出,薄膜要经常揩擦,保持干净和光滑, 池内要堆积瓦片、石砾、石块,上盖土层,造成适合于蝎子栖息的洞穴,池内可以栽种杂草树木,蝎子的攀缘和钻缘能力很强,所以,建池时,要充分考虑如何防止 蝎子逃窜。

C、室内养殖。可将室内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挖1个深50厘米的冬蓄区(约占整个区的1/3)。内放碎石块、瓦砾,在上面设计1个15厘米深的蝎窝区,用玻璃垂直插于整个蝎窝区四周,地下5厘米,地上15厘米构成防逃墙。

2、饲料

蝎子是食肉动物,其饲料来源有以下4种。

A、黑光灯诱虫。晚上用黑光灯诱捕蚊子、夜蛾、蝼蛄、叶蝉类等昆虫供蝎子食用;

B、捕捉小虫。豆丹、菜青虫、蜗牛、蝴蝶、蚱蜢、蝗虫等都是蝎子最好的饲料,也可捕捉其它小动物;

C、配制饲料。在初春昆虫不足时,及入冬前蝎子旺食期,可供给新鲜的牛羊肉、鼠肉、兔肉等,它们都是蝎的美味佳肴,喂时肉要切碎。喂蝎的饲料-定要新鲜、无毒、无腐败;

D、人工育虫。可用米糠等原料培育黄粉虫作为部分饲料来源。

3、饲养

分养是人工养蝎的-个重要环节。这样既可避免蝎子大小、强弱互相残食,又可根据不同龄蝎子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仔蝎应注意防逃,因此时蝎子出逃能力最 强。生长蝎处于-生中生长发育最快阶段,应供给充足饲料。成蝎应注意雌雄比例,-般以1雄3雌为宜。分娩后要及时分离,以免成蝎食仔。

当外界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蝎子进入冬眠,冬眠区温度不要低于0℃,因此,设计养蝎设施时要挖1个深50厘米的冬蓄区。若发现温度偏低,可在窑口或缸口 覆上草帘以防蝎冻僵。冬眠区湿度应保持在15%左右。蝎全部进入冬眠区后,用木盖封严,防止老鼠进入,若防护不当,-冬之后有被老鼠全部食尽的可能。

蚂蚁是蝎子的主要天敌,在饲养场,应用猪骨诱集蚂蚁后消灭,还应防止啮齿类、青蛙、蟾蜍、蜥蜴和鸟类进入。

蝎子养殖关键技术有哪些

蝎子的养殖前景,野生蝎资源日益枯竭,目前蝎子的产量仅能达到市场需求量的10%,货源奇缺,人工养蝎既可保护野生资源,又可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劳动强度小、无污染等优点,商品蝎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人工养蝎前景极为广阔。开始养蝎子时,要根据市场进行的调查。你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判断你需要养的蝎子的种类,养蝎子的品种都是东亚钳蝎,既有药用价值又有经济价值。同时根据蝎子的种类来掌握市场目前的养殖技术是否有进行更新,如果更新的话,你要持续的学习管理这一类蝎子的办法。蝎子养殖方法。

养蝎子同时还有蝎子也会产生疾病的时候,那么你必须有过硬的技术,才能够在这方面做好抵御。这一个市场调查,不仅能够帮助你分析在养殖蝎子这一方面的潜在发展趋势,还能帮助你在开始养殖蝎子之后,能够持续的保持新状态,蝎子养殖新技术。在自然条件下人工养殖的蝎子与野生蝎子的生活史基本相同,且由于家养蝎子受到人为的保护和管理,因而其一般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都优于野生蝎。由于人为创造塑料大棚蝎子养殖模式(26到38℃)条件,可以部分地改变蝎子的生活习性,且一年四季均能生长发育,各龄期的蜕皮间隔时间也明显缩短,从仔蝎到成蝎只需18个月,交配过的雌蝎3到4个月便可繁殖1次,全年能繁殖2次,养蝎的效益可明显增加。

蝎子的养殖技术和利润,蝎子养殖市场前景

蝎子养殖市场前景,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以农村增收为核心的“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富民政策。大力发展全蝎养殖,既可为国家赚取外汇收益,又可满足国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因此,是基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首选项目,对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切实可行之路;同时为下岗职工,再就业者开辟了一条难得的致富途径。蝎子销售市场主要有四个途径:A、商品蝎:可加工成药用全蝎;B、食用蝎:可售给宾馆饭店;C、种蝎:出售给养蝎户;D、提取蝎毒,约500只活蝎提取1g蝎毒,1只健康蝎每年提取12次。目前商品蝎销路畅通,价格稳定。其主要原因是蝎子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特殊地理环境使蝎子的无限繁殖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产蝎的省份较少,全国蝎资源只能占总量需求的20%左右,根本难以满足市场。

蝎子的养殖技术及管理技术

你好,我是晴格格,蝎子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面就由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蝎子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有息风止痉、通经活络和消肿止痛攻毒散节等功效,可以用来治疗中风、破伤风、半身不遂、经栾抽搐、口眼歪斜、淋巴结核和疮疡肿毒等疾病,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养殖蝎子需要掌握好蝎子的生活习性,这样才能够养殖出健康的蝎子,创造更好的收益。

蝎子的养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掌握习性:蝎子是一种喜阴怕光,喜潮怕湿的动物,同时还有钻小缝的习性。所以在建蝎场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模拟蝎子的野生生活环境。建蝎场从单位面项积和投蝎数量来规划,主要有两类:也就是合群饲养法和隔离饲养法。合群饲养法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蝎子的成活率比较低,所以在建蝎场上尽量采用隔离饲养法,这样有利于提高蝎子的成活率。

2. 育好种蝎:育好种蝎是养蝎的基础。放养蝎子密度的大小,是直接关系到养蝎成败的关键。所以,种蝎要挑选个体中等,健壮的公蝎和母蝎,而蝎子属于冷血动物,没有互爱性,蝎子之间生来就有互相残杀的本性。为了避免蝎子这种互相残杀,就要限制蝎子的活动区域,采用密封、固定、限量的大棚式养殖方法,或者采用盆养、瓶繁和池育的“三分”模式,集盆、瓶和池于一体,这样便于管理,易于观察,且清理方便,可以提高2龄蝎的成活率,适宜种蝎发育,有利于4-5龄蝎恒温立体养殖,成功率比较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饲养方法。

3. 饲料多样化:蝎子是肉食性动物,喜吃质软多汁的昆虫。投喂的时候应该以肉食性饲料为主,饲喂的小昆虫的种类越多越好。种类不同的昆虫体内含有不同的氨基酸,而不同的氨基酸对蝎子的生长发育和产仔及蜕皮等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饲料的种类越多越能够更全面的增加蝎子的营养,投食时间通常应该放在天黑前l小时进行。每次投喂量应该根据蝎群和蝎龄的大小适量供应。在供料的时候要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昆虫类饲料要以“满足供应、宁余勿欠”为原则,组合饲料要以“限量搭配、宁欠不余”为原则,供水时间应该放在投食前两个小时进行。

4. 各龄分养:蝎子在饲养过程中,即使是同时繁殖出的蝎子,在生长中差异也是很大的,如果不及时分养,个体大的蝎子就会残杀个体小的蝎子,未蜕皮蝎子的残杀正在蜕皮的蝎子。所以在建蝎场的时候应该多准备一些蝎池,把同龄蝎互相放在一起,而且要经常观察蝎子的生长情况,始终做到及时分养,规格一致,有利于蝎子的同步生长。

5. 恒温饲养:为了提高人工养蝎的成活率,又得使蝎子快速生长,就必须解除蝎子的冬眠期,进行恒温饲养。蝎子的冬眠期是由于气温的降低所致。早春当气温达到10摄氏度以上的时候,蝎子便开始复苏,出外活动寻食,当气温低于10摄氏度的时候就先后开始寻窝冬眠。蝎子在28-38摄氏度的时候,活动时间最长,采食量最多,生长繁殖最快,所以冬季应该在蝎场里装上加温设备,使蝎场里的温度保持在28-38摄氏度之间,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之间,投食、供水等方面和夏季相同。

以上就是蝎子的养殖方法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吧!祝大家都能够养殖出药用价值极高的蝎子来!

蝎子养殖技术宝典

1、环境:养殖蝎子需要选择地势高燥、通风性好、阳光充足的地方。

2、喂食:每天定时投喂,以肉食性饲料为主,有利于蝎子生长发育。

3、温度:生长环境的温度需要控制在28℃左右,适宜的温度环境中,蝎子生长繁殖较快。

蝎子养殖技术成熟了吗

养的熟

常温下,蝎子从仔蝎到成蝎需要3年的时间,蝎子的繁殖期4~5年,每年产一胎,寿命7~8年。

蝎子的卵细胞在卵巢内发育约一年,蝎子交配受精后,受精卵在体内约经40天完成胚胎发育,产出仔蝎。产仔时间一般在7~8月份。

仔蝎产出后爬伏在母蝎背上,仔蝎不取食,靠体内残留的卵黄为营养维持生长发育。仔蝎体长1厘米左右,乳白色,体肥胖,附肢短,活动能力弱,一般头朝外成丘状群集在母蝎背上。仔蝎产出为1龄,蝎子一共蜕皮6次,7龄即为成蝎。

适宜条件下,蝎子出生后第5天便在母蝎背上完成第一次蜕皮,进入2龄。退皮后的小蝎会跌落在母蝎周围,但很快又会爬上母蝎背部。2龄幼蝎体色加重变为淡褐色,体重增加,体形也变得细长。再过5~7天幼蝎便离开母蝎背部独立生活,这时的幼蝎活动能力增强,尾针可以蜇刺,并能排除少许毒液,有捕食小虫的能力,夜间开始四处活动捕获食物。

幼蝎在9月份可蜕第二次皮成为3龄蝎,体长达2厘米以上,体重也有所增加。3龄蝎经过40天左右的时间吃肥储备好足够的营养准备越冬。10月下旬进入冬眠,翌年清明前后起蜇,5月以后随气温升高幼蝎又达到一次进食高峰。6月份蜕第三次皮成为第4龄蝎,8月底蜕第4次皮成为5龄蝎,然后进入冬眠。第三年6月和8月各蜕一次皮成为7龄成蝎。

第3年末达到性成熟,到来年夏天开始繁殖。

蝎子养殖实用技术

小蝎子脱皮互相残食是避免不了的,要想提高成活率,只能从密度和蝎窝抓起,专业养蝎子五六年,蝎子就是这种本性,改变不了的

蝎子高产高效养殖关键技术

有哪些生物饵料培养技朮?

有以下:蚯蚓养殖蚯蚓鲜体含蛋白质10%以上,干体含蛋白质55%,是一种很 好的动物性饵料,也适用于人工养龟。蚯蚓的适应性较强,利用生 活垃圾、杂草污泥、食品加工下脚料、牛粪等有机物、腐殖质作蚯 蚓的词料都可养殖,一般养殖1米2蚯蚓,年消耗伺料100-600 千克,可收获鲜蚯蚓12-27千克。

1。蚯蚓的饲料蚯蚓的词料按营养成分可分为氮素词料、碳素伺料和矿物质饲 料,按其饲料的特征和来源又可分为纤维性词料、粪肥性词料、植 物性伺料和污泥性饲料。蚯蚓特别嗜好纤维性饲料和粪肥词料,词 料的质量、理化状态以及含有的营养成分对蚯蚓的产量有直接影 响。

为了促进蚯蚓的消化,应在纯伺料中添加5%-10%的黏土或 沙壤土。(1) 词料种类① 纤维性词料主要包括各种落叶、野杂草、稻草、木屑、 纸类等。② 粪肥性词料包括牛马粪、猪羊粪、兔粪、鸡粪及人粪等。

③ 植物性词料包括蔬菜下脚料、果皮、烂瓜等。④ 污泥性词料包括城市和工厂污水处理场经处理无毒化后再经脱水的泥性固体。(2) 伺料的发酵① 堆积发酵将各种原料按比例混合好,疏松堆积起来,经 8-10天(温度低可再延长)后,将伺料翻开捣碎,适量加水再疏 松堆积起来,当水分不足时再添加些水,使饲料含水量达70%左 右,以后翻堆间隔为8天、6天、4天、2天,经4次翻堆以后, 一般即可使用。

② 坑池发酵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坑池发酵,即将饲料原 料分批地填人坑池中,直到填满保持一定湿度即发酵。③ 发酵词料的直观质量鉴定方法在词料发酵旺期,其中心温度 可达50-75°C,以后料温逐渐下降,翻堆后料温不再升高;饲料颜色 由青绿色变为黑褐色,质地疏松,无异味,试放蚯蚓时,蚯蚓很快钻 人词料中。

如上述各点均达到则可确定饲料发酵已达标准。2。 蚯蚓的词养管理词料管理,主要抓住“湿、料、温、光、防、除”六个字。 湿:蚯蚓喜欢潮湿而不积水,不同品种要求湿度不完全相同,但一 般可掌握在含水量30%左右;料:词料要分批定点投喂,以表面 吃光为度,不可堆积过多;温:蚯蚓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30°C, 以25°C左右为好,高温(35°C以上)季节应采取降温措施;光: 蚯蚓是夜行动物,怕光,应注意遮光;防:防止蚯蚓逃逸,尤其在 闷热天气或下雨之前,应在地面养殖床四周挖25厘米宽的排水沟, 并须防蚯蚓敌害,如蛇、鼠、蚂蟥等;除:蚯蚓的粪便应适时清 除,一般每月清除一次,每平方米养殖床每月可清除粪土 25-30 千克。

清除粪便后应及时添加新土料(图4-2)。3。 蚯蚓采集可利用蚯蚓怕光、怕热、怕水淹没和喜甜食等特性,采取诱、 赶、集等办法采集。田螺养殖1。营养价值我国田螺目前最常见的为环棱螺和中华圆田螺。

田螺肉质厚实, 营养丰富,据测定,田螺鲜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1%、脂肪为0。2%、图4-2蚯蚓养殖无氮浸出物为20。1%、灰分为15。1%、钙为4。 9%、磷为0。32%。2。养殖方法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C,在15°C以下或30°C以上停 止摄食,l0°C以下开始人泥冬眠,15°C以上开始繁殖,每只田螺每 次可产仔螺20-30个,4龄以上的亲螺可产40-50个,5龄以上 的可产50-60个。

田螺对水质要求较高,喜生活在水质清新,含 氧充足的水域,特别喜欢群集于有微流水,水深30厘米左右的地 方。田螺对氧较敏感,含氧量低于3。5毫克/升时摄食不良、1。5 毫克/升时开始死亡。田螺食性杂,天然饵料主要是浮游植物、青苔及有机碎屑等, 人工词料有青菜、米糠、鱼粉等。

因田螺用齿舌舔食词料,所以在 饲料投喂之前应先用水浸泡变软后再喂比较合适。田螺活动时间, 一般在晚19: 00到次日上午9: 00。田螺可在池塘中养殖,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田螺150只,重量为 400-600克,可套养鲢、鳙鱼种5尾,水深在30-50厘米。

池塘内可 种植大型水生植物为田螺遮阳降温。池底要垫上10-13厘米厚的肥 泥。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必须补充人工饲料,以配合饲料效果较好,如用20%的玉米,加15%的鱼粉,加65%的米糠。一般每3-4天投 喂一次,投喂量为田螺总重量的1%-2%。

田螺经一年的精心饲养,个体重可达10克以上。饲养两年的田 螺,个体平均可达16克,四年可达28-32克,五年平均体重可达35-40克。田螺的收获主要是干池捕捉或微流水诱集,用网捞获。福寿螺养殖1。

营养价值福寿螺又称瓶螺、苹果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 纲。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我国于1984年引进。福寿螺 适应性强,食性杂,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繁殖力强,营养 价值高。

据测定,每千克福寿螺鲜肉含蛋白质200克左右,螺壳 除含钙、磷外,还含有2。 5%的粗蛋白及多种微量元素。福寿螺 的鲜肉可直接供龟食用,其干粉可代替进口鱼粉用于配合词 料中。2。 生活习性和食性福寿螺喜欢在温暖的条件下生活,最适水温为25-32°C,最 低临界水温为8°C,喜阴、怕光直射,喜欢生活于清洁水中,喜集 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处及进水口处,或者吸附在水中的竹木棍棒和 植物茎叶的背阳面,也能离开水体短时生活。

它是以植物性为主的 杂食性螺类,主要食浮萍、蔬菜、水草、瓜类、水果、米糠、麸皮 及少量禽畜粪肥、腐殖质等。在良好的条件下,福寿螺3-4个月龄就达性成熟,雌雄开始 交配产卵。卵不产于水中,晚上爬到离水面15厘米左右的干处, 如池边、竹、木棍或大型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下卵块并黏附在这 些物体上。

一只成熟雌螺,每隔5-10天产下一个卵块,每个卵块 有500-2000粒卵。每次产卵时间为20-90分钟。气温28-34°C、湿度68%-75%,孵化期4-7天,刚破膜而出的小仔螺就 开始爬行,跌落人水后群集到池边浅水处,或爬到离水面2-3厘 米的潮湿地水生植物上,以逐渐适应水中生活。

3。 养殖福寿螺的养殖产量很高,一般亩产可达到2000千克以上。(1) 饲养场地福寿螺对饲养场地条件要求不高,一些不宜鱼 类生长的水域,福寿螺也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凡是水源方便的各种 水体,如土池、浅塘、沟渠、洼地、水泥池等,稍加改造即可进行 养殖。

家庭亦可用缸、桶、盆等容器伺养。水深在1米以内,面积 可大可小。池子周围要建防逃墙或架设防逃用的塑料薄膜,一方面 防止福寿螺逃逸,一方面又可防止老鼠等敌害钻人。土池放螺前都 要用石灰清塘消毒。

新建水泥池要去除毒性后方可使用。养殖水面 上一般要放养浮萍、水浮莲等水生植物,池中一般也要栽种部分高 大水生植物(挺水植物)。(2) 亲螺饲养及繁殖螺苗经45天左右的饲养,一般能分辨 出雌雄,最明显的区别是雄螺的厣中间稍突,雌螺的厣中间凹进。

选择个体大,螺壳完整的亲螺,一般个体重达10克以上,按雌雄 性比3:1、密度100-250个/米2,放人土池或水泥池中,进行繁 殖,水深保持在30-50厘米。因亲螺要在干燥处进行产卵,故产卵时可在土池内斜向插些竹 竿、木片,高出水面20厘米左右,水里也可种植高大的水生植物 作为螺的产卵场所。

水泥池中一般不放置着卵物,雌螺可直接把卵 产在池壁上。福寿螺繁殖力很强,每交配一次,可连续产卵多次,一年产 卵期有4-6个月,卵呈粉红色,芝麻粒大小,并连成块状。产 下的卵块最好集中另池孵化,以防仔螺附在饵料上被大螺吃掉。

收卵块时应在产卵后20小时之内,卵块的胶状物还未凝固时用 小刀轻轻铲下,集中放在竹筛网或铁筛网上孵化,网目直径为0。 5-1厘米,离水面30-50厘米,上面覆盖稻草或塑料薄膜,避 免阳光直射和雨淋。

7天左右即可孵出仔螺,仔螺跌人水中,2天 后开始摄食。亲螺每天喂足青词料,如蔬菜、青萍、瓜类及其他嫩叶,并需 适当加喂精料,如米糠、麸皮、豆饼等。精料投喂量每平方米50- 100克,洒在池子周边,最好每天捞出残饵,以免污染水体,一般 为每隔2-3天冲水一次,每隔10天可排出部分旧水,再注入同体 积的清水。

(3) 仔螺培育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放养刚孵出的仔螺4000-6000只。水深5-10厘米,池子面积不宜过大。当仔螺个体长到 1-3克重时,就要转入成螺池中伺养,一般密度为100-200个/米2,水深为50厘米左右。

有条件的地方要分级饲养,其密度可根 据养殖水体的面积合理放养,一般放养密度稀,生长速度快,反之 则慢。刚出壳的仔螺,宜投喂浮萍、嫩叶,投喂少量细米糠,4-5 天后,增投些豆饼粉,将这些精饲料洒在青词料上,投喂的方法要 做到量少次多。

水体要保持清新,勤排勤灌,每隔1-2天冲水一 次,经10-20天应稀疏分池一次,尽量做到密度适宜。福寿螺个 体重达到40克左右即可采收。(4) 越冬一般有干法越冬和湿法越冬两种越冬方法。干法越 冬:福寿螺在全干燥环境中,紧闭厣盖,不吃不动,在15°C左右 可以安全度过208天,成活率达91。

43%,因此采用干法越冬是安 全可靠的。当水温降到12°C时,将螺捞出冲洗干净,在室内晾干,3-5天后把破壳或死亡的螺拣出,然后把晾干的螺放人纸箱或木 箱中;为了给螺创造一个干燥的环境并防止积压破壳,装箱时应放 一层木刨花,放一层螺,然后将箱子放在20°C左右通风干燥处越 冬。

湿法越冬:冬天水温下降至12°C以下时,福寿螺的活动明显 下降,6°C以下活动基本停止,冬天可用塑料薄膜覆盖于池上,并 加盖一层草苫保温,晴天时可揭去草苫,利用光照升温。水深一般 控制在50厘米以上,在气温只降至7-8°C的南方,可室外自然 越冬。

4。 利用方式(1) 直接把鲜螺肉投喂给龟鳖食用。(2) 把鲜螺肉添加到龟鳖词料中混合投喂。(3) 晒干或烘干后磨成粉,按一定配比添加到饲料中,制成龟 鳖用配合伺料。(4) 采用龟螺或鳖螺混养的方式。

一方面螺可摄食龟鳖的残饵 生长繁殖,另一方面龟鳖又可以螺为食。据有关报道:在100米2 水体中投放30千克福寿螺,可繁殖180万只仔螺,能供给个体在 500-800克的龟或鳖50-80只食用。

一般龟鳖喜食个体重20克 以下的螺,如个体较大的螺一般不容易被捕食。在稚龟鳖池内不宜龟螺或鳖螺混养,因为个体大的成螺会对稚龟鳖造成危害,这点应引起注意。 河蚬养殖1。 营养价值河蚬又称黄蚬,属双壳类动物。

广泛分布于我国湖泊、江河 中。河蚬肉营养丰富,鲜肉中含蛋白质6。8%、脂肪0。6%、无氮 浸出物 24。9%、灰分 12。0%、钙 3。42%、磷 1。2%。2。 养殖河蚬为体外受精,受精卵发育成面盘幼虫,在完成浮游生活阶 段后,开始生长贝壳,并沉到水底,将壳体埋在水底淤泥中,只将 吸管伸在水中进行呼吸,摄取食物,河蚬养殖池不宜过大,水深保持1米左右。

水质不宜过于肥 沃,不能注入含农药和化肥的水,这样很容易引起河蚬的死亡。每 亩水面可放养河蚬苗60-130千克,其规格为800-4000个/千克。 河蚬在池塘中能不断繁殖,因此第二年可适当少投苗种。

如果从外 地购苗,可装人麻袋或草包中运输,为避免河蚬苗途中死亡,应保 持一定的湿度,也不要堆放得过厚。放养之前,应将池水排干,在日光下暴晒2-3周后再往池塘 中注水。在养殖过程中,应投喂豆粉、麦麸、米糠,也可施用鸡粪 或其他肥料,河蚬的生长率根据词养条件而定,苗种平均个体重约0。

11克,饲养1个半月可长至0。45克;3个月可达0。91克;4- 4。5个月可达2。25克;5-6个月可达4克左右;7-7。5个月可达 到5。 4克左右,这时即可采集。3。 利用方式小河蚬可直接投喂龟鳖,个体大的应碎壳后投喂,最好事先剔 去碎壳,以免划伤龟鳖消化道。

水蚯蚓培养随着名优特新水产品和观赏鱼类生产的迅速发展,苗种阶段 的最适活饵料——水蚯蚓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大。显然,仅靠天然 产出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也必须走人工培育水蚯蚓这条有效之路。1。

建池应选择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建池,如能引人无毒害的生活污水则 可降低生产成本。水蚯蚓培育池一般以长条形为好,池长5-30 米,池宽1-1。5米,深0。25米,比降0。2%-0。5%,进水口设 在稍高的一端,稍低的一端设排水口,池底铺设石板或打成“三合 土”。

水蚯蚓培育池可利用边角零星土地修建,在鱼种场(站)可 利用鱼池渗漏水或排出的废水作水源。但必须保证一年四季都有缓 流水进出,否则其产量将受到影响。2。 培养基水蚯蚓池建好后,就可以向池内装填培养基。

鱼池底部污泥、 发酵牛粪、鸡粪等是制作培养基的好原料。实践证明,池底铺垫一 层甘蔗渣和糖泥(糖厂的废弃物),再撒一层腐熟的禽畜粪,然后 加水浸泡,再混人有机质丰富的肥泥,捣匀,推平后即可下种。

在 下种前撒一层麦麸与米糠的混合发酵词料(8 : 2或9 : 1),有利于 提早采收和高产。3。 投种水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一年 四季都可引种培育。可以采集、收购当地污水沟、排污口及码头、 河湾等处的水蚯蚓作为种子将其均匀撒布于培养基上,一般无需长 途引种。

每平方米培育池的用种量至少在500克左右,多达5千克 也无妨。水蚯蚓的繁殖力极强,尤以28°C左右产卵最多,孵化率 最高,刚孵出的幼蚓体长6毫米左右,像淡红色的丝线,肉眼仔细 看方能见到,水蚯蚓的寿命约80天。

4。 饲养管理水蚯蚓以腐败的有机质为食,特别喜食带有甜酸味的发酵麦麸 等人工伺料。因此在高密度强化培育条件下,光靠施肥补充有机质 还不够,必须适量补充饲料,一般3天投喂一次,注意喂料时应关 闭进水口,以防词料散失。

培育池水深以保持3-5厘米为好,过浅或太深均不利于水 蚯蚓的生长,盛夏可适当加大水的深度,以免太阳晒死幼蚓和蚓 卵。培育池的水通常应保持缓慢流动状态。进出水口应设牢固的过滤网布,以防敌害生物进人。

平时要经常清除青苔、杂草与螺 类,夜晚则可捉除泥鳅、黄鳝与蛙类,还必须严防鸭子、水鸟闯 进觅食。5。 采收水蚯蚓喜群集于培养基表层3-5厘米处,有时尾部微露于 泥外,受惊时则缩人泥中,当水中缺氧时,常以尾鳃伸出基面在 水中颤动,严重缺氧时则会离开培养基集合成小团,浮于水面, 采收水蚯蚓产品正好利用它的这一生物学特性来进行。

具体步骤 如下。(1) 造成蚓池缺氧环境前一天傍晚断水或减少水流量,造成 蚓池缺氧环境,第二天早晨就能抓取成堆成团的水蚯蚓。(2) 用聚乙烯网布淘洗为了清除混杂其中的泥沙、青苔,还 得将抓到的水蚯蚓放在聚乙烯网布里淘洗一遍,然后盛装在大盆子 里,表面盖一层纱布,加少量清水,另用一个空盆反扣上,静止2 小时后,揭开扣盆,在纱布上面便是厚厚的一层十分纯净的朱红色 水蚯蚓。

注意:纱布下面的渣滓里,还有一些水蚯蚓和大量的蚓 卵,不能把它们白白丢弃,应将其放回培育池中。(3) 采收一般投种后20-30天就可以开始采收,每次每平 方米面积可收0。25-2。0千克,5-9月份天天都可采收,如饲养 管理精细,每667米2培育池年可产水蚯蚓1500-2500千克。

红虫培养1。 红虫的营养价值及其他作用红虫是大型浮游动物的俗称。红虫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 蛋白质含量高于猪、牛、鱼肉,且蛋白中氨基酸组分全,并含有 大量糖类、脂肪及多种维生素。养殖的鱼、鳖、龟经常吃红虫, 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丰满度明显增大,抗病能力也增强。

家禽等 吃了红虫产蛋又多又大,猪词料中添加适量红虫,其增重率极为 明显。现在已有人开始利用红虫作食物及调味品,不但营养丰 富,而且味道鲜美。红虫在水中又可摄取大量细菌及有机碎屑, 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多年前环境生物工作者已把红虫作为水质 评价的生物学指标。

2。 红虫培养红虫的培养方法较简单,即在18-25°C水温条件下,用大玻 璃缸小水泥池等都可作为培养容器,取水10千克,加入粪肥(新 鲜)150克,肥泥6千克,搅拌后放置2天,然后过滤取液,加人 清水3-4倍,再从自然水体中引入红虫进行培养,以后每隔4天 酌情追肥1次,经过10-12天即可达到繁殖高峰,此时全缸(池)布满红虫,呈现出砖红色,即可捞取利用。

捞取红虫后,应及时追肥,调节培养液,或去掉原培养液,重 新配置新的培养液,引人红虫新种,继续培养,达到其繁殖高峰时 再利用。可以几个培养容器(池)交叉培养,随时都有高峰繁殖 者,以便适时取用。

黄粉虫培养黄虫(图4-3)是珍贵动物的活饵料。虫体含蛋白质 47。 68%1脂肪28。 56%,用于养龟鳖增肉率高,饵料系数低,经 济效益显著。黄粉虫适应性较强,人工词养方法简便,主要食麦 麸、米糠,加少许蔬菜叶等,3-3。

5千克麦麸即可产1千克黄粉 虫,养殖成本低。1。黄粉虫的饲养(1) 工厂化养殖这种方式适用于龟鳖苗、牛蛙、蛤蚧、蝎子黄粉虫等的培育。其生产规模由养殖的需要来决定。养殖的方式是在室内 进行。词养室的门窗要装上窗纱,防止敌害进入。

在每间房内安设 若干排木架(或铁架),每只木架分3-4层,每层间隔50厘米, 每层放置一个饲养槽,槽的大小要与放置的木架相适应(图4-4)。 词养槽可用铁皮或木板做成,一般规格为长2米、宽1米、高20 厘米。

若用木板做成的槽,其边框内壁要用蜡光纸或塑料膜裱贴, 使其光滑,防止黄粉虫爬出。图4-4黄粉虫的词养(2) 家庭伺养家庭养殖黄粉虫可用面盆、木箱、纸箱、瓦盆 等容器在阳台上、床底下养殖,养多了还可喂鸡、鸭或烘干备用, 可谓一举多得。

容器太粗糙的,在其内壁裱糊光滑的纸即可。(3) 词料及投喂人工养殖黄粉虫的词料有两类:一类是精 料,如麦鼓、米糖和玉米芯等;另一'类是青料,如各种菜叶、瓜果 皮等。精料使用前要消毒晒干备用,新鲜麦麸也可以直接投喂;青料要 先去泥土,洗净晾去水分再投喂。

注意不要将过多的水分带人槽内, 以防词料霉变。发了霉的词料不要再投喂,否则会致病,引起死亡。(4) 温度和湿度黄粉虫与其他昆虫一样是变温动物,其生长 活动、生命周期与外界温度、湿度有密切关系。

温度和湿度超出以上范围,黄粉虫的各态死亡率较高,夏季气 温高,水分易蒸发,要注意通风降温,过干燥时可在地板上洒些 水,降低温度,增加湿度。梅雨季节,湿度过大词料易发霉,应打 开窗户通风。冬季天气寒冷,可以关闭门窗在室内加温培养。

2。 黄粉虫的作用除留种的虫体外,无论幼虫、虫蛹,还是成虫均可作为活饵料或干词料。幼虫从孵化到蛹,寿命约3个月,在这漫长的时期内虫体由几 毫米到30毫米,因此也适于词育各种规格的龟鳖。15毫米以上的 幼虫和蛹也可喂养各种稚龟鳖。

生产过剩的黄粉虫,可以烘干保存,作为珍贵动物的贮备干伺 料。另外,也可以加工成粉,作为饲料添加剂。3。 黄粉虫的运输如果要引种,幼虫和蛹可以用桶添加些麦麸搬运。如果运输成 虫,因其爬越能力较强,而且个别虫体还会飞,应当在桶口扎一纱 网再运输。

整个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通风透气,保持适宜温度、湿 度,防止积压和积水。绳蛆饲养蝇蛆含蛋白质约59%,共含18种氨基酸,还含有动物生长所 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物质,因此是较好的动物性蛋白词料,也 是解决龟鳖等珍贵动物词料的有效途径之一。

繁殖蝇蛆最大的难题是种蝇的词养管理和蛆与料的分离。1。种蝇的饲养(1) 饲养条件①种蝇笼用木材或钢筋做成30厘米X30厘米X50厘米的笼箱,一面留有直径15-30厘米的圆孔,外连30 厘米的布袖套,以防操作时种蝇外逃。

②饲养器具主要有词料盆、饮水盘、羽化缸和产卵缸,用 普通土碟和罐头筒、盒等皆可。产卵缸为直径20-25厘米的瓷钵。(2) 种蝇来源一般野生蝇不滋生病菌,只是细菌的中间宿 主。种蝇可用野生蝇灭菌后替代,通常可在羽化缸内放进含水量 10%的营养料,然后放人待蛹化的蛆,一星期形成蛹壳后,用10 克/米3水体的高锰酸钾或漂白粉液浸泡2分钟,然后选择粗大饱 满的蛹置人种蝇笼,几天后种蝇破壳而出,2天后即可产卵。

(3) 种蝇饲料① 牛奶粉加红糖调稀液,最好再加点捣烂的熟鸡蛋。② 鲜蛆浆加红糖调稀糊状。③ 动物内脏或腐烂的肉。④ 小杂鱼捣烂调稀。以上词料均以稀为好,但含水量不高于50%,使种蝇不能在 里边产卵。

(4) 词养管理种蝇词料盆和饮水盘要放人纱布,以防种蝇落 水而溺死,产卵缸放人麸皮或兽用配合词料,最好放些小杂鱼或动 物内脏等,因苍蝇有趋氨性,在词料中掺少许氨水,光线达到一定 强度时,种蝇即会产卵,蝇卵5-6小时即孵化成幼蛆,再移人繁 育池。

种蝇产卵的最适温度为22-30°C,词料含水量70%-85%, 种蝇产卵20天后就淘汰掉。采取笼养法可充分解决卵源,稳定蛆产量,且防止病菌传染, 以免龟鳖食后染病。2。 蝇蛆繁育(1) 蝇蛆繁育条件①繁育池为便于投喂,可在塘边建长 170厘米、宽25厘米、高30厘米的砖池(标准池)数个,邻近水 的一边砌成漏墙(留6厘米X6厘米的洞),最底一层砖砌实,以 便保持水分。

用水泥或石灰砂浆灌缝,防止蛆虫钻缝或蚂蚁钻人, 上面用苇席和石棉瓦遮阳挡雨。②培养料麦麸、大麦粉、玉米渣等碳水化合物,用水搅拌,抓在手中刚滴水为宜;野杂鱼、虾、腐肉和其他动物内脏,拌水静 置后表面刚见水为宜;鸡、猪等非草食性动物的新鲜粪便。

培养料 的关键是水分,含水量70%为佳,50%以下种蝇不产卵,蝇蛆发 育慢,90%以上只有很少的蝇卵。可用苇席或9目铁丝网将砖池的漏墙堵上,放人培养料,最好 是动植物词料混合使用,以便保持水分,增加蛋白质含量。

(2)繁殖管理将产卵缸内的卵一起埋人繁育池中的培养料 中,然后根据情况经常洒些水,蝇蛆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6-35°C,13°C以下停止发育,低于8°C或高于43°C逐渐死亡。经2-3天的 生长发育,蛆虫进人蛹化期,从漏墙爬出寻找干燥场所,此时可捉 取喂龟鳖。

应注意的是:砖池周围应将松土压实,防止蛆虫钻人;保持培 养料的水分要适中,不然蛆虫会在培养料内蛹化,如果定时喂食,可用40%的水直接浇人,促使蛆虫爬出,一般一个标准池可产蛆1。5-2千克。(3)蝇蛆利用可将活体蝇蛆直接喂龟鳖,利用蛆的爬动,易 被龟鳖发现而吞食;还可和蚓浆一样,与其他饲料原料搅拌在一 起,制成湿性配合词料,也可烘干,代替鱼粉。

酵母(TS酵母)生产1。酵母性能酵母,即TS酵母,是目前新型词料酵母,是第七代饲料酵 母。由于其生产工艺是固体发酵,克服了液体发酵的六大缺点,即 设备投资高、原料受限制、动力消耗大、技术复杂、成本高、有三 废产生。

TS酵母具有成本低、原料易得等优点,特别是第七代饲 料酵母比前几代酵母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生物学效价高。加人词 料中之后,可使词料报酬、生产性能提高,养殖对象的增重率、成 活率、单产量均提高8%-22%;二是产品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高, 色氨酸比第三至第六代提高50%,蛋氨酸提高1倍以上;三是菌 种更多更优良,除扣囊拟内孢霉外,另增加了许多优良菌种:①可 在诱导物存在条件下产生色氨酸的国外引进菌种B1菌;②能增生 生物素的B2菌;③能产生生长刺激物质的B5菌;④能产生高量氨基酸的产朊假丝酵母S3;⑤新筛选出的能产生高量蛋氨酸的菌 种。

这些菌株互不拮抗,其发酵产品还具有很高的生理活性(主要 表现在具有多种消化酶活性、免疫因子、活细胞和未知生长刺激因 子),以该产品取代等量的秘鲁鱼粉用来养殖鱼、虾、龟、鳖,一 般可增加产量5%-30%,成活率提高6%以上,饵料系数降低 0。

10-0。15。总养殖效益可提高15%左右。2。 生产工艺流程选料—原料粉碎—配料—拌料—灭菌—打料—接人菌种—发 酵—干燥—粉碎—装袋—抽检—封袋。3。 操作技术要点(1) 选料选用的各种原料均需干燥,新鲜不霉变,无异味未 受污染,粉碎粒度为0。

6-1。0毫米的细粒。(2) 配料按一定配方分别对各种原料称重、配料,将干料用 搅拌机(或人工)充分搅拌均匀,然后用料重的55%-60%的净 水泼人料内,该水中事先溶解料重20%的硫酸铵,再充分翻动搅 拌均勻,送人打料机内,将料块打碎、打均匀。

(3) 灭菌将打匀的料装人料袋内或摊放于蒸笼屉上,放人常 压消毒锅内灭菌(锅内水煮沸到98-102°C,保持锅内温度在 100°C) 6-8小时,停火,降温,也可用多孔蒸汽喷管喷气消毒 40-60分钟,以达到杀灭原料中杂菌的目的。

(4) 碎料将已降温到40°C左右的灭菌料送入打料机,将料 打碎或以铁锹拍打弄碎,待接种。(5) 菌种溶解接种前约10小时,将酵母菌菌种溶解在为料 重29%左右的干净清水中,菌种用量为干料重的1%,然后铺一层 料,泼一些菌种溶液。

(6) 发酵固体发酵可在塑料大棚或活动式塑料小棚及房间内 进行,但应在专门的水泥地上或发酵架或发酵池内发酵。具体做 法:①将准备放置料的发酵场地用15%的生石灰水溶液喷刷一遍, 再喷2%的苛性钠水来灭菌,还可用紫外线灭菌灯杀菌;②待药液 干后,在地上或架托上铺好灭过菌的编织袋,将已接种好的料均匀 摊铺于袋上,料的铺摊厚度为2-3厘米,不宜过厚;③注意事项: 认真搞好生产、工作环境卫生,与生产有关的房棚、场地和器具械要严格消毒灭菌,用一次,灭一次菌,生产人员也需讲究卫生, 发酵房棚内温度保持23°C以上,最好是29-32°C;料温不可超过 35°C,否则细胞死亡;30°C以下,料厚不超过4厘米,过厚发酵不 透不匀。

若料温长期处在低温下,易感染杂菌;要密切注意湿度,自铺料发酵开始房棚空气相对湿度应在85%-90%,如湿度过低 酵母菌难以生长,如过高也不利,大于95%的高湿时间不能过长,需及时通风散湿,料内酵母菌长好后可通大风,散湿散热,以使料 内水分尽快蒸发,防止杂菌滋生。

(7) 干燥其方式有晾晒、烘干。多雨多湿地区尤应采用室内 烘干法。烘干温度以50-60℃为宜,如需添加其他添加剂时,应 在此时加进,将干燥的料再放人打料机内打一次,打碎后再晒,以 便在短时间内晾晒干或烘干。

(8) 粉碎用高速粉碎机按要求粉碎,立即取样装袋,注明生 产批号、日期,以便在常规定氮后分级,并立即封口。

暴利养殖


蝎子怎么加温养殖,蝎子加温养殖技术
  • 山鸡养殖加盟商,七彩山鸡养殖加盟
  • 山鸡养殖加盟商,七彩山鸡养殖加盟 >> 山鸡养殖加盟商,七彩山鸡养殖加盟...

    蝎子怎么加温养殖,蝎子加温养殖技术
  • 养生鼠养殖,瞎粪鼠养殖技术
  • 养生鼠养殖,瞎粪鼠养殖技术 >> 养生鼠养殖,瞎粪鼠养殖技术...

    蝎子怎么加温养殖,蝎子加温养殖技术
  • 室内养石斑鱼教学,室内石班鱼养殖
  • 室内养石斑鱼教学,室内石班鱼养殖 >> 室内养石斑鱼教学,室内石班鱼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