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虾生活习性,日本对虾工厂化养殖
曰本对虾养殖
1、参虾混养:底部养殖海参,同时套养对虾,可以是 日本对虾(基围虾)、 中国对虾(东方虾) 或者 斑节对虾(草虾),多见于山东、辽宁沿海,慢慢扩展到环渤海地区。另外,福建冬天鱼排养海参养殖也在尝试下面养南美白对虾。
2、参蜇混养:底部养殖海参,水体中套养海蜇(四周围网防海蜇受伤),多见于大连庄河市、丹东东港市。
3、参贝混养:底部养殖海参,并同时套养菲律宾蛤仔 或 缢蛏(小人鲜) 或 文蛤(较少),多见于大连庄河市、丹东东港市。河北养殖扇贝的地方(如昌黎县),底部也会底播海参。
4、其它,参藻混养、参鱼贝混养等都有尝试和养殖。正常养殖中,有些池子中也会混进杂鱼蟹,经济价值不大。
5、海洋牧场:多见于近海海区,海参、鱼、虾、贝、藻等自然结合在一起。
日本对虾池塘养殖经验
日本对虾养殖的清塘步骤是先抽水后捕虾再清塘消毒
日本对虾养殖
可以养的只是没沙它生活没那么好
日本沼虾养殖
青虾又名河虾,学名日本沼虾, 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5℃~30℃。青虾具有负趋光性。溶氧应保持在5mg/L以上。青虾喜在水草丛生的泥底上栖息!青虾是杂食动物。一般5月~6月孵出的虾苗生长45d后体长可达3cm,性腺已发育成熟。青虾的寿命一般仅14个月~18个月,雄虾的寿命比雌虾短。养殖起来也比较简单,根据上面它喜欢的环境来养殖,肯定是可以有经济效益的!
日本对虾养殖技术资料
我们这边养斑节虾的都会买来藻钩虾或者蜾蠃蜚提前在池塘培养,或者从外面沟里面抓一些放进去养。
毕竟这是天然的活饵料,对斑节虾的病害,营养各方面都有好处。
日本对虾的人工养殖技术
在日本,对虾苗的中间培育很受重视。将20-30天的仔虾,放入中间培育池,经50天的饲养长成每尾体重1-1.5克的稚虾后,再重新计数放进养成池。广东沿海有不少地方,利用建在大池中的小池,把虾苗先进行一段时间的中间培育,待虾苗长至体长3厘米左右再放进大池养殖。
曰本对虾高密度养殖
每亩最多不要超过12万尾,如果水深在2米左右,每亩5万-8万尾为宜,且必须有增氧机的保证。如果是普通的虾塘,水深1米左右,每亩可放1万-1.5万尾;水深1.5米左右,每亩放1.5万-2万尾。
日本对虾适合生长在砂或砂泥底质、不易发臭的虾池。底质条件好的可多放苗。如果底质泥多且较烂的最好不要养殖日本对虾,因为这样的底质易发臭,清塘较难,如果非养不可只好少放苗。如果在相同的水深和换水条件下,后者要比前者少放苗一半左右。
日本养虾技术
现在养殖虾已经不光是在海水里,在淡水中也可以进行养殖,淡水虾就是那种生活在淡水之中的品种,它们的种类非常多,而且市场上对于淡水虾的需求也很大,养殖效益很好,成为现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的首选项目,主要养殖的品种有淡水龙虾、澳洲龙虾、日本沼虾,这些品种非常多,所以不同的品种养殖起来也有不同的方法。
日本对虾工厂化养殖
淡水青虾身上花的是斑节虾
带花纹的虾叫斑节虾。
斑节虾的个体为黑褐色,体表有横斑花纹,个体在对虾中是比较大的,表皮比较光滑,壳稍厚,因为虾体的表面有明显的颜色对比,颜色鲜艳,被誉为了“花虾”,品质极为上乘,而基围虾一般体色为土黄色,细足比较多,而且体表光滑,活动能力强。
养殖日本对虾的最新技术
到中期要注意水质浑浊,不肥水,还有定时打氧
日本对虾养殖技术
1.池塘要求及放苗前的准备
目前一般养虾池塘均可养殖日本对虾,考虑到日本对虾有潜沙的习性,养殖池应选择沙质或沙泥质土壤为好,泥质次之。虾池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生产后,池底会沉积一些淤泥和有机碎屑。如果不清理掉,就会逐渐恶化虾池底栖环境,使对虾生长缓慢,甚至得病死亡,降低养殖成活率。因此,每年进水前1个月左右,要对虾池进行清淤消毒、固堤整池,同时使池底得到充分的晾晒。池塘消毒可选用生石灰、漂白粉等。生石灰用量每亩50~100千克,既可进行消毒,又可提高土壤的pH值。漂白粉对原生动物和细菌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使用时选择进水前,虾池放少量水,用量3×10-5~5×10-5混水泼撒。使用茶籽饼清除害鱼,用量一般1.5×10-5~2×10-5。
进水施肥,培育基础饵料。一般在放苗前10~15天,虾池进水80厘米左右,选择晴天进行施肥,每亩施尿素2~3千克,以后每周视池水肥度情况进行追肥。天然基础饵料较好的虾池,对虾养殖前期体长在3厘米前,基本可以不投饵料。
2.虾苗放养
(1)虾苗的选择和运输。日本对虾的养殖苗种,应选择全长在0.8厘米以上、个体差异较小、体表清洁无寄生物、健壮活泼、弹跳力强的虾苗。同时应对培育池水质、使用的饵料、亲虾来源及状况,进行认真了解和观察。
虾苗的装运使用无毒的塑料薄膜袋较好,一个容积为30升的薄膜袋,在水温20℃情况下,运输时间在5小时左右时可装苗1.5万尾;10小时左右时可装苗1.2万尾;15小时左右时可装苗0.8万尾,最好不超过20小时。
(2)放苗条件。
①池水深度:1米左右,不宜太浅,水色呈黄绿,肥而清爽。
②水温:放苗时虾池水温最好在18℃以上,温度低时生长缓慢,养殖池与育苗池水温温差不超过2℃。
③pH值:虾池pH值应在7.7~8.8,最低不应低于7.5。
④盐度:虾池盐度应在10‰~30‰,与育苗池盐度相差不能超过5‰。
(3)放苗密度。养虾放苗密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虾池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现实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确定放苗数量。一般条件较好的池塘,每亩放苗在1.5万尾左右,也可进行双茬或多茬养殖。第一次放苗6000~8000尾/亩,7月中旬捕获后再进行第二次放苗,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提高经济效益。注意应在虾池顺风一端放苗,避免逆风将虾苗刮到堤坝边上;尽量避免放苗时将池水搅浑。
3.饵料投喂
(1)日投饵量的确定。养殖前期可以用小吊网、中后期用旋网定量法,测定池中虾的总重量,然后确定投饵量。一般情况下,虾体重1~5克时日投饵量按总虾重的7%~10%投喂,虾体重5~10克时按4%~7%投喂,虾体重10~20克时按3%~4%投喂(均指人工配合饲料干重)。
(2)投饵时间和数量。日本对虾白天潜伏在池底很少活动,日落后出来摄食,而在午夜饱食之后又逐渐恢复潜沙。根据这一习性,饵料投喂应在日落后进行,而于午夜时结束。其中,日落后一个多小时内为日本对虾摄食最盛期,此时可投喂日饵料量的50%,3小时后再投35%,午夜时投15%,视日本对虾摄食数量再作调整。
4.水质调控
(1)水温。日本对虾在水温18~28℃时生长较快,超过28℃对虾易患病死亡,而低于18℃时则生长缓慢,13℃以下摄食量减少。为使日本对虾养殖过程能保持合适的水温,首先必须合理安排好养殖生产时间,尤其是北方双茬养殖更应注意生产季节。其次,要做好水温的调控,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当池水出现高温或低温时,要及时提高虾池水位至1.5米以上,有条件的可达到2米以上,同时注意进水量的增加或减少。
(2)溶解氧。池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多少,是反映虾池水质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日本对虾正常生长的池水溶氧量一般在4毫克/升左右。为了保证在养殖过程中有足够的溶氧量,应合理安排放苗密度,合理投喂,注意换水量调节,机械增氧,使用增氧剂救急。
(3)盐度。日本对虾适宜盐度为15‰~35‰,低于7‰将会逐渐死亡。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盐度进行调控。
(4)pH值。养殖期间,池水pH值应控制在7.8~9,pH值偏低的虾池可放生石灰进行调节,一般每次用量为2×10-5~2.5×10-5混水后施用。
(5)水色和透明度。养殖池水的透明度,前期应控制在30~40厘米,中后期可控制在40~50厘米。
较好的水色有黄绿色、茶绿色、茶褐色等。不良的水色有黑褐色和酱油色、乳白色、清色等。
改善水色和透明度的措施,有换水、施肥、施用药物等。出现有害水色可以使用5×10-7~7×10-7的硫酸铜曾发生过对虾死亡的虾池,应施用5×10-6~6×10-6漂白粉进行消毒。
5.日常观测
(1)对虾摄食情况。摄食情况反映投放饵料是否适当,底质和水质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和健康情况。
(2)对虾生长情况。生长情况的观测主要有成活数和平均体重的估测,体长测定和蜕壳情况等。
(3)对虾活动情况。根据日本对虾生活习性观察其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如对虾不潜沙、活动力降低、反映迟钝、浮头或在水面打转等,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虾池底质和水质情况。包括池底颜色和气味,水质指标的日常观测等。
养鹅
养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