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黄颡鱼养殖技术,抚州市黄颡鱼养殖技术基地
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
1、 黄骨鱼养殖时,要保证好池塘条件,池塘需保证水深在1.5米以上,采用泥沙质底,保证排灌方便、水量充足,提前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鱼苗投放应在天气晴朗时,可搭配其他鱼苗投放。饲料可用小杂鱼、小虾、蚯蚓等纯动物性饲料,也可以投喂人工饲料。在日常管理时,水质要保持清洁,定期加注新水,池水不宜碱性过强。
2、黄骨鱼营养价值:黄骨鱼中含有丰富的水分、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灰分、维生素A、胡萝卜素、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钙、磷、钾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可以给身体补充全面的营养物质。黄骨鱼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肝和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黄骨鱼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缓冲贫血的功效,有利于生长发育。
黄颡鱼 养殖
1、建立池塘
养殖黄辣丁要建立一个池塘,这个池塘要有充足的水源,水质要好,而且排水跟引水都非常方便。池塘里面的淤泥不要太厚,要不然的话会影响到水质。
2、鱼苗选择
养殖黄辣丁要选择好鱼苗,最好在2月下旬3月上旬投放,这个时候的温度比较适合黄辣丁鱼的生长,密度要根据池塘的大小来控制。3、饲养管理
给黄辣丁鱼投喂饲料,要选用黄辣丁专用的膨化颗粒类型的饲料,最好让饲料里边的蛋白质含量达到45%以上,这样饲料才比较适合黄辣丁的生长。每天需要给黄辣丁投喂两次饲料,投喂饲料的时间需要固定下来,最好在每天早上8点左右,晚上的6点左右。黄辣丁比较喜欢在黑暗中进食,所以大家最好在下午或者是晚上给黄辣丁投喂。可以增加投喂量,最好在每天投喂量的基础上增加20%,可以促进黄辣丁的生长。
黄颡鱼鱼苗养殖技术
在大家的印象中,黄颡鱼是肉食鱼类,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其是以小鱼小虾为食的。但实际上黄颡鱼是杂食鱼类,其主要食物包括各种小型鱼类、鱼卵、虾类、螺类、水生昆虫和各种水草,但是黄颡鱼的最爱还是虾类。所以在鱼塘里养殖黄颡鱼,可以多套养一些小型鱼类、虾类、螺蛳、水草供其捕食。
黄颡鱼苗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技术要求
1、池塘处理: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深度控制在1.5-2.5m之间(适宜水深2m),清除池塘底部过多的淤泥(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10cm),在阳光下暴晒数日,进行消毒。在放养前10-15天,每亩池塘使用50-75kg的生石灰或者7-10kg的漂白粉泼撒池塘。几天过后,每亩池塘施加50-200kg的腐熟有机粪肥,培育水体浮游生物。另外池塘需配备增氧机等机械设备。
2、鱼苗:3-4月份,水的温度稳定在10℃时放养黄颡鱼苗,鱼苗的规格一般为20g/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放养前,挑选体质强壮、无伤无病、身体完整的鱼苗,然后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放养前,将装有鱼苗的容器浮于池塘水体中,待两者的水温接近再放养。
3、喂食:每天投喂两次,第一次在下午6点,喂日投量的3/5,剩下的在夜晚10点投喂。5月之前,喂食饲料量为鱼重量的2-2.5%;6-8月,喂食饲料量为鱼重量的4-5%;9-10月后,喂食饲料量为鱼重量的1-2%。饲料中要求蛋白质含量在35-45%,粗脂肪5-8%。
4、水质:保持水的透明度为35-45cm,PH值为6.5-8;5-6月期间,每月换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30cm左右;7-9月期间,每半月换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15cm左右,保持水深在2m左右。晴天中午时分使用增氧机将池水曝气2小时,使水体溶氧浓度保持在3mg/L以上。
5、疾病预防:定期用木棍搅动池底淤泥,将池底的毒气排出;适当施放EM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保持良好水质,减少患病的几率。
黄颡鱼的养殖周期是多久
1、黄颡鱼的养殖周期通常为12-13个月左右,如果环境温度适宜,养殖周期会有所缩短,一般为12个月左右,如果是天气温度较低的地区,一般需要13个月左右的时间。
2、除开温度的影响以外,养殖的种类也会影响到养殖周期,如果全部养殖的是雄性鱼,养殖周期一般为10-11个月。
黄颡鱼养殖基地
黄颡鱼亲鱼培育池以面积1000-2000m 2 左右的长方形池塘为宜;水深在 1.5m 以上,池底平坦,淤泥 15cm 左右,池塘进排水方便,水源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pH 值为 7.2-8.3,溶氧在 5-7mg/L。
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
1、池塘宜深,水质良好
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生长于水体底层,生存温度6-38℃,最适宜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耐低氧能力比常规鱼类略差。因此,养殖黄颡鱼的池塘应符合以下条件。
水体要有一定深度,必须达到2米以上。水源充足。池塘必须有稳定、充足、无污染的自然水源,要求一年四季都有优质水源供应。能排能灌。要求池塘有完备的进、排水系统,排灌自如,建有安全可靠的进、排水口,配套建设网具等拦鱼设施。
池底平坦,方便鱼类捕捞,池塘底质以沙质土最好,底部淤泥控制在10厘米左右。池底必须做到保水及保肥性好,易于培肥。 水质要求符合养殖用水标准,黄颡鱼喜欢清澈洁净水质,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5厘米以上,水体最好有活水常年流动。
2、清塘宜严,施足基肥
黄颡鱼是无鳞鱼,对环境要求严格,对许多药物敏感,必须保持养殖环境优良,水质良好,减少病害。
严格清塘。无论是新、旧池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清塘消毒。适时注水。清塘消毒7-10天后,池底经过充分曝晒,杀灭各种病原体后,注入优质养殖用水,进水口必须设置相应目数的筛绢进行水体过滤,防止野杂鱼、敌害生物及虫卵进入池内。
施足基肥。鱼种放养前,根据池塘水体情况,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按每亩150-200千克用量施用发酵腐熟过的有机粪肥,全池均匀泼洒,以培育水体浮游生物。
3、放养宜早,品种优良
黄颡鱼属小型鱼类,生长速度较一般鱼类慢,因此要注意科学放养。
提早放养。适当延长养殖周期,提高养殖产量。黄颡鱼放养一般在每年4月下旬,但各地气温不同,只有气温条件允许,水温稳定在10℃左右,才可放养,以人为延长生长时间。
鱼种优质。无论何种品种,放养时必须要求出自正规的黄颡鱼良种繁殖场,尽量选择人工繁育的优良鱼种,既可保证品种的纯度和生长速度,也可提高成活率。
规格宜大。鱼种规格大,体质相对较好,生长相对较快,因此市场上大规格黄颡鱼种颇受欢迎。一般要求个体规格在10-15厘米,体重15-35克为宜,尽量放养30克/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
密度合理。若主养黄颡鱼,一般每亩可放养15-35克/尾的鱼种2500-5000尾,规格较大时可适当稀放,同时可搭配鲢、鳙鱼种200尾左右,调节水质。如果采用混养模式,可以将黄颡鱼套养在其它养殖池内,每亩可套养30克/尾以上的黄颡鱼100-150尾。
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视频
清蒸黄蜡(颡)鱼的做法1.准备好黄颡鱼、大葱、生姜、蒜、蒸鱼酱油、芝麻油2.黄颡鱼清理干净,抹上少许盐,放入盘中3.大葱、生姜、蒜瓣洗净切细丝备用4.葱姜蒜丝放在鱼身上5.锅中倒入适量冷水,置入蒸架,将鱼盘放入,加盖蒸10分钟6.蒸好的黄颡鱼,淋入蒸鱼酱油7.淋上芝麻油8.清蒸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端上桌即可享用
黄黄颡鱼养殖技术
池塘条件
池塘应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电力配套,交通便利。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为1.5米左右,池底平坦,*质以黏壤*为佳。池中应配备增氧、投饵、抽水等机电设备。
养殖准备
冬季抽干池内剩水,清除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不超过10厘米,让其冻晒一个冬季。于放种前15~20天向池内注水0.8~1.0米,使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120~150公斤∕亩,以杀来病原体、寄生虫、*杂鱼等敌害生物。于放种前7~10天投施发酵消毒好的畜禽粪,用量为300公斤∕亩左右,以培育浮游生物,为日后入池的黄颡鱼种提供生物饵料。
鱼种放养
黄颡鱼种的放养规格为15~20克/尾,密度为6000~8000尾∕亩,时间在4月份。搭配放养规格为50克/尾的鲢、鳙鱼种 150~200尾∕亩,时间在5月份。鱼种入池前需用3%~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细菌及寄生虫。
饲料投喂
驯化后投喂黄颡专用颗粒饲料,蛋白含量为36%~40%,粒径为2~5毫米,日投喂2次,分别于上午9:00~9:30、下午16:30~17:00各投喂1次,以下午投喂为主,占日投饲量的60%~70%。4~5月份,投饲率为3%左右;6~9月份,投饲率为5%~8%;10月份后,投饲率为3%~5%。具体的投饲量应根据水温、天气及鱼的生长情况灵活掌控。一般以80%的池鱼吃饱离开食场为宜。
水质调节
每隔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20厘米;每隔15~2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每10~15天交替使用1次生石灰和EM菌(复合生物制剂),用量分别为10~15公斤∕亩和1~1.5公斤∕亩,以改良水质和底质。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
病害防治
黄颡鱼具有较强的抗病力,养殖期间发病较少,但由于鱼体表面无鳞,全靠皮肤黏液保护,一旦操作不慎,加之有时投喂不当,在水质不良的情况下可能引发肠炎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
肠炎病可采取在饲料中添加0.1%的鲜大蒜汁定期投喂进行预防,发病时用二溴海因(颗粒)全池遍洒,用量为300克/亩/米;水霉病用水霉净(主要成份:五倍子、磺胺二甲嘧啶、甲氧苄啶、增效剂)加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用量为50克/亩/米;
车轮虫病用车轮特杀(主要成份:印楝素、曼尼期精碱)加水稀释500倍后全池泼洒,用量为100毫升/亩/米,注意阴雨天、缺氧浮头时禁用。另外,黄颡鱼对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等药物比较敏感,防治病害时尤其要慎用。
黄颡鱼养殖条件
池塘条件
对于池塘的要求并不高,大家钓过鱼的都知道有些黄泥巴池塘中都能够钓到黄姑鱼,所以池塘的面积可大可小,看大家的养殖数量和养殖密度了,其池塘的水最好有一米半的深度,如果池塘的底部淤泥堆积太厚了也不行,而且底部最好用泥沙混合打底的池塘,池塘要有排水口以及灌水口,也可以没有,但是排水口一定要有,然后就是水的量一定要足,在鱼种放养之前要进行两个星期的整塘,要先将鱼塘弄干净,对水质进行消毒,在塘里面撒上生石灰和漂白粉可以对水质进行一个初步的处理,对于水中的一些病原体和微生物都能够起到一个消灭的作用。
苗种放养
鱼苗要提前进行放养,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延长黄姑鱼的生长发育的时间,最好是在六月中旬之前,放养的鱼苗要挑选没有病害以及没有损伤的鱼苗,保证苗的整体成活率,一亩可以放养十二万到十五万尾一公顷。
养殖管理
1、前段时间进行喂食时它的主要食物来源还是靠捕食池塘中的小生物及浮游动物,等其被吃的不够黄姑鱼的生长需求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人工投喂了,可以准备一些鲜活的饵食投喂,每天两次即可。而且还要分配掌握好喂食量,一般下午要比上午多喂食一倍的食物量,过了一个星期之后可以喂食杂鱼肉,为了提高营养质量还可以加入一些富含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的食物一起混合喂食,等苗长到五厘米时就要在饲料中搭配一些玉米以及菜花等植物蔬菜了。
2、每天早晚都要巡查一次,对水质,鱼苗以及进食度的情况进行查看,要清理干净多余及剩下的饵食,然后根据水的污染情况和透明度进行换水,一般没有特殊的情况都是两个星期左右换一次水,然后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3、在秋季末时就要准备越冬的准备了,等到入冬后水温会降低到十度以下,要做好保温工作,同时对池塘中的水质进行消毒,同样是使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在过冬期间要做好池塘周边扫雪,补水,防病害等措施。
黄颡鱼病
疾病主要在夏季七八月份发作最多最频繁,所以我们可以每个月对水进行杀菌消毒,隔上半个月进行一次投食,在喷药的时候要避免硫酸铜、敌百虫等虫害的影响,每隔两星期泼一次漂白粉可以起到抑制病情的作用,一旦染病可以这样做,然后送往医院。
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图片
黄骨鱼养殖技术
黄骨鱼有叫黄颡鱼,有的地方又叫黄辣丁!
1.池塘条件:黄骨鱼耐低氧能力差,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2-5亩,池底平32坦、淤泥10cm-20cm、水深1.5-1.8m,池塘进水口用30目筛绢网过滤,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
2.清塘培水: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池水,用生石灰125-150kg/亩加晶体敌百虫1.5kg/亩,或敌杀死1瓶全池泼洒消毒,彻底杀灭病原生物。消毒5-7天后注入新水80cm左右,每亩用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大粪200kg培水,过7-10天,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即可放苗。
3.鱼种放养:一般在6月份放养黄骨鱼夏花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规格2-4cm的黄骨鱼夏花,放养数量150000-20000尾/亩。具体放养数量要依据池塘条件,饵料丰欠及个人养殖水平高低而定,下苗一周后,每亩再投放20cm左右的鲢鳙鱼苗200尾左右,以调节水质。鱼种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洗15分钟。
4.饲料投喂:黄骨鱼夏花入池后一周内,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3-5天后开始驯化,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新鲜野杂鱼肉糜,拌入10%的鳗鱼、甲鱼或青蛙料等配合饲料混合成面团状投喂。驯化及投喂方法:在池塘一边设4-6个饲料台,每个饲料台规格为1m乘1m,用细网布制成,设置在水深50cm处,将人工肉糜放在饲料台上,每天分2次投喂,早上为7:00-8:00时,投喂量占1/3,傍晚18:00-20:00时,投喂量占2/3。
驯化10天后,撤到池中1-2个饲料台上。如果是已经驯化好吃食人工肉糜的黄骨鱼夏花,下池后可直接将饲料投喂在池中的1-2个饵料台上。当黄颡鱼体长达到5cm以上时,可以在肉糜中添加20%-30%的豆粕、菜粕、花生粕、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日投喂量根据鱼体重及池水温度而定,当水温20℃以下时,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3%,水温20℃以上时,投喂量占鱼体重的4%-6%。
5.日常管理:掌握适宜水深,鱼种刚下池时保持水深70-80cm,以后随着水温提高逐渐加深到1.5-1.8m。控制池水肥度,保持透明度在30-40cm,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每10-15天注水1次。调节池塘水质;每半月用生石灰10kg/亩化水泼洒1次,每月定期用杀菌药二氧化氯等进行水体消毒1次。每月喂1次药饵料,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四环素0.6g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每池配1.54kW增氧机1台,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合理开机增氧。
黄骨鱼主要食物是螺蛳、小鱼、小虾、水生昆虫及其幼虫、水生植物的根、茎、叶,也摄食人工饲料,其食性会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
水产知识
水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