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生物蛋白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研究综述
生物絮团养鱼技术要点
1.培养养殖水体生物絮团。养殖水体通过补充葡萄糖(每亩水面1 米深度施0.5 ~2.0 公斤)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生物絮团,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水质,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同时能降低水体嗜水气单孢菌、柱状黄杆菌等条件致病菌的浓度,降低水产动物发病率。
2.降低养殖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按照0.5 ~5.0 克/ 米3 的剂量(每亩水面1 米深度施0.3 ~3.0 公斤)全池泼洒葡萄糖,可以有效降低养殖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罗氏沼虾、草鱼、鲫鱼、团头鲂和甲鱼等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
水产养殖生物絮团
生物絮团是指养殖水体中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体的有机体和无机物,经生物絮凝形成的团聚物,由细菌、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和一些无机物质相互絮凝组成。
生物絮团技术是运用了废水处理系统中的活性污泥法(activated sludge)原理,通过添加碳源控制水体中的C/N值和增加水体搅动,以促进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形成的表面积较大的菌胶团,从而以此来大量絮凝、吸附和吸收水中的有机颗粒物和氨氮等有毒物质,并能将这些物质摄入细胞体内进行降解转化的具独立小生态系统的生物悬浮絮凝团。尽管生物絮团技术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上关注度很高,但是真正应用成功的案例却很少。
生物絮团养鱼技术要点是什么
构树叶养鱼好。构树是一种高蛋白的树种,它的皮是非常好的造纸原料,它的嫩枝和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动物的上等的植物性蛋白饲料。
构树叶主养草鱼不仅可以直接被草鱼利用,而且通过草鱼初步消化后的粪便在水中微生物、原生动物的参与下,极易形成生物絮团,成为鲢、鳙、鲤、鲫等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的好饲料,能被草鱼再摄食利用,这种高效的利用率是构树叶养殖畜禽无法达到的。
生物絮团养鱼技术要点有哪些
池塘内循环
池塘内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将池塘养殖传统的散养模式变圈养模式。池塘內循环系统主要由养殖水槽、推水装置、投料装置、增氧装置、集污及排污装置、挡水墙、养水区、推水设备等组成,该系统的最大特别就是能有效控制养殖鱼类排泄粪便的范围,并能有效地收集这些鱼类的排泄物和剩余饲料,通过沉淀脱水处理后,再变为陆生植物的高效有机肥,既有效减少了水体污染,同时也提高了废弃物的利用率。
内封闭循环养殖模式
泰国虾农Arunsopha的内封闭循环养殖模式,其系统由四种不同类型池塘配合在一起工作。第一种类型池塘用于养虾,池塘配有增氧机和集污系统,养殖污水流经第二种类型池塘,该池塘饲养有罗非鱼,罗非鱼用于处理虾池的残饵等有机物,并净化水质。然后,罗非鱼会进入第三种类型的池塘,该类池塘中饲养有尖吻鲈或鲈鱼,用以控制罗非鱼的种群数量。该池塘的水会通过落差进入第四类池塘,在添加了矿物质和营养物质并进一步净化后返回到养虾池。
水产养殖仿生学系统
水产养殖仿生学的重点在于让池塘水体模拟自然的河口条件,利用浮游动物大量增殖作为养殖虾类的营养补充并且有益菌可以调节水质。一般的操作是前期用发酵好的米糠等泼水培养桡足类,同时投喂发酵豆粕、花生麸等,全程不使用商业饲料。定期在池底缓慢拉动链条或绳索防止生物膜的形成,同时可以释放底泥营养,起到改底、调水、培养浮游动物的作用。
生物絮团技术
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是借鉴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技术,通过人为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如糖蜜、葡萄糖等),调节水体中的碳氮比(C/N),提高水体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含氮化合物转化成菌体蛋白,形成可被滤食性养殖对象直接摄食的生物絮凝体,能够解决养殖水体中腐屑和饲料滞留问题,实现饵料的再利用,起到净化水质、减少换水量、节省饲料、提高养殖对象存活率及增加产量等作用的一项技术。
离岸深海网箱养殖
由于近岸养殖易受人类活动,特别是陆源污染的影响,海水养殖与生态环境问题、食物安全问题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除了研究推广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与技术外,发展离岸深海养殖技术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海水养殖新方向与趋势。目前国际上深水养殖技术的研发主要聚焦于鱼类网箱和养鱼平台方面,关于深水抗风浪筏式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则很少。简单来说,就是把大海当成一个很大的水净化池了。
红树林-水产养殖藕合模式
通过在海边种植海桑、秋茄和桐花树等3种红树植物,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N、P含量,减轻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红树林恢复后在其水域生态放养斑节对虾或南美白对虾,养成后以有机虾的名号出售,获得不错的收益。
生态湿地
生态湿地的技术就是使用人工湿地生态环境净化池通过水循环来净化部分养殖排水水质,实现养殖废水对环境零排放。通过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从而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为水中营养物质提供了输出的渠道。同时还能提高水体溶解氧,为其它物种提供或改善生存条件。水生植物除了直接吸收、固定、分解污染物外,还通过对土壤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调控来进行环境的修复。
鱼菜共生
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耕栽培系统,由微生物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碱,进而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由于水耕和水产养殖技术是鱼菜共生技术的基石,鱼菜共生可以通过组合不同模式的水耕和水产养殖技术而产生多种类型的系统。
高位池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高位池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就是通过四周增设的增氧机不断运转,使塘水产生水平环流,残渣产生“水力聚污”现象,并向中央底部聚集,再由中央排污管和水泵将池塘底部污水抽到池边宽十多米的水槽里,利用浅层沉淀原理分离水中悬浮有机物,停留20——40分钟后,固液自然分离。溢出水槽的水,水层厚度小于0.3毫米,经过30——60度坡度的池壁斜面,利用薄水层自然光化学催化氧化原理脱氮解毒,最后返回池里。
浮动湿地和浮岛
浮动湿地和浮岛很容易理解,通过在浮床上种植植物,以减少水体的污染,增加水的透明度,去除营养物质、悬浮固体和重金属。此方法适用于水产养殖、湖泊、水道、池塘、水坝和其他淡水体,当然海水同样也是适用的,不过要找到适合海水环境下生长的植物。
团鱼生长环境
两个野生王八养一起是否能生小王八,还要看王八,也就是甲鱼是否成年,再有就是必须是一只雄性,一只雌性,才有可能生出小王八来。
1、自然温度条件下,甲鱼生长4至5龄时才可达到性成熟;
2、水温达到20摄氏度以上,开始发情交配;
3、一次交配,多次产卵,北方一年产卵2至3次,南方产卵4至5次;
4、5至8月为产卵期,6至7月为产卵高峰期;
5、产卵时间一般在0至6点,这与甲鱼喜欢安静的环境有关;
6、甲鱼的产卵方式为掘洞产卵,产后用沙土埋上。
生物絮团养虾技术要点
单纯从字面上来解读黄浊水,即仅仅说黄浊水对虾有没有影响,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再通过检测氨氮,亚盐都不超标,且特别是溶解氧也合适的话,则肯定是没有影响的;
其实黄泥色的水并不是坏水,只是泥浊水,至少说明底部不脏,不是暗黑的有机物水,不一定要刻意去调水,泥浊水一样可以养出高产虾来,因为泥浊水代表的是水底的通透性正常,底质未腐败。此种情况,保证溶解氧是关键,不必刻意调水,溶氧的保证可撒过氧化钙和开增氧设备。
2.一些特殊养殖模式下,也是没有影响的,甚至是好水,例如现在很少有人采用的无藻(实际上是少藻)适度遮阳的大棚养殖模式中,黄浊水就是好水,在这种养殖模式下,类似于室内工厂化养殖,但它又在室外的大棚中,适当遮阳,控制藻类少一些,以减少藻类带来的麻烦(例如过浓过多则易倒藻和夜间可能缺氧,以及藻毒素过多等负面影响,肥水麻烦,或很难掌控藻类繁殖度等麻烦),但这种养殖模式也必须有较强的增氧设备,如底曝气,气石,打水车促进流动等措施,这个模式我们在福建漳浦有客户使用,由于藻少,养殖过程中水体理化指标比较好控制,多用反硝化细菌不断脱氮(脱去饵料粪便带入的氮源,变成氮气挥发掉),多用乳酸菌等,多用强微菌剂,养殖均比较顺利,其中黄浊水就在这种模式中比较常见,它只是曝气搅起的底泥造成,以及大量使用乳酸菌和泼洒碳源(碳源如糖类主要通过培育乳酸菌相来吸收水中的氮元素,以减少氨氮和亚盐的作用)而形成的生物絮团成分,由于泼洒乳酸菌发酵液易形成黄褐色硅藻水,加上絮团,从而造成黄浊水。
虾是喜荫动物,在这种少藻养殖模式下,黄浊水反而起到了很好的遮荫作用,有利于对虾的生长;
3.第三,您是否套养了滤食性的鱼类,即鱼虾混养模式,前期由于藻少,投料少,这些鱼类觅食造成搅动底泥,从而形成黄浊水,这种情况,对虾宜标粗10多天后才能放苗下去,以免被吃,同时,也应该投喂一些家鱼饲料来缓解。
4.第四,是下大雨冲刷造成的黄浊水,此时雨后应该泼洒生物解毒泼洒剂一包2亩左右,一是解毒,二是调理水质;然后在晴天进行肥水操作,肥水时这种情况注意配合腐殖酸钠,一是增加水色,二是配合肥水;同时,要适当投放过氧化钙 + 强微改底养泥复合菌颗粒1包5亩,进行适当的底增氧和底部培育乳酸菌相和脱氮作用(此时底部容易氨氮和亚盐过高)。
5.最后您所说的肥水肥不起来,我们说肥水其实就是培藻,培育水色,这里有几种情况造成肥不起来,即藻类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要具备,一是阳光,一般可以解决;二是缺少营养如微量元素,可以采用氨基酸复合肥,或用我们的活水生物料(本产品有藻类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直接泼洒肥水,或自己发酵制作氨基酸发酵液
生物絮团养殖技术
南美虾的食物是海水里的蜉蝣生物,不吃生物絮团。
团鱼的养殖方法
饲料投喂 1.投喂方式。水下投喂适合甲鱼的摄食习性,能使甲鱼摄食速度加快,采用软颗粒饲料投喂比采取块状饲料投喂节省饲料。
2.投喂量控制。甲鱼摄食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很大,当气温、水温发生变化及用药时,应考虑到对甲鱼的影响调整投喂量,一般水下投喂应控制在30分钟内吃完。
甲鱼过量摄食时生长过快,容易导致甲鱼生理负载增加或超负载,引起甲鱼内脏受损而诱发内脏疾病。
3.饲料选择。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中占40%左右,饲料的投喂方法与所选饲料品质的好坏,决定养殖成本控制的成败。通过最终的效益分析,比较优质饲料与劣质饲料的价格与综合养殖成本,我们就可以走出选择饲料光看价格的误区。
养竹鼠
养竹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