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实用技术研究,池塘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应怎样防治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实用技术研究,池塘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应怎样防治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实用技术研究,池塘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应怎样防治

池塘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应怎样防治?

南美白对虾的疾病较少,但如果不注意饲养管理,也极易产 生疾病,尤其是虾的病毒病,一旦发生,很难治愈,给生产带来灾难。因此,对南美白对虾疾病应立足于防,从源头抓起,即从 健康无病毒虾苗的培育和优选人手,保持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虾体的营养,提高虾的免疫能力,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南美白对虾常见的病害如何防治?

目前病毒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以预防为主。具体措施为: 虾池彻底清淤消毒;放养无病毒感染的健康虾苗,控制适当的养殖

密度;合理设置养殖时间,避免在易发病阶段进行放苗养殖;水源 无污染,用水需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适当换水,提倡生态和循 环水养殖;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在疾病流行季节,于伺料中添加免

疫增强剂或中草药制剂;适当施底质改良剂,稳定虾池水质环境, 加大增氧,特别是底部增氧,使池水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净化水质,保持良好水色,维持正常透明度。

南美白对虾有哪些常见病害?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它的各种病害 也日益增多,其防治也应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根据多年 实践经验,现将南美白对虾常见病害的防治知识作一介绍。(1)红体病1)应激性红体现象当环境因子突变时,尤其是水温、水 色、盐度、透明度、pH值、溶解氧、氨态氮及亚硝酸盐等,南美白对虾表现为触须变红、尾扇末端变红;有时人为的一些活 动,如捕捞或施药操作后也会出现上述现象,称为应激性红体 现象。

应激性红体现象可以在短时间内随着环境因子的稳定而消失。但是,在应激期间南美白对虾的抗病能力急剧下降,很容易被细菌和病毒等致病因子侵袭,感染为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应激性红体现象在整个养殖季节都可能发生,尤其是 高温多雨的夏季。解决方法是:保持水体相对稳定,一次性排 换水量不能过大,且换水前后水温、盐度、pH值等变化不宜 过大,尤其是不经过暴晒的井水的添加量不能过大,经常用微 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防止水质恶化,以保持水体含有充足的溶 解氧,使水质呈良性循环状态。

1)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红体现象主要是附肢变红,尤其 是游泳足最为明显,习惯上也称“红腿病”,严重时虾体全身呈 淡红色。病虾反应迟钝且活力减弱,在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食欲减退或停止摄食。病虾虾壳变硬,体表无黑斑,肝 脏、胰脏变异不明显。该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每年的 6月下旬的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生。

疾病发生前,应做好预防 工作;病害发生时,常用二溴海因、聚维酮碘等外用药物消毒, 同时添加抗菌药物、维生素C、生物酶等药饵3〜5天。1)病毒性红体现象亦称桃拉病毒综合征。病虾红须、 红尾扇,体色变为茶红色,不摄食或少摄食,肠道空,肠壁呈红 色且肿胀。

病虾体在养殖水域边缘水面缓慢游动,离水后即 死亡;其甲壳变软,与肌肉易分离,久病不愈的病虾甲壳上有 不规则的黑斑,基本无红腿现象,肝脏、胰脏呈土黄色,变异或 糜烂。病毒性红体现象的发生受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发病的 虾池一般水质环境恶化,在水环境剧烈变化后的1〜2天,水 温26〜28°C,虾体规格6〜9厘米时发病严重。

主要防治方 法是: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和溶解氧充 足,定期用二溴海因、聚维酮碘等外用药物消毒水体;投喂高 质量词料,口服水产专用维生素、免疫多糖等,以提高虾体免 疫力,定期投放含大蒜素、氟苯尼考等抗菌消毒药物的药饵加 以预防。

目前对于该病没有特效药物。(1)白斑病南美白对虾感染白斑病的死亡率不高,常与 桃拉病毒综合征并发。病虾活/下降,在池边漫游,不进食; 空胃无食,胃内常常充满褐红色积液;肝胰脏肿大,颜色变浅 肠道发红肿胀;体色变白或呈微红色,头胸甲易剥离,光照下 病虾甲壳上有白色花点,显微镜下呈花朵状。

环境条件突变, 如连续阴雨天或池水突变是诱发白斑病的主要条件,6〜9月 生长季节易流行,传染性很强。目前对于该病没有特效药物, 预防方法同桃拉病毒综合征。(1)烂鳃病患病虾体外观鳃丝呈黄色、灰色或黑色,肿 胀,严重的边缘溃烂坏死,常常粘有脏物,镜检则有大量细菌。

烂鲍病的病原体为弧菌,一般发生在有机质多、水质恶化的环 境中。防治措施有:①调节好水质,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使 水质处于良性循环状态。②用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消毒水 体,病情严重时可连续使用2次。③定期投放含大蒜素、氟苯 尼考等抗菌药物以及水产专用维生素C的药饵,每天投喂2 次,连用5〜7天。

(2)固着性纤毛虫病病原体为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 等。患病虾体轻者鳃丝变黄,附肢、甲壳、眼睛及全身体表呈 黄色或灰黑色绒毛状;重者鳃丝变黑,常引起继发性细菌性烂 鳃病,导致病情加重,虾体死亡。病虾浮游于水面,离群独游, 反应迟钝,食欲不振,厌食,不能蜕壳,瘦弱而死。

此病多发生 在养殖中后期,虾池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水质严重老化,使纤 毛虫迅速繁殖并附着在虾体上。防治方法有:①调节水质,保 持水质清洁。②疾病发生时,用10〜15毫克/升茶粕经淡水 充分浸泡24小时后沥汁全池泼洒,用药24小时后换水。 ③用10〜15毫克/升甲醛溶液全池泼洒,4小时后用2毫 克/升高锰酸钾泼洒,用药24小时后换水,效果显著。

④定期 投放含维生素C、蜕壳素、抗菌药物的药饵,注意增加营养。厚壳病俗称“麻爪病”。患病虾体被一层厚厚的黄 色物质包围,严重时虾体僵直,附肢僵硬,不能自由活动,两只 眼睛并拢,手摸有粗糙感,虾体活动缓慢,浮游于水面。防治 方法有:①加大换水量,以调节水质。

②硫酸铜0。 5毫克/升 与二氯异氰尿酸钠0。 5毫克/升连续泼洒。③投放含蜕壳素、 水产专用维生素C的药饵,连用5〜7天。(1)软壳病主要症状为患病虾体的甲壳软而薄,虾体瘦 弱,活动缓慢,反应迟钝,体色暗而呈淡蓝色,活力差,常常在 近岸浅水处漫游,甲壳与肌肉易分离,易感染纤毛虫病,脱皮 困难。

病因有:①饲料投喂不足,虾体呈饥饿状态。②水体或 饲料中的钙等微量元素缺乏或饲料适口性差。防治方法有①投喂优质饲料,适当增加投喂量。②水体中施加磷酸二氢 钙,用量为2。5千克/亩。(2)肌肉白浊病患病虾体腹部肌肉变白,不透明,严重 时全身肌肉痉挛,两眼并拢,不能自行伸展恢复。

病因是环境 (水温、盐度等环境因子)突变引起的应激反应或虾体突然受 到惊扰,有时伴随有细菌继发感染。防治方法有:①高温期确 保水位,避免水质突变。②保持环境安静,防止惊扰。(3)藻类附着病主要发生在养殖前期,由于水质较瘦、 水体透明度较高引起。

患病虾体的头部呈绿色,鳃丝发绿或 发黑。防治方法有:①肥水,以降低水体透明度,一般保持在 25〜30厘米为宜。②疾病发生时,用10〜15毫克/升茶粕经 淡水充分浸泡24小时后沥汁全池泼洒,用药24小时后换水。水质突变的原因及其防治①原生动物大量繁殖,使 水质突然变清,水体中氨态氮升高,有毒物质增加而造成虾体 中毒。

防治方法是:大量换水、增氧、杀虫、肥水、泼洒微生物 制剂调节水质等。②“水华”大量死亡引起转水。水体中有毒 有害物质大量增加,水质严重恶化,下风处有腥臭味。防治方 法是:大量换水、增氧、泼洒水质净化剂,待水质稳定后肥水、 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③pH值过高。对虾甲壳变硬, 摄食量下降,气温较低天气的上午摄食稍好,下午和傍晚水温 越高则摄食量越低,蜕壳困难,镜检鳃丝肿胀。常见有两种情况:一是水质较瘦时pH值过高,一般在养殖前期常见,可以 向水体中补充钙、镁等无机物质,肥水,然后泼洒乳酸菌等微 生物制剂;二是水体过肥时形成pH值过高,一般常见于养殖 中后期的老化水体,可以施加水质净化剂来提高水体透明度, 用三氯异氰尿酸0。

4〜0。 5毫克/升或漂白粉等药物消毒水 体,以杀灭水体中过多的藻类,再泼洒乳酸菌等微生物制剂调 节水质。

养虾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实用技术研究,池塘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应怎样防治
  • 青虾为啥颜色发黑,青虾什么发黑
  • 青虾为啥颜色发黑,青虾什么发黑 >> 青虾为啥颜色发黑,青虾什么发黑...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实用技术研究,池塘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应怎样防治
  • 有谁养过鳗鱼和南美白对虾混养的,河蟹和南美白对虾可以混养吗
  • 有谁养过鳗鱼和南美白对虾混养的,河蟹和南美白对虾可以混养吗 >> 有谁养过鳗鱼和南美白对虾混养的,河蟹和南美白对虾可以混养吗...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实用技术研究,池塘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应怎样防治
  • 福州福桔产地,福州哪里买福桔?
  • 福州福桔产地,福州哪里买福桔? >> 福州福桔产地,福州哪里买福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