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鸳鸯养殖视频

鸳鸯养殖视频鸳鸯养殖视频

鸳鸯养殖视频播放

鸳鸯鸭,又名法国番鸭,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大型廋肉鸭,原产于南美洲,是旱禽野鸭与中国健鸭进行基因培育而成。该鸭体型扁宽、前后较窄、呈纺锤型、站立时体躯与地面平行,啄短耳濡目染窄、啄基部和头部两侧有红色皮瘤,型似鸳鸯。 鸳鸯鸭属水路两栖禽类,可旱养、圈养、牧养等。善飞翔,杂食性,水生植物、野草、菜叶、无毒树叶及各种昆虫都是其食物,是节粮、低耗、高产的药肉兼用型珍禽新品种,它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耐高温、抗严寒、抗病力特强。适应于全国各地饲养。

①喜水性。鸳鸯鸭属水禽,寻食、嬉水和求偶交配可在水中进行,也完全可在陆地进行。在唐山市吴百燕鸳鸯鸭养殖场考察时,经过20几天的细心观察得知鸳鸯鸭在陆地上的交配频率要高于在水中的交配频率。因此,路上交配受精率要高于水中。在水中游泳洗澡,能保持羽毛整洁,有助于体热散发,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身体健康,但不喜欢长时间在水中。

②合群性。鸳鸯鸭合群性强,只要有比较适宜的饲养场所和条件,它们就能在采食和繁殖等方面合群生活得很好。性情温驯,不怕人,耐粗饲,善觅食,可小群放养或大群圈养。

③耐寒性。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强,耐寒不耐热。只要饲养条件较好,冬春季节温度较低时,并不影响产蛋和增重。对炎热气候适应性较差,往往在夏秋季节休产换羽。

鸳鸯鸭(5张)

④杂食性。鸳鸯鸭嗅觉和味觉不发达,对饲料和香味要求不高,能吞咽较粗大的食团并贮藏在食道膨大部,肌胃内压高,经常存留砂砾,能很好地磨碎食物,所以肉用鸳鸯鸭一次食量较多,且食性颇广,能广泛食用动植物饲料

编辑本段2.特征特性鸳鸯鸭体形前尖后窄,呈长椭圆形,头大、颈短、嘴甲短而狭,喙内锯齿发达,胸部平坦,宽阔,尾部瘦长,喙的基部和眼圈周围有红色肉瘤。公鸳鸯鸭较母鸳鸯鸭体大。鸳鸯鸭的趾爪很锋利,特别是公鸳鸯鸭的趾爪尖而硬,因此在断喙的同时要进行断爪(也用断喙器)。断爪可防止鸳鸯鸭互相追逐、打斗和交配时踩踏抓伤,保持酮体外表美观,还可防止捉鸳鸯鸭时鸳鸯爪伤人,便于饲养操作。鸳鸯鸭进入成熟期后,采食量大,排泄物多,栏舍必须每天清扫,更换部分垫料,保持清洁、干燥和空气流通,要开启门窗,加强通风换气,必要时予以人工强制通风降温。暗室静养有助于快速育肥,栏舍应采用长时间光照(每天光照10~14小时),尽量减少运动。育成期应多喂含硫氨基酸的饲料,如鱼粉、羽毛粉等。注意饲养密度勿过大,光照勿过强。

编辑本段3.生产性能①产肉性能。据测定,在当前农家饲养条件下,鸳鸯鸭的平均初生体重为40克,饲养11周龄公鸳鸯鸭体重为3.64公斤,最重的可达5.0公斤左右,成年母鸳鸯鸭体重为2.6公斤。肉料比1∶2.80~3.00,成年公鸳鸯鸭半净膛屠宰率为80%,母为 84%;公全净堂屠宰率为74%,母为 75%,平均肝重260克以上。

②产蛋性能。母鸳鸯鸭饲养6个月开始产蛋,年可产蛋180~210枚,平均蛋重65~85克,最大蛋重100克。

编辑本段鸳鸯鸭养殖技术鸳鸯鸭由法国引入我国,原野生于南美。其体质健壮,体形前宽后窄,体躯与地面呈水平状态,翅长达尾部,头大颈粗,头部长仃不规则的红色、黑色肉瘤,腿和胸肌发达,体羽有纯黑、纯白或黑白杂色。现将其关键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场址选择平原地区选择地势高燥、坐北向南的地方,山区、丘陵地带应选择山坡的南面或东南倾斜的地方建场。土质以沙壤土为好,以利雨后排水。鸳鸯鸭舍应通风、光照和排水好,能避西北风,冬暖夏凉。(2)饲养方式鸳鸯鸭雄雌比例为1:(3-5),混养、圈养、放养均可,可因陋就简,圈内设有水池和有适当的运动场,舍内设有产蛋窝。(3)饲养管理①雏鸭(0-6周龄)雏鸳鸯鸭出壳后1 - 3日内对温度敏感,喜温好睡,应保持温度不低于30摄氏度,3天后逐渐降温,出壳18-24小时后可开食,把饲料放在大浅盘里让其自由采食,每天喂5次,白天4次,夜间1次。出壳16小时后饮0. 02%的高锰酸钾水1-2天,然后直接饮用清水。饲料配方:玉米面56%、豆饼18%、麸皮10%、米糠10%、骨粉2%、鱼粉2%、酵母粉1. 5%、食盐0.5%,另加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1—3周龄夜间人工补充光照,光线要充足,4周龄后采用自然光照。注意勤更换垫草,2-3周龄后可去掉垫草。

②中鸭(7-10周龄)分群:每群为100-300只,密度为每平方米5-8只。饲料配方:玉米面45%、豆饼10写、麸皮15%、米糠15%、草粉9%、骨粉2%、鱼粉1. 5%、酵母粉2%、食盐0. 5%。

③成鸭(11-24周龄)选留体大健壮的公母鸭留种,公母比为1:(3-5)。后备种鸭应限制饲喂,降低饲料营养含量,适当控制体重,防止偏肥而影响繁殖力。种母鸭体重宜控制在2. 3一 2. 8千克,公鸭为4-5千克。每只日采食量均100-150克,甸日 可喂25-50克青料。饲料配方:玉米面54%、豆饼17%、麸皮18%、草粉3%、鱼粉3%、骨粉3%、酵母粉1. 5%、食盐0. 5%,另加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4)防疫灭病入舍前要将舍及用具进行1次彻底消毒。用生石灰配成15%— 18%的石灰水对鸳鸯鸭舍的墙壁、地面、用具等进行1次彻底消毒,切断病菌。日粮中不定期加喂抗菌药防疫灭病。

不要一步登天,慢慢从小做起,坚持就会成功。

鸳鸯养殖视频播放下载

鸳鸯可以当宠物养殖,前提是有养殖的环境及工具。

鸳鸯喜欢游泳并有飞翔能力,供鸳鸯栖息、交配繁殖的房舍可分室内、室外两部分,室外周围及上方用网围住,以防它们飞走,并砌一大水池,供其潜水。食槽与水槽宜大而浅。房舍大小视数量多少而定,也可采用大笼饲养或开阔水面饲养,最好是流动水。有条件时,应种植水草和养鱼,可在水面修建岛屿,在岛屿和湖岸上种植乔木、灌木,这样利于鸳鸯的遮阴、隐蔽和繁殖。

观赏鸳鸯养殖视频

鸳鸯是保护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杂食性。鸳鸯为中国著名的观赏鸟类,之所以被看成爱情的象征,因为人们见到的鸳鸯都是出双入对的。

鸳鸯常成群到达繁殖地,刚迁到繁殖地时活动在低山开阔地带的水塘和溪流中,休息时则成群栖息在水边或未融化的冰上。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集群多达50-60只,有时达近百只。善游泳和潜水,在地上行走也很好,除在水上活动外,也常到陆地上活动和觅食。性机警,遇人或其他惊扰立即起飞,并发出一种尖细的‘哦儿’声。萊垍頭條

鸳鸯生性机警,极善隐蔽,飞行的本领也很强。在饱餐之后,返回栖居之处时,常常先有一对鸳鸯在栖居地的上空盘旋侦察,确认没有危险后才招呼大群一起落下歇息。如果发现情况,就发出“哦儿,哦儿”的报警声,与同伴们一起迅速逃离。萊垍頭條

鸳鸯多在中国东北北部、内蒙古繁殖;东南各省及福建、广东越冬;少数在台湾、云南、贵州等地是留鸟。福建省屏南县有一条11公里长的白岩溪,溪水深秀,两岸山林恬静,每年有上千只鸳鸯在此越冬,又称鸳鸯溪。是中国第一个鸳鸯自然保护区。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鸳鸯湖是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垍頭條萊

鸳鸯鸭养殖技术视频

海拔1725米

鸳鸯坡,又名皇帝坡,贵阳花溪区海拔最高的地方,一处非常适合自驾休闲的小野坡。如果说高坡乡是贵阳的“青藏高原”,那么鸳鸯坡可以算贵阳的“屋脊”了,主峰海拔1725米。

花溪鸳鸯坡,景观特征类似高坡云顶草原,但比高坡更有观赏价值,这里有很多芦苇荡,冬季的皇帝坡,连绵起伏的黄色草甸,人烟稀少,车可以直接到,特别适合飞无人机和拍各种照片视频。

鸳鸯鸭养殖视频

鸳鸯就是鸳鸯没有鸳鸯鸭,它把蛋藏在肚皮下。孵化出小鸳鸯。

鸳鸯养殖技术播放

鸳鸯能够养殖,具体饲养技术如下:

雏鸳鸯的饲养管理:

1、温度与湿度:

雏鸳鸯对温度比较敏感,1~2日龄舍温不应低于32℃,第三天以后主要观察雏鸳鸯的动态,调节温度切忌忽冷忽热,以鸳鸯群分散均匀,神态自然为适宜温度。雏鸳鸯舍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2周龄维持在50%~55%即可。

2、雏鸳鸯的培育方式:

可选用地面育雏或网上育雏,前者设备简单、投资少、积肥好,后者雏鸳鸯不与粪便接触,节省垫料,环境卫生条件好,农户可灵活选用。进雏前的准备:备雏鸳鸯料(可选用肉用型雏鸳鸯颗粒料或肉鸡料替代)。备足垫料,可选用锯末或铡短的干草。清洗鸳鸯舍和各种工具,进行彻底消毒。舍前12小时开始鸳鸯舍供温,使室温达到育雏标准的要求。

3、雏鸳鸯的分群:

雏鸳鸯出壳后应根据出壳时间、体质强弱、体重大小合理分群,使强雏、弱雏分开饲养,鸳鸯群以200~300只为宜。在8日龄、15日龄还要根据强弱分群,提高鸳鸯群的整齐度。饮水与开食:先饮水后开食,雏鸳鸯出壳12小时左右可将其放在25px深的温水盆中让其自由吮吸、洗毛。饮水后1小时即可喂食,可选用碎玉米粒或颗粒料撒在深色塑料布上,让其自由采食,水盆放置在料布旁边,便于随时饮水或洗口腔,随着雏鸳鸯长大,把水盆和料糟距离拉开可节约饲料。

4、少喂多餐逐步过渡到定时定餐:

初生雏鸳鸯应少喂勤添,避免一次喂料量过大,要使其始终保持旺盛食欲。对于弱雏要耐心引诱它去采食,3天以后,改用食槽饲喂,6日龄采用定时喂食,日喂6~8次。光照方案:鸳鸯舍每15平方米用一只40W白炽灯泡即可,1~3日龄24小时光照,4~7日龄23小时光照,以后每天减少1小时直至采用自然光照。搞好清洁卫生,保持圈舍干燥:育雏期内必须做好圈舍的清洁卫生工作,及时清扫积粪,定期消毒,避免外来人员进入鸳鸯舍,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鸳鸯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从6周龄至18周龄为鸳鸯的育成期,此阶段鸳鸯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需求高,食欲旺盛,采食量大。育成期的特点是,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比较容易管理。其饲养管理要点如下:

1、过渡期的饲养:

从雏鸳鸯舍转入育成舍前3~5天,将雏鸳鸯料逐渐调换成中雏料,使鸳鸯子慢慢适应新的饲料。鸳鸯舍一般不加温,但在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会引起感冒或其他疾病,应在开始几天适当增温。转群前必须空腹方可转舍。

2、育成期的饲料:

这个时期应逐步加大粗料和青料的用量,青绿饲料应占精料量的50%~70%,若无青绿饲料应按配合料总量加入0.01%的禽用复合维生素。精料可采用如下配方:玉米60%、麸皮15%,鱼粉2%,豆饼15%,骨粉2%,干草粉4%,食盐0.37%,微量元素0.1%,蛋氨酸0.03%,多维素及其它添加剂1.5%。

3、管理:

保持圈内清洁干燥,注意防风、防雨,夏天运动场要有遮荫棚。密度适当,以10~15只/平方米为宜,随着鸳鸯龄增大,要不断调整密度使圈内经常保持空气新鲜。分群饲养,按大小强弱分群,尤其对体重较小、生长缓慢的弱中雏应集中喂养,加强管理使其生长发育能赶上同龄强鸳鸯,提高鸳鸯群生长发育整齐度。育成期鸳鸯舍内设置洗浴水糟,每天定时洗浴,但后期洗浴时间不可过长,以免能量消耗过多影响经济效益。在圈舍内放几个砂砾小盘或在精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砂粒,有助于提高鸳鸯的消化机能,降低饲料消耗,提高饲料转化率。

4、鸳鸯的后期催肥:

鸳鸯在出售前两周开始集中育肥,将鸳鸯群转入光线较暗、空气流通的棚舍内,适当限制鸳鸯群活动。喂以高能饲料或粉碎的玉米粒,任其自由采食,当大部分个体膘肥肉满时,即可及时出售。

5、鸳鸯的疾病防治:

制定综合性防制措施,对圈舍用具,定期清扫、消毒,保持圈舍的清洁、干燥、卫生。严禁外来人员进入鸳鸯舍。做好霍乱、鸳鸯瘟的预防。

鸳鸯人工养殖

养殖场地的选择

肉鸳鸯既可 平地圈养、池养、又能笼养,每平方米可养5只左右,雄雌比可按1:4—5为宜。场舍应建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地方。在平原地区应选择地势高燥,座北向南;山区、丘林地带应选择山坡的南面或东南倾侨斜的地方建场。土质均以沙土为好,以利雨后排水,避免积水。优越的地势,可使肉鸳鸯舍通风、光照、排水的条件良好且能避西北风,使肉鸳鸯舍冬天易保暖,夏天不闷热。

鸳鸯养殖视频播放大全

鸳鸯适宜温度是15度~28度 。

鸳鸯养殖场

鸳鸯可以家养。鸳鸯是一种中型鸭类,别名中国官鸭,鸳指雄鸟,鸯指雌鸟,它们的饲养方式与普通鸭子相似,雄鸟色泽鲜艳,雌鸟羽毛灰白。由于官鸭是成双入对地出入,具有一定观赏性,所以也被当作宠物饲养。鸳鸯的习性与鸭子相似,能在地面生活,也喜欢游水。在家养鸳鸯,周边没有小池塘的话,也可以当作宠物鸟来养,准备干燥的饲养环境进行笼养,以植物性饲料喂食,每天上午将它放出笼子,放养一小时,但要注意用围栏防止其飞走。

鸳鸯养殖视频播放器

养殖场地的选择

肉鸳鸯既可 平地圈养、池养、又能笼养,每平方米可养5只左右,雄雌比可按1:4—5为宜。场舍应建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地方。在平原地区应选择地势高燥,座北向南;山区、丘林地带应选择山坡的南面或东南倾侨斜的地方建场。土质均以沙土为好,以利雨后排水,避免积水。优越的地势,可使肉鸳鸯舍通风、光照、排水的条件良好且能避西北风,使肉鸳鸯舍冬天易保暖,夏天不闷热。

肉鸳鸯的孵化

1、自然孵化 一般鸳鸯从出壳到5个月左右就可产蛋。每次产蛋20-30枚后,母鸳鸯就自然就巢抱窝;35天出雏。母鸳鸯停产10-15天后继续产蛋。如此循环,每年重复2-3个周期,一年可育雏50-60只,高产的可达80只。

2、人工孵化

①温湿度:孵化前期(1-15天)孵化机内温度控制在38.5-38℃,中期(16-30天)控制在38-37.5℃,出雏期控制在37.5℃。在孵化前期湿度要求60%,中期50%,后期和出雏时60%-70%。

②翻蛋:次数要多,每隔2-3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要大,每天应人工进行1-2次180°翻蛋。

③凉蛋:孵化前期可以不凉蛋,但中期每天应凉蛋1次,后期每天凉3-4次。

④喷水:孵化中期至出雏时,每天应在凉蛋时,用35℃温水喷蛋1次,待蛋凉干后才放入机内继续孵化。

⑤通气:孵化机应有通风孔的电风扇,使机内温度均匀,空气流通,特别是在孵化中后期更为重要,必要时可稍打开机门。

⑥助产:经过35天孵化后肉鸳鸯苗就破壳而出。但对无破壳和出壳困难应进行人工剥壳,提高出雏率。

雏肉鸳鸯的饲养

1、营养要求 雏肉鸳鸯生长很快,消化能力较弱,要求营养价值较高的配合料,饲料可用喂雏鸡用的551、511等。也可自己配制。

2、育雏的环境条件 雏肉鸳鸯出壳后1-3日内对温度敏感,喜温好睡,应保持温度不低于20℃。3天后逐渐降温。

3、饲喂 出壳18-24小时后可开食。把饲料放在大清浅盘里或麻包上面让其自由采食。每天喂5次,白天4次,夜间1次。出壳16小时后先用0.02%高猛酸钾水给雏肉鸳鸯饮用1-2天,然后直接用清水作饮水。

4、管理 雏肉鸳鸯无论是地面饲养或网上饲养,都用稻草或麦秆、麻包垫好。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温,垫草和麻包要勤更换,2-3周龄后可去旧垫草。育雏舍光线要充足,夜间人工光照1-4周龄,4周龄后全采用自然光照。

中肉鸳鸯的饲养

中肉鸳鸯是指4-5周龄至10周龄的肉鸳鸯。此阶段的肉鸳鸯消化机能逐渐完善,消化能力增强,每日能采食较好的饲料,采食量大,耐粗饲。此时配合饲料中营养含量较雏肉鸳鸯饲料低些,粗蛋白含量可降低到15%左右,代谢能2.8-2.9兆卡/公斤。8周龄时公鸳鸯体重可达2.5-3公斤,母鸳鸯1.2-1.5公斤。8周龄后若作为商品肉鸳鸯则进入育肥期饲养阶段,要提高日粮中代谢能含量,增加每天的饲料用量。育肥后10周龄时公鸳鸯体重可达3.5-4公斤,母鸳鸯1.5-2公斤。在管理上应分群饲养,每群100-300只为宜,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8只。此阶段由于主翼羽和副主翼羽开始迅速生长,易出现啄癖,应注意防止。

成年肉鸳鸯的饲养

后备种肉鸳鸯的饲养从10周龄至24周龄,应选留体大健壮的公母鸳鸯,公母比例为1:4-5。后备种鸳鸯应限制饲喂,降低饲料营养含量,适当控制体重,防止偏肥而影响繁殖力。种母肉鸳鸯产蛋前的体重可控制在2.3-2.8公斤之间。同龄公肉鸳鸯则在4-5公斤之间。日粮蛋白质可控制在14%-15%。代谢能2.7-2.8兆卡/公斤。每只内鸳鸯每天平均投料青料100-150克,一般每天还可喂25-50克青料,快开产时可适当增加日粮中蛋白质和代谢能含量,逐渐过渡到产蛋期的营养水平要求。使种肉鸳鸯在产蛋期内获得较高的产蛋量。

在这段时期,要增加高能量饲料化例,可搭配少量的鱼粉。所以繁殖前准备期是低蛋白日粮向高蛋白日粮饲喂的过渡阶段。提供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强度。适宜的光照射到肉鸳鸯的眼睛,通过神经传导给丘胗下部,刺激胗下垂体前叶,大量分泌促性腺激素,可促进母鸳鸯性成熟和成熟的产蛋,有助于公鸳鸯的精子生成,使精液量增加。所以光照不宜过弱,也不宜过强。要增加饮水。产蛋母肉鸳鸯对水的需求量比非产蛋期大得多。所以一定要保证供应足够的饮水,切忌断水。

肉鸳鸯日粮配方

①雏苗0-6周龄:玉米56%、豆饼18%、麸皮10%、米糠10%、骨粉2%、鱼粉2%、酵母粉1.5%、食盐0.5%。另加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②7-14周龄:玉米45%、豆饼10%、米糠15%、草粉9%、麸皮15%、骨粉2%、鱼粉1.5%、酵母粉2%,食盐0.5%。

③15周龄至产蛋期:玉米54%、豆饼17%、麸皮18%、鱼粉3%、骨粉3%、酵母粉1.5%、食盐0.5%。另加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肉鸳鸯疾病的综合防治

肉鸳鸯抗病能力较强。在饲养过程中,只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雏苗成活率在95%以上,30-90日龄达98%以上。

①肉鸳鸯入舍前要将舍以及用具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用生石灰配成15%-18%的浓度对鸳鸯舍、墙壁、地面及用具等进行一次彻底消毒,既控制病源的传播,又达灭菌作用。

②用青霉素钾对雏苗进行肌肉注射或饮水预防,肌注500-10000单位/只,饮水每公斤加药15-30万单位。两种方法任选一种,每日两次。出壳24小时内为第一天用药,第二次用药在7日龄,20-30日龄最后一次用药。

③肉鸳鸯30日龄以后,用环丙沙量以25毫升/立方米混饮或50毫升/立方米混饲进行预防,每日2次,连用2-3天。

鸳鸯养殖方法

肉鸳鸯的食用与经济价值以及市场前景分析

鸳鸯肉质含脂肪量非常低,皮下脂肪甚薄,腿、胸肌瘦肉多,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鸳鸯的需求量不断增多。现在,一些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食用、馈赠鸳鸯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市场商品价达30-40元/公斤,且供不应求。而雄鸳鸯每只体重可达5公斤,雌鸳鸯2-3公斤,其生长速度很快,90天便可达到4公斤,5个月开始产蛋,便可孵化、出售种苗,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可观。养殖肉鸳鸯3-5年内属供种阶段,10年内不会饱和,最适合发展农村经济,是快速致富的一个短平快项目。

水产知识


鸳鸯养殖视频
  • 远距离投料机操作教程小龙虾养殖,小龙虾养殖投料机
  • 远距离投料机操作教程小龙虾养殖,小龙虾养殖投料机 >> 远距离投料机操作教程小龙虾养殖,小龙虾养殖投料机...

    鸳鸯养殖视频
  • 小白虾是养殖的还是野生的,小白虾养殖常见问题
  • 小白虾是养殖的还是野生的,小白虾养殖常见问题 >> 小白虾是养殖的还是野生的,小白虾养殖常见问题...

    鸳鸯养殖视频
  • 小型鱼养殖效益怎么样,大水面养殖鱼产量
  • 小型鱼养殖效益怎么样,大水面养殖鱼产量 >> 小型鱼养殖效益怎么样,大水面养殖鱼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