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河人工养殖田螺,田螺人工养殖
田螺养殖技术
螺蛳人工养殖技术:
1、生活习性
螺蛳常栖息于冬暖夏凉、底土柔软、饵料丰富的湖泊、池塘、水田和缓流的河溪中。
它的最适生长水温在20~25℃左右,水温达15℃以下和30℃以上时即停止摄食活动。
10℃以下时即入土进入冬眠状态,当水温回复至15℃以上时其复又出穴摄食。
人工养殖田螺可开掘专用池饲养,也可利用自然的稻田、沼泽、沟渠,还可同鱼类混养。但要求养殖水体无毒、无害、无污染。如利用稻田养殖,则不可施用农药,不能犁耙,且应进出水口安装铁丝或塑料隔网,以便进行控制。
2、收集与选择
用于繁殖的亲螺可到稻田、池塘或沟渠收集,繁殖亲螺的选择标准是:螺色清淡、壳薄、体圆、个大、螺壳无破损、介壳口圆片盖完整等。
雌螺个体大而圆,头部左右两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
雄螺个体小而长,头部右触角较左触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内方向弯曲,其弯曲部即为生殖器。
每年4、5、10月为螺蛳的生殖季节,一般每胎可产仔螺20~30个,多者可达40~60个,一年中可产150个以上,产后经2~3周,仔螺重达0.025g,即可开始摄食,一般经过一年的饲养即可繁殖后代。
采用螺蛳专养池通常每平方米可投放100~150个;若利用自然水域,以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为宜。
3、饲养管理
螺蛳的饲料来源比较广,一般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其它动物内脏、下脚料等等均可投喂。在饲养过程中要留心观察水质,一旦发现水质有污染应立即排除,重新注入新水。螺蛳的介壳口圆片盖陷入壳内,说明系因饵料不足或饥饿所致,应及时增加投饵数量;如果发现螺蛳的介壳口圆片盖收缩及有肉质溢出等现象,则可视为螺蛳缺钙,应立即在其饵料中添加淡鱼粉、贝壳粉类的钙质补充饲料。
4、其它
在螺蛳养殖过程中,还应注意排除鸟、鼠等危害。人工养殖的螺蛳当年即可养成食用螺,螺蛳既是人类的上等保健食品,也是畜禽和鱼类的优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故发展前景相当广阔。螺蛳具有成活率高、疾病少、种苗来源广泛等优势,是较为切实可行的农家养殖项目之一。
田螺养殖技术 pdf
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
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田螺养殖技术书籍
《田螺姑娘》是一部民间故事连环画,由明天出版社出版发行。
《田螺姑娘》主要内容:从前,有个孤苦伶仃的青年农民,靠给地主种田为生,每天日出耕作,日落回家,辛勤劳动。一天,他在田里捡到一只特别大的田螺,心里很惊奇,也很高兴,把它带回家,放在水缸里,精心用水养着。
田螺养殖技术利润
田螺养殖成本,种螺647元+培育水生饵料150元+活体饲料100元+医疗及其他费用100元+水电费50元=1047元。田螺养殖成利润。 一年可以增产160kg,目前市场售价在22元/公斤左右,除去成本,收入可达到2400元左右。
节省第二年的种苗费用,收益会更高,田螺池内还可以放入少量草鱼混养,利润会更高,综合以上,专养田螺的纯利润可以达到1500元左右。
田螺养殖技术田螺吃什么饲料
螺主要以幼嫩水生植物、青苔、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水中浮游植物等为食。同时也会食用人工饲料,比如菜叶、果蔬、米糠、麦麸、豆粉以及各种动物下脚料等。淡水中常见有中国圆田螺,分布在大部分地区,一般在夏、秋季节捕取。
螺吃什么
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水质清新、底质松软、饵料丰富、的水域,并且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
田螺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和有机碎屑,并且喜欢在夜间活动,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27℃。
田螺养殖技术方法
田螺的生长周期:
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所以一般生长周期在9的月左右,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
田螺养殖技术大全
扭纹螺养殖的技术:
1..池塘的深度不能低于1米,池塘坡度适当倾斜,并且在池塘底部需要有一定的淤泥。淤泥不能太厚,周围不得有污染源,对螺蛳肉质不利。
2、清塘消毒
池塘选择好后要进行清塘工作,将周围的池梗做好,控制好池塘中的淤泥,将多余的淤泥清理出去。然后使用生石灰对池塘全池泼洒进行全面消毒。生石灰粉不仅可以将细菌杀死,还能适量的增加池塘内钙元素。促进螺蛳的生长,降低养殖过程中的发病率。
3、适时放养
在放养前选好螺种,选择无病无伤没有寄生虫的幼种。然后等到池塘中的消毒剂药效消失时再在立春前后放种。控制好养殖密度,虽然螺蛳比较小,但是也不能养殖过多,想要养殖出高质量的螺蛳就应该将尽量稀养。养殖的时候可以适当的与草食鱼进行混养,增加一条经济来源。
4、繁殖管理
螺蛳养殖在每年的春秋季都会开始排卵,排卵的方式与一些草食性的鱼类差不多。产卵后20天左右的时间幼螺便会开始觅食,我们需要控制好饵料的投喂。螺蛳的食物主要是以浮游生物为主,我们投喂的时候也可以投喂一些菜饼的渣屑,遵循少量多喂的原则,保证螺蛳的生长。
5、日常管理
养殖螺蛳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水质了,养殖螺蛳与鱼不一样,养殖螺蛳需要比较肥的水质。如果发现水质开始变色的时候,那便是肥力下降,我们应该适当的施用一些水肥,提高水质的肥力。定期观察螺蛳的进食情况以及溶氧量含量,防止出现异常情况,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养殖项目
养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