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林蛙养殖大棚,人工大棚养殖林蛙
全人工大棚林蛙养殖技术
室外圈养比大棚养殖好,一是在室外接近自然,养出的林蛙更象是野生的,营养价值更高,二是在室外林蛙自己能找到部分食物,可节约养殖成本。
全人工大棚林蛙养殖技术视频
其实稻田除了种水稻,还可以种其它农作物,比如在我们四川地区都是邱林地区站多。就拿我们地区来说,每年在农历正月二十,二三,就播和育苗,在三月可以插秧,收稻谷在六月尾七月初就收割完,这几个月稻田里可种小麦,油莱,青菜,白菜,反正种的作物比较多,这样也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全人工东北大棚林蛙养殖
产卵期的管理每年春季,临近林蛙出蛰时,首先自冬眠场所将林蛙取出,置于室内(室温在10~20℃之间),让其抱对。然后将其投放到准备好的产卵泡中,种蛙即开始产卵。配对时间应视水温和气温而定。林蛙产卵的最适水温为8~11℃,此时气温为9~2℃。种蛙自抱对至完成产卵经历48~62小时,个别体大者需82小时。产卵时间为40~60分钟。产卵多集中在早晨4~5时进行。种蛙产卵与池水深度密切相关。池水深度一般在10~50厘米,大多数种蛙将卵团产在10~20厘米的浅水区。
2.孵化期的管理有条件者,应尽量采用大棚人工孵化法或塑料薄膜覆盖孵法。蛙卵孵化好坏有两个重要指标,即孵化率和孵化时间。为达到理想孵化率和适当缩短孵化期,应控制水质和调节水温。控制水质,主要是确保池水清洁、安全无害、含氧丰富、日晒充足,并要清除易造成危害的水生动物。水温对蛙卵的孵化影响巨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影响孵化时间,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时间缩短;二是影响孵化率;三是影响性别比例,在6~20℃,低温趋向于使雌性比例升高,而高温则相反,能使雄性比例升高。可见控制水温是十分必要的
500平方大棚能养多少林蛙
包山林蛙该如何安全越冬,一起来看看吧。
1、越冬适应期
在林蛙越冬前和越冬后都有一个适应期,分别是入蜇适应期和出蜇适应期,这两个时期的管理极为重要,是林蛙能否安全越冬的关键。在越冬前,这时的气候不稳定,而林蛙也是由肺部呼吸开始转化为皮呼吸,所以需要一个适应期,所气候的不断变化,林蛙自行的调整身体机能,在气温低时,林蛙会进入水中,气温升高时又会回到岸上,如此反复几次,直至能完全转化为皮呼吸,才正常开始进入越冬期。
这时如果让林蛙强行进水越冬,很有可能会使其不适应,最后窒息而死。同样出蜇适应期是林蛙结束休眠,开始上岸的过程,春季昼夜温差大,低温时,会寻找隐敝遮盖物适应环境,如果场地中没有适合它的地方,也会造成它死亡。
2、越冬池越冬
如今林蛙养殖的主要使用的越冬方法是设施越冬池式和窖式,设施越冬池是指在大棚或温室环境中修建越冬池,一般挖取一个长方形的水池,深度要保证结冰后有1米的水位,所以具体深度视各地区的环境而定。越冬池的以边要有坡地,方便越冬后林蛙出水,在进出水口要安装好装置,防止漏水,在越冬池底部可放置一些石块,模拟野外环境。
水池修建后好要做好消毒措施,以免在越冬遭受病菌感染,还有注意蛇鼠的危害,但水温高于气温时即可进行越冬,一般按每平米放300只左右的林蛙。越冬时可用设备保持池水微微流动,每隔10天就需换水一次,换水时不要一次性降水换掉,一般每次换水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使水温差不超过2度,换水后要及时进行曝气。保持水体溶氧在7-9mg每升,缺氧时要及时换水,保持溶氧含量,另外将水温维持在2-4度,越冬存活率在95%以上。
3、地窖越冬
地窖越冬和越冬池不一样,越冬池是在水体中越冬,而地窖是没有水的,在挖地窖时要根据当地的气温而定,一般地窖越深,地窖底部的温度就越高,而东北寒冷地区可挖2.5米左右深度。在地窖底部最少要覆盖半米的土层,还要有一个通气孔和窖门,气孔高出窖顶土层半米,在地窖底部可铺一层泥沙土,再在上面放一层枯枝落叶,这也是为了模拟林间环境,使林蛙能快速适应。
每平米可放200-300只,也可视情况相应减少,越冬时控制温度在1度在零下6度之间,湿度在80%-90%,死亡率极低,而温度一旦过高要及时通风降温,湿度过低要及时喷洒水雾增湿。
以上是林蛙安全越冬技术的全部内容
全人工大棚林蛙养殖技术与管理
一般当年蛙每平方不推荐高于50只,每亩地不高于2500只;二年蛙每平方不高于10只,每亩地不高于500只。一亩地中去除走道以及防护圈等,实际蛙圈面积仅在60%-80%(总面积越小实际面积比例也越小)。
大棚养殖青蛙技术
自然界的青蛙,一般的寿命为5年左右,人工养殖的可以活13年左右.但是各种青蛙的寿命各有长短.一般来说,体型越大的寿命越长. 冬天能养青蛙, 冬季建造塑料大棚养蛙,可提高温度5~10摄氏度,有利于美国青蛙的生长和越冬。
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
林蛙又名蛤士蟆、雪哈,喜欢在小溪小河边产卵来繁衍后代,等到发育到尾巴退去就跳出水面去田间地头去吃害虫了。
林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春季产卵,秋季气温降低就会水里了,冬季在冰面下进入冬眠期,由于耐寒能力极强,之所以称之为雪哈,周而复始。
说到林蛙的养殖,林蛙属野生保护动物,不是随便养殖和捕捞的,要得到国家林业部门的审批,需要办理特种养殖许可证和特种销售证件,非法捕捞是违法犯罪行为。
林蛙的养殖基本都是散养居多,比如承包一条长年流水的小溪或小河,因为林蛙要求的生存条件很高,清澈的溪水,水深50公分就够了,大江大河基本找不到它们的身影,水污染严重地区也不适和林蛙的生长。由于最近这些年林蛙的经济价值一直居高不下,养殖林蛙的就越来越多了。
林蛙圈养的也有,但利润小很多,林蛙是吃虫子的,在野外它有100多种虫子吃,人工喂养一要有技术二要大量的资金来投食。
林蛙是可以养殖的,但要有当地林业部门所颁发的养殖证和销售证,不要盲目的养殖,否则违反了法律就得不偿失了!
林蛙室内养殖技术
东北林蛙,纯野生动物,也被称为哈什蚂(哈蟆),在我们这里(吉林省通化县)有很多养殖林蛙的农户,长白山林蛙,是所有林蛙中最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在全国范围内也比较有名气。投入成本不高,管理简单,而且收益还比较可观。原本自己也打算搞林蛙养殖的,后来因为经历有限就没做。
林蛙的生活习性
林蛙的生活周期可分为水生生活期和陆生生活期两个不同的阶段。林蛙以陆栖为主,常在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我们这里都在山上养殖,满足林蛙的生存条件。林蛙以多种昆虫为食,所以可以节省饲养成本。4月中旬至5月初是林蛙繁殖的季节。在繁殖期间,它们会在田野的沟渠、河边、池塘里用8~20天左右孵出小蝌蚪,1个月后就可以完全变成青蛙,体长约19毫米左右 。9月下旬至 10月初从山坡林区迁到河沟附近,陆续进入水底集群冬眠。少数在泥间或树根下越冬,次年清明前后复苏。一年一年,周而复始。
林蛙养殖方法
养殖基地建设:选择森林茂密、水源充足的养殖场地。每10公顷修1一2个越冬池。越冬池的面积不能低于100平方米,水深1. 5米以上。具体大小面积因地而宜。还要在养殖场四周进行有效防护,防止林蛙逃跑。
养殖管理:每年的春季(4月份)投放足够的蛙卵或留够蛙种。孵化池中的蛙卵密度不要过大,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尾左右。待蛙卵孵化期间,要注意水质清新,适时换水,喂食科学,及时预防蛙病,及时引入森林中去。冬季林蛙回池越冬时,池水温度保持在4℃以下,水深不得低于1. 5米,防止水面冻干,池水要适时换水,缓慢流水更好。越冬池内投放些秸秆、树枝等遮掩物,以利林蛙冬眠。
在养殖过程中要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大雨天气,林蛙逃跑,造成经济损失。
我是“双韵白山印象”,期待大家的关注。有想做林蛙项目养殖的朋友,咱们可以继续交流。
养鸽
养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