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斑节王的养殖方法
斑节王养殖技术要求
1、放苗当晚就开始投喂配合饲料,每天投喂4次,时间分别为上午6点(投喂全天投饲量的30%)、上午11:30(投全天投饲量的20%)、下午5点(投喂全天投饲量的30%)、晚上十点投全天投饲量的20%。
2、斑节王中后期要投蛋白质含量偏低些的优质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控制在20%~30%。
3、斑节王规格达200尾/公斤后,投喂投鲜活饵料如小杂鱼虾等(可减少斑节王相互残杀),一般每天投喂两次。
斑蝥人工养殖技术
在养殖斑蝥之前,那么我们就需要做好养殖场的选取、建设、饲养设配配置以及种虫引种等工作,其次就还要做好承担养殖风险的准备。养殖场要选在比较僻静但交通便利的地方,其次就是养殖的资源要丰富。成虫主要是采用笼养的方式,但我们首先还是需要搭建大棚或者是平房。养殖场的面积根据饲养斑蝥的数量来决定,一般每立方米可饲养一千到一千五百只斑蝥。修剪好养殖笼,按照立体式养殖。而幼虫养殖则只需要搭建好养殖场即可。
2、成虫养殖
斑蝥的成虫养殖,我们采用笼养的方式进行,并且集摄食、交配、产卵、孵化为一处。每个养殖笼一般是零点四立方米左右,公斑蝥和母斑蝥的数量要一致。在养殖笼的底部需要铺上一层厚度为十五到二十厘米左右的沙质壤土。成斑蝥的饲料主要是以豆类和葫芦类植物的花,每天早晚各喂食一次,份额比是在早上的九点以及下午的四点。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不定期的进行卫生清理,并且合理的控制养殖笼中的湿度。
3、幼虫养殖
斑蝥的幼虫养殖,我们通常都是采用山养的方式进行。一般情况下,斑蝥的幼虫都是九月份左右孵化出来,那么在十月初九需要放入山间进行养殖,如过十月份还没有孵化出来,那么就需要进行人工室内养殖了。而幼虫的山养我们就不需要进行过多的管理,通常都是由它们自行摄食、生长、发育。
4、注意事项
斑蝥它其实本身就是一种野生的昆虫,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我国大部分的地区均能生长和繁殖。那么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为了防止成虫逃跑,我们需要做好防逃措施。其次就是成虫饲养的时间一般是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之间,它们就会产卵。还有就是在养殖的过程中,养殖笼中的湿度议案是在百分之十五左右。最后就是要注意饲料的选取,同时还要绚丽农药,以免毒害到斑蝥。
斑蝥养殖方法技术
一般来说,根据目前的市场价格,斑鸠的利润仍然非常可观,繁殖的风险并不高。随着人们在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接受,人口的未来正在增长。市场非常乐观,但任何育种都必须谨慎。毕竟,临时投资接近10万元。它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来确定它是否适合这个育种项目。
斑节王对虾新养殖技术
不是
由于斑节王与金刚虾外观相似,同样来自非洲,大家普遍认为斑节王就是2008年从非洲莫桑比克及其邻近国家引进的黑金刚斑节虾品种。张海平告诉记者这是社会上的误解,金刚虾和斑节王相差甚远,它们的亲本来自不同的海域。
“斑节王”的亲本是来源于非洲的野生斑节对虾。相对于国内目前养殖的斑节对虾而言,其体色较深,头胸甲较为厚实。斑节王对虾体长而侧扁,略呈梭形,体表覆盖一层透明的甲壳,体色鲜亮。喜栖息在泥沙质的海域中。最适水温25~32℃,20℃以下摄食明显减少,13℃以下即冻死。广盐性,适应盐度范围在5~30‰,以20~30‰ 最适,低盐度生长相对较快。杂食性,对饵料中蛋白质要求不高。其耐干和耐低氧能力强。
斑蝥养殖技术交流
野生斑蝥不是很容易养殖的,但是管理好了安静的地方是可以养殖的
石斑养殖条件和技术
斑鱼养殖形式有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其中以池塘养殖为主。
池塘养殖
1、养殖池条件:池塘可在垦区内的低、中潮区挖地建池或利用原有的对虾养殖池修建而成。条件要求为:(1)底质以沙质、半沙质为好,硬泥底也可以;(2)周围海区水质无污染,透明度高;(3)鱼池面积5-10亩为宜,池水水深1米以上。
2、清塘及人工鱼礁投放,鱼池经曝晒、清淤后,在池底铺设一些乱石或投放些有穿空的废旧轮胎,瓦水筒等,以适应石斑鱼喜钻洞的习性。
3、鱼种放养。养殖的鱼种要求活力强,无病,体色偏黑色,并进行大小分养。放养密度必须因地制宜,一般鱼种规格100克/尾左右,每平方米可放养0.5尾左右。
4、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饵料以新鲜小杂鱼为主,最好为活饵,并依鱼种规格,切成大小适宜的块状投喂。投喂时,采取定量投喂,一般前期占鱼体重的10-15%,后期为5-10%。
投饵时间以早上5-6时和晚上7-8时为佳。
为了节约成本,可以在养殖石斑鱼的鱼池中投入白虾自繁自养或罗非鱼夏花鱼种混养,石斑鱼的残饵和粪便作为白虾和罗非鱼的饵料,而白虾和罗非鱼是石斑鱼的优质饵料,使鱼塘生态取得平衡。
(2)日常管理。石斑鱼对水环境条件的变化很敏感,日常管理要注意。养殖时要求水温在14-30℃,盐度12-35%,PH值7.8-8.4,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并要求日变化幅度不能过大,日换水量一般要求1/3-1/4;在养殖过程中,如果水的交换条件差,放养密度又过大,就容易发生缺氧浮头,要及时采取机械抽水或增氧机增氧。另外,要经常巡塘,注意安全生产。
(3)收获。石斑鱼对低温忍耐力较差,一般宜在寒流未临前完成收捕。对少数未达商品规格的石斑鱼应作越冬处理。
网箱养殖
1、养殖场地的选择和网箱制作类同鲈鱼的网箱养殖。
2、养殖季节。石斑鱼的生长期在浙江海区一般为5-11月,石斑鱼从50-100克体重的鱼种养到400-600克商品鱼需要14-16个月时间。一般采用二种养殖周期安排生产。一种是从第一年5-7月份收购的100克左右鱼种养到入冬前体重达到150-200克,经越冬养到第二年冬前上市;另一种是4-5月份投放体重200克的大规格鱼种,当年在入冬前可养到400-600克商品鱼出售。
3、养殖密度。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放养密度,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试验结果,认为规格为3×3×3米网箱其年放养密度为10千克/平方米为宜。这一放养密度可达到较高的成活率,总增重率和净产率都高,而且饵料系数低。
4、饵料和投饵技术。鱼种经运输,分养入箱后需7-10天的时间适应环境条件,才能开始摄食。在正式投食前应进行驯食,其饵料主要为下杂鱼,饵料系数一般为7-8:1。采用配合饵料时需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石斑鱼对摄食饵料的习惯性较强。以投喂下杂鱼到改喂人工配合饵料有一个较大的适应和过渡过程。二是配合饵料的配方要合理,其蛋白质含量不宜低于40%,三是石斑鱼如遇饵料不适口或鲜度不够,即会吐食,因此需考虑适口性。四是需制成软颗粒,其大小应与石斑鱼的口径一致。石斑鱼性多疑,对饵料选择性强,因此,投饵技术对石斑鱼摄食影响很大,投饵时间为上午8-11时,投喂量约占鱼体重的5-10%,投喂方式应慢投,待鱼吃完再投。石斑鱼一般不食沉入网箱底部的饵料。
5、越冬管理。每年12月份至翌年4月份水温下降至15℃以下,石斑鱼基本不摄食不游动,进入越冬阶段。
(1)越冬海区选择和网箱结构。选择流速缓,风浪小,最低水温在8℃以上的海区。为减轻潮流、风浪对越冬鱼的影响,在越冬网箱的四周应设置一些空网箱来减缓水流和风浪对越冬网箱的冲击,同时在网箱中设置一定数量的越冬器材,倒挂麻袋或附设硬质塑料笼和管子。
(2)越冬鱼种放养密度。一般放养规格200克/尾的鱼种,密度为350-400尾/箱。越冬期投食应选择在风和日暖天气,投喂量少一些,但饵料质量要好一些,尽量投喂活饵料。
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室内加温越冬或土地塑料大棚越冬。
斑节王养殖成功案例
放养前20天左右,安装好60目滤水闸网,使用药物进行清塘消毒,首先每亩撒施生石灰50公斤~100公斤,然后进水20厘米,用0.2ppm杀灭菊脂兑水喷洒。
3天后排干池水,冲洗两次。
重新进水30厘米再用茶麸15公斤加水浸泡24小时后,连渣全池泼洒。
斑节王养殖细节
7天
选择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淡水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电力充足、饲料和饵料供应方便的区域养殖,控制盐度在5‰~30‰(低盐度斑节王生长相对较快)。
可采用高位池养殖,池塘面积1~2亩,水深1.3~2.0米。池壁或全池铺设无毒防渗黑塑料薄膜,池底呈锅底状,池中央设排污孔,每口池塘配备2~4台增氧机(按1.5千瓦/亩以上配置),池底铺设微孔管增氧,每亩配备0.5~1.0千瓦空压机。
放苗前1~3天再消毒洗池,然后加蓄水池的消毒海水,放苗前1天抽取已精心培养的藻水,控制池水透明度在60~80厘米。这样操作可以避免肥水放苗藻渣残留多及水体pH值偏高的弊端。
斑蝥养殖基地
斑蝥亩产量大概在2百斤左右,养殖具有见效快、持效期长等优势,近年来,斑蝥数量锐减,价格不断上涨,斑蝥养殖前景看好,一般产卵40~240粒。9~10中旬成虫相继死亡。
南方大斑蝥的卵在室温25℃左右、湿度60%~75%的条件下,经过21~28天才孵化出幼虫;黄黑小斑蝥越冬卵历经263~275天才孵化出幼虫。
石斑养殖技术
1、建设鱼池
想要养殖淡水石斑鱼,就要先建设好适宜的鱼池,一般来说是以土池改建最好,但也可以使用水泥底的鱼塘,水深一般1.5米左右即可,放水之前要用生石灰为池塘进行消毒的处理,并施加基肥种植浮萍放入浮游生物。
2、放养鱼种
石斑鱼是热带鱼类,虽然能够海水和淡水间生长,但是它是一种底层鱼类,能耐受住低氧的环境,患上疾病的概率非常的低,且生命力顽强,因此在放入了石斑鱼种之后还可以放入一些罗非鱼和鲫鱼,让石斑鱼清理低级的鱼苗。
3、饵料配制
在石斑鱼的鱼种刚刚下到鱼池中的时候,鱼池中的浮游生物应该就已经成长起来了,这种动物是偏肉食性的鱼类,在鱼苗阶段就有强烈的肉食倾向,因此前期以浮游生物为主,后期再投喂以小鱼小虾和动物内脏等生物饵料。
4、日常养护
石斑鱼不耐低温的环境,其适宜的水温是在25-30摄氏度左右,低于20摄氏度就会厌食,低于15摄氏度就会失去平衡甚至死亡,因此要注意做好保温保暖的工作,并3-5天更换一次鱼池中的水,每次换水四分之一左右即可,不宜过多。
养鹅
养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