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海蜇一年几次,海水池塘养殖海蜇裸藻怎么处理
海蜇养殖周期
1.蟹
螃蟹是十足甲壳类动物,通常有一个非常短的突出"尾巴",一对爪子和厚厚的外骨骼。螃蟹遍布世界所有海洋,淡水和陆地,特别是在热带地区。大约850种是淡水蟹。螃蟹在生物学上属于十足目,这是节肢动物软甲纲的一目,由许多十条腿的生物组成,其中包括小龙虾,龙虾,对虾、寄居蟹等。化石记录中已知最早的螃蟹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时期。现代螃蟹的一些原始前身也来自石炭纪时期,例如绵蟹。
2.蝴蝶
蝴蝶是鳞翅目中的昆虫,种类超过15000种。成年蝴蝶有大而明亮的翅膀,以及引人注目的飞翔。蝴蝶在昆虫中是极好的迁徙者,一些物种会长途跋涉,其中最着名的可能是帝王蝶。蝴蝶也以其生命周期而闻名,其生命周期由四个阶段组成,卵,幼虫,蛹和成虫。
3.水母
水母和海蜇属于刺胞动物门中的一类,其中包括水母、海葵、珊瑚、水螅。全世界的海洋中有超过200多种水母。水母主要是海洋动物,尽管有一些物种栖息在淡水环境中。水母主要栖息在海岸线附近的近岸水域,也可以在开阔的海洋中找到。水母是食肉动物,以浮游生物、甲壳类动物、其他水母和小鱼等为食。
海蜇养殖技术
人工养殖海蜇应该没有激素,但是有毒素。海蜇毒素为四氨络物、5-羟色胺及多肽类物质,有较强的组织胺反应。
海蜇又叫水母,通体透明或半透明,伞盖下有无数触须,其上有密集的刺丝束囊。新鲜海蜇的刺丝囊内含有毒液,海蜇靠触须上的刺丝囊保护自己,触须碰到人,就会缠绕上去,同时囊中弹出刺丝,刺进人体内并释放毒素。
海蜇头养殖
1、池塘选择面积50亩以上,进排水方便,最好附近有淡水水源以便调控水体盐度,池水水深在1.5-2.0m为宜,且应在岸边水深0.5m处设置围网,以防海蜇抢滩死亡。
2、清塘消毒池塘经过彻底清淤后,冬春季干池,曝晒。池塘消毒前经过2次浸泡,每次池塘进水7-10天后排干。放苗前3O天清塘,用生石灰lOO-120kg/亩或漂白粉1O-20kg/亩,以杀灭残留的致病因子。
3、水质调控池塘进水应在放苗前10天结束,进、排水口应设置40-60目的围网。解毒肥水,放苗前全池泼洒“绿水解毒安”每瓶3-5亩或“氨基酸解霸”每桶5-8亩,第二天使用“肥水膏”+“贝蜇乐”或“生物酵素肥”+“肥水精华素”每亩500-1000g,促进硅藻和小球藻繁殖,透明度维持在40-50cm,pH维持在8.0即可放苗。放苗前,要对水质进行检测,主要是水温、盐度、pH值、浮游生物量等。海蜇养殖水温的适应范围是15-35℃,水温的最适范围是22-28℃;盐度的适应范围是8-38‰,最适范围是18-25‰;pH适应范围7.8-8.5,最适pH为7.9-8.3;水体透明度保持在50cm左右为宜;溶解氧4mg/L以上。
4、放苗苗种选择:苗种选择体态较好、游姿舒展、个体活跃、大小均匀的个体,伞经一般在1.5cm以上,最好5-8cm,活力强,色呈浅红色或金黄色。放苗时间:应选择在天气较好的早晨或傍晚,以防止阳光直射。苗种运输到池塘边时,打开袋口,自然适应 10分钟-20分钟后慢慢将蜇苗放人池塘,切忌在大风天气、下风口或岸边浅水区投放,以避免幼苗冲上岸边致死。放苗密度:伞经5-8cm的苗40-80只/亩,伞径1.5-2cm以上的苗500-800只/亩。放苗后全池泼洒“低聚糖863”或“激活”每袋2亩提高苗的成活率和活力,促使蜇苗快速生长。
5、海蜇各阶段养殖注意事项(1)幼蜇入池选择规格在2cm左右、健康无畸形、活力好的幼蜇,在天气晴朗、无风、水温在19℃左右时人池,放苗后全池泼洒“低聚糖863”或“激活”每袋2亩,这样幼体适应环境快,存活有保证。(2)15天的海蜇形状似鸡蛋大小,伞径在7-8cm,多在上风处聚集,在傍晚浮上水面。在水中游动时,触须伸展,伞动频率高,有力,不间断摄食小型浮游生物,食量很大,体重在60g左右。在放苗15天内,定期泼洒“肥水膏”或“贝蜇乐”每亩500-1000g,水质不宜过肥,保证水中生物饵料充足。(3)30天的海蜇伞径在15cm左右,基本上全池可见,此时是海蜇增重速度加快期,体重在1000g以上,体色有白色、深红色、紫红色3种。适当添加辅助饵料或自己发酵饵料(豆粕50斤,麦麸30斤,玉米粉10斤,“水产诱食酵母”5袋,“强效EM”2瓶,水40斤混合发酵三天,有酸香味即可)促进海蜇快速增长。定期使用“绿水解毒安”或“速调107”每瓶3-5亩稳定pH,定期使用“底巧”+“底生氧”或“底速安”配合“臭氧水安”每袋2-4亩改善底质,促进蛏子、对虾健康生长。(4)45天的海蜇伞径在28cm以上,伞动频率舒缓,体重约4000g,全池可见,上风处居多,惊动后快速下潜。这一阶段除满足前面的条件外,还应及时补充新鲜海水。管理人员巡池时,用长竿将触网的海蜇轻轻推离网边,以免海蜇磨伤伞头,影响销售。(5)60天的海蜇伞径在35cm以上,伞动频率缓慢,体重在8000g以上即收获。
海蜇养殖周期多久
海蜇在海里生存周期比较短。
这种生物的生长周期却很短,一般寿命不超过一年,简单点说就是“春生冬死”,一旦死亡之后,海蜇很快便会溶解在海中。
海蜇的生活周期历经了受精卵、囊胚、原肠胚、浮浪幼虫、螅状幼体、横裂体、蝶状体、成蜇等主要阶段,而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在四五十天内完成的。
海蜇养殖周期多长时间
①苗种使用2cm以上的优质蜇苗。受伤的蜇苗不能使用。
②放苗的时间应在6-7月份,要选择无风的天气,在早晨或傍晚放人池中。放苗水温20℃左右。
③放苗的密度要根据各池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放苗量,池塘换水条件好的可多放一些,每亩水面放养300-500只为宜,密度大了海蜇生长缓慢,且养殖后期容易缺氧。
养殖项目
养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