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人秋繁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养蜂最新春繁法及注意事项
养蜂人秋繁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秋繁是蜂群的重要管理步骤,随着夏季气温逐渐下降,工蜂度过了高温的夏季,工蜂散热降温的工作量减少,昼夜温差逐渐变大,有利于蜂群的护脾,同时,外界蜜源植物逐渐开始开花流蜜,蜂群内蜂王经过夏季的休整,蜂王在感受到工蜂采集回巢花粉和蜂蜜,蜂王的产卵量逐渐增加,但是,这时养蜂人可以通过“秋繁”管理蜂群的技术,让蜂群提前进入秋季繁殖发展的状态,蜂群可以多哺育出更多的新蜂,提高蜂群的采蜜能力。
蜂群秋繁的“三板斧”,养蜂人为何不可贪脾,原因在这里繁蜂期管理蜂群,并不是流蜜期管理蜂群,可以随意给蜂群进行加脾。“秋繁”相对于弱群来说更适合,其实,秋繁对于蜂群繁蜂算是一个概念词,比如,春繁和秋繁的过程中,养蜂人都是为了帮助弱群恢复群势,所以,养蜂人在给蜂群进行繁蜂管理的过程中,蜂群、蜜源、饲喂管理的三要素。
弱群内工蜂数量较少,由于秋季外界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较大,以及蜂群的哺育能力和采蜜能力较弱,弱群在秋繁的时候,饲喂管理可以减少工蜂出巢采集的工作量,同时,提高蜂群内工蜂的哺育积极性和蜂王产卵积极性。养蜂人在这时给蜂群进行“紧脾”的工作,提高蜂巢脾上工蜂的密度,可以提高子脾的质量,让蜂王能够在蜂巢脾上尽量多产卵,子脾变得更漂亮。
养蜂人可以“贪脾”,随着弱群在秋季的繁殖发展,这时蜂群内达到蜂多于脾的状态,当蜂群内第三代子脾封盖的时候,这时给蜂群加脾,同时,给蜂群补助饲喂蜜糖水,可以提高蜂群的造脾积极性,新蜂的泌蜡能力较强,蜂群可以借助外界蜜源,巢础框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工蜂造脾和蜂王产卵同时进行。
如果,养蜂人给蜂群加脾过快,蜂群内新蜂数量不足,蜂群的哺育能力还未达到,这时蜂王在空巢脾上产卵,蜂群内储蜜消耗速度加快,工蜂哺育工作量和采集工作量加重,工蜂无法护住子脾, 导致蜂巢脾上的子圈较小,以及其它不利于蜂群秋繁的情况出现。
蜜蜂秋繁怎样能更快起强群?
蜜蜂秋繁起强群的技巧如下:
1、秋繁越冬适龄蜂的最佳群势
7框蜂以上尤其是9-10足框蜂群(放10张脾),是繁殖越冬蜂的最佳群势,这种群势的蜂群,通过奖饲后,一般能繁殖6-7张6-7成的子脾,所有的子脾出房后,能保持越冬蜂10-12框,来春能剩有7-8框蜂。这样群势的蜂群,经过春季一个多月的繁殖,到5月上旬刺槐花期都能上继箱成为采蜜群,投入生产。1998年我就是利用这样的蜂群获得群产30公斤的刺槐蜜(40度以上),而附近的几个蜂场群产只有10-15公斤。
2、采用什么样的蜂王好
用当年的新王秋繁效果要比用一年以上的老王好,而当年的新王中又以繁殖越冬蜂前10天至半个月开始产卵的新王好,据用5X5厘米的方格网测定,使用这种新王的秋繁群,每昼夜的平均产卵量要比春季的新王群多产84-92粒卵,比使用一年以上的老王群多产157-189粒也就是说,用秋繁前新育成的王繁殖越冬蜂,在20天的秋繁期内,每群约多繁殖出1.5框的越冬蜂。1.5框蜂在平时算不了什么,可在越冬期就很起作用。
3、如何奖励饲喂
对比证明:秋繁期对蜂群坚持奖励饲喂的蜂群能比不奖励饲喂的蜂群增加22-33%。例如1995年,我用同样是10足框的蜂群20群(蜂王同为刺槐期育的),将其中10群荆条花后期只留少量饲料,其余的全摇出,另10群留足饲料,秋繁期对摇空蜜的10群每天傍晚喂1公斤1:1糖浆,留足蜜的10群不奖励饲喂,任其自繁。其间多次抽查子脾,有奖饲的蜂群子脾面积大,蛹房密实度高(空间巢房少):不奖励饲喂的蜂群,封盖子面积明显小,密实度也差。10月15日越冬前整理蜂巢定群,有奖饲的蜂群重量30.6公斤,每群合12.4框蜂;不奖饲的蜂群只有22.8公斤,每群10.6框蜂,有奖饲的蜂群比不奖饲的蜂群提高繁殖率26%,可见效果非常显著。
注意事项:
1.在花粉够繁殖用的情况下,繁殖不要储蜜多了,否则空巢房不够,会影响繁殖效果。
2.奖励饲喂要天天喂,不间断,要喂到中间的8张巢脾都有蜜圈,浆饲才功到垂成。
3.为了创造最佳的奖励效果,巢脾的布置应该是两侧各留一张带粉的半蜜脾,中间但张脾应基本是空脾。
4.如进粉太多,要及时,适当地脱粉,不可出现粉压脾。
5.奖励要在天黑后进行,采用巢门饲喂器饲喂,这样不用开箱盖,避免天黑蜜蜂乱蛰人,又可以避免发生盗蜂。
6.奖励的饲料最好用1份煮沸过的蜂蜜加1份1:1的糖浆,这种饲料刺激效果最佳,蜂吃后最兴奋。
秋季怎样繁殖好越冬适龄蜂?
秋季蜂群繁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蜂群的安全越冬和来年的生产。繁好越冬蜂,要根据当地的蜜粉源及气候条件,确定培育越冬蜂的最适时期。华北地区在8月20日至9月20日为最佳越冬蜂繁殖期。在繁殖期到来之前,可扣王10天左右,以提高蜂王的产卵力,也便于断子治螨。越冬蜂培育群要有较强的群势,群势不够的要合并,或组织双王同箱繁殖越冬。越冬繁殖群要利用新王。对开始进入越冬蜂繁殖阶段的蜂群,进行奖励饲喂,花粉不足时要补喂花粉。适时扣王断子,防止出房的越冬蜂参加哺育工作,以延长越冬蜂的寿命。
随着一年中最后一个流蜜期的结束,蜂群从以生产为主转向以繁殖越冬蜂为主,新繁的工蜂逐渐替代夏季的老蜂成为越冬蜂。本阶段大都在秋季,繁殖越冬蜂的时间需要21~30天。为培育出数量多、质量好的越冬蜂,在蜂群进入繁殖期前要及时停止生产蜂王浆,更换老劣王,紧脾奖饲,抓紧治螨。蜂群繁殖后期还要及时断子。
进入秋繁期,为保证培育出的工蜂健康,必须停止生产王浆,使哺育蜂集中营养,饲喂工蜂幼虫。秋繁真正适龄的越冬蜂是最后出房的5~6张子脾,先出房的工蜂因参加哺育和搬运饲料工作,就不再是生理上年轻的越冬蜂。因此,进入秋繁后,必须繁好这批越冬蜂。繁蜂前,可进行群势调整,以强补弱,并抽出群内多余巢脾,只保留7张巢脾,使蜂脾相称。换掉老劣王,使繁殖群的蜂王保持为一个月至一年内产卵旺盛的青壮年蜂王。繁蜂前限制蜂王产卵10天左右,放开后蜂王产卵积极。秋季是蜂群螨害较重的时期,如不抓紧根治,初期繁出的工蜂所带的蜂螨必然转寄到越冬蜂身上,不但对秋繁不利,而且使蜂群越冬不安全,必须控制蜂螨的寄生率在较低水平。治螨的方法多种多样,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秋繁初期,给蜂群挂上螨扑片,以每10框蜂1~2片,对角挂于巢门口和箱后侧巢脾间。秋繁期间,同时注意保持群内饲料充足,如当地无蜜粉源,可将蜂群转到有蜜粉源的地方。否则就需要及时给蜂群补喂蜂蜜、花粉。蜂群饲料贮存尚充足的,则要注意以稀糖水对其进行奖励饲喂。
在蜂群子脾达到5~6张,并发现蜂王产卵速度开始下降,蜂脾关系趋于蜂少于脾,头一批封盖子陆续出房时,就应把蜂王关入王笼,使大批新出房的工蜂不参与幼虫哺育工作,确保新出房的工蜂生理上保持年轻,成为适龄的越冬蜂。
所谓越冬适龄蜂就是蜜蜂出房后既经过充分飞翔排泄,又没有承担哺育任务和采集工作,
生理上较年轻的蜜蜂。越冬蜂适龄,越冬效果就良好,反之则差,越冬蜂素质良好,翌春繁殖速度较快。越冬蜂要达到健康适龄,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控制蜂螨对越冬蜂的危害;选用优良蜂王繁殖越冬蜂;利用双王群繁殖越冬蜂;在繁殖越冬蜂期要维持较多的子脾数量;为繁殖越冬蜂的蜂群提供充足的优质饲料。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
养蜂
养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