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的养殖技术,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及条件有哪些
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及条件
虹鳟鱼对水质和水温要求很高,想要养好虹鳟鱼,水温最好控制在7-18℃,水质清澈,水内酸碱值控制在6.5-6.9左右,水流速度控制在2-3cm/秒,水中含氧量控制在9毫克/升左右,只要将以上几点控制好,配以科学专业的技术,养殖虹鳟鱼应该是较容易的。
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及条件图片
虹鳟鱼养殖经济效益
虹鳟鱼的经济效益总体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它的养殖成本也是比较高的,因为虹鳟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以及劳动在水质上面,其次就是养殖场建设、饲料等各方面的成本,总计大概是十来二十万。一亩池塘可产虹鳟鱼近三万斤,那么按照收购价三十块钱一斤,那么一亩池塘一年可收益一百八十万左右,除去成本净赚百来万,利润空间可谓是相当的大,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虹鳟鱼高产人工养殖技术
虹鳟养殖对水质的要求
1、温度。这是重要条件,四季水温最好在12-18℃,夏季最高水温不能超过24℃。
2、溶氧。水中溶氧应在7mg/L以上,最低时一般不能低于5 mg/L。
3、水流流量。要求有较大的流量,流量大,养殖规模大,产量也高。一般每秒1升水的流量,具有100-200公斤的生产能力。
4、要求水质清洁,无污染,不含泥沙。
养殖池条件
1、鱼池形状。各地养殖虹鳟的鱼池形状各异,但以长方形为多。 一般长宽比例为8:1--10:1,可根据地形确定适当比例。从进水口到出水口保持一定的坡降(1/50--1/100),便于水体交换和排污。池与池之间可利用地形分级跌水排列布局。
2、鱼池建设。鱼池结构为砖混结构,内壁用水泥抹光滑。进出水口设在鱼池上中部,以便于保持水位。同时,进出水口都要设栅栏,以防逃鱼。
日常管理
1、投喂。成鱼每日投喂2次,上午9时和下午15时,苗种每天可增喂1-2次。日投饵量以鱼体重计,幼鱼约占3%-4%,成鱼1%-2%。
2、筛鱼。虹鳟经一段时间饲养,个体大小会出现差异,要定期筛选,保持每个鱼池中的鱼大小基本一致。
3、加强鱼病防治工作,发现病鱼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死鱼要及时剔出。
4、当出现缺氧时要采取增氧措施,以免鱼类窒息死亡。
养殖虹鳟鱼对饵料有什么要求
1、虹鳟鱼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为40%-45%,要求饵料营养全面,粗蛋白含量幼鱼在45%左右,成鱼不低于40%,饵料中要有较高的脂肪含量,还应注意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
2、饵料可就地取材,利用小鱼、小虾、动物内脏、猪血、蚕蛹、蚯蚓等动物性原料与豆饼、麦粉、玉米、糠麸、蔬菜等在不同阶段按不同比例混合加工成颗粒饵料进行投喂。如苗种阶段动物饵料可占60%左右,成鱼50%左右,亲鱼40%左右。
3、饵料一定要新鲜。严禁使用霉变的饵料。
虹鳟鱼生长环境
虹鳟鱼不可以放在鱼缸喂养,因为虹鳟鱼要生活在可流动的水中,要求水质清澈、含氧量高且是砂砾底质,鱼缸水无法满足。而且虹鳟鱼对于水温,水质酸碱值及水流速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若是没有达到要求值,不仅会影响到虹鳟鱼的生长繁殖,还有可能造成虹鳟鱼死亡。
虹鳟鱼对于生长生活的环境要求较高,要求水质清澈,含氧量高,砂砾底质的流水,鳟鱼对水温的要求也较高,水温太低或者太高都会造成虹鳟鱼死亡,最适宜养殖虹鳟鱼的水温是13-18℃,所以不可以用鱼缸养殖虹鳟鱼。
鱼缸可以养虹鳟鱼吗
养殖虹鳟鱼的水,必须是流动的水,要求水质清澈无污染,一般可选择涌泉水、山泉、溪流水、地下水和水库的底层排水等,水流的速度一般控制在12-18cm/分即可,但也要根据虹鳟鱼的大小而调节,例如体长6cm,体重3g的幼鱼放养密度控制在300条/㎡,水流量控制在13-16升/分钟,
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及条件图解
虹鳟鱼养殖方法:
1、放养密度,要想获得高产,必须放足量的鱼种,通常在一年的生长期中,年生产量约为放养量的3.5—5倍,在允许的条件下,放养量和生产量成正比,所以,要实现预定年产量,放养量必须达到生产目标的20—30%。2、饲料、饲养成鱼的饲料主要有,进口鱼粉、国产鱼粉、肉骨粉、肉粉、血粉、酵母粉、啤酒酵母、豆饼、大豆、豆粕、麦麸皮、玉米面、面粉下脚、另外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鱼油、豆油等。饲料中粗蛋白含量43%左右,粗脂肪13%左右,粗灰分6—12%,粗纤维2—5%,无氮浸出物20—25%,碳水化合物20—30%,磷0.8%以上,钙0.2—0.25%,镁0.1%,氯化钠1—2%,饲料中的代谢能应大于300千卡/100克。饲料原料一定要保证质量,发霉、变质的饲料坚决不用。3、管理(1)水的管理与控制,养鳟用水要求清洁无污染,注水率在10—15之间,养成鱼最佳生长温度是12—18℃,常年水温最好不低于10℃,最高不超过22℃,水中溶解氧要在9㎎/L以上为好,池水最低溶氧不应低于5㎎/L。(2)增氧,在有限水量下要获得尽可能大的产量,就需进行增氧,增氧措施有二种,一种是注入水的自然落差,跌水增氧。另一种方法是用增氧机来增氧,目前使用的增氧机有浆叶式、YL叶轮式、涡轮式、喷水式、水车式等。(3)筛选,同一池鱼,在成长中出现明显差异,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如能通过及时筛选将够商品规格的鱼及时出售或单独放养,这样有利于小规格鱼的生长。筛选成鱼可用与鱼池等宽的横拦筛选器筛选。(4)投料,采用手撒的方法,大规模生产厂家,用自动投饵器。投饵次数一般为每天两次。投饵要定量,防止鱼吃得过饱,一般达到八成饱即可,观察鱼抢食减弱,部分鱼离群游走时,即可停止投饵,投饵数量参照表1,投饵要均匀,尽量使鱼都能吃到足够的饲料,要注意减少饲料的浪费。(5)鱼病防治,鱼病应以预防为主,如果在鱼感染疾病前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即可杜绝或减少鱼病发生,降低损失,当发现了鱼病后,就难免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对鱼病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我国目前虹鳟常见鱼病的种类有:病毒性疾病、IPN、IHN、VHS。细菌性疾病有疖疮病、弧菌病、鳃病、肾脏病、肠道疾病等。霉菌引起的鱼病主要是水霉病。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有:白点病、小瓜虫、三代虫、钩头虫、鱼虱症等。还有营养性的,肝脂肪变性病,维生素缺乏症。治疗鱼病的方法采用内服药:即将药物拌入饲料中,制成药料投喂和外用消毒药:即止水、半流水、或洗浴消毒等方法。较普遍使用的药物有: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拌药饵或药浴。拌药饵,用按呋喃剂每公斤饲料中加0.1g,氯霉素按公斤鱼体重加25—50㎎。药浴消毒,孔雀石绿2ppm,止水消毒40分钟,硫酸铜1/2000浓度洗浴30秒。福尔马林1/4000洗溶60分钟,敌百虫50ppm40分钟。在制作药饵和进行消毒时,要特别仔细,药量不够不起作用,用药过量易会造成死鱼危险,所以在称量时一定要准确,并严格按说明添加,在用消毒剂时,水的体积一定要量准确,时间掌握好,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虹鳟鱼养殖技术要点
虹鳟鱼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和人工繁殖简便等优点,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优良四大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被列为高档鱼,一般在流水中饲养,每亩年产鲜鱼3-3.5万公斤。现在虹鳟鱼的价格大概在30元/斤,那么一亩虹鳟鱼的价格为3-3.5万公斤*2*30元/斤=180万元。
虹鳟鱼养殖技术(虹鳟鱼养殖效益)
水库养鱼一般都是四大家鱼:鲢鱼、鲤鱼、鲫鱼、草鱼。养鱼要分层次,各种鱼种套养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
鲢鱼属于套养鱼类,套养在主养鲤鱼、鲫鱼、草鱼、团头鲂的水域中,处于服从地位。所以在水库养鱼,主要要以四大家鱼为主,按水层合理套养。 要追求好的经济效益,还要结合你所在水库的实际。有些地方的水库搞中华鲟养殖,还有搞虹鳟鱼养殖的,这些都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建议你去当地水产部门咨询一下,好好了解一下当地市场和水情,一定可以找到经济效益好的养殖项目。
虹鳟鱼养殖场地条件
【资源】营口矿产资源丰富。拥有32种矿产品,菱镁矿为世界四大镁矿之一,素有“华夏镁都”之称。中国镁都——大石桥位于市区东部是营口所辖的县级市。滑石、硼石、钾钠长石、硅石和金矿石贮量在中国位居前列。营口盐生产已有270年历史,百里盐田年产海盐80万吨,营口生产的食用盐的清朝已成为贡品。营口是全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年产水稻40万吨,营口大米畅销海内外,在清朝已成为贡米。营口是东北著名的水果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年产水果40万吨,辽南苹果,果质世界排名第一。年产80多种海淡水产品20万吨。营口的对虾、中华螯绒河蟹闻名中外。温泉资源营口市南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在盖州市的熊岳、双台子分布很多温泉。最大的有熊岳温泉和思拉堡温泉。熊岳温泉位于盖州市熊岳城东南白旗村,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现有热水井19口,开采量3000吨。熊岳地热的科学利用试验研究工作始于1972年,1977年11月22日,以氟利昂为工质的地热发电试验一次并网成功,1978年3月20日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完成了以地下低温热水发电为主要内容的阶梯式综合利用系统,地热利用率达55.8%,居全国8座地热发电站首位。思拉堡温泉位于盖州市双台乡思拉堡村,这是新开发利用的一处地热资源。其面积、储量、水温居全省之首。水产资源:产量、质量居全国首位的海蜇营口海蜇驰名中外。海蜇为腔肠动物,是一种暖水性大型水母,雌雄异体,在水质半咸半淡,泥沙底质的河口附近飘游生活。营口海蜇产区分布在北起辽河入海口下游、大清河,南至归州沿海。主要产区为团山镇北海渔场,其产量占盖州市的60%,主要品种为绵蜇(碗蜇)和沙蜇。绵蜇味美肉嫩,色紫白,为海蜇中的上品,约占海蜇群体的70%。其次为油蜇和沙蜇。沙蜇肉厚色白,无杂质,以个大体重为特点。最大沙蜇如碾盘,重量达数百千克。自1973年海蜇向国外出口以来,捕捞量逐年增长,全市捕捞量最高年产达1万多吨,占辽东湾总产量的32.7%。营口海蜇的产量、质量位居全国之首。最早的对虾养殖营口沿海滩涂平坦,水质肥沃,饵料资源丰富,是东方对虾产卵、繁殖的优良场地。营口养殖对虾的历史较长,最初是靠涨潮纳入天然苗种进行鱼虾混养,是一种粗放的养殖方法。1974年,营口市水产研究所和老边区海水养殖场协作,开展对虾人工产卵孵化试验获得成功。1978年、1979年,又开展了人工饲养对虾和精养试验,回收率为94.4%,平均亩产369.3千克,达到辽宁省领先水平。每年育虾苗6亿多尾,除供本市养殖外,还供应给外市。1983年,国家农牧渔业部批准在营口建立隶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渤海水产增殖科学实验基地营口增殖实验站。开展对虾资源增殖技术研究,对虾人工育苗和进行大海流放增殖试验。营口对虾养殖面积达33511亩,年产量从1981年的4吨增加到现在的2268吨,养殖对虾成为近年来营口市产量最多、产值最高的水产品之一。最大的毛虾市场毛虾是辽东湾水产资源主要品种之一。常年捕捞量都在万吨左右,最高年产量达18700吨。毛虾捕捞期每年3月至5月、9月至11月。营口市成为辽宁省毛虾生产的集散地。每逢捕捞旺季,山东、河北等外地和市渔业公司以及沿海渔村的渔船前来捕捞作业。并在毛虾市场进行交易。营口虾皮加工质量好,很受欢迎。辽宁省唯一的虹鳟鱼养殖基地虹鳟鱼是名贵的鱼类,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夏斯塔山麓溪流中,是辽宁省养殖品种中唯一的冷水鱼类。1966年4月,营口市、大石桥市(营口县)农业局从黑龙江省引进虹鳟鱼发眼卵3000粒,在大石桥市百寨镇(公社)圣水寺冷泉水中培育鱼苗成功。1972年10月,将499尾鱼苗放入大石桥市建一乡(公社)厢房水库的400平方米池塘中进行养殖驯化。1973年1月,从该池中捕出种鱼和大鱼481尾,鱼苗成活率为96.2%。营口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经过两年,从发眼卵培育到种鱼育成,取得自育自繁虹鳟鱼试验成功,并通过技术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0年,荣获营口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