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蜂养殖知识,中华蜂养殖设备
野生中华蜂怎么养
收捕蜂群
中华蜜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尤其在南方山区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资源,若能将其收捕并人工养殖无疑是最好的蜂种来源,目前收捕野生中华蜜蜂的方式主要有诱蜂和收蜂两种,其中诱蜂是利用诱蜂箱引诱分蜂群或迁飞蜂群,而收蜂则是找到野生中华蜜蜂的蜂巢后将其收捕回来。
蜂群过箱
中华蜜蜂在我国的养殖方式主要传统土养和活框蜂箱养殖两种,为了便于今后管理蜂群建议大家尽量选用活框蜂箱养殖,但不管是新收蜂群还是土养改活框都需要用到过箱技术,在过箱时是主要利用中华蜜蜂有恋脾的习性来进行的,简而言之是要先在蜂箱中安放些巢脾后再进行过箱操作。
人工饲喂
中华蜜蜂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人工进行饲喂,但在春繁和秋繁时需要“奖励饲喂”来刺激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育虫,另外在冬季或早春也需要“补助饲喂”来为蜂群提供必需的食物,饲料方面可以是蜂蜜水也可以是糖浆或花粉,其中养蜂人用得最普遍的是白糖加适量开水融化后制成的糖浆。
分蜂处理
中华蜜蜂最大的缺点是分蜂性较强,在分蜂处理上主要有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这两种方式,其中自然分蜂是等蜂群分蜂后再将分蜂群收捕回来,而人工分蜂则是在王台发育成熟时人为将蜂群拆分成两群,一群中有老蜂王和老工蜂,另一群中则有王台和新工蜂(未进行过认巢和试飞的工蜂)。
介入蜂王
中华蜜蜂相对而言较容易失王,因此养蜂人必须掌握一定的介王技术,在介王时根据操作不同有直接介王和间接介王两种,其中直接介王是将蜂王喷上蜂蜜水后放入蜂群中,而间接介王则是用介王器介王,值得注意的是发生围王时不要用手去拨蜂团,要采用喷烟或洒水等方法来解救蜂王。
春繁管理
春繁是中华蜜蜂养殖的重点工作,做好春繁能显著提高全年的养蜂效益,但中华蜜蜂在春繁时注意下面四个点,其一是要根据当地气候来确定春繁时间,其二是春繁期一定要做到“蜂多于脾”,其三是春繁期要连续“奖励饲喂”以促进蜂群快速繁蜂,其四是春繁期要做好蜂群的保温工作。
秋繁管理
秋繁的目的是让蜂群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简单来说越冬前蜂群中适龄越冬蜂越多越冬就越安全,在具体管理上和春繁差不多,其一是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来确定秋繁时间,其二是秋繁期要连续“奖励饲喂”以促进蜂群快速繁蜂,其三是秋繁后期要及时“关王”以保存蜂群的越冬实力。
蜂群越冬
越冬期是中华蜜蜂养殖成败的关键点,此时管理重点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越冬前要为蜂群补充足够的食物,因为越冬期工蜂结团并靠吃蜜产热,食物不足蜂群会被饿死或冷死,其二是蜂箱要做好的保温工作,但保温的原则是“宁寒勿暖”,原因是保温过度会促使蜂群散团而导致越冬失败。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是中华蜜蜂养殖的重头戏,事实上也是大多数人养蜂失败的罪魁祸首,因此在病害上一定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对中蜂威胁最大的中蜂囊状幼虫病和巢虫,一但爆发起来对整个养蜂场可说是毁灭性的,另外在敌害(主要是胡蜂)危害严重时还要协助蜂群对抗天敌。
中华蜂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病虫害防治工作
1.天敌的危害与处理
夏季是蜜蜂天敌危害最严重的时候,外有马蜂、蜻蜓、燕子、蛙类等,内有巢虫、寄生蜂等敌害,对于蜜蜂来说,夏季真的是内忧外患之际。蜜蜂在外面受到天敌危害是养蜂人无法控制的,只有在蜂场内有天敌入侵,才能受到养蜂人的控制。建议夏季将蜂箱全部提高放置,这样可以减少地面敌害入侵,天上的敌害可以在蜂场周围,插上一些旗子或者五彩带来驱赶。蜂箱内部的巢虫应该以防为主,保持蜂多于脾,经常打扫蜂箱,定期更换蜂箱出来消毒杀菌,也可以用火烤一烤。
2.病害的影响与处理
病害是加剧蜜蜂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主要的病害是热伤引起的烂子病。严重的烂子病,直接造成蜂群内部封盖子零散,出房的新蜂量锐减,没有足够的新蜂出房,蜂群将很快进入老龄化,最后严重退蜂。夏季的烂子病跟蜂箱内部的温度有直接的关系,处理方法也就是降温,使蜂箱内部的温度降到一个可以受蜜蜂控制的范围,这样热伤引起的病害,自然就解决了。
蜜蜂分蜂
温度与湿度的控制
外界气温过高,对蜂群的影响非常大,因为蜂巢内部是恒温状态的,蜂蜜会动用一切力量,使蜂巢中心点的温度下降到34度左右,所以过高的气温,蜜蜂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降低箱内的温度。湿度对中华蜜蜂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干燥的夏季,蜜蜂只能靠采集更多的水分来喷洒巢脾,从而来增加蜂巢内部的湿度,同时也能起到降温的作用。养蜂人的处理方法,其实也简单,就是想尽办法降低蜂箱内部的温度,然后增加湿度。蜂箱内部降低温度,无非就是遮阳、防晒、通风,增加湿度也就是喷水、喂水。
蜜蜂喂水
更换新的优质蜂王
蜂王经过春季的连续快速殖繁,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再加上夏季外界的粉蜜源植物没有能像春季这般丰富,还有气温的不适,蜂群情绪的低落,蜂王产卵力明显下降,有的蜂王甚至出现停产现象。春季蜂群普遍较小,蜂王的产卵量完全超过蜜蜂的死亡率,所以繁殖增长速度非常快。相反,夏季蜂群普遍发展起来,群势基本上是春季时的2-3倍,但是蜂王的产卵量没有增加,反而下降,这样蜜蜂的死亡率,就会超过出生率,结果就是蜂群出现退蜂现象。其实只要在初夏时,更换一只优质的新蜂王,就能解决掉这个问题。
南方地区较早就进入了春季,蜂群也较早就进入繁殖期,在气候较平稳的年份,进入高温天还是比较早的,所以在病虫害防治工作和降温增湿上,也要更早的进行预防和实施
养中华蜂赚钱吗?
中华蜜蜂有法律保障,但那是在特定的区域,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有,因为那样的投资太大,也没有必要。
像南方一些地区就有这样的保护区,中蜂在南方定地饲养的很多,因为蜜源丰富,零星蜜源很多,饲养中蜂要比意蜂效益好,而意蜂顶多就是去转地饲养,也不会对中蜂的生存造成威胁,因为大的蜜源一结束,意蜂就会搬家,而中蜂还可以正常采集,所以不会有影响。
而北方情况可能会不一样,所以没有保护区。
如何养中华蜜蜂
中蜂指中华蜜蜂,养殖管理如下;萊垍頭條
1、放蜂场地选择萊垍頭條
中华蜜蜂放蜂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厂、矿山、公路等僻静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边沿、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蜂场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洁的水源。萊垍頭條
中华蜜蜂对大宗蜜源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对蜜粉植物种类要求较多,蜜源花期连续,没有太长的断蜜期,由于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外界零星蜜粉不断,避免引发盗蜂,便于管理。萊垍頭條
2、蜂群摆放萊垍頭條
由于中华蜜蜂驯养时间短,野性较强,定向能力较差,容易迷巢,因此摆放中华蜜蜂就不能象摆放西蜂那样成行、整齐而紧密、方向一致。摆放中华蜜蜂蜂群,群间距离要远些,前后交错,巢门方向不求一致。萊垍頭條
避免群间蜜蜂相互错投,造成相互斗杀。特别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间的距离,防止蜂王投错被杀。各箱体应用木桩垫起,防止蚂蚁对中华蜜蜂蜂群的侵扰,造成逃蜂。
3、防止异味接触萊垍頭條
中华蜜蜂嗅觉灵敏,对异味反应很敏感。饲养中华蜜蜂的蜂箱最好是用西蜂用过的蜂箱。或选择无异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涂上少量的蜂蜡,消除木质气味,利于中华蜜蜂接受,防止飞逃。萊垍頭條
不用味重的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后,必须彻底消除异味后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尽量采用灼烧方法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萊垍頭條
中华土蜂怎么养殖
1、要想将野蜜蜂引诱回家,首先制作一个蜂箱,蜂箱可用木桶或塑料桶,蜂箱密封性要好,只需留一个可活动的巢门即可。蜂箱制作好之后就需制作引诱物了,引诱物可用白糖加蜂蜜熬制,将熬制好的糖浆涂抹在蜂箱内壁,打开巢门,将其放在野蜜蜂巢穴附近或经常活动的地方即可。蜜蜂嗅觉极为敏感,大概几天后它们就会主动进入蜂箱中,这样引蜂就成功了,但这样并不是真正引蜂,还需一个步骤。
2、去寻找一些旧的蜂巢,在选择一个木桶,将旧蜂巢点火后放入木桶内熏烤,注意不要把木桶给烧着了。然后再用蜂蜡将木桶涂抹均匀,再放置在引诱蜂箱附近,再次点燃旧蜂巢,让气味飘散,蜜蜂闻到气味后会进入蜂箱,注意不要移动蜂箱,以免惊动蜜蜂,否则下次引诱就较难了。待蜂王进入之后,就可以封闭带回家,将野蜜蜂引诱回家的难点就在蜂王,所以要有耐心。
野蜜蜂寻找方法
无论如何引诱野蜜蜂,最重要的是找到野蜜蜂蜂巢,不然有再多的方法也没有。有些地区野蜜蜂较多,很好寻找,但有些地方则不一样,所以寻找蜂巢是个技术活。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跟踪,在蜜蜂采蜜时跟随其找到巢穴,但蜂蜜那么小,在山林间一下就不见了,所以我们就用蜂蜜来吸引大量的蜜蜂,这样我们就可以快速的找到蜂巢了。
以上亲农网带来的野蜜蜂引诱回家养殖方法,不管是引蜂还是寻蜂都是要有耐心,还提醒大家,引蜂要做好防护措施,野蜜蜂毒性比人工养殖的蜜蜂较大,数量小时危险不大,但若被大量的野蜜蜂蛰伤,会有生命危险。
野生中华蜂怎么养的
蜜蜂的生活习性
1、多食性,即在不同科的植物上或从一定颜色的花上(不限植物种类)采食花粉和花蜜,如意蜂和蜜蜂。
2、寡食性,即自近缘科、属的植物花上采食,如苜蓿准蜂。
3、单食性,即仅自某一种植物或近缘种上采食,如矢车菊花地蜂。蜜蜂各种类采访的花朵与口器的长短有密切关系:例如隧蜂科、地蜂科、分舌蜂科等口器较短的种类采访蔷薇科、十字花科、伞形科、毛茛科开放的花朵;而切叶蜂科、条蜂科和蜜蜂科的种类由于口器较长,则采访豆科、唇形科等具深花管的花朵。
4、寄生性,雌蜂不筑巢,在寄主的巢内产卵。幼龄幼虫一般具有大的头和上颚,用以破坏寄主的卵或幼龄幼虫。蜜蜂的筑巢本能复杂,筑巢地点、时间和巢的结构多样。筑巢时间一般在植物的盛花期。根据筑巢的地点和巢的质地,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营社会性生活的种类以自身分泌的蜡作脾,如蜜蜂属、无刺蜂属、麦蜂属等。巢室为六角形。
②在土中筑巢的种类最多,巢室内部涂以蜡和唾液的混合物,以保持巢室内的湿度。
③利用植物组织筑巢的更为多样,例如切叶蜂属可把植物叶片卷成筒状成为巢室,置放于自然空洞中;黄斑蜂属利用植物茸毛在茎上作成疣状的巢;芦蜂属和叶舌蜂属在枯死的植物茎干内筑巢;熊蜂属的一些种类在树林的枯枝落叶下营巢;木蜂属在木材中钻孔为巢,等等。
④其他如石蜂属利用唾液将小砂石粘连成巢,壁蜂属在蛞蝓壳内筑巢等等。
5、社会性
蜜蜂过群居生活,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种类型,群体中有一只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两只蜂后),1万到15万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雌蜂和雄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态、生理和劳动分工方面均有区别。雌性个体较大,专营产卵生殖,雄性比雌性小,专司交配,交配后即死亡;工蜂个体较小,是生殖器发育不全的雌蜂,专司筑巢、采集食料、哺育幼虫、清理巢室和调节巢湿等。意蜂和蜜蜂都是社会性种类。此外还有熊蜂属、热带无刺蜂属、麦蜂属等。
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在它们这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有一个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蜂王虽然经过交配,但不是所产的卵都受了精。它可以根据群体大家族的需要,产下受精卵工蜂喂以花粉、蜜蜂21天后发育成雌蜂(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产下未受精卵,24天后发育成雄蜂。当这个群体大家族成员繁衍太多而造成拥挤时,就要分群。分群的过程是这样的:由工蜂制造特殊的蜂房 ——王台,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受精卵;小幼虫孵出后,工蜂给以特殊待遇,用它们体内制造的高营养的蜂王浆饲喂,16天后这个小幼虫发育为成虫时,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老蜂王即率领一部分工蜂飞去另成立新群。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和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都是普遍饲养的益虫,在饲养过程中,新蜂王出世后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则会有一个蜂王带领一批工蜂离开蜂巢飞走而损失蜂群的生产力。
蜜蜂筑巢方式
蜜蜂不仅十分勤劳,而且还是一个高明的建筑师,它的筑巢技能常令人叹为观止。从教学角度来看,如果整个平面都由正多边形来铺满,那么,只有正三角形、正六边形和正方形这三种图形可以完成。然而,蜜蜂在建筑蜂房时,正是选择了角数最多的正六边形。整个蜂房由无数个正六棱柱状的蜂巢组成,紧密而有序地排列在一起。这种结构不仅非常符合实际需要,而且还十分精巧奇妙。
长期以来,蜜蜂筑巢的技能引起了许许多多科学家的注意。早在22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巴普士就仔细地观察并研究了精巧奇妙的蜂房结构。在其著作《数学汇编》中,巴普士这样写道:“蜂房里到处是等边等角的正多边形图案,非常匀称规则。”而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也曾经说过:“这种充满空间的对称蜂房的角,应该与棱形12面体的角相同。”法国天文学家马拉尔弟则亲自测量了很多的蜂房,结果发现:每个正六边形凤巢的底,均是由3个完全相同的棱形拼成的;同时,他还测量出每个棱形的的锐角均为70度2分,钝角都是109度28分。
18世纪初,法国哲学家列奥缪拉提出这样一个设想:以这样的角度建造起来的蜂房,应当是相同容积中最省材料的。为了证实自己的这个猜测,列奥缪拉便向巴黎科学院院士、瑞士数学家克尼格请教。克尼格用高等数学的方法对这个数学上的极位问题做了大量计算,最后的结论是要建造出相同容积中最省材料的蜂房,每个棱形的锐角应为70度34分,钝角应该为109度26分。这个结论与蜂房的实际数值仅差2分,这么小的误差当然可以忽略不计了。
养鹅
养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