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怎么赚钱最快,水产养殖螃蟹赚钱么
螃蟹养殖前景
养殖许氏平鮋我给出以下建议,您可以参考
许氏平鲉由于味道鲜美,生长较快,作为海面网箱养殖对象,一直在我国、韩国和日本引起广泛关注。在日本,早自1973年就已开始许氏平鲉苗种的生产研究。在韩国,早自1990年就已开始许氏平鲉苗种生产。而在我国,早自 1981年就已开始许氏平鲉养殖生态基础研究。近10余年来,许氏平鲉养殖在韩国和我国发展尤其迅速。在韩国,许氏平舳现已成为产量仅次于牙鲆的主要海水养殖鱼类。
2003年,韩国养殖许氏平鲉产量高达23 711吨。在我国,许氏平舳也已成为大连、烟台、威海、青岛各地海 水网箱主要养殖鱼类。
许氏平鮋又名黑鮶(Gymnocor ymbus ternetzi))属鮋形目、杜父鱼亚目、鮶科。广泛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近海岩礁地带,日本、朝鲜沿岸也均有分布,为冷水性近海底层肉食性鱼类,生长适温1-27℃,最适生长温度4-25℃,适盐28‰-33.4‰。黑鲪属凶猛肉食性,主要摄食杂鱼和虾,对头足类和贝类的摄食量也较大。
繁殖习性
一般情况下雄性亲鱼2龄-3龄、雌性亲鱼3龄-4龄性成熟,常在10月交配,翌年4月底-5月初产仔,产仔水温大约在12℃,属卵胎生。人工育苗选用的亲鱼大多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采捕于自然海区捕获的即将产仔的雌性亲鱼,要求体表无伤、腹部膨大、手摸有颗粒状感觉,体重1.5kg/尾-3.0kg/尾为宜,个体过大则所产仔鱼的畸形率高,初产仔鱼的死亡率也高。一般全长40cm的4龄雌性亲鱼可产仔鱼10万尾左右。
亲鱼育苗管理
利用海水养殖育苗室,亲鱼培养池水深在1.0-1.2米左右,育苗水体500m3,育苗池50个,水深在1米左右,平均水体为10m3,动物饵料培育水体200m3,植物饵料培育水体140m3。在每个动物饵料培育池中配备6一8kw加热器控温,充气采用11.5kw罗茨鼓风机充气。
亲鱼来源
一般采用的是从青岛收购并在室内人工养殖一年的四龄以上的许氏平鮋100条作为亲鱼,雌雄比大约为2比1。亲鱼培养期间,进行流水培育,日换水量4一5个量程。
亲鱼的暂养及管理
亲鱼暂养于容积为15m3-20m3的方形或圆形水泥池中,池水水深1.0m-1.2m。自然水温且水温较稳定,日换水量1个全量-2个全量,长流水,充气,光线控制在1000Lux以下。
亲鱼的前期管理
在长流水的情况下,每天早晚全量换水各一次。定时投喂新鲜的饵料,一般以 鲅鱼块为主。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每10天左右药浴1-2次,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拌药饵投喂1-3次。为了保证池底的清洁干净,每7天左右用软毛刷推池底一次。
亲鱼的后期管理
许氏平鮋的生殖腺在腹腔靠近椎骨的背部,鳔的两侧各一个,未发育时为两条细线状的结构,许氏平鮋常在10月交配,交配时雄鱼通过交接器将精液输送到雌鱼的纳精囊(输卵管)内,从而完成受精过程。在发育过程中,许氏平鮋卵巢逐渐变大,呈椭圆形的结构,同时颜色也在发生变化,其变化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分期: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
主要特征:刚完成受精作用,细线(囊)状结构长约1.5—45px。为白色椭圆状状,可明显看到卵粒。卵粒颜色为白色。为淡黄色椭圆状结构,卵粒较第二阶段更大,卵粒内有若干大小不等的油球,油球为淡黄色,此时卵巢呈现出淡黄色可能与油球的颜色有关。为青灰色椭圆状的结构,卵膜内小鱼已成形,解剖镜下可明显看到眼、胸鳍、尾鳍等结构。亲鱼发育到后期一定要保证新鲜充足的饵料,同时饵料拌以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供亲鱼发育的需要。同时保证足够大换水量,使亲鱼生活在水质较好的环境中。在后期管理过程中,要慎重用药,因为用药可能会影响到卵的发育,从而使亲鱼产出崎形的鱼苗,用药还影响亲鱼的摄食,后期是亲鱼卵巢发育的主要阶段,一定要保证充足的饵料,充足的营养,故要慎重用药。此期的亲鱼喜欢在池中来回游动,并且警觉性比较高。当亲鱼摄食量减少或不再摄食时,说明就要产仔鱼了,要对池内不时的进行观察,同时做好准备。我们统计了5月1号到10号的产仔鱼时间,水温情况,
苗种培育
仔鱼布池
许氏平鮋刚产出的仔鱼大约在0.4—0.8cm之间,亲鱼产仔后采用2种方法收集布池:一种是溢水法,将健康仔鱼收集于80目网箱内,网箱置于池外集仔槽内,仔鱼随流水从亲鱼培育池的集仔口流入网箱。收集的仔鱼计数后不断移入预先备好的培育池;另一种为原池产仔、布池,然后将亲鱼移入另池产仔。仔鱼布池密度控制在0.5-0.8万尾/m3左右。
水质管理
育苗用水为砂滤海水,要求无污染,溶解氧5mg/L以上,pH值7.8-8.6,盐度25‰-32‰。初产仔鱼一般10日内静水培育,微充气,日换水1—2次,日换水率10%-50%。换水时用200目-260目筛绢网做成的网箱换水,以防止投喂的轮虫流失。每次换水后向池中添加小球藻,使小球藻密度保持在50万细胞/mL-60万细胞/mL。10日后开始流水培育,使用40目-20目筛绢网换水,日流水量1个全量-3个全量,至稚鱼、幼鱼阶段流水量加大,日流水量3个全量-5个全量,并随仔鱼的生长而适当加大充气量。从仔鱼入池的第3日开始对池底进行吸污,1日-2日投喂活饵1次。投喂人工饵料后每日吸污1次,至完全投喂人工饵料后每日吸污2次。吸污前停止充气20分钟-30分钟,待粪便、残饵及其它污物下沉后再开始吸污。仔鱼全长10mm以后,每5日-6日倒池1次,一直到幼鱼出池为止。
饵料投喂
许氏平鮋初孵仔鱼口裂较大,产出后1—3天即可开口摄食,即需投喂活饵,开口饵料为轮虫。轮虫须用小球藻饲喂24小时以上方可收集投喂,水体中轮虫密度保持在5个/mL-6个/mL;7日-8日后,仔鱼全长8mm以上时,逐渐减少轮虫投喂的数量,增加投喂用乳化鱼油营养强化6小时-12小时的卤虫无节幼体,保持水体中卤虫无节幼体密度在0.5个/mL-1.0个/mL;12日-13日后,仔鱼全长达到10mm以后,以上述卤虫无节幼体为主,并保持水体中卤虫无节幼体密度2个/mL-3个/mL,同时增加投喂小型桡足类、端足类;经20日-25日的培育,稚鱼全长可达18mm以上,开始投喂死亡的成体卤虫、糠虾、鱼糜、配合饲料等进行驯化,直到完全摄食配合饲料为止。在自然条件下,从仔鱼产出至培育到全长25mm以上的幼鱼约需30日-40日。
适时分池、筛选及出池
为促进鱼苗快速生长,减少互残机会,应及时分池、筛选、出池。鱼苗全长10mm后,进行第一次分池;稚鱼全长18mm后,进行第二次分池;幼鱼全长25mm后可完全摄食配合饲料,进行第三次分池,此时最好结束室内培育,出池到室外用网箱或土池培育,以加快苗种的生长速度,提高成活率。一般稚鱼全长15mm-22mm时,进行第一次筛选,使用4mm网目的金属网箱筛出大规格及小规格的稚鱼,分池培育,以后根据稚鱼生长情况选用相应的网目反复筛选,以减少个体间的差异,减少互残现象,加快苗种生长,提高成活率。
疾病防治
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坚持以疾病预防为主的原则,勤观察,勤检查,严格日常管理操作,并做好如下工作:
创造良好的水环境。定时换水,定期清除池内残饵、粪便及池底其它污物,确保水质清新、池底清洁、水体溶解氧充足,以促进苗种的生长,减少疾病发生。
保证投喂饵料的数量和质量,保证苗种培育密度适宜。投喂饵料的数量要充足,且投喂的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在投喂前须进行营养强化并达到一定的时间,以提高饵料质量。适时分池以减少培育种苗的密度,可增强苗种体质,促进生长,增强苗种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定期全池泼洒消毒剂、微生态制剂、抗生素类药物,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发现疾病应尽快诊断,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连续治疗,直至治愈为止。
成活率、生长速度
成活率与产子亲鱼个体大小的关系 我们抽样了14条亲鱼进行研究,共获初孵仔鱼248.5万尾,最终获平均全长26mm的幼鱼30.58万尾,总成活率12.30%。在实验中发现仔鱼产出后7天内的成活率影响整个育成率,而仔鱼产出后7天内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较少,摄食量很小,可以认为这一阶段的成活率代表了初孵仔鱼的质量,所以说初孵仔鱼的质量是黑鮶人工育苗的关键之一,而该阶段初孵仔鱼的成活率与亲鱼个体大小及有一定的关系。
仔鱼的生长速度 鱼苗的生长随不同鱼种、不同生长条件而异,即使同批鱼苗在不同密度都会产生一定差异。该鱼产出20天前后,以体长10mm为界,在此前鱼苗增长缓慢,平均日增长0.184mm,以后进入高速生长期,日增长0.547mm,如以发育时期说明,仔鱼进入稚鱼期生长加快,幼鱼期则更快。
饵料系列
许氏平鮋初孵仔鱼口裂较大,各个发育时期适宜投喂的饵料大小与其他海水鱼类略有不同,在实验中发现其口裂大小以及游泳捕食能力与摄食的饲料种类及颗粒大小有密切联系。
投饵量
每次投饵后,通过连续检测水体中的饵料密度及吸污检查池底配合饲料过剩与否来确定苗种的投饵量。在整个培育期间,每尾鱼苗的饵料供给总量为:轮虫27060只,卤虫无节幼体7029只,配合饲料229克.,这些数据在许氏平鮋的人工育苗生产中有一指导意义。最后,养殖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风险伴随着收货。您可以考虑看看。在此只做建议。
螃蟹养殖业
1、养殖环境
养殖螃蟹的过程中,要准备鱼缸或玻璃缸作为器皿,并向底部铺上细沙,为螃蟹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而且要在鱼缸中加入河水、湖水,如果要使用自来水,要将水分静置后使用。
2、喂食方法
螃蟹养殖初期不用喂食,此时螃蟹没有适应环境,不会进食,等待一段时候,可以为螃蟹提供鱼虾、蛋黄、红线虫等食物,而且每次喂食后,要让螃蟹在半小时内进食完,并及时清除食物残渣。
3、定期清洗
养殖螃蟹时,要定期对其进行清洗,使用牙刷蘸上沐浴露或肥皂后,刷洗其背甲,避免滋生细菌,导致螃蟹壳发软受损,而且在每次换水时,要将鱼缸中的清水排出,然后清洗内部后,重新将螃蟹放入养殖。
螃蟹养殖前景如何
十亩螃蟹实际利润:10万。 按照的现在的市场行情养殖10亩螃蟹利润大概在3-5万元左右.
1、放养规格:投放规格3~4克/尾河蟹苗;
2、放养数量:600只/亩;
3、养殖面积:10亩;
4、饲料成本:养殖过程共投喂饲料3.2吨,共计1万;
5、苗种成本:0.46万;
6、蟹药和电费:0.3万;
7、水草和螺蛳:0.4万;
8、塘租:1.4万;
9、总成本:3.418万。螃蟹养殖利润情况有多少?
10、螃蟹规格:分为三个主要规格,分别20斤/亩,60斤/亩,110斤/亩;
11、螃蟹销售额:20斤/亩,平均售价65元,销售额2.6万,60斤/亩,平均售价30元,销售额3.6万,110斤/亩,平均售价51,销售额6.22万,共计10.42万;
螃蟹养殖前景怎么样
养殖蟹留到过年卖利润肯定比平常吃蟹季要好些,但是这当中你应该考虑一些季节性变化导致的损耗因素。
因为过年时候的螃蟹因为冬天的原因,其本身肉质已经不像当季时那么饱满,蟹黄和蟹膏也已经所剩无几,所以重量上肯定也达不到当季时那般重量了,也即大小个头和原来一样,但重量变轻了,但好在物以稀为贵,这时价格可以适当上涨。
大闸蟹养殖前景
不能,螃蟹是吃螺的。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产量少。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中国圆田螺等。田螺雌雄异体。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雄田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螃蟹(páng xiè):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是甲壳类动物(crustacean),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
螃蟹养殖效益
在江苏养殖大闸蟹,一亩平均能放养六百只大闸蟹,一般情况下如果进行养殖的话至少会放养十五到二十亩,但我们还是以一亩的成本来计算,六百只大闸蟹种苗大概需要一千块钱左右,其次就是饲料成本,一亩需要花费三四千,再加上一些水电费还有水草场景布置以及池塘租金大概是两三千,那么也就是说养殖一亩所需的成本是八九千块钱。
我们按照一亩大闸蟹的产量是两百斤左右,那么按照市场的价格,总收益大概是在一万八到两万左右,除去成本之后亩赚九千到万把来块钱。
河蟹养殖前景
1、螃蟹规格:分为三个主要规格,分别20斤/亩,60斤/亩,110斤/亩;
2、螃蟹销售额:20斤/亩,平均售价65元,销售额2.6万,60斤/亩,平均售价30元,销售额3.6万,110斤/亩,平均售价51,销售额11.22万,共计17.42万;
3、实际利润:10万。
螃蟹养殖总体情况好,平均亩产190斤以上,母蟹2.8两/只、公蟹2.45两/只以上,总销售额17.42万,亩利润5000元。
螃蟹养殖前景及利润
好,很好,非常好。螃蟹行情一直比较稳定,利润也很可观,在水产行业中显得一枝独秀。随着中国居民经济水平的提升,老百姓的饮食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闸蟹已经走进寻常百姓人家的餐桌,而且消费者对大闸蟹的外观、口感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对河蟹的挑选也是越来越严格,不仅要规格大,更要“膏满黄肥”,因此市场上一些红膏蟹、富硒蟹、清水蟹等高品质的螃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未来养蟹第一个方向就是品质。
螃蟹养殖怎么样
养蟹一亩需要投入的成本有蟹苗480元左右,租地1200元左右,饲料1200元左右,水草、螺蛳、蟹药、电费等需要900元左右,合计3780元左右。600只螃蟹售价大约10800元,除去成本,毛利润在7020元左右一亩。不过各地价格会有所差异,大家以本地为准。
农村养殖
农村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