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场定期消毒,鸡场的定期消毒怎样进行
鸡场的定期消毒怎样进行?
鸡场的定期消毒是指未发生传染病时,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饲槽、饮水器、鸡笼及舍内地面、墙壁、运动场等进行定期消毒,以预防传染病发生,又称预防性消毒。
(1)鸡舍的消毒 空鸡舍的消毒,先将舍内粪便、垫料、尘土等全部清扫干净,后用水冲洗清除附着在墙壁、地面上的有机质,再用10%~20%石灰乳或2%~3%的热烧碱水等进行喷洒消毒。带鸡消毒时,要尽量选用无刺激性气味、无残毒、无腐蚀性的药物进行消毒。可选用0.1%新洁尔灭、0.2%~0.5%过氧乙酸、0.5%~1%漂白粉溶液。
(2)用具的消毒 如饲槽、饮水器、鸡笼等,能耐火的可用火焰消毒,不耐火的可用2%~3%来苏儿或2%~5%的漂白粉等消毒剂洗刷,但消毒后需要用清水冲洗。
(3)粪便消毒 定期清除粪便、垫料,定点堆积,常用生物热发酵消毒法。
(4)空气消毒 常用福尔马林气体熏蒸消毒。
(5)人员的消毒 人员进入鸡舍前必须更换衣鞋、工作服、胶鞋等,应定期更换、清洗、消毒,固定使用,不得带出生产区。工作人员的手常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浸 3~5分钟,清水冲洗后抹干。
养鸡场注意事项是什么呢?
第注意养鸡场合理选址,切勿盲目乱建:养鸡场的选址尽量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地下水位 2 米以下地面平坦或稍有坡度,沙质土壤,通风良好,水源、电力充足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设鸡场;不要建在低凹潮湿、通风不良的地方。远离学校、村庄、集镇等人口密集的地方;不要在风景名胜区、取水水源和明令禁止的地方建设鸡场。
第合理利用资金,不要贪大求全:很多人在刚开始建场时,就考虑建饲料场、育雏场等辅助设施,认为用自己配的饲料和育雏的鸡苗放心些。其实不然,在刚建场时,一般人的资金不是很充足,如果建这些场的话,必然要花费不少的流动资金,从而会减少和挤占建设鸡场的资金。现在,一些大型饲料场生产的配合饲料营养丰富、质量安全可靠,比自己建的小饲料场无论从哪方面比都要好,而且不需要饲料原材料资金,需要多少饲料就订多少饲料;另外一些大型的鸡场和养鸡专业合作社都建有专业的育雏场,由于蛋鸡一般要一年多才更换一次,自己建的育雏场一年只用一次,也很不划算。
第综合配套养殖,不要单一养殖:目前,农村山林、水塘资源丰富,采取鸡-鱼、鸡-果等配套养殖,不仅可以有效利用鸡粪,还可以增加收入。
第注意环境保护,不要污染环境:建设鸡场时一定要同时考虑建设鸡粪的处理设施,比如化粪池、沼气池等,不要让鸡粪直接排放
编
养鸡场建设内生活区和行政区、生产区应严格分开并相隔一定距离,生活区和行政区在风向上与生产区相平行,有条件时,生活区可设置于鸡场之外,否则如果隔离措施不严,会造成将来防疫措施的重大失误,使各种疫病连绵不断地发生,使养鸡失败。其次,生产区是养鸡场建设布局中的主体,应慎重对待,孵化室应和所有的鸡舍相隔一定距离,最好设立于整个鸡场之外,因为,孵化室出壳的雏鸡最易受到外界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尤其是来自于各种养鸡场建设这类病原体的污染,同时孵化室由于各类人员、运输车辆进出比较频繁,孵化室的蛋壳、死鸡、死胎、绒毛等也导致孵化室成为一个潜在的污染源,从而污染鸡场的鸡群。
鸡场怎样布局较好?
鸡场的性质、规模不同,建筑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相同。综合性鸡场,建筑物种类比较多,设施全面,各类鸡群相对集中,其缺点是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鸡在一个鸡场内,对鸡群疫情威胁相对较大;专业化养鸡场,不同类型鸡场分开,这样有利于防疫。目前,我国鸡场建设日趋专业化,特别是大型养鸡场,总场分设种鸡场、孵化厂、商品蛋鸡场等,各场都单独建立,并且相互间有一定距离。但综合性鸡场在中小型养鸡场中仍很普遍。
(1)鸡场建筑物的种类
①生产区:包括孵化室、育雏舍、育成鸡舍和成鸡舍等。②生产辅助区:包括饲料加工车间、蛋库、兽医室、隔离室、焚化炉、消毒更衣室、锅炉房、供电房、车库和鸡粪处理场等。③生活区:包括食堂、宿舍等。④行政管理区:包括办公室、技术室、化验室、接待室、财务室、门卫值班室等。
(2)鸡场内各类建筑物的布局
1)场区布局的原则
①建筑物的分布合理,有利于防疫。在确定建筑物布局时,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如当地的主导风向(特别是夏、冬季的主导风向)、地势及不同年龄的鸡群,还要考虑到鸡群的经济价值等,为改善鸡群的防疫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生产区要与行政管理区及生活区分开。因为行政管理人员与外来人员接触机会比较多,一旦外来人员带有烈性传染病病原,行政管理人员很可能成为中间传递者,将病原带进生产区。
鸡舍要与孵化室分开。孵化室内要求空气清洁、无病菌,而鸡舍周围的空气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如果鸡舍特别是成鸡舍距孵化室较近,受污染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就有可能乘机进入孵化器,对孵化雏鸡极为不利。
料道要与粪道分开。料道是饲养员从料库到鸡舍运输饲料的道路。粪道是鸡舍通向粪场的道路,病鸡、死鸡也通过粪道送到解剖室。料道与粪道不能混同使用,否则一幢鸡舍有疫病就会传染全鸡场。
兽医室、隔离舍、焚烧炉等应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鸡粪处理场应远离饲养区。
从人的卫生及健康考虑,行政管理区的位置要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地势也要高于生产区。在生产区内,按上下风向设置孵化室、育雏舍、育成鸡舍和成鸡舍。鸡场内的各区域按风向、地势分布见图10-1。
图10-1 鸡场规划示意图
②便于生产管理,减小劳动强度。在安排鸡场内各建筑物布局时,要按其执行的功能安排在不同区域的有利位置。如生活区、行政管理区常与外界联系,应位于生产区的外侧,与场外通道相连,内侧有围墙与生产区相隔;饲料库的位置,应在饲料耗用比较多的鸡群鸡舍附近,并靠近场外通道;锅炉房应靠近育雏区,以保证供温。在生产区内,需将各种鸡舍排列整齐,使饲料、粪便、产品、供水及其他物资的运输呈直线往返,减少转弯拐角。
③缩短道路的管线,减少生产投资。鸡场内道路、管线、供电线路的长短,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建材的需用量。场内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要尽量减短,建筑物的排列要紧凑,以缩短修筑道路、管线的距离,节省建筑材料,减少生产投资。
2)鸡舍建筑配比
在生产区内,育雏舍、育成鸡舍和成鸡舍三者的建筑面积比例一般为1∶2∶6。如某鸡场设计育雏舍4幢,育成鸡舍8幢,成鸡舍24幢,三者配置合理,使鸡群周转能够顺利进行。
3)鸡舍的朝向
鸡舍的朝向是指鸡舍长轴上窗户与门朝着的方向。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北纬20°~50°之间,太阳高度角冬季低,夏季高;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因而南向鸡舍较为适宜。另外,根据当地的主导风向,采取偏东南向或偏西南向也可以。这种朝向的鸡舍,对舍内通风换气、排除污浊气体和保持冬暖夏凉等均比较有利。各地应避免建筑东、西朝向的鸡舍,特别是炎热地区,更应避免建设西朝向的鸡舍。
4)鸡舍的间距
鸡舍的间距指两幢鸡舍间的距离,适宜的间距需满足鸡的光照及通风需求,有利于防疫并保证国家规定的防火要求。间距过大使鸡舍占地过多,加大基建投资。一般来说,密闭式鸡舍间距为10~15米;开放式鸡舍间距应根据冬季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和运动场及通道的宽度来决定,一般为鸡舍高度的3~5倍。
5)鸡场绿化
鸡场绿化(包括植树、种草、栽花等)可明显改善场区的小气候,美化环境,改变鸡场的自然风貌,还可以净化空气,减少污染。它是投资少、效果好、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
6)鸡场内各区域分布
鸡场内各区域的分布既要有利于卫生防疫,又要照顾到相互之间的联系,以便有利于生产、管理和生活,在布局上着重考虑风向、地形和各种建筑物间的距离。
生产区是鸡场总体布局的中心主体,占整个鸡场面积的一半以上,其四周设置围墙,并有出入口供人员进出及运送饲料、产品、粪便等。
生产区入口要设有消毒室和消毒池。消毒室和消毒池是生产区防疫体系的第一步,坚持消毒可减少由场外带进疫病的机会。地面消毒池的深度为30厘米,长度以车辆前后轮均能没入并能转动一周为宜。此外,车辆进场尚须进行喷雾消毒。进场人员要通过消毒更衣室,换上经过消毒的干净工作服、帽、靴,消毒室可设置消毒池、紫外线灯等。
在生产区,鸡舍的设置根据常年的主导风向,按孵化室、育雏舍、育成鸡舍和成鸡舍这一顺序排列,同类鸡舍并排建造,以减少雏鸡发病机会和利于鸡的转群;孵化室宜建在生产区的入口处,以便于雏鸡的运输和卫生防疫;料道与粪道尽量不交叉,可按梳状布置,以免传播污染物。
生产区与其他各区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距行政区和生产辅助区100米以上,与生活区相距200米以上;饲料加工车间、料库、蛋库设在鸡场大门与生产区进口之间,以便于防疫和利于内外转运;兽医室、隔离舍和焚化炉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距鸡舍150米以上,并用围墙加以隔离;鸡粪处理场设在生产区以外下风的远处,运粪车辆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消毒。
行政管理区位于生产区的上风向,外侧靠近公路并设置大门,内侧与生产区相连,以围墙相隔,但应距鸡舍200米以上。此外,生活区和行政管理区也应以相当的距离隔开。
蛋鸡场的总体布局参见图10-2。
图10-2 蛋种鸡场的总体布局
1.种鸡舍 2.育成鸡舍 3.育雏舍 4.孵化室 5.人工授精室 6.饲料库 7.人员消毒更衣室和车间消毒室 8.病鸡隔离室 9.兽医室 10.水塔 11.锅炉房 12.职工宿舍 13.食堂 14.办公室 15.门卫室 16.车库 17.发电室、配电室 18.花坛 19.场内道路 20.消毒池 21.清粪门 22.人工道路 23.公路干道
养鸡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