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殖虾池建造,工厂化养殖虾
工厂化养殖虾池建造
工厂化养虾厂的基本设施有供水和水处理设施、养殖池及保温升温设施、供气增氧及动力设施,在进行封闭循环水养虾时,还应进行废水净化处理。
有地下咸水资源的地区应尽量采用地下咸水,其最大的优点是病原体少,在对虾白斑病毒病仍很严重的今天,使用地下水具有明显地防病作用,而且设施简单成本较低。
工厂式养虾虾池的建筑
(一) 小龙虾养殖场的整体设计>>>>
1、场地房屋尽量安排在场部中心位置,并直通交通干道,有利于生产技术管理,对外关系和产品物资的运输。
2、池塘朝向,尽量安排在东西方向,以增加目照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培肥水质,投饵摄食,减少风浪对池堤的冲刷。
3、池塘要求规格化,同类池宽度一般。
4、尽量做到两排虾池为一屯,进水渠、排水渠、平行相间排列,防止病害相互传染。
(二)小龙虾养殖池塘与堤坝设计>>>>
虾池和堤坝是养殖场的主要建筑,都要根据虾的生活习性,生长要求,防涝要求设计。
1、养虾池塘:饲养深水小龙虾的池塘可利用鱼塘,稻田改造的池塘、土坑、河沟、湖汊、低洼地等均可。池形可因地制宜,自然形、长方形都可,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方便,池埂顶宽1.5米以上,坡度1:3-1:4,虾池面积大、小均可,面积以3~10 亩为宜,水深1-1.2米。
虾池要求整洁,规格化,各类虾池的宽度要求一致,各类池子的要求除面积,水深不同外,以长方形为佳,长宽比为2:1或3:2为宜。
最好东西走向、向阳,池内四周略有坡度,池底平坦,向排水口一侧略有倾斜,便于排干池水。池的四周必须是泥土护坡,主要是龙虾打洞栖息,让它安全过冬。池埂高出水面 40—50cm ,池埂宽度要达到 1m ,主要是防止龙虾打洞滤水。淡水小龙虾成虾养殖阶段生长最快,需要较大空间,面积通常为5~10亩,或更大一些,水深1.2~1.5米。池坡设1米宽的平台,满足小龙虾浅水区活动面积要求和小龙虾靠边生活习性要求。
虾池的内部结构要求相对较为严格。根据淡水小龙虾营底栖生活的习性,要避暑与越冬的要求,地盘性强的特点,池中水底的平面面积相对要求较大为好。
首先,池埂要有一定的坡度,坡比相对要求大些为好。
其次,池中间设平台,要有浅水区、深水区,便于龙虾自行选择适宜水深。深水区的水位可达1.5m以上,浅水区面积要占到2/3左右,最好有一定数量的池埂,以利于增加水底平面的面积,也可为淡水小龙虾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掘穴的地盘。淡水小龙虾为两栖爬行动物,决定其池塘产量的不是池塘水体的容积,而是池塘的水平面积和池塘堤岸的曲折率和泥埂的数量。即相同面积的池塘,水体中水平面积越大,堤岸的边长越多和泥埂越多则可放养虾的数量越多,产量也就越高。如果池塘面积超过3亩,可在池中另建田埂,每隔3-5亩建一条,成田、井、十字形均匀分布,泥埂1—2米宽,高出水面0.5米,两端要离塘埂3米的距离,主要让龙虾打洞栖息,产卵繁殖。
池塘泥埂建造如下图所示:
为了使捕捞能顺利进行以及满足淡水小龙虾避暑的需要,有必要开挖一定的沟渠,一般在离堤0.5-0.6米处的距离沿池塘四周挖宽2米的回字形沟,沟的深度不建议太深,40cm—50cm左右即可。开沟渠所取之土正好人工堆成泥埂,既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及成本的投入,又可以为淡水小龙虾提供更多的穴居地盘。再次,为了保证淡水小龙虾的品质,提高淡水小龙虾的商品价值,底泥不应该过深(主要是改造鱼池),池底淤泥不宜过深,否则养出的成品虾腹部底板会发黑,影响销售及经济价值。淤泥控制在10cm以内,多余的淤泥必须清除,鱼池内最好自然生长有如芦苇、菖蒲、野慈姑、野茭白等挺水植物。
【小龙虾池塘塘堤的平台和池塘内的环沟】
旧塘要视情况加以平整塘底、清除淤泥和晒塘,使池底和池壁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尽可能减少池水的渗漏,
2、堤坝:是构成池塘的主要部分,有外围堤,交通堤,排水堤,横隔堤。因用途与土质不同,各种堤的地面宽度和坡度各不相同。除外围堤外,其他各堤的地面高程尽量保持一致,便于操作。池埂宽度要达到1米,主要是防止龙虾打洞打穿堤坝,虾塘堤埂埂内坡面应该尽可能做缓为宜,以增加小龙虾的活动面积和打洞面积。
外围堤:作用是保护全场安全,免费洪水浸袭,堤面宽度要求3-3.5m,堤坡比为1:2,堤宽度不低于历年的最洪水位。
交通堤,是通行车辆的主要道路,即虾池间的主干道,堤面宽度不少于6m,坡比不低于1:2.5。
排水堤:由两堤构成,每条堤宽为2.5-3.5m。
进水堤:是建造进水沟的堤,堤面宽3—4m。
横隔堤:为虾池之间的堤,也是拉网操作的堤,堤面宽2.0-2.5m,堤坡比为1:(2.5-3),在离堤0.6m处作一平台,宽1-1.2m。
(三)进排水系统的设计>>>>
包括进水总渠、干渠和支渠,以及各通道上的节制闸,进入各虾池的进水闸和防栏设施等,进水渠可用明渠和管道。
1、 进水系统
(1)抽水泵房:水源方位低,水不能自流落池的虾场,需要建立固定式抽水泵房,养殖场常用水泵有离心泵、混流泵、潜水泵等。
(2)过滤设备:水泵的可以不莲蓬头周围应设孔经1-2cm的铁丝网,以过滤水草和杂物,但无法过滤野杂鱼等有害生物进入虾池。因此,在不影响滤水的情况下,再设40-50目的筛网过滤小杂鱼苗。
(3)进水渠:每将水引入虾池的输水设备。包括管道和明沟两种结构,管道一般使用钢筋水泥涵管,地面较整洁,节约土地。但清淤和修理不便,为检查养护方便,可用窨井相连接,但建造费较大。明沟多采用水泥护坡结构,断石成梯形,深50cm,宽30-40cm,比降为0.5%。
(4)进水口及节制闸:进水口一般直径为10-15cm的陶瓷管,管口可于池塘水面20-30cm,形成一定的落差以防小龙虾顶水逃逸,进水沟内设备水泥板做的节制闸,控制虾池的进水量,必要时还要设置拦鱼窗,以防龙虾串池。
2、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包括养虾池的排水总渠、干渠、支渠以及排水口的控制闸等设施。
(1)排水口:具有自流排水能力的池塘都应设备排水口,排水口位于池底的最低处,与排水沟为陶瓷管,管径为20cm左右,排水口用砖和水泥砂浆做成,口径为15cm左右。
(2)排水沟,沟宽5-8cm,沟底低于池底,以利于自流排干池水。不能自流排干池水时,可采用动力抽排的方法,排水沟底可以高于池底。
(四)养虾场各建筑物的设计要求>>>>
房屋建筑要便于生产及经营管理、对外联络,日常生活等活动,同时要适当留意扩建的余地。需注意以下三点:
1、场房和生活用房,尽可能安排在场部中心,便于交通和活动。
2、渔具仓库,要求通风向阳,远离饲料仓库,厨房、饲料房,以免老鼠咬,造成损失。
3、生产值班房,尽量分散到适当位置,以便照全场。
(五)防逃设施的建设>>>>
防逃设施建设是养殖小龙虾成败的关键因素,人工养殖小龙虾如果不建防逃设施,可能会导致绝收。在密度较高、水质污染、暴雨季节,小龙虾最易外逃。小龙虾有较强的攀缘能力和迁移能力,在水体缺氧、污染、饵料不足等环境条件下会越塘逃跑,因此,防逃是小龙虾养殖成败的关键。建设的防逃设施必须要离水面0.5米以上,要高出地面50公分,埋入地下20公分,以下是几种防逃设施简介:
(1)水泥砖墙围栏。池塘四周,离池l米处用砖砌墙。墙基宽25厘米,深12厘米,墙高40厘米,墙顶部做内向飞檐15厘米。墙四角砌成弧形,外墙用水泥勾缝,内墙用水泥粉面。此法具有坚固耐用、防逃效果好、使用年限长等优点。四周硬化建设最好,用的时间最长,内壁必须做光滑。但成本最高。
(2)水泥板防逃墙。按设计要求预制水泥板,水泥板内壁抹平抹光。沿养虾池池埂四周铺设,埋入土内20厘米,高出地面40 - 50厘米以上,向池内倾斜。优点同水泥砖墙围栏。若采用1.6米高,既防人畜,又防逃。也可裁成两半使用,降低高度。在1.6米高的情况下,每米成本在10元左右。裁成两半使用每米成本在5元左右。可用5-6年。
(3)玻璃钢、石棉瓦围栏。用长l米的玻璃钢或石棉瓦在池埂上埋入土中25厘米,并压实,用打了螺眼的钢条或木桩作桩,将板打孔固定在桩上。此法具有质轻、运输安装方便、造价低、防逃效果好等优点,一般可使用3 -4年。
(4)塑料板防逃墙。选用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钙塑板,沿养虾池池埂四周埋设,埋入土内15 -20厘米,高出地面40 - 50厘米。用木桩或竹桩支撑固定,细铁丝扎牢,两块钙塑板接头紧密,不留缝隙,四角做成圆弧形。建造时,向池内倾斜。防逃,光滑,效果好.可用的时间长。但成本也高。
(5)聚乙烯网围栏。用3x3聚乙烯网片,网高1米,埋入土中20厘米,出土部分50厘米,另30厘米制成内向飞檐,与墙网形成45度- 60度的夹角,中间缝30 - 40厘米宽的硬质塑料,用长1米的树桩或毛竹竿固定网片。此法优点是装置方便,易修补更换,造价低。每米成本1.5元左右,可用3年。
(6)塑料薄膜防逃墙。选用农用塑料薄膜,每1米用1根毛竹或小木桩固定,塑料薄膜埋入土内20厘米,高出地面40 - 50厘米。上端用铁丝或用尼龙绳固定即可。成本低,主要是人工费用。铺设容易,但只能管用5-8个月时间。
工厂化养殖河虾
单纯从字面上来解读黄浊水,即仅仅说黄浊水对虾有没有影响,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再通过检测氨氮,亚盐都不超标,且特别是溶解氧也合适的话,则肯定是没有影响的;
其实黄泥色的水并不是坏水,只是泥浊水,至少说明底部不脏,不是暗黑的有机物水,不一定要刻意去调水,泥浊水一样可以养出高产虾来,因为泥浊水代表的是水底的通透性正常,底质未腐败。此种情况,保证溶解氧是关键,不必刻意调水,溶氧的保证可撒过氧化钙和开增氧设备。
2.一些特殊养殖模式下,也是没有影响的,甚至是好水,例如现在很少有人采用的无藻(实际上是少藻)适度遮阳的大棚养殖模式中,黄浊水就是好水,在这种养殖模式下,类似于室内工厂化养殖,但它又在室外的大棚中,适当遮阳,控制藻类少一些,以减少藻类带来的麻烦(例如过浓过多则易倒藻和夜间可能缺氧,以及藻毒素过多等负面影响,肥水麻烦,或很难掌控藻类繁殖度等麻烦),但这种养殖模式也必须有较强的增氧设备,如底曝气,气石,打水车促进流动等措施,这个模式我们在福建漳浦有客户使用,由于藻少,养殖过程中水体理化指标比较好控制,多用反硝化细菌不断脱氮(脱去饵料粪便带入的氮源,变成氮气挥发掉),多用乳酸菌等,多用强微菌剂,养殖均比较顺利,其中黄浊水就在这种模式中比较常见,它只是曝气搅起的底泥造成,以及大量使用乳酸菌和泼洒碳源(碳源如糖类主要通过培育乳酸菌相来吸收水中的氮元素,以减少氨氮和亚盐的作用)而形成的生物絮团成分,由于泼洒乳酸菌发酵液易形成黄褐色硅藻水,加上絮团,从而造成黄浊水。
虾是喜荫动物,在这种少藻养殖模式下,黄浊水反而起到了很好的遮荫作用,有利于对虾的生长;
3.第三,您是否套养了滤食性的鱼类,即鱼虾混养模式,前期由于藻少,投料少,这些鱼类觅食造成搅动底泥,从而形成黄浊水,这种情况,对虾宜标粗10多天后才能放苗下去,以免被吃,同时,也应该投喂一些家鱼饲料来缓解。
4.第四,是下大雨冲刷造成的黄浊水,此时雨后应该泼洒生物解毒泼洒剂一包2亩左右,一是解毒,二是调理水质;然后在晴天进行肥水操作,肥水时这种情况注意配合腐殖酸钠,一是增加水色,二是配合肥水;同时,要适当投放过氧化钙 + 强微改底养泥复合菌颗粒1包5亩,进行适当的底增氧和底部培育乳酸菌相和脱氮作用(此时底部容易氨氮和亚盐过高)。
5.最后您所说的肥水肥不起来,我们说肥水其实就是培藻,培育水色,这里有几种情况造成肥不起来,即藻类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要具备,一是阳光,一般可以解决;二是缺少营养如微量元素,可以采用氨基酸复合肥,或用我们的活水生物料(本产品有藻类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直接泼洒肥水,或自己发酵制作氨基酸发酵液
养虾工厂模式怎么建设
养虾的风险和掌握的经验也是有一定关系的,经验技术好的话,风险相对来说也要小一些。做好销售渠道的打理,才能让虾有更多渠道销售,降低了养殖风险。
养虾的注意事项:
1、池塘清理:
池塘在养殖之前,一定要做好清理工作,可以将石灰粉撒子里面消毒,不过要提前十五天撒是最好的。如果已经养殖过虾的池子,里面肯定会有一些残留的粪便或者是饵料,如果不及时的清除,对它的生长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要做好清淤工作。
2、调节水质:
当它的池水透明度变的低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换水的工作,一般换掉池塘里面一般的水,判断换水的方法就是透明度下降到20厘米左右。换水的时候,一定要先换掉底部的一层水,然后在上面灌入新水。
3、合理投饵:
在开食养殖的时候,一般每天喂食三次即可,可以采取早中晚三次的原则,到了后期,就需要加大喂食量了,差不多要每天喂食六次的样子,每隔四个小时就喂食一次。
4、防止浮头:
虾子出现浮头的情况,一般都是因为水中缺氧所导致的,所以一定要做好水质的监测工作,可以在里面适当的增加一些氧气,在缺氧的时候,尽量不要喂投食。出现旱情要及时的进行灌水,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虾养殖池的建造图片
(1)虾池建设:虾池通常是水泥池,每只60—80平方米,保水深度1.5米左右,养虾池应具塑料大棚,以防自然降雨,降温等突变气候。特别是冬季和初春尤为重要。虾池还应配备增氧设备,稚虾放养前老池应进行消池消毒,新池应先放水浸泡半月以上,以稳定池中酸碱度。
(2)稚虾放养:稚虾放养时,要控制培育用水水温,避免稚虾下池时温差过大,然后逐步调整水温至罗氏沼虾适宜生长范围,虾种放养密度200—400尾/平米,挑选单雄虾养殖更佳。
(3)日常管理:工厂化养虾日常管理主要是水质和饵料管理。
①饵料管理:可根据虾体大小和水温生长情况进行定时定量投喂。
②水质管理:由于虾本身排泄物和残饵引起水质污染,坚持经常换水或保持微流水,使池水溶氧在3-4毫克/升以上,ph8.0—8.6,有条件定期检测氨氮和亚硝酸盐。防止氨氮高于6毫克/升,亚硝酸盐高于1.0毫克/升(罗氏沼虾耐亚硝酸盐浓度较高为0.27毫克/升,1.4毫克/升时反应敏感,在1.0—1.5毫克/升时摄食停止、生长停滞)
高密度养虾池的建造
养虾的池子要选择在安静、通风的地方来建造。附近最好是有水源,没有可以打深井,井深在90米左右。建设的面积大小具实际情况来定,一般室内养殖池30个,室外5个。还要做好防逃措施,用石棉瓦之类的做一个50厘米高的防逃墙,然后池子用石灰消毒,再施肥有富有生物即可放苗。
养虾的池子怎么建
1、养殖池
在养虾子的时候,首先要建设养殖池,养殖池的面积可以根据养殖多少来决定。养殖池可以在室内和室外分辨建设一些,一般可以建设30个左右的室内养殖池,外面的产不多在5个左右即可。
养虾的池子怎么建
2、打深水井
这个是必须的,在养殖的地方,最好是打两个比较深的水井,水井的深度一般在90米左右,这样在用水的时候,会更方便一些。如果在附近有湖泊或者是河流的话,就不用打井了,它们也可以用做水源。
3、地址的选择
养殖场一般要选择在比较通风的地方,环境最好是安静一些的,因为虾子不喜欢在吵闹的环境中生活,并且交通相对来说要便利一些,方便以后的运输。只有在这样的地方作为养殖场才是最好的。
养虾的池子怎么建
4、防逃措施
虾子其实是喜欢到处跑的,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所以一定要做好防逃的工作,一般都是在水池的边上,用一些薄膜或者是石棉瓦等做一个高约55厘米的防逃墙,然后在它的下面要做好封死的工作,这样的虾子,在养殖的时候,是绝对不会逃跑的。
养虾的池子怎么建
5、水池培肥
在建设好水池之后,需要在里面施肥,常见的有牛粪、猪粪等,这些都是要经过发酵之后再用的,如果在三天之后,还是不够肥的话,可以在里面喷洒一些农机肥水,透明度在35厘米的样子即可。再经过几天之后,有一些浮游生物了,就能在里面投入虾苗了。
6、水池消毒
水池在养虾之前,是一定要做消毒处理的,消毒的方法可以用石灰撒在里面,不过这个需要提前十五天来进行,等到毒气散了之后,才能放虾苗。如果是在养殖过虾的池子,需要将下面的一些残饵、粪便清理干净了之后,再放鱼饵。
对虾养殖工厂化池设计
场 地 养殖池的环境、位置、形态、设备、水源对水质有很大的影响。
对於养殖虾类亦有潜在性的关连,养殖期间水中悬浊物、硫化氢(H2S)、氨(NH3)、亚硝酸(NO2-)的含量过高及溶氧的缺乏,会引起草虾的紧迫导致成长率、饲料效率的减低,并且成为微生物、病菌二次感染的场所。因此场地的选择必须优先考虑养殖池所利用水的质与量。此二者并可决定单位面积的生产量。除用水需做一般水质分析外,并应检验铜、铁、锌、锰等金属含量。一般而言,草虾养殖池如果换水不方便易造成氨浓度的增高,换水方便的养殖池亦必须考虑换水时间、次数、盐度比例。因此草虾的放养密度、单位面积的生产量和场地之选择及用水来源有很密切的关系。场地之选择可从以下几点来分析考虑: 1.地 点: 宜选邻近海边,能利用天然海水养殖之地。2.水 源: 可利用海水潮差由进水沟引进海水处,水源丰富能以地下井抽取咸水、淡水处或河口地皆可。3.交 通: 应选路况良好,方便饲料、虾苗、成虾运输之地点。4.水 质: 慎选不受污染的水源,铁质重金属含量低之处。5.底 质: 可分为半泥沙质、泥质土、金沙质、砂砾土,应以不渗水为要,易渗水处应填加新土压实,否则藻类不易培养。6.电 力: 电源应足够供抽水机、水车、进出水及应急使用,最好能配备柴油发电机或柴油抽水泵浦以备停电之需。养殖池之沟造 1.面积及形状: 每一个池塘面积最好在0.5~1甲地之间,形状以方形为原则,最好不要有凹入凸出等不规则形,否则易造成水流不足,溶氧降低,形成温度成层及甲烷存积,因此养殖池的构造最好也以既有的土地面积详加规划,面积太大在药物处理方面效果不彰。2.水门及排水管: 水门以水泥及砖砌成,基础应求稳固以防止被冲毁,水门内外侧均以粗细网围住,防止杂鱼杂虾进入,排水管在幼虾阶段并需以细网围住,以防虾苗逃失,水门及排水管位置应在对面,二者连线与其所在池岸夹角约取35度角,以造成水流以利排除残屑污物。3.池 深: 池深最好能在1.5公尺以上,平时水位约在3尺以上,最高水位能至5尺为佳,大雨时为预防盐度骤降水深3尺以上高度应预设溢流管。土堤基础需稳固,以土为主,铺设黑网或围以水泥亦佳,坡度约1:1.5。4.池 底: 应整平并向出水口处倾斜,最好以砂石铺底压实上面再铺沙或半沙土。池底周围亦可挖宽5尺深1尺之深沟,供夏季炎热水温超过35℃时虾类避暑用。5.水 车: 一般每分地约配置水车一台,在较大面积养殖池因风浪较大则可酌减1/5的水准的水车使用量,水车的排列需考虑养殖池形状、水门、排水口、季节风风向及水车流速的关系,一般而言一部水车可以维持3~4万尾草虾的溶氧需求量。
工厂化养殖虾池怎样设计?
(1)虾池建设:虾池通常是水泥池,每只60—80平方米,保水深度1.5米左右,养虾池应具塑料大棚,以防自然降雨,降温等突变气候。特别是冬季和初春尤为重要。虾池还应配备增氧设备,稚虾放养前老池应进行消池消毒,新池应先放水浸泡半月以上,以稳定池中酸碱度。
(2)稚虾放养:稚虾放养时,要控制培育用水水温,避免稚虾下池时温差过大,然后逐步调整水温至罗氏沼虾适宜生长范围,虾种放养密度200—400尾/平米,挑选单雄虾养殖更佳。
(3)日常管理:工厂化养虾日常管理主要是水质和饵料管理。
①饵料管理:可根据虾体大小和水温生长情况进行定时定量投喂。
②水质管理:由于虾本身排泄物和残饵引起水质污染,坚持经常换水或保持微流水,使池水溶氧在3-4毫克/升以上,ph8.0—8.6,有条件定期检测氨氮和亚硝酸盐。防止氨氮高于6毫克/升,亚硝酸盐高于1.0毫克/升(罗氏沼虾耐亚硝酸盐浓度较高为0.27毫克/升,1.4毫克/升时反应敏感,在1.0—1.5毫克/升时摄食停止、生长停滞)。另外,每天坚持测定水温,保证水温最适罗氏沼虾的生长,避免水温忽高忽低。
罗氏沼虾原产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热带区域,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我国最早是台湾地区1970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林绍文博士从泰国引进300尾幼虾,经台湾省水产试验所东港分所廖一久博士等饲养并繁殖成功,在岛内推广受到广泛重视,成为主要的淡水养殖虾种。
工厂化养虾池设计图
1、冬季塑料大棚模式:
这种“大棚模式”,在两广、福建、江浙、上海比较普遍。这种模式一般采用的是铺膜的“高位池”养殖,水深保持在1.8米左右,冬季水温可保持在20℃左右。
2、温棚模式
这种模式以江苏如东为主要代表,被称为“小温棚”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每个棚面积小,一般不超过1亩/棚,养殖期间基本都在棚内进行。
小温棚养虾一般水较浅,都是在60~80厘米水深,最深不超过120厘米。冬季最冷的时候,采用双层膜,可以维持到春节前卖虾。也有的开始烧锅炉,成本虽然较高,但是春节前虾价格也很高,所以只要有虾,就可以卖个好价钱,利润非常可观。
3、工厂化养虾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暂时归到大棚养虾模式中,但实际操作上,与传统的“大棚”养虾模式有很大区别。工厂现代化养殖对虾要具备相应硬件条件,在此基础上可以做到流水养殖、活菌养殖、循环水养殖。这种模式理论上可以做到“不限制地区”操作,一年四季都可以卖虾。
水产知识
水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