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水产养殖学名词解释,水产养殖专业词典

水产养殖学名词解释,水产养殖专业词典水产养殖学名词解释,水产养殖专业词典

养殖水域生态学名词解释

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生物学分支学科,萊垍頭條

1.如按现代生物学的组织层次来划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为: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研究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萊垍頭條

2.如按生物类群来划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为:植物、微生物、昆虫、鱼类、鸟类、兽类等单一的生物类群,研究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萊垍頭條

(二)生态学尽管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但其研究中心为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属宏观生物学范畴。萊垍頭條

(三)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萊垍頭條

1、按所研究的生物类别分條萊垍頭

有微生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萊垍頭條

2、生物系统的结构层次分萊垍頭條

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萊垍頭條

3、生物栖居的环境类别分垍頭條萊

有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前者又可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荒漠生态学、土壤生态学等,后者可分为海洋生态学、湖沼生态学、流域生态学等;还有更细的划分,如:植物根际生态学、肠道生态学等。垍頭條萊

生态学与非生命科学相结合的,有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森林生态会计等;与生命科学其他分支相结合的有生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遗传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分子生态学、古生态学等。萊垍頭條

增养殖水域环境名词解释

养殖场环境控制主要包括:

(1)控制养殖场环境免受外界因素影响和污染。使 养殖场环境免受外界的影响和污染,最主要的措施是在 场址选择时下工夫。畜禽养殖场要建在远离居民区、工 厂、公路、兽医站、其他养殖场、集贸市场、屠宰场的地方, 地势较高,平坦干燥,向阳背风,土地是排水良好的沙壤 土或灰质土。

从风向看,养殖场最好建在上风口。绝不 能在旧养殖场上建新场。

(2)防止养殖场对自身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和污染。养殖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养殖场产生的 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病原微生物、噪声、畜禽粪便、废弃 的垫草垫料、生产及生活污水等,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 的污染。

要减少这种污染,首先要尽量减少以上养殖污 染物的排出(产生)量,其次要积极处理养殖场产生的污 染物。

(3)提高畜牧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的紧迫 感和责任心;不断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环保法律、法 规的贯彻和执行力度;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法规建设,对 只顾养殖赚钱而不采取措施保护环境的单位应坚决予以治理。

鱼类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对策(bionomic strategy)或生活史对策(life history strategy):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种群适应环境压力所形成的反映选择总体方向的综合特征。

r/k选择(MacArthur&Wilson,1976)

R选择生物的特征:通常繁殖力强、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弱,但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种群易爆发(鸟类、昆虫、鱼类、植物…)

K选择生物的特征:发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具有较完善的保护后代机制,一般扩散能力较弱,但竞争能力较强(狮、虎等大型兽类,耐荫树种…)

R-K连续体(r-k continum):从极端的r-对策者到极端的k-对策者,中间有很多过渡的类型,形成一个连续的谱系,可称为r-k连续体。其中,有的更接近r-对策,有的更接近k-对策。

印象中没有α,β对策

鱼类增养殖学名词解释

在养鱼生产中,只有提高鱼类饵料的适口性、摄食强度和饵料利用率,才能降低生产成本,经济收入才会增加。

现介绍四种提高鱼类生长速度的方法。添加艾叶艾叶是一种分布极广的植物,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各种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等。据试验,在饲料中添加5%的艾叶,可使池塘饲料的一龄鲤鱼增重率提高15.4%~22.4%,同池饲养的鲢、鳙鱼的生长率也有显著提高,网箱养一龄鲤鱼的增重率可提高14.5%。添加蚯蚓蚯蚓含有粗蛋白50.4%~65.8%,氨基酸种类齐全,尤其是限制性氨基酸、且富含维生素。因蚯蚓肉有一种特殊气味,易引诱和刺激鱼类食欲。在配合饲料中添加5%的蚯蚓,可显著降低罗非鱼的饲料系数,且提高经济效益74.5%。在配合饲养中添加7.14%~10%的干蚯蚓,可使鲤鱼生长速度提高63%。添加维生素维生素C:在饲养鲤鱼时,每千克饲料中添加700毫克维生素C,在饲养鳗鱼时,每千克饲料中添加500毫克维生素C,增重效果十分显著。在鲶鱼每千克饲料中,添加60克维生素C,可使鲶鱼日增重提高50%,节约饲料29%。维生素E:在鱼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使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E含量达到40毫克到70毫克,可使鱼日增重量提高10%以上。添加光合细菌光合细菌用于鱼类、对虾、河鳌、贝类饵料添加剂,成活率提高45%~70%。用于淡水鱼类苗种培育成活率提高6.53%,生长率提高15.2%,增重率提高25.2%,饲料系数降低25.96%。用于鳗鱼养殖,增重率提高10%,且抗病能力提高。其使用方法为:①饲料添加。光合细菌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时,可将扩繁好的光合细菌菌液喷洒于饲料中拌匀即可,菌液用量为投喂饲料量的1%,现配现用。②水体喷洒。水体喷洒适合改良水质、防治鱼病和培养优良藻类时使用。选择晴天上午或下午,将扩繁好的光合细菌用池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光合细菌菌液5~10毫升,每毫升菌液应含光合细菌的数量为10~15亿。施光合细菌的次数根据水质情况确定,水质好可每隔15天施1次;水质较肥,水质较差,特别是饲养后期的高产池,应每隔7~10天施1次。扩繁好的光合细菌应尽早使用,常温贮存不宜超2周,且禁止使用金属容器存放。

养殖水域生态学名词解释题

生态学(Ecology),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

按所研究的生物类别分

有微生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生物系统的结构层次分

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

生物栖居的环境类别分

有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前者又可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荒漠生态学、土壤生态学等,后者可分为海洋生态学、湖沼生态学、流域生态学等;还有更细的划分,如:植物根际生态学、肠道生态学等。

生态学与非生命科学相结合的,有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森林生态会计等;与生命科学其他分支相结合的有生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遗传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古生态学等。

应用性分支学科有:农业生态学、医学生态学、工业资源生态学、环境保护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生态保育、生态信息学、城市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生态学等。

水生观赏动物养殖学名词解释

观赏鱼养殖技术一:

1、水源

(1)自来水:自来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生活用水,来源方便易得,它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是淡水观赏鱼较佳的饲养用水。自来水是消毒处理后的水源,水中含过多的氯离子,不能直接用来养鱼。一般采用凉晒法,将自来水放在露天通风处,借助于空气的流通和阳光的照射,使水中残留的氯气挥发,同时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凉晒时间夏季24小时以上,春秋季48小时以上,冬季时间更长些。此外也可采用化学处理法,即用大苏打(硫代硫酸钠)中和水中的氯气,一般每立方米水中需放2-3克或10升水中放5-6粒。大苏打使用过量或遇高温天气,水质经常白浊变质,所以应格外注意。

(2)井水:井水属地下水,水质较硬,水温恒定。井水在使用前需曝晒12小时以上,以使水温与地表水温平衡,同时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3)河水:天然水,水质软但较浑浊。使用前要在蓄水池中净化沉淀或过滤后使用。河水中含有许多天然饵料,可以使观赏鱼的颜色更加自然亮丽。

2、水质保养

金鱼和锦鲤在露天环境中,其饲水颜色有清水、绿水、老绿水、澄清水、和褐色水的变化,但在水族箱中,由于采用了循环过滤设备,水质四季澄清

(1)清水:清水是指无色、无味、透明的水源,水中溶氧充足,浮游生物极少,可以有效提高鱼类的食欲,促进它的生长发育。

(2)绿水:绿水中含有许多绿色的藻类,常见的有小球藻、舟形硅藻、葡萄鼓藻等,都是金鱼或锦鲤的辅助饵料。绿水的水质稳定,可以促进鱼体色泽鲜艳,即可保温又可供饵,是鱼类健康发育的最佳水源。

(3)老绿水:它是由绿水发展来的,水中藻类大量死亡,水色由鲜绿变为淡绿。由于缸底有大量死藻,水质有日趋变坏的可能。老绿水多在冬季使用,由于冬季水温低,藻类生长缓慢,水质可以保持长久。

(4)澄清水:澄清水是由清水或淡绿水转化而来的,水质极软,透明度较高。水中藻类生长和消耗的速度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水质稳定,水色澄清,是观赏鱼生长发育的较好水源。

(5)褐色水:水中硅藻大量繁殖,有益藻类减少,水质稳定性下降,要及时更换。

观赏鱼养殖技术二:

饵料

1、动物性饵料

(1)水蚤:俗称鱼虫。它是节枝动镏需阕憷嗟闹 嵌 铩N夜 鞯胤植嫉挠愠嬖加?00余种,体色有棕、红棕、灰色、绿色等。鱼虫季节性生长,又有夏虫和冬虫之分。夏虫在清明节前后大量繁殖,体色血红,个体较大,数量较多,营养价值极高,它们多生活在可流动的河水中。冬虫数量较少,体色青灰,营养价值较低,它们多生活在静水池塘或湖泊中。鱼虫是淡水观赏鱼的主要饵料,金鱼和热带鱼一生以次为食。

(2)水蚯蚓:又名红丝虫、赤线虫,属环节动物中水生寡毛类,体色鲜红或青灰色。它们多生活在江河流域的岸边或河底的污泥中,密集与污泥表层,一端固定在污泥中,一端生出污泥在水中颤动,一遇到惊动,立刻缩回污泥中。水蚯蚓的营养价值极高,投喂前要在清水中反复漂洗,它是金鱼和锦鲤非常爱吃的饵料,也是鳗苗的主要饵料。上海的黄浦江在河水退潮后,岸边的污泥中生有大量水蚯蚓,每年的春秋季节都会有人大量扑捞。

2、植物性饵料

(1)芜萍:俗称无根萍、大球藻,它是多年生飘游植物,多年生活在静水池塘或河流中。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干芜萍含蛋白质达45%,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钴,是淡水观赏鱼的辅助饵料。每年的球技,当鱼虫欠缺时,经常以芜萍作为代替饵料。

(2)小球藻:小球藻体色鲜绿,个体酷似北方的谷子,一粒粒似小米粒大小,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价值极高,是金鱼较好的青饲料,如与动物性饲料混合投喂,可有效的促进鱼类的快速生长。小球藻多生活在静水池塘或小河中,它们多于芜萍混在一起生长,单纯生长小球藻的自然水域比较少见。

(3)浮游海藻:浮游海藻的种类很多,有金藻、黄藻、甲藻、硅藻、裸藻、绿藻、蓝藻等,其中有些是观赏鱼的辅助饵料。据有关资料介绍,可以用含有藻类的绿水或蓝水喂养鱼苗,效果也很好。

3、人造颗粒饲料

鉴于鱼类天然饵料的季节性和数量的不稳定性,制约了鱼类的正常生存发育,所以加工鱼饵料应运而生。他们按照鱼类品种、大小以及不同阶段的生长需要,合理的安排营养成分配方,采用机制生产流水线,加工、成型、烘干一条龙,生产出的种规格的的颗粒饲料,营养全面,完全可以代替天然饵料。目前人造颗粒饲料常见的原料有鱼粉、蛋蛹粉、大麦粉、麸皮、酵母粉、维生素、青饲料等,它们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成各种大小的颗粒饲料。人造颗粒饲料是金鱼的辅助饵料,是天然饵料短缺时的最佳代替品,也是红鲫鱼、锦鲤的主要饵料。

农业生态学名词解释

农业生态系统是以人类为中心,在一定社会和自然条件下,以作物、家畜、鱼类、林木、土壤为物质基础所构成的一个非闭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体系。是在人类、社会、经济体系作用下的以农业植物群落和人类农业经济活动为中心而建立的生态系统。

主要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属于应用生态学的分支之一。

水产养殖生态学名词解释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养殖水环境化学,新编鱼药手册,水生动物疾病学,水生生态学,李爱杰 主编.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这些都很好,楼允东主编《鱼类育种学》,不过理论性较强,要慢慢看。

生态养殖的名词解释

立体农业——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是指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进行的农业生产。

可以理解为立体农业是利用环境种植养殖,生态农业是遵循环境种植养殖。

养殖水域生态学名词解释是什么

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corridor)是指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要素,而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

生态廊道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它和“绿色廊道”(green corridor)表示的是同一个概念。美国保护管理协会(Conserv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e, USA)从生物保护的角度出发,将生态廊道定义为“供野生动物使用的狭带状植被,通常能促进两地间生物因素的运动”。

水产知识


水产养殖学名词解释,水产养殖专业词典
  • 白鸽养殖书,白鸽养殖阳江
  • 白鸽养殖书,白鸽养殖阳江 >> 白鸽养殖书,白鸽养殖阳江...

    水产养殖学名词解释,水产养殖专业词典
  • 工厂化立体式养殖水蛭,龙虾水蛭工厂化养殖
  • 工厂化立体式养殖水蛭,龙虾水蛭工厂化养殖 >> 工厂化立体式养殖水蛭,龙虾水蛭工厂化养殖...

    水产养殖学名词解释,水产养殖专业词典
  • 河蟹水浑的处理,河蟹养殖水浑
  • 河蟹水浑的处理,河蟹养殖水浑 >> 河蟹水浑的处理,河蟹养殖水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