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养殖盈利模式,水库养殖产业链
水库养殖技术
山区小(一)、小(二)型水库面积都在几十亩左右,最大面积不超过二百亩,其在以山区水田灌溉为主要功能的前提条件下,开展水库内小型网箱养殖很难保证养殖生产正常进行。
如何提高山区小型水库的养殖效益成为很多养殖生产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基层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提高山区小型水库养殖效益的模式,以供参考。增养鳜鱼山区小型水库往往水体深、水面小,积水面积广,水体交换量大,库区淤泥厚,难以彻底清溏消毒,有的水库由于水质偏瘦,水温偏低,养殖个体生产速度缓慢,需两年甚至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到起捕规格,这样必然会造成水库野杂鱼数量的急剧上升。由于野杂鱼占据养殖水体的空间,消耗水中溶解氧,并与养殖鱼类争食,同时还会传播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养殖鱼类的摄食生长。而一些常规的除野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目的,通过增养鳜鱼、加州鲈、大口鲶等肉食性鱼类来控制野杂鱼的种群数量效果最佳。起捕时这些高品质的养殖成品可以给养殖者带来额外的经济收入。在实际操作中肉食性鱼类的放养密度视水库内的野杂鱼的种群数量而定,以鳜鱼为例,一般每亩水面增放规格总量为不5-超6㎝过的主翘养嘴鱼鳜的鱼5%苗。10-15尾,使
水库生态养殖
综合养殖水库综合养殖主要建立一个以鱼为主,畜禽为辅的水陆有机结合的生态体系。实行库边建舍养猪、鸭、鸡或鹅,水中养鱼的立体综合利用。猪、鸭、鹅粪入库肥水,可增加水中有机物含量,促进浮游生物的繁衍生长,为鱼提供丰富的饵料,使物质能量得以多重利用和形成良性循环。一般每亩养鱼500尾-600尾,养猪7头至10头,养鸭20只或养鹅10只。
投放鱼种投放大规格、多品种、足量的优质鱼苗(种)是水库养鱼获得高产的关键。 1、投放大规格鱼种。其规格为:鲢、鳙鱼50-75克/尾,草鱼70-100克/尾,鲤鳊鱼50克/尾,鲫鱼30克/尾。 2、多品种混养。根据鱼类彼此间食性和生活水层的不同进行选择和搭配。其搭配比例为:鲢、鳙鱼50%,草、鳊鱼26%,鲤、鲫鱼24%。 3、鱼种放养量。要根据水库条件而定,但不要超过水体的承受能力。实行合理密养。一般每亩500尾左右。
投饵和施肥小型水库养鱼要获得高产、高效,单靠水库中的天然饵料是不够的,必须增投人工饵料。施肥时,猪、鸭粪不得直接施放,要先经发酵杀菌。
拦鱼设施设施要建好,否则会造成水库鱼类大量逃逸,影响成鱼回捕率。水库拦鱼设施可用尼龙网、竹梢、铁丝网、钢筋栅等建造。其网目或间距视放养鱼种的规格而定。
鱼病防治一是坚持用生石灰清毒。二是鱼种下库之前用5%食盐溶液清洗鱼体。约5分钟,草鱼种需注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三是定期泼洒药物。四是投喂药饵和食场挂篓。 轮捕轮放小型水库实行轮捕轮放,一般采取一次多放,分次捕捞,捕大留小,边捕边放。
水库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水库养殖有水库管委会统一管理比较好。
水库 养殖
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是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和供给区内或周边从事养殖、化工、医药等主要污染类产业的。尤其是在水源上游是绝对不允许的。其它均需间隔50米以上。具体以当地环保规定为准。像有些大型水库周围几百米之内都是不能的
水库水产养殖
高产鱼塘是通过使用全价鱼饲料来喂鱼的,池塘中鱼的密度非常之大,以至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速度比不上鱼类吃食生物饵料的速度,所以,最终浮游生物无法正常生长。高产鱼塘只适合于施用纯光合细菌,不能再施肥料了。所以,市场上的肥水素、肥水剂、肥水宝等产品也主要是针对水库养鱼的。
磷酸一铵是针对水库养鱼
水库养鱼技术
成本低,原生态,水域广等。
水库养鱼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等诸多优点,水库鱼的品质因其绿色环保优势,在市场上需求大,价格高,并且水库内可开展多种经营,多途径增收。
一般水库都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从追求“数量型”渔业,“单一型”渔业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渔业同旅游、休闲、餐饮、服务等联系起来,把水库“蓝色”旅游与山村“绿色”旅游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渔家乐,垂钓乐,尝鲜乐,划船乐,巨网捕鱼,野外生存训练,环库路观光旅游等休闲娱乐活动。
水库养殖技术规范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水库山塘管理工作,确保水库山塘安全运行,发挥水库山塘的功能和效益,根据《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管理指导意见》《越城区水利工程管理“三化”改革试点暨小型水库系统治理工作方案》等有关法规、政策文件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区管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水库山塘指毗邻坡地修建,具有泄洪建筑物和输水建筑物,总容积10万立方米及以上的蓄水工程为水库,总容积不足10万立方米的蓄水工程为山塘。
第三条 水库山塘安全管理坚持依法依规、属地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
区水利局对水库山塘安全负行业监管责任,下属塘闸管理中心具体承担水库山塘的区级统管,区质安中心承担质量安全监管。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应急管理局、区生态环境分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水库山塘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镇街)是农村集体组织修建并管理水库山塘的主管单位,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库山塘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产权人(方家坞、九级岭、青龙山为富盛镇政府,其他为所属村)对其所有的水库山塘安全负直接责任。
第四条 水库山塘安全管理必须全面落实“三个”责任人,镇街行政主要负责人是水库安全管理的行政责任人,产权单位主要负责人(镇属水库分管负责人)是管理责任人,水库巡查员是巡查责任人。村主要负责人是山塘安全管理的行政责任人,村分管负责人是管理责任人,山塘巡查员是巡查责任人。行政责任人对水库山塘安全管理负总责
水库养殖技术培训
1 现代水库养鱼新技术
1.1 混合养殖
鲢鱼主要在水域的上层活动,鳙鱼主要在水域的中上层,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而青鱼是生活在水域的底层,“四大家鱼”生活的领域并不互相侵犯,把“四大家鱼”放一起混合养殖,一方面可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不存在极大的浪费现象,增加了“四大家鱼”的产量;另一方面丰富了鱼户的产品结构,降低了生产带来的风险。
1.2 轮放养殖
轮放养殖是轮流放养的一种养鱼技术,也就是轮捕轮放的养殖模式,比一般的养殖模式收益更高,效果更明显。轮放养殖“四大家鱼”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投放,依照捕大不捕小的原则进行捕捞,五月份时可以进行捕捞二龄草鱼,6~9月份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捕捞两次,12月份进行清塘。轮放养殖最大程度利用了水体的容纳量,多次捕捞给养殖者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1.3 生态养殖
1.3.1 投放饲料的品质
成鱼的品质跟投放饲料的品质息息相关,饲料的安全应严格遵守一些规定,同时还要投放一些“四大家鱼”可食用的饼粕、青草以及颗粒饲料等等,必须严把饲料质量关,并按照鱼类需要八分饱的量进行投喂。有时还需投放“四大家鱼”的专用料给它们补充营养,加快生长。
1.3.2 合理并及时施肥
养鱼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施肥,这里所施的肥主要是培育一些浮游生物,可以给“四大家鱼”提供重要的天然饵料,让“四大家鱼”更加茁壮成长。肥料可以分为有机肥、无机肥以及微生态菌肥,水库塘坝除了施足基肥,还应合理并及时追肥,追肥应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施肥不仅要看季节天气,还要看水色,所以施好肥也是“四大家鱼”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鲢、鳙鱼对施好肥这关是必不可少。
1.3.3 水库坝塘的水质
水质的好坏影响鱼的品质,所以对水库坝塘的水质管理极其重要。首先,在合理施肥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水中的生物增氧,适时加注新水;其次,科学的使用增氧机,开机的原则是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然后,改良水库塘坝的水质,用生石灰泼洒进行消毒;最后,把握水的透明度。
1.3.4 鱼病的防治
养殖者应密切关注“四大家鱼”的情况,及时捞出死鱼,为其他鱼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定时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清理,一旦发现有鱼患病,应对症下药,及时进行控制。
2 水体污染问题
2.1 现状
全镇29个村委会(社区)实现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全覆盖,多数水体承担着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但是由于自然降水与农业生产大量用水时二者不一致,山区无骨干水利工程,导致农业生产严重缺水。再加上养殖业中肥料过度使用等问题带来的水体污染,所以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水体污染问题。
2.2 解决措施
2.2.1 分污引水
改变污水的途径,让污水排到农田里当灌溉水,既不会继续对水库造成污染,又不会造成浪费现象,污水中含有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要注意避免污水对分流区域造成污染,形成新的污染区。
2.2.2 严禁使用违禁鱼药
养鱼必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染病时养殖者会使用鱼药,但使用过量时会存在鱼药残留的问题,给水体造成污染,所以孔雀绿石、抗生素药物之类的鱼药禁止使用,养殖者可以使用生态的、低残留的鱼药,避免一些违禁的鱼药给水体带来危害。同时有关部门应对成鱼进行定期检查,查看鱼药的残留情况,减少养殖者知法犯法的情况。
2.2.3 加强污染防治工作
政府应强化执法力度,加强污染防治工作,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作用,对于严重污染水体的工厂进行关闭。政府应加强管理,重点治理出现水体污染的水库,对没出现水体污染的水库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小各个方面带来的污染隐患。
2.2.4 加强上游的水质监测
水库除了自身的水体污染外,还可能是上游的水受到了污染,可以在上游设置一个水质监测站,实时监控水质的情况,能及时掌握水体的水质状况,进行科学水质管理。
2.2.5 对工农业废水进行控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农业排放的废水越来越多,废水中氮磷的含量是污染水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控制工农业废水是很有必要的,国家提倡节能减排,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可以减少工农业废水的排放,有效遏制水体污染的状况。
2.2.6 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的使用
过度施肥容易造成营养物质流失,这些营养物质残留在水库中,导致水体污染,同时在水库上游及周边地区,农业也要合理施肥,合理控制氮磷的化肥使用量,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环境,保护水体。还可通过改进施肥方式来控制施肥的用量,鼓励农民利用污泥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营养物质流失,给水体造成污染。
综上所述南华县龙川镇辖区内建设有小(一)型水库五座,小(二)型26座以及小坝塘714座,加上自然因素的优势,这里适合养殖“四大家鱼”,本文前面简单的介绍三种养殖方法,科学实行生态养殖。养殖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水体污染,当然,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的后半部分简单的论述如何解决水体污染问题,希望向减少养殖水体污染,增加生态环保方向发展。
水库立体养殖技术
水库库汊是指:
在大型水库边,平均水深3~6米,推土或砖石混凝土等筑坝拦截而成,以背风向阳,日照时间充足,口小肚大,底质平坦,有一定量水源的为宜;新塘要进行修整改造;注意防逃防盗;根据水库的自然条件选择放养品种,数量,比例;在养殖过程中要科学投喂,科学管理;并做好病害防治工作;水库库汊养殖一般实行轮捕轮放和立体生态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水库养殖技术方案
综合养殖水库综合养殖主要建立一个以鱼为主,畜禽为辅的水陆有机结合的生态体系。实行库边建舍养猪、鸭、鸡或鹅,水中养鱼的立体综合利用。猪、鸭、鹅粪入库肥水,可增加水中有机物含量,促进浮游生物的繁衍生长,为鱼提供丰富的饵料,使物质能量得以多重利用和形成良性循环。一般每亩养鱼500尾-600尾,养猪7头至10头,养鸭20只或养鹅10只。投放鱼种投放大规格、多品种、足量的优质鱼苗(种)是水库养鱼获得高产的关键。1、投放大规格鱼种。其规格为:鲢、鳙鱼50-75克/尾,草鱼70-100克/尾,鲤鳊鱼50克/尾,鲫鱼30克/尾。2、多品种混养。根据鱼类彼此间食性和生活水层的不同进行选择和搭配。其搭配比例为:鲢、鳙鱼50%,草、鳊鱼26%,鲤、鲫鱼24%。3、鱼种放养量。要根据水库条件而定,但不要超过水体的承受能力。实行合理密养。一般每亩500尾左右。投饵和施肥小型水库养鱼要获得高产、高效,单靠水库中的天然饵料是不够的,必须增投人工饵料。施肥时,猪、鸭粪不得直接施放,要先经发酵杀菌。拦鱼设施设施要建好,否则会造成水库鱼类大量逃逸,影响成鱼回捕率。水库拦鱼设施可用尼龙网、竹梢、铁丝网、钢筋栅等建造。其网目或间距视放养鱼种的规格而定。鱼病防治一是坚持用生石灰清毒。二是鱼种下库之前用5%食盐溶液清洗鱼体。约5分钟,草鱼种需注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三是定期泼洒药物。四是投喂药饵和食场挂篓。轮捕轮放小型水库实行轮捕轮放,一般采取一次多放,分次捕捞,捕大留小,边捕边放。
养兔
养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