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棘腹蛙养殖技术,木槐棘腹蛙

棘腹蛙养殖技术,木槐棘腹蛙棘腹蛙养殖技术,木槐棘腹蛙

蛙类养殖技术

养蛙田工程要求1.有充足水源,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2.将稻田分隔成若干小块蛙田,每块面积约80—120平方米。3.开挖蛙沟。在稻田的两边(靠进水渠或蓄水池)各开挖一条长与蛙田相等、宽1m、深O.5—0.6m的“11”字型蛙沟,面积占本田的15%—25%。蛙沟与蛙田交接处筑一条高、宽各O.3m的小田埂。4.加高加固田埂。开挖蛙沟的土用于蛙田四周筑田埂,加高至0.4-0.5m、面宽0.3--0.5m。5.防逃设施。在蛙田四周打木桩,用水泥瓦或聚乙烯网片围拦,高0.8-1m,埋入土中10cm。6.对角开挖进出水缺口。每块畦田分别开挖进出水口各1-2个,同时用铁丝网或聚乙烯网片钉成拦蛙栅。7.遮荫棚。在每条蛙沟的上方,平挂遮阳网遮荫,宽1.5-2m,长与蛙沟相同。8.蛙田外围开挖排洪沟,防止洪水入蛙田。种苗露寅与放养1.自繁种苗。每亩购种蛙10组(雌雄1:1)、放入种蛙田内精养,采取自然产卵成人工催产。2.提前清整蛙沟,插好网箱,待蛙卵产出后,及时移入网箱孵化。出苗后4—5天开始投喂蛋黄,每万尾蝌蚪喂鸭蛋黄-个,每隔5天增加一个。3.蝌蚪饲养15—20天后,放入蛙沟继续培育,但蛙沟不与蛀田相通,以免蝌蚪进入田。每平方米放50—100尾。每亩约2—4万尾。4.或采取直接放养幼蛙方法进行,即在插秧后,每平方来投放经驯食好的幼蛙10-30只。饲养管理1.蝌蚪放入蛙沟后,每天上午10—11点、下午4—5点在蛙沟各泼豆浆一次。每万尾每次用黄豆2kg,每隔10天增0.5—1kg。2.或投喂自己配制的蝌蚪料(配方:进口鱼粉60%、米糠25%、麦皮15%)。每次投喂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准。3.蝌蚪的前肢长出较长时,在蛙沟内先放食料台,开始投料诱食。食料台用3x5平方米的方条木做框架,再用网目3mm的纱窗布绷紧钉于框架底部,长、宽、高为2(m)x1(m)x5(cn)或1.5(m)xO.8(m)x5(cm)。每块蛙田分放食料台4-6个。4.诱食驯食。蝌蚪已变态或幼蛙放入蛙田后,及时采用活饵带动法和直接驯食法,投喂适口饵科诱导其形成定时、定位吃食习惯等措施诱食驯食。如用灯光诱虫、放小鱼虾、蚯蚓、粪虫等,掺入蛙类专用料,通过鱼虾、粪虫、蚯蚓活动和幼蛙采食、活动等,带动水的波动,使浮于水面的配合饵料产生动感,让幼蛙误认为活饵从而吞食。5.分级分养。随个体的增大,经常筛选,将其大、中、小分成多个级别,归类分放蛙田饲养,防止大蛙残食小蛙。同时投喂相应规格的蛙料。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以2小时吃完为宜。日常管理1.坚持早晚巡田,检查围栏有无漏洞,美蛙吃食、活动、外逃、有无病害等。2.采用放鼠夹、投鼠药,在蛙田四周挂刺网,晚间捕捉等办法,坚持长年捕杀鼠、鸟、蛙、野蛙等敌害。3.注意防逃、防偷。4.蝌蚪、幼、中成蛙等养殖、均要经常加注清水,改善水质,一般3-4天冲水一次,高温季节1-2天加水一次。5.冬季加满田水、田内多放些稻草,不乱惊扰,让其它全越冬。6.处理稻蛙关系(1)多施有机肥,少用化肥,多施基肥,少施追肥。放蛙前多用,反之少用。将多数碳铵安排在插秧第一次除草时用完。追肥时不让蛙沟与蛙田相通。(2)改用尿素、复合肥等,蛙沟内不施肥。(3)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不用除草刑、五氯酚钠、呋喃丹,使用益舒宝防治稻瘿蚊,宜在秧地用药或放浅田水,让蝌蚪进入蛙沟后再堵上缺口,然后在蛙田施药。(4)已放蝌蚪或幼蛙的田,应加满田水,宜在禾叶上露水干后喷施剧毒农药。

蛙饲养技术

青蛙的养殖条件

1、温度:青蛙生长适温为20~30℃,温度降至10℃以下时摄食与活动逐步减弱,降到5℃以下时开始冬眠,水温超过32℃以上时活动明显减弱,温度超过35℃时会导致青蛙陆续死亡。

2、湿度:青蛙皮肤没有保护体内水分蒸发的组织结构,只靠皮肤腺体分泌的黏液来保持体表的湿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栖息环境既要有水的池塘,还要有杂草丛生、温暖潮湿的环境。

3、光照:青蛙昼伏夜出,怕阳光直射,但趋弱光,光照对蛙体新陈代谢、生长、生殖均有促进作用,如长期在黑暗处生活其生殖腺难以发育成熟,甚至停止产卵和排精。

4、水质:青蛙蝌蚪要求蛙池水域有较高的溶氧量,一般要求达到渔业水质标准,成蛙、幼蛙虽然用肺呼吸,但水中的溶氧高对其仍有良好的作用,PH在7~8为宜,一般盐度不高于2。

青蛙养殖池建设

1、种蛙池: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湿度保持80%。

2、孵化池: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蝌蚪池:蝌蚪池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4、幼蛙池: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青蛙的育苗技术

1、种蛙选择:种蛙要挑选身体强壮、没有伤残、无疾病的作种用,通常雌蛙的身形比雄蛙要大一些,雄蛙在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就会膨胀起来。

2、种蛙放养:种蛙在9~10月份放养,密度为10~12只/平米,雌雄比例1:1,种蛙在种蛙池中冬眠后来年清明节前后开始抱对产卵。

3、抱对产卵:种蛙在平均气温达到16~20℃时开始自由抱对,抱对3~4天就会产卵,产卵时间一般会在早上5~6点、中午11点至1点。

4、卵块采收:青蛙受精卵采集回来后放入到消毒好的养殖池环沟中孵化,卵块颜色较深的一面为动物极,必须朝上,颜色偏白的一面为植物极,必须朝下。

蛙的养殖方法

金钱蛙”即白化非洲爪蟾,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负子蟾科、爪蟾属,是非洲爪蟾(Xenopus Laeuis)的白化品系,分布于非洲东南部。成体体长6一13厘米,雌性较雄性略大,身体扁平,呈流线型,眼睛小而朝上,虹膜红色、无眼睑及舌,鼓膜不明显,前腿较小,有细且很长的指,后腿粗而强壮,内侧3个趾的前端有黑色的角质爪。

成体爪蟾每周喂2一3次水丝蚓或猪肝片,一般不需要给维生素。爪蟾能主动寻找食物,利用前肢将食物拨进嘴里。爪蟾怕惊扰,一般在夜间取食。它非常贪吃,取食量与月增重量成正比,日增重量曲线随投食量增减而变化。水槽里的水应该定期更换,一般在每次喂食后换水,以保证爪蟾的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在人工条件下只要管理适当,死亡率较低,每年仅2%左右,幼体的成活率则为75%左右。

金蛙是一种用途广、容易人工饲养的实验动物。其主要特点是幼体和变态后的成体都营水生生活。虽然它有强壮且肌肉发达的后腿,但由于趾间有全蹼,并且四肢对躯体支撑能力有限,所以只善于游泳而不善于陆地跳跃生活,它幼体全透明,可清楚看见内部结构,成体粉红色,非常可爱。此外,由于爪蟾自身的形态特点,使其在科研领城中用途极广,同时是水族箱中重要的宠物,其市场价格也相当可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爪蟾称作“金钱蛙”或“金蛙”,深受饲养者的欢迎。

以大中型的玻璃水族箱或圆形玻璃缸进行室内饲养,放入井水或曝气一夜以上的自来水,水深20厘米,水温12~25℃,在水中放入一些卵石和大石块搭成洞穴,箱顶有3个20瓦日光灯加光,水中有潜水泵加氧,加热器给予加热。本实验是在5月开始饲养,11月中旬开始加温而获得受精卵完成繁殖的。具有适宜北方操作的实际意义。

性成熟的爪蟾雌雄差别明显。产卵前雌性泄殖腔唇明显地突出变成红色,而雄性前臂内侧有黑色粗条纹的“婚垫”产生。爪蟾性成熟后即会出现抱对现象,抱对时间约为4~6小时,随后在适宜的温度(20一25℃)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多次少产卵。1只雌性爪蟾一般怀卵为1600枚左右,1次产出量为100一300枚。卵为乳白色的,外有较厚卵胶膜,卵常粘着在缸壁、缸底及水草上,此时应捞出所有成体爪蟾,防止弄破或吃掉卵或胚胎,影响成活率。受精卵发育至蝌蚪大约需一周左右,4天左右卵胶膜开始被吸收,7天蝌蚪已开始游泳。蝌蚪全身透明,头部较大、头背:侧可见脑的组成及部分脑神经的走向,头部腹面观接近五边形,口部有两条口须,尾部较尖长,腹面:两侧各有一个斜向出水孔。蝌蚪是滤食性的,可以投喂细的幼鱼饵料等悬液,混浊度应以蝌蚪在4一5小时内能吃净为宜。蝌蚪有时也吃水中轮虫和刮食绿藻。在20℃条件下,从受精卵经过5一6周就可完:成变态。变态时,蝌蚪进食量减少或停止进食,变态后小爪蟾就可进食水丝蚓或小片猪肝。在室内养殖条件下1一2年内可达到性成熟。

蛙类繁殖技术

淡水鱼水花苗种培育关键技术

1. 清塘:在鱼苗放养前一个月左右先放干塘水,平整塘底,清除杂草,挖除过多的淤泥,曝晒塘底。然后在放苗之前7~8日,用生石灰清塘,每亩按100kg,在池底挖数个小坑,倒入生石灰化浆后立即全池泼洒。投放鱼苗前1~2天,注入新水,注水时要严格过滤,防止野杂鱼和有害生物混进池塘。

2. 调苗:水花苗最好选择本地生产的,若本地没有需从外地调运,要提前安排联系、规划好路线,尽量缩短运输时间,运输水花时间应选择傍晚太阳下山时开始,避开白天高温时段,装鱼苗工具用双层充氧塑料袋,每袋可装水花10万尾,

3. 放苗:鱼苗运抵后,先不开氧气袋,将氧气袋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小网箱里20分钟左右,让氧气袋里的水温与池塘水温逐渐一致后,再打开氧气袋,轻轻地将鱼苗放入网箱。然后休息片刻,用事先准备好的蛋黄浆按每10万尾一个的量,均匀泼洒喂饱,2~3小时后放入池塘,可提高成活率。

4. 饲养:鱼苗入池后,从第二天开始泼喂黄豆浆,每天按黄豆2.5kg/亩,分2次泼喂,上午8-9点,下午3-4点各一次,连喂7天。豆浆一部分被鱼苗摄食,另一部分起施肥作用,培养天然浮游动植物,且泼洒豆浆,肥度容易控制。第8天开始改投粉状饲料,每亩每天用量1.5~4kg,日渐增加。

5. 水质管理: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调节和控制水质,保持池塘的良好生态环境。放养时水位保持0.5m,逐步加注新水保持1.5m水深。坚持早晚巡塘,作好预测,发现浮头先兆,事前加水,防患未然。2~3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6cm左右,以补充池水的蒸发量和渗透量。

6. 防病害:坚持防重于治,放苗前的彻底清塘消毒和水质过滤环节为鱼塘病害防控打下良好的基础,加之饲养时间不长,一般不容易患病,在饲养过程中,关键是做好敌害防控工作,由于鱼苗尚小,鸟、蛇、鼠造成的损失有限,危害较大的是蝌蚪,所以防敌害的重点是铺设好防护网,尽量避免各种蛙类进入池塘产卵,同时还要每天清晨巡塘,发现蛙卵务必及时捞除干净。

7. 炼苗:水花鱼苗经过20~25日的培育,长到约3cm,即夏花鱼种,即可出塘。夏花鱼种在出塘前2天要进行2次拉网锻炼,第一次时间不宜太长,稍微密集后放回池塘,半小时左右即可。第二次要将鱼苗拉进小网箱暂养3~4小时,在这过程中要清洗网箱、清除野杂鱼、污物,之后将鱼苗放回池塘。通过拉网锻炼,使鱼体肌肉更加结实,减少黏液分泌,排净体内粪便,提前适应密集环境,提高运输成活率。休息停食一天后,即可出塘装运。

蛙类养殖技术视频

因为之所以关闭青蛙评论区,是因为差评太多,会造成B站的负面影响,所以会关掉

观赏蛙类的养殖技术进展

快!

巨骨舌鱼有人养了三年,鱼从20厘米长到了1米。巨骨舌鱼(学名:Arapaima gigas):是巨骨舌鱼属(Arapaima)仅有的1种,亦称海象鱼。成鱼体长可达2-6米,重可达100千克。体形巨大,长形,稍侧扁。头部骨骼由游离的板状骨组成。口大,无须。无下颌骨,舌上有坚固发达的牙齿。鳔四周富有血管,内表呈蜂窝状,常有特殊的鳃上器。鳞片大且硬,呈嵌镶状。背鳍和臀鳍位于体的后部,互为相对。胸鳍位低。腹鳍位腹部之后。尾鳍圆形。体灰绿色,背部颜色深,腹部较淡,尾鳍及体后部红色。

以鱼、虾、蛙类为食。体型笨重,行动缓慢。生殖季节挖穴产卵,雄鱼护幼发育达2-3个月,等幼鱼能独立生活后才离开。肉可制成干品或盐制品,是产区大众食品。牙齿晒干后可用来代替锉具。活的鱼体颜色美丽,用于观赏。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蛙类养殖技术要求

两栖性喜栖于江河、池塘、沼泽及岸边草丛。②群居性。③变态性。④互相残杀性。⑤变温性。⑥冬眠。⑦体色可变性:皮肤颜色可随温度、光照和所生活环境色调变化而变化。一般有两种基色:一是黑褐色;一是绿色。冬季和早春是浓褐色,春末为鲜绿色,秋季为淡褐色。幼蛙是绿色。⑧鸣叫:牛蛙鸣叫的声音酷似黄牛。繁殖季节到来,变鸣叫。⑨再生:牛蛙身体部分损伤,脱落或截除后,能重新生长出来。⑩寿命:牛蛙寿命较长,正常能活到16年。

牛蛙的繁殖技术

牛蛙为雌雄异体,繁殖时,成熟个体下水“抢对”,雌性排卵、雄性排精在水中结合,进行体外受精,是典型的蛙类繁殖代表。

1、性成熟年龄。牛蛙性腺发育,从孵出蝌蚪到性成熟,一般约需8—9个月。从体重上选择,雌蛙约在350g以上,雄蛙在300g以上。但实际上,牛蛙性成熟也因温度、饵料、养殖方式的不同有很大的区别。

2、雌雄比例:2:3,1:1

3、放养密度:5对/10㎡

4、产卵地:s=10—20㎡,H=1.2m,防出墙,防出网,1m左右,要有一半水面一半陆地,水陆要种植一些草本植物。

5、产卵习性

①发情行为:性成熟的雌雄牛蛙在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等)的影响下,都有明显的发情行为。雄性发情的最初行为是不断鸣叫,召唤雌蛙,平均每小时叫声在100次以上,并有追逐行为。抓住雌蛙,手指轻触其颌下胸部,左右前肢会迅速合拢抱住。可见到前肢第一肢基部内侧的婚姻瘤格外明显,并呈肉红色。发情的雌蛙不吃食物,向雄蛙的鸣声处跳去,有时发出“咔咔”应和,表明雌蛙有求偶要求,也只有到这个时刻,雌蛙才让雄蛙跳到背上抱对。

②抱对: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抱对,一般在下半夜进行,抱对时间一般长达1—2天。

③产卵、受精:牛蛙繁殖季节在4—9月,随地域不同而有早迟。产卵的外部条件要求不高,关键是温度,只要水温达20—30℃,不论是池塘、河沟,均能顺产。理想环境要求安静、背风、行人稀少,岸边有水草。抱对行为接近尾声时,雌蛙受异体刺激,经感觉器官传到中枢神经,再抵达脑垂体,促使脑垂体分泌激素。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雌蛙用力后瞪,腹部借助呼吸和雄蛙搂抱引起收缩,将卵产出体外。同时雄蛙排出精液,进行体外受精。排卵时间一次10—20分钟。一般个体产卵量2-3万粒,最多达5万粒。

蛙类养殖技术有关专业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一展歌喉,是在吸引雌蛙过来交配。关于青蛙的交配,我们都知道是雄蛙和雌蛙会抱对然后体外受精。

严格意义上来说,蛙类只能叫抱对,并不能叫交配,它们就像鸟类一样,只有泄殖腔,而没有交配的器官。雌鸟和雄鸟利用泄殖腔对准泄殖腔,雄鸟把精子“倒入”雌鸟体内。而蛙类则采用体外受精的方式,雄蛙和雌蛙同时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里,结合成受精卵。

蛙类养殖技术规范

池塘建设

青蛙养殖池塘分为孵化池和养殖池。

1.孵化池的建设

根据蝌蚪孵化数量来设定孵化池大小,通常孵化池面积要求在1亩以上。水体过小,水质不易稳定。

2.养殖池的建设

养殖池大小一般以200平方米为宜,东西走向,同时每个池塘均应设有进排水管道。池塘高40~50厘米,池塘中间有环沟,环沟宽约60厘米、深40厘米,中间留出3~5米宽的滩涂,供青蛙夏天上岸休息使用。

在滩涂上方布置遮阳网,高约80厘米,或种植撒播水稻,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高温。每个蛙池之间用40目以上的网片分割开,高约1米。同时整个养殖场用围网架起网棚,进行封闭式遮盖,避免鸟类捕食青蛙。

孵化方法

青蛙繁殖时间一般集中在3—4月。每天清晨收集卵块,应在产卵后2~3小时采卵。这时受精卵外的卵膜已充分吸水膨胀,受精卵可以在卵膜中转位,从而使受精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受精卵动物极呈黑褐色朝向上方,植物极乳白色或淡黄色,朝向下方。)注意不要随意翻转卵块,避免受精卵的植物极和动物极发生颠倒。

孵化池中可放置网箱进行孵化,网箱材料采用100目以上的尼龙网。架设网箱时,网箱上下全部固定,避免风吹导致网箱晃动,吃水深约50厘米。网箱中间放置塑料框,用于盛放卵块。通常一个塑料框中放5~10个卵块,每个卵块约2000粒卵。若没有准备充足的孵化池,也可将卵块直接移至成蛙养殖池,此时的投放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投放0.2~0.5个卵块。养殖池水位要保持最高水位。将卵块投放于塑料框中,同时塑料筐固定在环沟中。

养虾


棘腹蛙养殖技术,木槐棘腹蛙
  • 海水网箱养殖,海水养殖种类
  • 海水网箱养殖,海水养殖种类 >> 海水网箱养殖,海水养殖种类...

    棘腹蛙养殖技术,木槐棘腹蛙
  • 娣卞湷绔归紶鍏绘畺,金华竹鼠养殖
  • 娣卞湷绔归紶鍏绘畺,金华竹鼠养殖 >> 娣卞湷绔归紶鍏绘畺,金华竹鼠养殖...

    棘腹蛙养殖技术,木槐棘腹蛙
  • 前期虾苗有亚硝酸盐,虾苗养殖亚硝酸盐检测方法
  • 前期虾苗有亚硝酸盐,虾苗养殖亚硝酸盐检测方法 >> 前期虾苗有亚硝酸盐,虾苗养殖亚硝酸盐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