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高原鳅价格,高原鳅养殖技术
高原鳅鱼养殖技术
答:主要区别。第一,品种不同,圆鳅为鳅科高原鳅属动物;而扁鳅是鳅科扁鳅属动物。囊、次性征相近于岷县高原鳅。第二,体形大小不同,圆鳅体长5171mm;而扁鳅一般体长60~130mm。第三,分布范围不同,圆鳅分布于青海省通天河的支流结古河,西藏怒江上游的那曲,安多和二道河等地;而扁鳅数目较少,主要分布于灵江、闽江等水系。
高原鳅鱼养殖技术与管理
这种高原泥鳅生长期很长,需要多年才能长大。
高原鳅怎么养
最有名的就是湟鱼,也叫青海湖裸鲤,另外有硬刺高原鳅、隆头高原鳅、斯氏高原鳅、梭形高原鳅四种较多的鱼,共称青海咸水湖五大名鱼。
其实青海湖里中的鱼类主要就分为两种属,一种是鳅科属的鱼类,这种鱼类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体型小、身体长,平均体长只有十几厘米,体重也只在100克左右。另一种鱼类基本都是鲤科裸鲤属,它们的体型比鳅属的鱼类大,而青海湖中最为重要的鱼类就是青海湖裸鲤。
高原鳅鱼养殖技术视频
泰国虎鱼胡饲养方法及经验:;
1、鱼缸:首先要选择适当的鱼缸才能让爱虎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因为一般情况下饲喂得当一只8厘米左右的幼年泰国虎经过两年多的饲养基本可以长到40厘米左右,因此应该选择大型鱼缸饲养,基本1.5米*0.6米*0.6米的水族箱就能够满足饲养要求,这样才能让你喜欢的泰国虎更加健康成长。;
2、喂食:泰国虎处于生长期的食量是惊人的,所以喂食多,自然饲料残渣也就多,因此对于泰国虎鱼必须选择足够的过滤系统来完善水质的处理,满足水质调控的需要。很少有人单独一台水族箱仅仅饲养一只泰国虎,泰国虎多与其他大型观赏鱼混养。 ;
3、水质:泰国虎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经过长时间的饲养,在水温26~33度都能很好适应,PH值在5~8.5左右就能满足生长要求,但是对于泰国虎来说,溶氧量必须要满足要求,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随着水温的不断增加需要及时使用增氧设备,创造高溶解氧的水质条件。 ;
4、总结:其实对于泰国虎鱼怎么养的问题是很简单的,只要养好水质,稳定水质,溶氧量达到要求,喂食规律,泰国虎就可以健康的生长!;扩展资料:;饲养经验;1、泰国虎鱼别称南托斯鱼暹罗虎鱼,原产为泰国的溪流和河流中,在婆罗洲、苏门答腊也有分布,幼年的泰国虎鱼的基本体色是白色有黑色条纹的色彩,成年以后白色会逐渐变成黄色,形成老虎一样的花纹,为颇受欢迎的观赏鱼。;2、泰国虎适应水质的能力是比较强的,非一般的鱼类能比,对于水质的温度和酸碱度的要求也是比较宽松的,但是对于水质的溶氧量是比较高的,所以饲主在饲养泰国虎的时候一定要给它溶氧量比较高的水质环境。;3、泰国虎鱼是猎食性鱼类,非常喜欢吃活饵,喂食活饵可以调动它的活动积极性,也比较新鲜干净,同时捕捉活饵的画面,会让饲养者得到一种满足感和欣慰感。;4、活饵一般可以选择喂食泥鳅、小鱼、小虾等等。喂食泥鳅的时候,一定要用大盐泡着,而且泥鳅生命力特别旺盛,所以喂食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剪成段喂食,以防穿透虎鱼的肠胃。;
5、喂食小鱼的时候,用高锰酸钾或者大盐消消毒,然后用清水饲养几天,期间不给喂食,以免污染水质,保证饲料鱼是健康的。喂虾的时候,一定要去掉虾头虾尾,同样的理由,不能划伤虎鱼的小肠胃。
高原鳅鱼养殖技术培训
泥鳅,一般不适合人工养殖。泥鳅,在中国除青藏高原除西藏林芝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泥鳅不需要专门投喂饵料,便可自身繁衍,为腐食性动物;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
泥鳅,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可出外活动。泥鳅,主要生活在稻田、沼泽以及溪流等处的淤泥地里,体内存在大量的寄生虫。一般食用泥鳅感染寄生虫的风险极大。
泥鳅的血液中和消化道是寄生虫寄生的主要位置,在食用之前,将泥鳅进行充分加热,当然去除掉内脏也十分必要,再经过充分的烹饪之后,确保泥鳅肉熟透,便能避免寄生虫感染。
高原鳅能吃吗
泥鳅别名有:鱼鳅、泥鳅鱼、拧沟、泥沟娄子。
泥鳅是鳅科、泥鳅属鳅类。体长形,呈圆柱状,尾柄侧扁而薄。头小。吻尖。口下位,呈马蹄形。须5对(吻须1对,上颌须2对,下颌须2对)。眼小,侧上位,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鳃孔小。鳞甚细小,深陷皮内。侧线完全。侧线鳞多于150。鳔很小,包于硬的骨质囊内。背鳍短,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胸鳍距腹鳍较远,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10。腹鳍不达臀鳍,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5-6。臀鳍具不分枝鳍条2,分枝鳍条5。尾鳍圆形。
云南高原鳅
西藏总计有73种鱼,隶属3目5科22个属,主要分鲤、鲶、鳅等三个科,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高原特有的尖裸鲤、黑斑原鮡、双须叶须鱼、拉萨裂尻鱼、拉萨裂腹鱼、巨齿裂腹鱼、异齿裂腹鱼、高原鳅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裸鲤,裸鲤为冷水性鱼类。喜栖息于滩边、大石堆间流水缓慢处、深潭或岩缝中,适应性强,在半咸水或淡水中均可生活。
高原鳅种类
鄙人不才,但其确实是鳅类的,应该是某种高原鳅或者须鳅 条鳅
泥鳅高产养殖技术
泥鳅市场价格稳定,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也比一般的水产养殖高,但是养殖泥鳅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我们在养殖泥鳅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饲养池建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清池消毒 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1、鳅种放养
每亩投放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无病无畸形、300尾/公斤的泥鳅苗种280~300公斤,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在水温10~15℃时,浸泡消毒15~25分钟。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天~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1厘米时即可转入到鱼种池中饲养。
泥鳅是喜温的鱼类,最适宜的水温在25-28度,在这个温度内泥鳅的活跃度高所以摄入的食物多,它就能快速生长。
2、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二至三龄的泥鳅性成熟,水温在二十五度左右为最佳,四到九月都可以繁殖,五月下旬到六月下旬是盛产期。
3、日常管理
泥鳅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才能获得较高成活率和产量,特别是在当前高温多雨的季节。在暴风雨期间,塘基或田埂单薄处最容易逃鱼,因此,在放养前要将塘基或田埂加固夯实,在雨季要加强巡视,如发现有裂缝处要及时填补。在进排水口要加固栏栅,以防鱼逃逸。同时在暴雨过后,要及时排出内涝水。
农村养殖
农村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