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新手养的淡水小鱼,淡水野生小鱼养殖技术
淡水鱼的养殖技术
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1、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_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_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_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2、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①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②单养、混养和套养。
③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④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3、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_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_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
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4、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①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②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
淡水鱼养殖技术全集
1,鱼起水后,要养在鱼护里或网里,不能养在鱼箱或鱼包里,箱包里的水容易变浑容易缺氧且材料多少对鱼有伤害(那种铁皮的也不错),就算你把箱包放在池塘里,效果也没有鱼护或网兜好,天冷的时候不明显,天热的时候一对比就知道了。但不管什么天,能延长鱼的存活时间为上策。
2,拿回家的鱼不要养在塑料制品中,寿命大大缩短,如只有塑料制品,则必需保持龙头滴水。
3,有增氧泵的话,尽可能使用增氧泵,能延长鱼的存活时间。
4,鱼身上有病的,或者能看到有血印子的,命不长,不要养。
5,鱼鳞损伤较多的命不长。
6,鱼鳞表面有一面保护粘液,如果损失太多,鱼鳞看上去向乳白色变化,手摸上去没有滑的感觉,有点粗糙,此鱼神仙也养不活。
7,降低养鱼的水温,能延长鱼的寿命。
淡水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
养鱼池塘的条件和建造工程
池塘时养殖鱼类栖息和生长的环境,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和生长,间接影响天然饵料生物的繁殖,两者都会影响池塘的鱼产量。
(一)池塘条件 饲养食用鱼的池塘和苗种饲养池有所不同,主要是面积不大,水较深,注、排水便利,水质容易得到控制。
良好的食用鱼池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水源和水质 水是养鱼的首要条件。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溶氧量高,不含超量有毒物质。
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的水源,加上池塘注、排水方便,这样的池塘有利于密放精养,提高水体载鱼量的鱼产量。
2:面积 面积大小的要求,以能满足鱼类生态和生长的需要为宜。渔谚说:“宽水养大鱼”,充分反映了池塘面积的重要性。
面积大,受风面也大,易使水面形成波浪,促使空气中氧溶入水中,增加水质的溶氧量和促进池水上下对流。
加速上下层水的混合,提高下层水中的溶氧量,这对改善水质,促进物质循环十分有利。
生产实践表明,池塘面积以6670平方米为好。池塘过大,投喂饲料时易造成鱼类摄食不均,水质也不易控制。
日常操作管理、成鱼起捕都有一定困难,鱼产品过于集中,影响鲜活鱼货均衡上市。
3:水深 渔谚说:“一寸水,一寸鱼”,反映了水深和鱼类生长、鱼产量的关系。具备必要的水深,是夺取池塘高产的重要条件。
但过深的池塘,下层光合作用弱,上下层水混合困难,下层溶氧不足,阻碍物质循环,降低池塘生产力,同时对新开挖的池塘也增加土方投资。
因此,池水过深也不好。池水深度一般以2.5~3米为宜。池塘面积较小时,水可略浅些。
4:池形和池坡 池形以长方形为好,长与宽之比以2:1或5:3为宜,这样便于投饲、起捕操作以及起捕网具的规格化,且能节省劳动力。
池子的方向,可根据地形和当地经常刮风的风向而定。因夏季多刮西南风,冬季多刮西北风,一般以南北向为好。
可使塘埂收到风浪冲击的面积大大缩小,同时池水受风面积增大,也有利于池水增氧。池底应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倾斜,高差10~20厘米。
池塘埂面宽度为4~6米,中间埂面宽为8米,土地较多的地区还可适当放宽。塘埂上可留一定面积用于种植青饲料。
池塘坡度以1:2.5或1:3为好。沙土或沙壤土土质松散,可适当将坡度放大些,以减少塘埂倒塌的可能性。
淡水鱼的养殖技术和管理
老板鱼的养殖方法与技术
1、饵料的制作与投放。
鲜料的添加量一般为10%-40%。使用鲜料时,必须经过消毒、清洗处理,并现配现用,以免腐败变质。
投料时应采取投喂的形式,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甲鱼胆小,投料时应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投料量以1-1.5小时吃完为标准,剩余饵料应及时收捡,以作它用。高温季节的投料时间应在日出前投完和日落时开始投喂为宜。
2、水质调节。
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3为宜,如有条件采用微流水养殖效果会更好。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制剂0.5-1ppm、漂白粉2-3ppm、强氯精1-2ppm、生石灰15-40ppm全池泼洒消毒,施药2-3天后全池泼洒5ppm左右的光合菌制剂,能起到调水作用,每月1-2次即可。
3、水面种青,搭建晒背台。
在池塘中离饵料台1米左右处围一个1.5米长宽的框,种植水葫芦。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起到调水的作用,还有利于甲鱼隐藏、晒背、乘凉等。池塘边坡地较少的养殖池应在池中搭建晒背台。
4、定时巡塘,及时清除病死甲鱼。
巡塘是为了及时了解甲鱼摄食、生长活动、病害及池塘水质、设施等情况。池中死甲鱼应及时捞出深埋或焚化,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
淡水鱼的养殖技术有哪些
蓝子鱼的饲养方法注意事项
养殖条件1.场地 目前养殖对虾的池塘均可使用,水深能保持1.5~2.5米为最佳。2.盐度 在14~32的盐度中均适合其生长,22左右的盐度为最佳,有微淡水注入的养殖区生长则较快。3.放养密度 选购体长2厘米左右的鱼苗,按400尾/平方米的密度放养,可根据水质条件做适当调整。4.水温 适宜的水温是22~29℃,海南的气候较为适宜其生长。5.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有条件设为微流水养殖,则效果更好,pH维持在7.2~8.0之间,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饵料系列
篮子鱼是杂食性鱼类,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但经过人工驯化后也能食配合饲料。在投苗下塘的早期应以藻类食物为主,特别是异枝麒麟菜刚生长出来的芽,是其最好的食物。随着鱼体的增大,在驯化成功后应以配合饲料为主,在没有专用的饲料情况下,实践证明,对虾颗粒饲料是较为理想的食物,日投饵量为5%左右,每天投喂两次,上下午各一次。依水温、天气、水质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在养殖过程中,发现其'胃口'不好时可添加些帮助消化的添加剂与主食饲料混合一起投喂。
日常管理
保持稳定和良好的水质环境是日常管理上必须时刻注意的。在新旧水进行交换时,要掌握换水量的多少。实践证明,每隔10天左右的时间换20%左右的水效果尤佳。遇外界水质良好时,可多换些。每次换完水后可用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在第一次消毒完后每隔1天的时间再消毒一次,以5天时间为基准。然后视鱼活动情况及水质情况再决定是否继续泼洒消毒剂。
在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水的适当肥度和透明度,严防池水长青苔,池壁四周发现有长青苔时可人工捡掉。池塘养鱼在养殖期间大量死亡与缺氧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养殖池应尽量保持在较深的水位,可根据池塘载鱼量适当开启增氧机增氧,我们的做法是阴雨天下半夜开启2~3小时,晴天中午开启1~2小时。病害防治
篮子鱼属群体活动鱼种,根据其特点,可判断鱼是否患病,当有个别离开群体自己活动时,就可以充分说明其已患病了。这时可将病鱼捕出放在水泥池中观察、诊断,根据其症状对症下药。目前此方法在高位池塘中操作较为方便。
蓝子鱼养殖发病率不是太高,但仍需做好定期的检查预防工作,在其驯化成功后定期交替喂药饵、抽样观察。在养殖过程中,蓝子鱼发病最多的是弧菌病和白点病,且带有一些季节性,我们一般采用改善水质环境、药物治疗及加强管理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目前治疗此两种病的药物我们使用的是'富康-FU'和'C-98'(此两种药物的主要成份为中药及当地一些草药的合成剂),长达6个小时以上的药浴及内服药混合于饲料中投喂,实践证明,效果比较理想。收获养殖至250克左右时就可以开始出售了,因其在养殖过程中也会出现大小不均匀,可选择捕大留小,分批收获销售。健康、体壮的可作为亲本进行养殖。蓝子鱼的饲养可分为饲喂、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收获等几个内容,每个内容对于蓝子鱼的生长、产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养殖户应引起重视,做好各项养殖工作。
淡水鱼养殖技术pdf下载
水产养殖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受到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微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其主干学科:生物学、环境科学、水产学。其主要课程:鱼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海藻与海藻栽培学、水环境化学等。其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25-30周。
淡水鱼的养殖技术与管理
关键技术
1、池塘的选择
(1)池塘面积:单口池塘面积在5~20亩范围内。
(2)注水深度:平均注水2米以上为宜。
(3)池底要求:选择沙石底池塘,池底平坦,有利于管理和起捕。
(4)水源:柳根鱼适应能力很强,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注排水方便即可。
(5)电源交通:交通要方便,车辆随时进出;动力电、照明电要架设到鱼池边,便于使用渔业机械。
2、放养前准备
(1)清塘:池底淤泥不能过厚,池底淤泥保持20厘米为宜。
(2)消毒:注水前鱼池彻底消毒,杀灭池内病原体。常用方法有两个,一是使用生石灰(每亩100千克),化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二是使用漂白粉(每亩5千克),化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
(3)施肥:每亩施用充分腐熟发酵好的粪肥150千克。
(4)注水:消毒一周后注水70-80厘米,在后期注水由浅入深,少量多次,一直到6月底,注水到达2米。
3、投放春片鱼种
鱼种投放时间在4-5月份,投放规格8~10克/尾,要求体表光滑、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投放密度5000尾/亩。同时搭配投放250克/尾左右的花白鲢鱼种50~60尾/亩,这样既可以分利用水体,又能调控水质。
4、饲料投喂
(1)投喂自制混合饲料
饲料搭配:以豆粕为主占50%,其余如玉米面、米糠、麦麸等品种占50%;
制作方法:在投饲点放置用铁皮制作的方形槽,将豆粕、玉米面、米糠、麦麸等品种按比例放入铁槽内,然后加入适量池水充分搅拌后浸泡半小时,等豆粕泡开后即可投喂;
投喂方法:每2~3亩在背风朝阳处确定一个投饲点,用铁锹人工抛入,抛料面积可适当增大;
日投喂次数:4月下旬每日投喂1次,5-6月每日投喂2次,7-8月生长旺季每日投喂3次,9月每日投喂2次,每次投喂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
(2)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投喂饲料:粗蛋白质含量38%以上,前期投喂破碎料,等柳根鱼尾重长到25克后,开始投喂粒径1毫米的颗粒饵料,一直到上市前;
投喂方法:使用投饵机驯化投喂;
日投喂次数:4月下旬每日投喂1次,5月每日投喂2次,6月每日投喂3次,7-8月每日投喂4次,9月每日投喂2-3次。
5、日常管理
(1)做好水质调节工作
春片鱼种入池后,每隔10天注水一次,一直到6月底水深达到2米;定期换注新水,保持良好水质环境;正确使用增氧机,保持池水含氧量充足。
(2)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定期目检和镜检鱼体,避免因病害造成不必要损失;每隔10-15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每次亩用量为20千克,这样既可以调节水质,又能防治细菌性、病毒性鱼病。
淡水鱼的养殖技术实验报告
需要大型的水族箱,应选择与体型相当的鱼类一起混养,避免与体型过小的鱼类和攻击性强的鱼类一起混养,不少人在赤手捕抓龟壳攀鲈时常被其竖起的吻侧及鳃盖锯片刺伤,因此认为此物种凶猛异常。其实在不受到攻击和合理的饲养环境下此物种更多的时候表现出温和、和平甚至是安静的。但过于饥饿或饲养空间过小的情况下此物种会表现得很具有攻击性的。
畜牧养殖
畜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