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鲴鱼养殖方法,黄尾鲴鱼养殖
黄尾鲴鱼养殖密度
随着鱼苗长大要补充饲料,可继续施放经发酵的粪肥培育水色和适量泼洒豆浆,半个月后鱼苗长至3厘米时开始投喂米糠 、麦麸等精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0%。萊垍頭條
鱼苗培育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好水质,由于经常施肥和投饵,粪渣残饵容易败坏水质,因此每隔2-3天换水三分之一,最好保持微流水。还可在育苗塘中放养一些水仙、浮萍等净化水质。萊垍頭條
鱼苗长至3-5厘米时要进行拉网锻炼的分疏放养,同一池塘鱼苗规格尽量一致,一般放养密度3-4厘米的每亩放养8-10万尾,5-6厘米的每亩放养5-6万尾。萊垍頭條
经过2-3个月的培养,可长成6厘米以上规格的鱼种,这时可进入养成阶段。垍頭條萊
黄尾鲴鱼养殖技术
黄尾可以养在自己池塘。
1、池塘选择
黄尾鱼鱼苗孵出5天后体长在0.5厘米左右,可以进行鱼种培育,育种塘用土池,面积在1-2亩,水深控制在1.6米左右,保证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并且投放黄尾鱼前,每亩要用生石灰消毒。
2、施入底肥
为了给黄尾鱼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要在池塘中施入腐熟发酵的粪肥,每亩的用量在500公斤左右,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黄尾鱼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投喂饵料
黄尾鱼在生长的不同阶段要投喂不同的饲料,刚放养时以熟蛋黄粉为主,随着鱼苗长大要适量泼洒豆浆,等黄尾鱼长到20-50厘米的长度时,可以喂食米糠 、麦麸等精饲料。
4、池塘管理
在养殖黄尾鱼的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好水质,由于经常施肥和喂食,水质容易滋生细菌,因此每隔2-3天就要换一次水,最好保持微流水,还可以在池塘中栽种水草、浮萍等,让黄尾鱼健康生长。
黄尾鱼生长区域
黄尾鱼是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圆吻鲴、银鲴等四种鲴鱼统称,属鲤形目、鲤科、密鲴亚科、鲴属。其中黄尾密鲴是湖南省洞庭湖水系的名产,由于此鱼鳍与鱼尾分别呈青黄色与桔黄色,规格一般在500克左右,湖南地方名为黄板刁。垍頭條萊
鲴鱼其他地方名有:黄姑子、板黄鱼、沙姑子、黄条、黄川、黄尾鱼,川条子(苏鲁地区对银鲴和细鳞斜颌鲴的称谓)。萊垍頭條
黄尾鱼养殖条件
1、黄鳝:萊垍頭條
黄鳝又名鳝鱼。体细长呈蛇形,体长约2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头粗尾细,体表有一层光滑的黏膜保护,无鳞,色泽黄褐色,体则有不规则的暗黑斑点,各鳍不发达基本消失,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刺少肉厚。肉嫩味美。萊垍頭條
2、黄鹂:頭條萊垍
黄鹂是雀形目、黄鹂科的1属。共有31种。中型鸣禽。喙长而粗壮,约等于头长,先端稍下曲,上喙端有缺刻;鼻孔裸露,盖以薄膜;翅尖长;尾短圆,跗跖短而弱。体羽鲜丽,多为黄、红、黑等色的组合,雌鸟与幼鸟多具条纹。條萊垍頭
3、黄鼬:萊垍頭條
黄鼬是哺乳纲、鼬科的小型的食肉动物。俗名黄鼠狼。栖息于平原、沼泽、河谷、村庄、城市和山区等地带。夜行性,主要以啮齿类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其他小型哺乳动物,每年3-4月发情交配。选择柴草垛下、堤岸洞穴、墓地、乱石堆、树洞等隐蔽处筑巢。雌兽妊娠期为33-37天。通常5月产仔,每胎产2-8仔。与很多鼬科动物一样,它们体内具有臭腺,可以排出臭气,在遇到威胁时,起到麻痹敌人的作用。頭條萊垍
4、黄颡鱼:頭條萊垍
黄颡鱼是鲿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黄颡鱼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营底栖生活,尤其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且腐殖质多和淤泥多的地方。杂食性,自然条件下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萊垍頭條
5、黄金蟒:萊垍頭條
黄金蟒为脊索动物门,是缅甸蟒蛇的白化突变种,是一种十分稀少的变异品种。黄金蟒的成体可以长到约7米长。在野外的黄金蟒如果有机会与另一条黄金蟒交配,就会将它独特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但是这种概率十分小,因而黄金蟒十分难得。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北部。萊垍頭條
黄尾鲴鱼能长多大
最大的黄尾鱼一般不超过两公斤,因为他体积小。條萊垍頭
黄尾鱼饲养技术
鱼苗培育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好水质,由于经常施肥和投饵,粪渣残饵容易败坏水质,因此每隔2-3天换水三分之一,最好保持微流水。还可在育苗塘中放养一些水仙、浮萍等净化水质。
黄骨鱼的养殖密度
珠三角地区冬季养殖黄骨鱼(学名黄颡鱼)主要的问题有水发黄、吃料差、冬季瘦身、来年春季水酶病、肠炎出血等病害严重。这些问题直接或者间接的给各位黄骨鱼养殖户造成损失,也给运输、各级鱼中直至餐桌的各环节造成很多损失。
冬季水温逐渐降低,光照相对减弱。黄骨鱼塘由于常年的有机质偏多,水体中钙镁等离子的缺乏,养殖密度大,更容易水体发黄,藻类死亡、引发水底氧气含量低。
对于冬季黄骨鱼越冬,肥水重要
冬季肥水技巧第一步:全塘泼洒生石灰,使水变清,透明度增加,补钙镁等营养因子,给藻类的生长营造一个营养物质充足、光照深度足够的环境,就像什么样的土壤能生长出什么样的植物类似,这一步做的好当然也会因为个别鱼塘的土质底质等原因生长出来各种不同的藻类种群,其中以黑褐色的硅藻种群最佳,以绿藻类为主的藻类种群也非常不错。这一步很关键,如果有机质过度,冬季生蓝藻也非常常见。总之这个季节有藻好过没有藻,藻多好过藻少。
第二步:水清后全塘使用EM菌及高效肥水物质如澳华生物净水宝+肥水宝,晴天白天多开增氧机。这样可以达到冬季快速肥水的目的,肥水一次基本可以维持一个冬季。因冬季藻类生长速度慢,使用EM菌分解死藻加速新藻生长,同时通过肥水宝直接增加藻类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从而加速藻类的生长。
肥水后就是保障吃料的阶段,很多养殖户老板认为,冬季鱼类的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不重视冬季的摄食。鱼类属于变温动物,在珠三角区域,整个冬季的水温普遍高于15度,这是黄颡鱼可以吃料的温度。而且水温越高,鱼类代谢所需的能量越多,冬季吃料差那么鱼的瘦身会更加严重(吃料差的鱼瘦身基本有20%-30%),如果一张塘每条黄骨鱼瘦20%,那么一万斤鱼一个冬季就要减重2000斤左右,即损失2万元以上。
冬季吃料的消化利用率也比高温季节要明显的好,消化时间长,能耗较低,冬季水温低水体的饱和溶氧高,冬季吃好料的性价比最好。据在养殖户多年的跟踪中发现,高温季节每天投喂12包的高档黄骨鱼料,在没有顶塘的情况下,月增重0.3两/尾,在冬季12月-2月这三个月的跟踪中发现,肥水情况下,使用高档饲料每天投喂2-4包,平均三包,这三个月的平均增重0.5两/尾。总吃料量没有超过高温季节的一个总饲料量 。换个角度看即冬季使用高档料一包的长鱼量相当于高温季节的三包。
黄尾鱼繁殖与生长速度
黄尾鱼的习性及食性。萊垍頭條
黄尾鱼大多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宽广自然水域的底层,但这些年随着人工繁殖鱼类技术的发展,大江南北很多地方引进放养的池塘里也能见到它的踪影,其属高氧鱼类,群聚性强,生殖季节亲鱼群集溯游到浅滩处产卵,2冬龄性成熟一年可长到150-200克,二年可达300—500克左右,成鱼一般的规律是春秋游浅水,夏冬入深潭。黄尾鱼食牲杂以天然水生昆虫、浮游生物、底生硅藻、绿藻、兰藻等为主,是池塘水库的清洁夫。條萊垍頭
黄尾鱼怎么养殖
黄尾鱼最大能够长到1.5斤左右,不过因为养殖技术等因素的不同,因此它具体能长多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定。
在养殖黄尾鱼的时候需要在周围有充足的水源且排灌方便的地方建造养殖池,并在投放鱼苗前用生石灰给池塘消毒,而且还要往池塘中撒入适量腐熟发酵的粪肥,以此来培育天然饵料。
此后需要根据黄尾鱼的生长情况投放不同的饲料,比如在刚放养时可以投喂熟蛋黄粉,而在它长至20-50cm时可以投喂米糠。
黄尾鲴鱼最大有多重
青尾鲴最大有一斤,黄尾鲴为鲤科鲴属的鱼类,俗名黄尾、黄片、黄鱼、黄姑子。黄尾鲴是淡水生长的中小型鱼类,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体长稍扁,头小、尖,吻端圆突,口近下位,呈一横裂,下颌有一发达的角质边缘;背侧灰色,腹部白色,鳃盖后缘有一条浅黄色的斑块,尾鳍桔黄色。萊垍頭條
主要摄食植物碎屑、腐殖质和底层着生的藻类,池塘养殖可投喂糠、麸。最适生长水温22℃-24℃,耐氧能力近似白鲢。在自然界中,黄尾鲴1龄鱼可达100-200克,性成熟期为2龄,繁殖季节在4-6月份,亲鱼集群溯游到浅滩产卵。萊垍頭條
养龟
养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