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养殖对虾气泡病,水产养殖南美白对虾气泡病

养殖对虾气泡病,水产养殖南美白对虾气泡病养殖对虾气泡病,水产养殖南美白对虾气泡病

对虾养殖病害防治

1、池水pH值的调节。南美白对虾养殖适宜的池水pH值范围是7.9-8.5,整个养殖过程都要求池水pH值保持稳定,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虾的生长。

解决方案:池水pH值过高,可施用降碱菌(醋酸菌及乳酸菌制剂)或工业醋酸调节;pH值过低,可施用熟石灰调节;若pH值不稳定,上午和下午变化差值太大,可施用大理石粉、白云石粉(碳酸钙)和小苏打,以提高水体的缓冲能力(即增加水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2、水色发红、发白、发黑的处理。虾池水色发红是甲藻繁殖过盛,而水体发白一般意味着细菌大量滋生,发黑则是水质严重老化、有机物含量过多。

解决方案:先排掉50%的池水,在晴天上午施用强克202,3小时后加水,下午施用超级底净,晚上增加增氧机开动时间,72小时后再施用绿水利生素或益水宝(芽孢杆菌),水质即可转为正常。

3、防止“转水”和“倒藻”。在“转水”发生前,虾池水体表面暗淡,此时排水30-40厘米,施用活性黑土(腐植酸钠),再加水至原水位。养殖前期出现“倒藻”,主要原因是水体缺乏营养盐类,应施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5-30厘米;养殖后期出现“倒藻”,是因为水质老化,应先排水30-40厘米,施用益水宝,然后加水至原水位。

4、怎样抑制丝状藻。南美白对虾虾苗下池后,池底产生丝状藻,主要原因是肥水后时间过长,池水太浅,水质偏瘦。此时不能施肥,否则丝状藻会迅速长满整个池底,也不能使用药物。

解决方案:添加新水至水位达1米左右,每亩水面1米水深施用光合细菌5公斤,或从其他健康池抽水引进藻种,在晴天上午施用活性黑土处理水质,并遮挡阳光,再施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快速肥水,保持水体透明度20厘米,两天后丝状藻会因得不到阳光而死亡。

5、暴雨之后的虾池管理。台风、暴雨容易造成养殖池水体温度、盐度、溶解氧出现严重分层现象,pH值急剧下降,并可能产生底部缺氧,出现“倒藻”现象,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极为不利。

解决方案:暴雨过后要开启增氧机,用熟石灰调节池水pH值至正常,投饲量适当减少,也可以暂时停喂。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维生素C、对虾病毒净及生物酶活性添加剂等,增强对虾抗应激能力。

6、养殖前期不宜大排大灌。关于养虾能否“大排大灌”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但这主要看对虾体质、虾池水质和水源供应情况而定。南美白对虾养殖前期和中期(养殖60天以内),不宜大排大灌。养殖后期(养殖90天左右)水色浓,透明度低,可以进行大排大灌,排水量可达到或超过50%。但在疾病发生期,则不能大排大灌。

7、怎样提高淡水养殖成活率。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虾类,在淡水内养殖,生长速度和病害防治比海水养殖更具优势。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虾苗淡化技术和提高虾苗下池成活率技术。虾苗从海水到淡水,需要一个渐进的淡化适应过程,淡化时间不能过短。南美白对虾育苗场只能将盐度淡化到2-5‰,养殖场要设置小水池(30-50平方米),配制与育苗场盐度相同的人工海水,用工业盐和海水微量元素配制,也可用盐卤或自然海水配制。先将虾苗放到小水池中,投喂虾片或丰年虫,并充气以防缺氧,每天添加淡水,注意观察虾苗的反应,每天可降低盐度0.5-1‰,约经10天左右,盐度降到0.5‰以下时,虾苗适应淡水,可以从小水池转移到大池中养殖。在养殖后期,要控制蓝藻过度繁殖,防止水华危害。

8、虾池水体发光怎么办。造成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发光的原因是发光细菌、发光甲藻和夜光虫大量繁殖。水体发光时,如果尚未放苗,应排掉池水,重新进水、消毒、培肥。已经放苗的水体发光池,应使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迅速培肥水质,使水体透明度保持20厘米以内,发光现象即可消失。

9、快速处理严重恶化的虾池底质。造成虾池底质严重恶化的原因有:养殖前期肥水过度,肥料施用过多;饲料投喂过多,饲料残留、粪便沉积;水质调控处理措施不妥,消毒剂种类和用量使用不当,杀灭菌藻严重,尸体腐烂,造成底质严重恶化,流质性淤泥过厚、发臭、发黑,水体透明度极低,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

解决方案:⑴每次排换水30厘米,连续2-3次。保持水深在1.3米左右,开启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利用水流的向心力,将淤泥推送到池塘中部,利用中间排污系统将淤泥排出池外,保持池塘四周底部干净。⑵使用绿水利生素等有益微生物活化后拌沙遍撒,让其沉入底部,分解氧化淤泥。捞除水面浮物。5天后,加水恢复到原水位。

10、辨因解决对虾游池问题。南美白对虾游池表现为虾沿池边不停狂游,直至体力衰竭,若处理不当,会发生重大损失。南美白对虾游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饲料投喂不足,产生饥饿性游池。判断方法:有部分虾沿池壁来回游动,寻找食物。解决方案:增加投喂量,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或利胃宝,并适量换水。

⑵底质严重恶化,底部缺氧造成游池。表现症状为虾快速狂游。此时应检查池底,化验水质,看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含量是否超标。解决方案:排换水30厘米,开启增氧机,并施用绿水利生素、益水宝或中鱼高能复合菌等,改善水质。

⑶习性性游池,每逢初一或十五,月缺月圆,潮涨潮落时,对虾会随潮汐的变化规律而活动频繁。这种游池不很强烈,但吃食量明显减少,1-2天可恢复正常。解决方案:在游池时排水30厘米以上,快速加水复位,同时停止投料,促进对虾同步脱壳,促进生长。

⑷由于环境(气候、水质)突变或感染病症,虾产生强烈不适,引起应激性游池。解决方案:提高水位,施用活性黑土,在饲料中添加对虾病毒净和免疫多糖及生物酶活性添加剂等抗应激药物,采取防病措施,预防病害发生。

⑸水下游池(也称暗游池)。这种情况很难发现,危害也大,需要养殖者认真观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迅速解决。

11、治病解毒防“死底”。南美白对虾养殖到50-60天,体长6-7厘米时,普遍存在“死底”问题。“死底”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感染桃拉病毒和亚硝酸中毒。

解决方案:⑴排换水30厘米,用强克101消毒,连续2天;施用超级底净处理底质。⑵开启增氧机,3天后,施用硝化宝或硝化素,用沸石粉拌和,使之沉入池底。⑶在饲料中添加对虾病毒净或强肝灵和免疫多糖等,每天喂2次,连喂7天,“死底”现象会逐步减少,直至停止。在治愈后要勤观察,做好预防工作,否则会周期性出现死亡高峰。

12、弱毒性白斑病可以治愈。南美白对虾白斑病分细菌性白斑病和病毒性白斑病。细菌性白斑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病毒性白斑病又可分为强毒性白斑病和弱毒性白斑病。强毒性白斑病(又称硬壳白斑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具体症状:对虾全身布满白斑,斑点很有规律,呈花朵状,圆心明显,甲壳很硬,容易剥离,肝脏、胰脏肿大、糜烂。这种情况应果断处理,不得拖延。弱毒性白斑病可以治愈,主要是通过调节水质和增加虾体免疫抵抗能力。用强克101进行水体消毒,连续2次,用活性黑土处理水质。72小时后,用益生素、绿水之源活菌改善水质,辅以内服对虾病毒净、免疫多糖、维生素C等。切勿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消毒剂,否则会加速南美白对虾死亡。

观赏虾疾病防治

你好 很荣幸能回答

没必要治吧 不美观而已 如果非要治 你可以拿镊子夹一块生化棉试试手动蹭掉

减少光照 勤换水 可减轻绿藻

对虾养殖病害防治方法

找到些,让你参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白斑综合症 病症:病虾离群空胃,摄食量大减,头胸甲与腹甲容易剥开,甲壳上见规则形状之白斑。

病虾鳃丝发黄,肝胰腺肿大,糜烂,通常在几天内便可发生大量死亡,若水质稳定营养全面,则可维持1个月左右。

死亡进程随着体长的增加而缩短,即大虾死亡速度高于小虾。

2、黄头病 病症:病虾活力低下,食欲减退,在水面胡乱游动,头胸甲呈现黄色或者发白,鳃变成淡黄色到棕色,肝胰腺变成淡黄色。

3、白对虾红体病 病症:主要发生于南美白对虾。

绝大部分病虾红须、红尾,体色变成茶红色;病虾不摄食或少摄食,在水面缓慢游动,捞离水后即死亡;部分病虾甲壳与肌肉易分离;久病不愈的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的黑斑。

对虾发病后病程极短,从发现病虾到病虾拒食仅仅5-7天,而后转人大量死亡,通常在10天左右,以后症状有所减缓转入慢性死亡阶段,时有死虾发现。

一般幼虾易发生急性染,死亡率较高,而成虾则易发生慢性感染,死亡率相对较低。

4、传染性皮下与组织坏死病 病症:病虾离群不摄食,间断浮上水面。

濒死对虾微微发红,肝胰腺、头胸甲变淡黄色或白色。 对虾细菌真菌病 1、红腿病 病症:病虾附肢变红,头胸甲鳃区呈黄色或浅红色,肝胰脏萎缩糜烂,病虾发病2小时后开始色变成茶红色。

2、烂眼病 病症:病虾漂浮于水面翻滚,眼球肿胀,由黑色变成褐色,进而溃烂,有的只剩下眼柄,一般在高温季节常见,病虾大都在1周内死亡,死亡率在30%左右,养殖密度高有机质丰富及盐度低的水域容易发生。

3、烂鳃病 病症:病虾鳃丝呈灰色,肿胀,鳃丝溃烂,病虾呼吸困难,摄食不振。

4、肠炎病 病症:病虾游动缓慢,在低倍镜下检查可见胃部有淡黄色的菌落,病虾摄食不振,该病在对虾幼体阶段极易发生,死亡率极高,在2-3天内可达95%。

5、荧光病 病症:由亮弧菌、发光假单胞菌、哈维氏发光杆菌等感染,病虾在黑暗处发荧光,夜晚可见水色闪闪发光,虾由断触须,摄食减少,在池边缓慢游动。

对虾育苗阶段发生较多。

6、镰刀菌病 病症:病虾鳃、头胸甲、附肢、腹甲有黑色的斑块,镰刀菌寄生于鳃部时引起鳃组织坏死变黑,该病与甲壳溃疡和黑鳃病相似,所以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如发现菌丝及分生孢子,则可确诊。

7、甲壳溃疡病(褐斑病) 病症:病虾的体表甲壳和附肢上有黑褐色或黑色的斑点状疡,斑点的边缘较浅,中间部颜色稍深,病情严重则溃疡初迅速扩大形成黑斑,造成虾陆续死亡。 对虾其他病 1、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症:病虾鳃部变成黑色,附肢、眼及体表呈灰黑色绒毛状,蜕皮困难少呼吸困难,底质含有大量腐植质且老化的池塘易发生此病,且容易引起细菌继发性感染而发生大量死亡。

2、丝状藻类附着症 病症:病虾鳃部为黑色或褐色,附肢似有棉絮状附着物,鳃丝变成黄色或褐色,附有丝状物,病虾呼吸困难,通常在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易诱发。 2002年华南地区对虾病害流行情况:

1、淡水半咸淡水养殖养殖对虾常常诸多病一起发作,白斑、红体、断须、烂腮、黑鳃、寄生虫等搀杂一起。

海水养殖区域多出现红体、断须病,出现较多公孙虾现象。

2、暴发性死亡较少出现,上半年虽然病害发生频繁,但是死亡率相对病害发生率不高,下半年死亡率呈上升趋势。3、养殖40天左右是病害发生高峰期。在淡水半咸淡水养殖区稍微会提前一点。 2003年对虾病害流行初探:1、目前发病情况较2003年有很大不同,诸多病害羼杂发生的情况在海水养殖区域常有发生。2、暴发性死亡率上升。3、病害发作高峰期提前,有的池塘甚至在放苗十来天的时候就开始大规模死亡。据专家介绍,是对虾种质的问题。 对虾病害防治综合措施: 养虾的主要工作是养水、维护底质。因为对虾患病,多属于条件致病,水质恶化导致对虾摄食下降、体质变差,条件致病菌、病毒侵袭对虾,对虾开始发生病害。一旦对虾发生病害,可以通过细心观察水环境、患病虾体情况、测试水质因子、底泥状况来了解病害源侧重那一方面:是病毒病为主要病害因子还是细菌病为主要病害因子,是天气变化导致的应激反应还是pH变化导致的应激反应,等等。因为目前对虾病害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因此我们通常以防为主。 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来临之时以三步骤处理:第一步:消毒剂处理水体中病菌病毒,目前常用的消毒剂主要为卤素类消毒剂,比如三氯异氰尿酸、有机碘等。施用消毒剂处理之后看对虾体质状况决定下一步处理措施。第二步:经过第一步处理之后,如果对虾体质较差,则需要减轻消毒剂用量,或者不用消毒剂,转而使用内服保肝强健药。如果对虾体质还好,则可以在施用消毒剂的同时内服保肝强健药、抗菌素等。第三步:如果对虾体质好转,则可在加大内服强壮药剂的基础上,使用微生物制剂调理水色,将用过药物的水体纠正过来。如果对虾疾病仍然不好转,则需要调整用药策略,换一种消毒剂、抗菌素来用。

观赏虾病害

通过臭氧消毒设备的杀菌装置可对生物卵消毒、养殖水杀菌、设施消毒,可以防止病原体的侵入。

臭氧具有强烈的杀菌消毒和水质净化作用,而且无毒无害,是水产养殖和育苗生产中最理想的杀菌净化剂,对防治鱼、虾、臭氧发生器厂海胆、河蟹、甲鱼等生物病害,改善水产养殖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虾的疾病与防治

软壳形成原因是水中生物钙含量偏低,或者虾的钙摄入不足(如过多服用抗菌素等)。因此,软壳症的预防应从内服营养药入手,主要方法是:1、少用抗菌素或停喂含抗菌素的饲料。2、增加水中生物钙和相关的营养素。

如每15天撒一次健壳素,同时口服康健特号或氨维佳。如发生了软壳症死虾时,必须以理智的方法处理,不可乱用药或希望今天投药明天生效。由于完好虾壳的形成须在10-15天内才能恢复,因此养户必须要有耐心,切不可几天换一次治疗方案。如我们针对某村的养户采用成功的治疗方法是:1、隔5天用一次健壳素连用2次或3次,用量按照按每亩1米水深用400-600克全池泼洒。2、口服虾病宝特号预防感染,每公斤饲料用4-6克拌料。3、口服氨维佳促进钙吸收,每公斤饲料用4-6克拌匀。

其效果表现为:用药第7天后死虾从最高峰每天300只降到100只;第15天,每天四五只;过了20天再没有出现死虾。

养虾发病需要什么药

对虾肠炎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1、细菌性肠炎。主要以弧菌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居多,此类池塘多伴随着底质的恶化,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

细菌性肠炎其症状为:病虾消化道呈红色,胃部最明显,中肠变红并肿胀,直肠(后肠)变混浊,界限不清,对虾体表颜色加深。病虾活力减弱、厌食、生长慢。

2、藻毒素中毒。养殖水体中有害藻占优势后,在其生理活动过程中和死亡后释放藻毒素到水体中,或者对虾摄食了有害藻类,导致对虾的中毒诱发肠炎,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养殖户也经常发现。水体中一旦出现有害藻占优势之后,如果不及时处理,不用一周,对虾出现肠炎是大概率事件。

3、饵料当中的毒素对对虾肠道的影响,诱发肠炎。如变质的饲料当中存在的氧化油脂和黄曲霉毒素,被对虾摄食之后,对对虾肠道的黏膜上皮细胞具有毒害作用,导致对虾肠道组织出现损伤,进而出现炎症。

对虾肠炎的处理建议

1、症状比较轻的池塘。建议使用优质的“乳酸菌群”+粗蛋白饲料(如米糠,麸皮)浸泡2小时后直接投喂,调理对虾的肠道。也可以使用“聚能菌素”、“水维康”(复合益生菌)等进行拌料投喂。

2、情况严重的,需要使用抗菌素(如血立止,诺立康等,含量为10%的国标产品每100克拌料10千克)+渔乐健,以及水产复合多维拌料内服。连续使用3-5天,之后再用活菌拌料内服,调理肠道,较少肠炎复发的概率。

在内服的同时,建议外用“安洁”(聚维酮碘)或者“铂立康”、“噬菌肽”消毒剂1-2次,杀灭池塘底部的病原微生物,最好使用氧化型底质改良剂(如“底复壮”、“氧复壮”、“铂源盾-底盾”“底源康”等)改底1-2次,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如果是养殖水体藻毒素中毒导致的肠炎,需要先使用“解毒保肝素”进行解毒,视情况连续使用1-2次。之后在大剂量地使用“水维康”、“藻毒分解素”,压制池塘内的有害藻,调节养殖水体的藻相。

对虾养殖常见病害

养虾先养水,改底是基础,培藻是关键,水质、底质、藻相、溶氧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因此,养水调水、改底、培藻,增氧协调管理很重要。要想水质活爽,必先培出优良的藻相;要想水色藻相稳定,底质的改良和养护不可忽视。水体90%溶解氧源于藻类光合作用,在养殖过程应尽量培养池塘水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维持水体一定的肥度来保持藻相,提高对虾应激能力。

当前养产殖业水源污染越来越明显,养殖过程中调节水质真的非常重要。加上多变的天气台风、暴雨,高温,容易造成温度、盐度变化大,溶解氧低,水体分层及PH值极速下降,甚至产生底部缺氧,倒藻现象,对养殖极为不利。

怎样判断好水?

1、水色的标准:

优良水质的标准是:“肥、活、嫩、爽”。

肥就是浮游生物多且可供鱼虾消化食用种类数量多;水体带有一定的透明度(25-30公分左右)。

活就是水色和水体透明度随光照时间不同的有变化早上清爽,下午较浓,藻类处在不断被利用和不断增长、池塘中物质循环处于良好状态,浮游动、植物相对平衡。

嫩所指的是藻类生长良好,水色鲜嫩呈现色泽,且不发暗。

爽指水体悬浮物或溶解的有机物较少,水质清爽不发粘,水面无油膜泡沫,和浑浊度低。

2、水色水质辨别:

水要“五看”

①水的颜色

一类以黄绿色为主,另一类以茶褐色为主。

②水色变化

水色的变化是“活水”死水的证明,有“日变化”和“旬变化”两种,通常容易被利用的浮游生物且大多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因此形成池水透明度的“日变化”。另:每一个礼拜左右水色浓淡呈周期性的交替出现,这就是“旬变化”。要记住:凡是水色会变化的虾塘就是一塘“活水”,否则就可能是一塘死水。

③透明度

透明度小于10公分为较肥水,大于50公分的为瘦水,过肥用菌调,过瘦追加肥。

④水面有无“水华出现

要控制水华的出现,方法:减少或停止追肥或投喂,换一部分老水后引注新水,用生石灰或者二溴海因全池泼洒。消毒

⑤池塘下风处的油膜泡沫。

在没有水华的池里,从下风处水面油膜颜色面积大小来衡量水质的好坏。肥水池下风处的油膜多,沾粘,发泡,有腥味,上午呈现黄褐色或烟灰色,下午呈绿色,通常的俗语“早红晚绿”。如果水面长期有一层不散的铁锈膜和死藻,则说明池水瘦而老化,必须引注新水并消毒追肥调节水质。

水色藻相

①常见的好水色有以下4种:

黄绿色:以硅藻为主,绿藻、裸藻次之;

草绿色:以绿藻、裸藻为主,油绿色主要是硅藻、绿藻、甲藻、蓝藻;

茶褐色:以硅藻、隐藻为主,裸藻、绿藻、甲藻次之。

②常见的坏水色有以下几种:

水色呈蓝绿、灰绿而浑浊,高温天气在下风一边的水体表面出现灰黄绿色浮膜,表明水质已老化,以蓝藻为主,数量占绝对优势;盖过了有益藻类生长;

水色呈灰黄、橙黄且浑浊,在水体表面有同样颜色的浮膜,表明水色过浓,水质恶化,以蓝藻为主,且开始大量死亡;有阵阵腥臭味;

水色呈灰白色,水体中大量的浮游生物逐渐死亡,水质开始恶化,水体溶氧低,有泛塘浮头的危险;

水色呈黑褐色,表明水质接近恶化,施用较多的有机肥 、水体腐殖含量多,以隐藻为主,蓝藻次之;

水色呈淡红色,颜色浓淡分布不匀,表明水体中的水蚤繁殖过多,藻类很少,溶氧量很低,已发生转水倒藻和水体分层现象,水质较瘦;

影响水质的几个重要因子

(1)影响水质的重要因子 ——溶解氧

池中水体溶氧解低于2毫升,对虾呼吸就会加快,体力消耗就会加大。长时间处于低氧状态,对虾生活机能会减弱、行动迟缓、摄食不良、容易浮头,吃料缓慢甚至不吃、生长受到抑制,逐步会造成慢性病害,对虾肝胰腺破损,发生偷死。

(2)影响水质的重要因子——PH值

①PH值对水质和养殖动物的影响

一般对虾适宜生长的水体PH值是8.2至8.5左右,水体PH值过高容易腐蚀对虾鳃组织,增加水体中氨氮的毒性,容易引起对虾大量死亡。PH值过低可使对虾血液的PH值下降,减弱其吸氧能力,易造成对虾缺氧浮头,此时应停止摄食,

稳定PH值常用的有生石灰,和钙磷剂提高水体的缓冲力,接着用“利生素”+碳活力+益藻肥水膏进行调水,如果对虾有不良症状,要先使用聚维酮碘或者二溴海因进行消毒,晚上投放增氧剂打足增氧机,第二天早上解毒投放底改用以缓解症状。

(3)影响水质的重要因子——亚硝酸盐亚

亚硝酸盐是对虾养殖中诱发爆发性疾病的最重要因素,应控制在0.25左右。池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3以上时,对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会随着逐渐减少,血液循环能力差,虾头鳃部组织出现病变肝脏红肿空肠空胃,呼吸困难,反应迟钝,严重时发生游塘下沉死亡。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的中间产物,硝酸盐是一种优良的肥源,亚硝酸盐偏高时,说明氮源充足,能量物质不足。此时要添加有效碳源培养有益藻类消耗氮源,来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用光合菌+碳源素和芽孢杆菌,再配合肥水膏使用。

(4)影响水质的重要因子——氨氮

①处理氨氮是调水的关键措施

高温天气和PH值过高都会使氨氮的毒性增大,为了保证对虾安全,要将有毒的氨氮浓度控制在0.25以下,0.5的浓度对虾会慢性中毒。

氨氮来源于有机物的分解,一般按增氧、消毒、解毒、改底、调水的步骤去处理:

增氧:傍晚抛洒增氧剂加清凉型解毒底改如果可以可适当换水。

解毒:泼洒解毒绿水宝,解除水体各种毒素

调水:肥水碳元素+光合菌,混合后全池泼洒。可两天后再泼洒一次。

(5)影响水质的重要指标——硫化氢

池底清道夫底改是去除硫化氢的最佳处理效果

养殖水体中出现底质发黑、水体异味较重,表明硫化氢的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活力和抗病能力都会衰减。硫化氢浓度升高至0.5时,会严重破坏虾的中枢神经,硫化氢与虾血液中的铁离子结合使血红蛋白减少,导致对虾呼吸困难,甚至中毒死亡,水产养殖水体硫化氢的浓度应严格把控在0.04以下

处理方案:池底清道夫+光合菌,混合后全池泼洒。严重的可2天后再泼洒一次,能有效控制硫化氢

水体浑浊,和水色不良等的把控要根据个人判断来对症下药,建议先给水体做个化验检查各项指标的数值,肥水调水在养殖行业永远是说不完的话题,需要个人整合自身养殖状况在对比情况一致在处理。

养蜂


养殖对虾气泡病,水产养殖南美白对虾气泡病
  • 种木菌种制作的方法是怎样的,种蘑菇教程菌种制作
  • 种木菌种制作的方法是怎样的,种蘑菇教程菌种制作 >> 种木菌种制作的方法是怎样的,种蘑菇教程菌种制作...

    养殖对虾气泡病,水产养殖南美白对虾气泡病
  • 虎皮鹦鹉巢箱需要清理吗,虎皮鹦鹉的巢箱怎么做-
  • 虎皮鹦鹉巢箱需要清理吗,虎皮鹦鹉的巢箱怎么做- >> 虎皮鹦鹉巢箱需要清理吗,虎皮鹦鹉的巢箱怎么做-...

    养殖对虾气泡病,水产养殖南美白对虾气泡病
  • 蜂群想逃有什么办法,我去喂蜂-蜜蜂马上群逃有什么办法让它们不逃
  • 蜂群想逃有什么办法,我去喂蜂-蜜蜂马上群逃有什么办法让它们不逃 >> 蜂群想逃有什么办法,我去喂蜂-蜜蜂马上群逃有什么办法让它们不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