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殖野生鲢鱼,养殖鲢鱼养殖技术
鲢鱼养殖技术要点
在放养鱼苗前要清整鱼池,进行消毒,然后投入有机肥培育浮游生物,放养后前期可以投喂豆浆、豆饼浆等食物,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后面再调整饲喂措施,除此之外每天还要巡查池塘,了解鲢鱼的生长情况。
1、鲢鱼的生长习性
鲢鱼一般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层,在春、夏、秋三季鲢鱼大多在水域的中上层活动觅食,到了冬季则会潜到深水区越冬。鲢鱼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在鱼苗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在生长到1.5 cm以上后则逐渐的转为摄食浮游植物。另外,鲢鱼的摄食性还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一般在春秋两季,除了浮游生物外,还会摄食大量的腐屑类饵料,在夏季水位较低时,鲢鱼的摄食量增加,并且水位越低,摄食量越大。冬季进入越冬期后则基本上不摄食,并极少运动。
鲢鱼喜高温,适宜的水温为23~32℃,因此在炎热的夏季,鲢鱼的食欲最好,此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可提高产量和质量。鲢鱼生性较为活泼,喜欢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但是行动较为笨拙,个体大小相似的鲢鱼常喜欢集群的游到水质较肥的明水区,但是鲢鱼胆小,害怕惊扰,一旦受到惊扰就会跳出水面。鲢鱼的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如果饲养管理到位,在当年即可达到500~800 g,三龄鱼体重可达3~4 kg,在天然河流中可重达30~40kg。鲢鱼一般性成熟的年龄较早,要比草鱼早1~2年,3 kg以上的雌鱼即可达到成熟,每年在4~5月产卵。鲢鱼的耐氧能力极差,如果水中的溶氧量低就会马上浮头,有的还会很快的发生死亡,因此在人工养殖鲢鱼时要注意这些生长习性。
2、鲢鱼人工养殖方法
池塘的选择。人工养殖鲢鱼池塘的选择很重要,池塘要求排灌水方便,换水条件良好,养殖鲢鱼的池塘面积一般为10~30亩(1亩约为667 m2),如果面积高于30亩时则要使用网隔将其隔成若干的小块,以便于饲养管理。池塘的水要求深一些,平均水位要求达到2m以上,以便于高温季节鲢鱼安全度过夏季。在养殖前要对池塘进行消毒,消毒不宜进行浅水消毒,否则在消毒后再注水还会将病原体带入,应在池水灌到正常养殖水位后,在鱼种放养前的20天再进行消毒。其方法是在鱼种放养前使用生石灰按照每亩150 kg的量化浆趁热泼洒全塘,同时池塘的四周也要泼到,然后将池塘周围的杂草清除,以免昆虫在塘内产卵。
培育鲜活饵料。在鱼池消完毒后,在鱼苗投放前的10左右,要在池塘中施人基肥,以增加水体的肥度,培育大量的浮液生物,使鲢鱼苗下塘后即可吃到丰富鲜活的饵料。基肥施加量为每亩施入有机肥300~400 kg,然后每隔2~3天每亩泼洒30~40 kg的粪水。
鱼苗放养。鱼苗放养的最佳时间为5月的中、下旬,此时池塘中的水温可稳定在18℃以上,此时放养最合适。要选择优质的鱼苗,品种纯正,大小均匀,无病无伤,在鱼苗入池前要做好鱼体的消毒工作,如果让未消毒的鱼苗直接人塘养殖,会将病原体带人,当水温、水质、鱼体的体质较弱时会导致病原体迅速发展而使鲢鱼大批量的患病。因此一定要将鱼体彻底消毒后再放养,一般使用3%的食盐水浸泡5 min,杀灭鱼体表面的寄生虫和病菌。待消毒处理完成后即可投放鱼苗。鱼种的规格以偏大为宜,一般要求达到每尾100~200 g,放养殖的密度为要根据水质的肥度来确定。
日常管理。科学投喂,在鱼苗刚人塘时对摄食饲料还不适应,此时可以选投喂一些豆浆、豆饼浆等,以提高鱼种的成活率,同时还可加快生长的速度,当鲢鱼适应后即可不再喂豆浆。刚开始鱼苗主要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同时兼食一些饲料碎屑,因此水域中的天然生长或者通过施肥培育的浮游生物是鲢鱼的良好天然饵料,为了促进这些浮游生物的繁殖,要对池塘进行施肥,除了在投放鱼苗前要施基肥外,在养殖过程中也要进行追肥,为浮游生物的繁殖提供适宜的条件。随着鲢鱼的生长,除了摄食浮游生物外,还应添加一些有机饲料屑,以促进鲢鱼的生长速度,同时还可增强体质,促进性腺的发育,因此可以在秋季和鲢鱼产后投喂一些麸、糠类的精饲料,可有效的提高养殖效果。
投喂饲料要根据鲢鱼的生长习性进行科学的投喂,这是促进鲢鱼快速生长一个关键措施。鲢鱼有夜间摄食的习性,因此可在夜间加喂1次,注意在日常投料时不可过量或者不足,如果过量会使饵料剩余,不但会造成浪费,还会污染水体,不足则无法满足鱼的生长需求。一般投喂量,以体长为10—16 cm鱼的投喂量占鱼种总量的6%~10%即可,投喂时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加强日常的管理,每天都要巡查池塘,观察水质的颜色、鲢鱼的活动情况,以便及时的发情异常以做出及时的处理。池边的杂草和水中的杂物、死鱼等要及时的清除,投料台要经常清扫和消毒,为了避免鲢鱼患病,还要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另外,还要定期的拉网检查,以提升水的肥力,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同时还便于检查鲢鱼的生长情况。要注意在拉网的过程中要操作细心,以免使鱼体受伤。
鲢鱼怎样养殖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鱼种池的面积要求较大,一般为4-8亩,水要较深,一般1.5-2米。放养前应施有机肥料以培养,对于花鲢基肥应适量施用,控制车轮虫高峰期下塘。
2、夏花放养:放养时间一般为5-6月份,放养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一般采用混养,因为这个阶段鱼类的习性逐渐显示不同,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不同,根据各种鱼类的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不但给予各种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鱼种池一般是2-3种混养,本实验混养少许白鲢、鲤鱼。
3、饲养管理:此时花鲢还是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池水要求肥沃,浮游生物量要多,池塘除去放养前施基肥外,夏花放养后还要施绿肥及熟粪肥,结合定期注新水使水保持褐绿色。饲养时人工投饲注意“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便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此时投饵数量要少一些。
4、日常管理:每天早晨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经常消除池边杂草和水中腐败杂物,清扫食台和进行食台、食物消毒。以保护池塘卫生;拉网检查不仅利于肥水,而且便于检查鱼的生长鱼病等情况,从而合理确立投饵量和鱼病防治方法,做好防逃、防盗和鱼病、敌害防治工作。
鲢鱼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又叫胖头鱼。它们的身上是有着许多的花纹的,头部比其他的鱼类也要显得大一些,所以我们称之为胖头鱼。这种鱼是非常适合我们来进行人工繁殖的,它也是人工繁殖当中最为常见的一个品种。
但是它有个缺点,就是耐低氧的能力相对于其他的鱼来说是比较差的,所以我们在养殖过程当中就会很容易造成缺氧这一现象,从而导致花鲢鱼的死亡。
鲢鱼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混合喂养法在鱼苗下塘前3天,每亩水面施粪肥300公斤,培育轮虫等天然饲料。鱼苗下塘后几天,每亩水面每天投豆浆2公斤或饼粉3公斤,以补充天然饲料不足,以后每3天施肥1次,每次每亩水面施腐熟堆肥150公斤。喂养1周后,池水中大型浮游生物数量若不能满足需要,除投喂精饲料外,还要增加些浮萍或嫩草,堆放在池塘四周的浅水处,供部分草食性鱼苗摄食。饼粉喂养法将豆饼、棉籽饼、菜籽饼及花生饼磨成干粉喂鱼。其用法是:将干饼粉均匀撒于水面上即可,干粉在池中漂浮的时间长,利用率高,每亩水面每天用干饼粉2公斤,每日投喂4次即可。草浆喂养法将各种含纤维少的鲜嫩草打成浆喂鱼,以青代精,适于培育花鲢、白鲢鱼苗,可降低成本18%左右。全池泼洒草浆,每天2次,每亩水面每天泼洒草浆60公斤~90公斤,或按每万尾鱼苗每日投草浆15公斤~20公斤,均匀泼洒即可。
鲢鱼养殖技术要点是什么
池塘的选择。池塘要求排灌水方便,换水条件良好,养殖鲢鱼的池塘面积一般为10~30亩(1亩约为667 m2),如果面积高于30亩时则要使用网隔将其隔成若干的小块,以便于饲养管理。池塘的水要求深一些,平均水位要求达到2m以上,以便于高温季节鲢鱼安全度过夏季。在养殖前要对池塘进行消毒,消毒不宜进行浅水消毒,否则在消毒后再注水还会将病原体带入,应在池水灌到正常养殖水位后,在鱼种放养前的20天再进行消毒。其方法是在鱼种放养前使用生石灰按照每亩150 kg的量化浆趁热泼洒全塘,同时池塘的四周也要泼到,然后将池塘周围的杂草清除,以免昆虫在塘内产卵。
培育鲜活饵料。在鱼池消完毒后,在鱼苗投放前的10左右,要在池塘中施人基肥,以增加水体的肥度,培育大量的浮液生物,使鲢鱼苗下塘后即可吃到丰富鲜活的饵料。基肥施加量为每亩施入有机肥300~400 kg,然后每隔2~3天每亩泼洒30~40 kg的粪水。
鱼苗放养。鱼苗放养的最佳时间为5月的中、下旬,此时池塘中的水温可稳定在18℃以上,此时放养最合适。要选择优质的鱼苗,品种纯正,大小均匀,无病无伤,在鱼苗入池前要做好鱼体的消毒工作,如果让未消毒的鱼苗直接人塘养殖,会将病原体带人,当水温、水质、鱼体的体质较弱时会导致病原体迅速发展而使鲢鱼大批量的患病。因此一定要将鱼体彻底消毒后再放养,一般使用3%的食盐水浸泡5 min,杀灭鱼体表面的寄生虫和病菌。待消毒处理完成后即可投放鱼苗。鱼种的规格以偏大为宜,一般要求达到每尾100~200 g,放养殖的密度为要根据水质的肥度来确定。
日常管理。科学投喂,在鱼苗刚人塘时对摄食饲料还不适应,此时可以选投喂一些豆浆、豆饼浆等,以提高鱼种的成活率,同时还可加快生长的速度,当鲢鱼适应后即可不再喂豆浆。刚开始鱼苗主要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同时兼食一些饲料碎屑,因此水域中的天然生长或者通过施肥培育的浮游生物是鲢鱼的良好天然饵料,为了促进这些浮游生物的繁殖,要对池塘进行施肥,除了在投放鱼苗前要施基肥外,在养殖过程中也要进行追肥,为浮游生物的繁殖提供适宜的条件。随着鲢鱼的生长,除了摄食浮游生物外,还应添加一些有机饲料屑,以促进鲢鱼的生长速度,同时还可增强体质,促进性腺的发育,因此可以在秋季和鲢鱼产后投喂一些麸、糠类的精饲料,可有效的提高养殖效果。
花鲢鱼养殖技术有哪些要点
这种新模式是将鱼集中于水槽进行高密度养殖,每10亩左右水域配备一条养殖水槽,水槽宽度5米,长度22-30米,水槽水位2米左右,水槽两端设置拦鱼网。由于养殖密度高,水槽均配备有增氧机,并智能检测水槽水体溶氧,当水体溶氧低于设定值将自动启动增氧机。外塘配备火箭机推水,让池塘水循环,以促进鱼槽水体交换。
鲢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
养花白鲢鱼每亩水面养300-350条。
作为主养鱼种,一亩水面应该放养300-350尾的花白鲢,是最合适的范围。由于鲢鱼与其它四大家鱼不是在同一个水层区域内活动,因此可以与四大家鱼混养,提高单位面积的鱼总产量和经济效益。
花白鲢养殖要注意哪些管理?
1、饲喂管理
花白鲢主要以天然浮游生物为食,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培育浮游生物。其次还需要恰当的喂一些精料,比如黄粉虫、红虫、蚯蚓之类的精加工饲料,饲料投喂必须要多元化,单一的饲料投喂可能会给白鲢鱼造成营养不良。
2、水质管理
花白鲢基本上不用怎么换水,但这样养殖的鲢鱼产量和质量并不高,因此可以隔1个月左右换1次水,在冬天时要隔3个月才换1次水。在养殖时一定要注意水体中的氧气含量,随时要备好供氧机或增氧剂。
3、日常管理
早中晚坚持巡塘,观察鱼的摄食、活动、生长等情况,水质、水位波动等,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记录好每天的养殖日志。
4、鱼病防治
定期施用聚维硐碘或生石灰,以杀灭塘中病菌,避免青鱼细菌性疾病。为预防青鱼肠炎、烂鳃病等,定期投喂些中草药提取物,像杜仲素之类。
鲢鱼养殖技术 百度百科
鲢鱼人工养殖方法技术
1、建立鱼塘
鱼塘建立的环境将不能太嘈杂,不能有太多的人为因素干扰。整个养殖过程应该是比较安静的,因为鱼虽然在水中游荡,但是它却非常敏感。鱼塘深度不要太深,一般不超过2.5米,同时还要在鱼塘中放一些有机肥肥料,这样才更利于鲢鱼的生长。
2、放养鱼苗
一般放鱼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一养殖,另外一种是混合养殖。单一养殖主要是以鲢鱼繁殖为主,增加产量。而混合养殖的话一般是将不同品种的鱼类放养在一个鱼塘里。不同品种的鱼有不同的生存环境需求和生长特性,将不同种类鱼放在一起,更有利于鲢鱼的生长。
3、日常管理
鲢鱼在生长的时候,最基本的生长需求就是食物。而食物的主要来源是饲料和水中的一些微生物,浮游生物。而日常管理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保证鲢鱼能正常存活下去,定期更换饲料。
4、越冬管理
在养殖鲢鱼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对鲢鱼进行越冬管理。一般情况下,水中温度不能低于10摄氏度。如果温度实在太低,可以将鲢鱼打捞起来,进行市场处理。
混合养殖
混合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