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的小鸡怎么养殖
小野鸡怎样养
只要做好下列几点野鸡又能养好还不飞!
第鸡舍的建设
对于野鸡来说,它们需要的场地很大。鸡舍需要圈养起来,如果说在山上对野鸡进行散养,那么对于野鸡的健康也会有危害。所以说,圈养的野鸡,最起码没有这方面的危险,除了圈养,还要把舍顶给棚起来。因为野鸡将来会飞起来,如果不棚起来,将来跟小鸟一样飞走了,就得不偿失了。相对来说,这种鸡舍跟鸟舍还真有点像,不过,对于野鸡来说,还是有点不同的。
第注意饮食方面
野鸡在饮用水方面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对于野鸡的饮用水方面,一定要多加注意。时刻给野鸡准备一些干净的饮用水,而且一定要注意不要断水。因为野鸡运动量相对来说较大,所以水一定不能缺。还有饮食方面,要给野鸡准备一个砂砾盒,如此一来,野鸡吃食的时候才能更加随意。还有要注意的是,对于野鸡的吃食跟饮用水,都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清洁,否则野鸡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而染病,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了。
第鸡舍的温度
对于野鸡而言,它们适应的温度一般在19-26度,而这个温度对于它们来说是比较舒适的。如果说温度太低的情况下,会对野鸡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时的野鸡的产蛋量会下降,在温度过低的情况下,甚至会停止产蛋。这个时候,就需要对鸡舍进行适量的加温了。到达一定的温度,野鸡才会更加舒适的成长。
其实饲养野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鸡舍的建设这一点,把鸡舍建设好了,那么对于野鸡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好处。如果说鸡舍生活的空间过小,或者过大,那么对于野鸡的生长都不利。所以说,一定要适中,才是最重要的。这样养出来的野鸡才会最有活力,才最好吃。
小野鸡怎样养才能养活
喂用水泡过的小米或玉米碴子.一定要喂用水泡过的,否则小野鸡喝水会涨死的.青菜也少量喂一点,能捉到虫子喂就更好了.还有小野鸡很怕冷的,温度一定要保证.我有四只小野鸡,已养了好几天了.
野鸡怎样养的不怕人
野鸡的野外生活习性有以下几点:
1、野鸡常出现在山坡、丘陵、河沟两岸等地的灌木丛、草丛之中。
2、秋季幼雏喜群居一起,冬季长成之后也是群居,少者3~5只,多者10~20只,春季分散活动。
3、野鸡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耐高温,抗寒冷。
在炎热的夏季能耐32°C左右的高温,且不怕雨淋;在严寒的冬天零下35°C也不畏冷,能在雪地上行走,到处觅禽,饮带冰碴的水,并能栖居过夜。
4、 野鸡善走而不善飞,性情很活跃,喜到处游走,行走时常常左盼右顾,不时跳跃。
5、 野鸡主要以谷类、浆果、种子和昆虫为食。
6、野鸡嗉囊较小,容纳食物量少,喜少吃多餐,尤其野鸡雏鸡喜吃零食。
野鸡怎样养活
刚从地里抓回来小野鸡正确的饲养方法:
1、注意给小野鸡保温(出壳到3周内),小野鸡适合生长的温度为25°-30°。
2、保证充足的食物和水。食物以小米、玉米碴、大米和面包虫为主,每天喂5-6次。每天要换一次清水。
3、环境,3周内的小野鸡要在室内喂养,出壳1~3天24小时光照,4~7天20小时光照,第2周19小时光照,第3周转入自然光照(室外)。
野鸡怎样养容易下蛋孵仔
可以。
七彩山鸡的孵化时间一般在24天左右。在孵化前要注意,必须要选择2周以内的种蛋,而且还要选择蛋型正常、大小相当、蛋壳厚度均匀、颜色一致的种蛋。种蛋在入孵一定要将孵蛋工具进行消毒,孵化室每1平方米用高锰酸钾15g+福尔马林30mL,在25-30°C的温度下熏蒸2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杀死病毒。
小野鸡怎样养才能活
如何饲养:
野鸡为野生动物,生命力、适应力和抗病力极强,对环境要求不高,能耐46℃的高温和-32℃的严寒,养殖技术与家鸡一样,主食五谷杂粮,用普通饲料加青草、菜叶即可喂养,可利用旧房、仓库等进行圈养或笼养
小野鸡如何家养
养殖野鸡技术要点:
1.建鸡场鸡舍
野鸡养殖场应设在地势燥,平缓,向阳背风,比较安静的地方。
野鸡场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最好做成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扫;活动场的四周可砌1.8米左右的砖柱,顶上及四周加上拦网,拦网或用铁丝网,也可用尼龙网代替,安装拦网时,可有四周地南砌起30至100厘米高的矮墙基,再将拦网安装上去。
养殖场多采用开放式。修建三面墙,南向敞开,接受阳光照射。
鸡舍内还应准备好食槽,饮水槽等。食槽可用木片制作,一般长1米,宽5厘米,高5厘米。槽上可用大眼铁网或小片木片订好,防止鸡进入食槽,水槽可用塑料盆或其它容器代替。有条件的,可购买专用塔式饮水器。
2.饲养管理
野鸡脱温后至性成熟前的这一阶段,为野鸡的育成期。这一阶段要适时调整饲料的配比,使饲料中有足够营养物质,满足野鸡育成期的生长需要。
育成期初期5—12周龄,可按14—18只每平方米,以后可按公母、大小、强弱进行分群饲养,使种群密度逐次降低,每群控制住140只左右。肉用商品野鸡采用夜间增加光照的方法提高其生长速度。
因为鸡很喜欢沙浴,可设沙地,保持清洁、干燥。
3.疾病防治
野鸡的适应性强,在各地均可饲养,而且野鸡的抗病力也较强。
野鸡主要的疾病有新城疫、禽痘、传染性法氏囊病、沙门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禽霍乱等。在饲养过程中,认真落实综合防疫措施。
注意鸡群的密度要适当,舍内通风换气,经常检查网舍的钉钩,清扫舍内的铁丝异物,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及时断喙,预防其感染。
同时,禁喂发霉饲料,禁用发霉褥草。
小野鸡怎样养活
1.合理饲喂。采用原粮饲喂野鸡的养殖户,可适当增加玉米、高粱等能量饲料的饲喂比例(推荐配方:玉米40%、小麦15%、炒熟的豌豆20%、菜籽饼15%、麸皮5%、米糠4%、骨粉1%,另每吨料加入食盐2.5公斤及适量微量元素)。采用家鸡饲料饲喂的可购买肉鸡生长料进行饲喂,并保证充足的饮水,此外可以添加10%~20%的青饲料。让野鸡每周至少沙浴一次,并在河沙中喷入2%的敌百虫溶液,以杀灭体外寄生虫。
2.控制密度。育肥初期(5~11周龄)每平方米可养10~12只野鸡,以后可按公母、强弱、大小进行分群饲养,使其密度逐步降至每平方米6~8只。同时,应设置足够的料槽让其均匀采食,生长一致。
3.设栖架、防啄癖。育肥野鸡舍内外应放置栖架供野鸡飞攀栖停,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养殖空间,还有利于减少野鸡的啄癖。发现有被啄伤的野鸡应在伤口处涂紫药水或樟脑软膏,并隔离饲养。必要时对野鸡群进行调控,方法为:(1)在舍内挂青草或青菜,引诱野鸡啄菜以分散其啄羽的精力,同时也补充了维生素和纤维素。(2)9~11周龄时,可在饲料中加入1%的羽毛粉。(3)饲料中的食盐要提高到2.5%,或在饮水中添加食盐,并保证供水充足。
4.防惊飞。尽可能保持场内安静,谢绝参观,以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为防惊飞出现撞伤或撞死,可剪掉野鸡一侧的初级飞羽。
5.做好防疫工作。野鸡舍应每天清扫,每周用百毒杀等消毒剂进行一次消毒。8~9周龄的野鸡要进行新城疫Ⅱ系疫苗饮水接种,并预防禽霍乱或球虫病的发生
鸡、野鸡等的互啄癖
啄癖也称异食癖、恶食癖、互啄癖,包括啄肛癖、拔羽癖、喙趾癖、啄头癖、喙蛋癖等,是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及其代谢障碍所致非常复杂的味觉异常综合症。各日龄、各品种鸡均能发病。鸡群一旦发生互啄以后,即使激发因素消失,往往也将持续这种恶癖,致鸡伤、残、死,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病因
啄癖发生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环境、日粮和激素等因素。
1.环境因素 鸡舍潮湿,温度过高,通风不畅,有害气体浓度高,光线太强,密度过大,外寄生虫侵扰,限制饲喂未吃饱,垫料不足等。
2.日粮因素 日粮营养不全价,蛋白质含量偏少,氨基酸不平衡,粗纤维含量过低,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食盐不足,玉米含量过高等。全价日粮的颗粒料比粉料更易引起,笼养比平养更易引起。
3.激素因素 鸡即将开产时血液中所含的雌激素和孕酮,公鸡雄激素的增长,都是促使啄癖倾向增强的因素。
即互啄癖现象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情况、鸡群营养情况、疾病、生理习性等综合因素都有关系。
常见类型及诱因
1.啄肛癖.:
①啄食肛门及其以下腹部是最严重的一类啄癖,见于高产笼养鸡群或开产鸡群,诱因是过大的蛋排出时努责时间长造成脱肛或撕裂,损失的多是高产母鸡。也常见于发生腹泻的雏鸡,诱因是肛门带有腥臭粪便。
②鸡舍光照过强过长(因为鸡对红色特别敏感,如果其他鸡看到正在产蛋鸡外翻的红色的子宫,就会去啄)、或光照时间不稳定。
③鸡舍温度过高;鸡舍通风不良且鸡群密度过大;
④ 锌不足;钙磷缺乏或比例不当;或日粮中盐分含量不足;B族维生素不足;氨基酸不平衡等因素都可导致鸡啄肛啄羽。
⑤鸡群患球虫病、鸡白痢;鸡体有羽虱;
如啄肛后,伤口感染,可致死亡。
蛋鸡啄肛是由于蛋鸡产下一个蛋的时间过长,鸡舍光线太亮造成。因为鸡对红色特别敏感,如果其他鸡看到正在产蛋鸡外翻的红色的子宫,就会去啄。如果光线暗到其他鸡不能发现,啄肛的发生率就会减少,但是光线太暗会影响到产蛋率;造成产蛋时间太长的原因有蛋过大、或者蛋不大但是鸡的子宫收缩无力所致。
影响子宫收缩无力的因素有:蛋鸡育成时的体重小;饲料中的酸碱离子不平衡;饲料中B族维生素含量,尤其是B1、B6等。改善的方法是提高饲料中赖氨酸的含量,增加B族维生素的含量或者换一种质量可靠的维生素,向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改善鸡舍饲养条件和育成期管理。
霉菌毒素中毒也会引起平滑肌松弛,产蛋无力,造成产蛋时间延长,发生啄肛。
2.啄尾根部羽毛:在笼养和圈养又无适当运动的鸡群中最为常见。并与营养成分不平衡有关。如蛋氨酸、维生素或食盐等缺乏。解决办法向饲料中添加鱼粉1.5%,或在日粮中添加0.2%的蛋氨酸,或每只鸡每天补充0.5-3克生石膏粉,。缺盐引起的啄癖,可立即向饮水中添加食盐0.5%,也可在日粮中添加1.5%-2%食盐,连续3-4天,便立即停止。(不能长期饲喂,以免引起食盐中毒)。也可试加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等,解决的方法是向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这些单项维生素,或者换一种成分含量高的多维素产品添加。上述措施 能减少啄羽癖的发生或很快消失。
综合防制措施
防治本病时,首先应了解发生同类相残的原因而加以排除,进而根据诊断出的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1.及时移走互啄倾向较强的鸡只,单独饲养,隔离被啄鸡只,在被啄的部位涂擦龙胆紫,黄连素和氯霉素等苦味强烈的消炎药物,一方面消炎,一方面使鸡知苦而退。作为预防,可用发电机用过的废机油涂于易被啄部位,利用其难闻气味和难看的颜色使鸡只失去兴趣。
2.断喙:解决啄肛的办法是断喙(又叫切喙、切嘴)。一般在7~10日龄断,断喙时应避开免疫注射或其它应激因素,断喙长度一般为鸡喙长度的1/3。使用自动断喙器时应注意,鸡喙切下后的烫烙时间不能少于2秒,这样不仅利于止血,而且能将鸡喙前端角质层充分烫死,最后脱落,以后的再生组织边缘一般比较肥厚,上下嘴壳闭合后前端形成“Y”状。如果部分鸡、断喙情况不理想时,应在110日龄前重新断喙或修喙。另外,在断喙前2日开始,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3和Vc,这样有助于断喙时的止血。断喙尽管不能完全防止啄癖,但能减少发生率及减轻损伤。成功的断喙既可以防止啄癖又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
3.光照不可过强,以3瓦/米2的白炽灯照明亮度为上限。光照时间严格按饲养管理规程给予,光照过强,鸡啄癖增多。育雏期光照控制不当,产蛋期易发生啄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4.降低密度,为鸡只提供足够的空间,可减少啄癖发生的机会。
5.加强通风换气,最大限度地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含量。
6.严格控制温湿度,避免环境不适而引起的拥挤堆叠,烦燥不安、啄癖增强。
7.提供完善的平衡日粮,注意玉米含量不要超过65%,无动物性蛋白配方应特别注意氨基酸的平衡,避免饲料单一,补足蛋氨酸、食盐、锌、维生素等营养素,会收到良好效果。
8.已形成啄癖的鸡群,可将舍内光线调暗或采用红色光照,也可将瓜藤类、块茎类和青菜等放在舍内任其啄食,以分散其注意力。
9.补喂砂砾,提高消化率。可从河砂中选出坚硬、不易破碎的砂石,雏鸡用小米粒大小,成鸡用玉米粒大小,按日粮0.5%-1%掺入。
养鸡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