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养殖的必备条件有哪些,牛蛙最适宜的养殖条件
牛蛙养殖气候条件
答:不会冬眠。因为牛蛙的繁殖季在春夏之间,当年的牛蛙蝌蚪已慢慢长大,所以牛蛙蝌蚪不会冬眠。
蝌蚪的外鳃被内鳃取代后不久,在咽的腹部 逐渐分支生成了 1对肺,从而用肺在空气中进行呼吸。在广州4月中旬到7月上旬的气候条件下,4月17日孵化 的蝌蚪,经28天生长发育后出现后肢芽,并逐渐伸长增粗变成 发达的后肢,孵化后的56天,出现前肢。
牛蛙冬季养殖技术
1、幼蛙
适宜幼蛙的生长温度为25-30℃。温度高于30℃或低于12℃牛知蛙即感到不适,食欲减退,生长停止,严重的甚至死亡。
2、越冬温度
冬天牛蛙养殖区能够控制在10~15度的范围之内,是最适合牛蛙生长的,同时池塘当中的水温也要保持在5度以上10度以下。若是可以将水温保持在25度左右,甚至能够将牛蛙本该冬眠的时期变成它生长好时机。
牛蛙养殖环境及气候
牛蛙是水陆两栖动物,既能生活在水里,又能生活在陆地。但是不能长时间泡在水里。牛蛙不像青蛙一样,体积小,胃口小,牛蛙的食量是青蛙的两到三倍。食性粗杂食谱是比较宽广是杂食性动物。牛蛙喜欢的食物一般是动物性食物如昆虫,泥鳅,蠕虫、蚯蚓等。而高蛋白高营养的植物性饲料有豆腐渣、黄豆等、在气温上升至15℃以上时、牛蛙开始活动吃食、气温上升到25℃以上时。
牛蛙进食量是最大的、牛蛙通常在四月上旬起出洞觅食5-10月份是吃食旺季、11月份气温下降,食量减少、到11月下旬停止吃食、进洞冬眠、当水温高于10℃时就会出洞活动觅食、牛蛙因食量大,捕食能力强、生长速度快。
牛蛙养殖条件海拔多少适合
答华南常见的蛙类是华南湍蛙。体长56-58毫米;头宽略大于头长,豉膜小或不显。皮肤粗糙,全身背面布满大小痣粒,无背侧褶;指末端均具吸盘及横沟;胫跗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全蹼。体背面灰绿色,布满不规则深色斑纹,四肢具横纹;腹面黄白色。
分布生境
华南湍蛙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一般生活于山溪急流中及瀑布下的水中。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400至1500米。
牛蛙养殖气候条件怎么样
养殖技术
1、苗种放养
牛蛙放苗前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进行消毒,清塘消毒后10天即可放苗。一般刚变态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80-100只。30天后,体重达25-50g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30-50只。为防止残食,根据大小及时分级饲养。
2、饵料投喂
幼蛙和成蛙的食性完全相同,习惯吃动物性活饵,经驯化后会吃死饵。日投喂量为在池蛙总量的7%-15%,并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3、水质管理
视水质变化情况不定期冲注新鲜水,保持水质清新。水面可放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一是可遮荫,另外可净化水质。另外应减少饲养池水水生植物的投放量,以免与蛙特别是蝌蚪争氧,如遇阳光猛烈,则可多投些水生植物,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4、巡池检查
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证24小时不间断,每天换水率达到300%,排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池塘水深30-40厘米。发现牛蛙摄食与活动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养殖条件
1、特种养殖许可证
虽然我国养殖牛蛙时间比较久远,但是牛蛙饲养仍然属于特种养殖,在养殖牛蛙的时候除了要办理相关证件和经营许可,另外特种养殖许可证也是需要办理的。
2、场地条件
牛蛙池塘产地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环境安静、水质无污染、交通便利等。通常每100平方米为一个大池,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围好,筛绢高出池底1米左右,筛绢底部20-30厘米埋入*中,池埂高40厘米,水体深度不低于20厘米。
3、温度
牛蛙是定温动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2℃,繁殖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20℃、高于30℃一般不产卵。
牛蛙养殖气候条件是什么
1.保持栖息环境湿润。因牛蛙皮肤裸露,通透性大,冬天主要靠皮肤进行呼吸(1℃以下入土冬眠后更是如此)。所以在气候干燥的冬季,为防止蛙体表的水分蒸发干涸而造成皮肤呼吸不畅引起死亡,应经常往蛙栖息处洒些水,以保持蛙类越冬栖息处及蛙的皮肤湿润,确保蛙正常呼吸。
2.不要惊扰眠蛙。要保持蛙越冬场所安静,不要随意搬动已进入冬眠状态的牛蛙,使其新陈代谢率保持在最低的水平。
3.预防天气骤变。冬末春初天气多变,时暖时冷,当气温回升时,蛙便出来活动觅食。当突遇寒潮气温骤降时,蛙即回到越冬栖息处避寒。如有些小蛙自己不会回到越冬栖息处避寒,可把这些蛙捉回原处,以免冻伤。
4.蝌蚪的护理。为使蝌蚪安全越冬,可把蝌蚪池的水位加深至0.3米左右,并在水面增大水浮莲或其他水生植物的投入量,一般以覆盖住水面的2/3为度,以维持水温略高。如气温降到0℃以下,则应把蝌蚪池池水加深到1.1米,这样即使水面结冰,水池深层的水温也可保持在4℃左右。在4℃的水温环境,蝌蚪即可安全越冬,并只靠摄食池水中的有机质而缓慢生长。
牛蛙养殖温度
牛蛙一般需要养殖8-9个月左右才能出栏,但是因为养殖技术等因素各有不同,因此具体出栏的时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为了促使牛蛙能够尽快出栏需要给它提供充足的饲料,饲料配方为豆饼40%、菜籽饼5%、鱼粉10%、血粉5%、麦麸29.7%、苜蓿粉10%、维诺水产多维0.1%、维诺霉清多矿0.1%以及维诺复合益生菌0.1%,平时还要保证养殖水干净无污染,确保生活环境适宜。
牛蛙生长的适宜环境
增肥这个到不用,牛蛙本身就是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在六个月左右。这个根本不需要去增肥的。该关心的是现在养殖用药的问题。
牛蛙的养殖的必备条件
牛蛙的养殖环境:
1、水陆两栖:
牛蛙水陆两栖,喜居于江河、池塘、沼泽及岸边草丛。白天常将身体漂浮于水面,或躲在潮湿阴凉的水边草丛中、洞穴内,一遇惊扰即潜入水中。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夏天高温季节,常栖息于阴凉的洞穴、浓密草丛、农作物地里;严冬钻入10 一 40cm 深的不冻土层或 1m 左右深的洞穴、 6ocm 左右水深的淤泥中,待翌年开春后破土而出。
2 、结伴群居:
牛蛙喜欢结伴群居,往往几只乃至几千只共栖一处。对环境条件一经适应便定居下来,一般不轻易迁移。当栖息环境恶化,如水域干涸、食物断绝、炎热难耐,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时,牛蛙即会集群迁移到别的适宜环境中。每到繁殖季节,牛蛙常集体迁移到池塘、河沟、沼泽地等环境优良的场所,互相嬉戏,抱对繁衍子代。
3、养殖温度:
牛蛙是定温动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5 一 32 ℃ ,繁殖最适温度为20 一 30℃ ,低于20℃、高于 30 ℃ 一般不产卵。当温度降至15 ℃ 时,食量很小;温度降到14℃以下,基本停食;再下降到 10 ℃ 以下,则停食冬眠。 牛蛙致死高温阈值为 39 一 40 ℃ 。 34 一 36 ℃ 时急剧跳跃挣扎、窜游; 37 一 39 ℃ 身体失去平衡,很快死亡,而且受热致。
牛蛙的生活习性:
牛蛙生活于湖泊、沟港、池塘等水域环境及附近的陆地,平时喜栖息于沟、塘边。若水面长有浮水植物,则伏于水草,仅以头部露出水面,一遇惊扰便潜入水中。牛蛙有群居的特性,往往是几只或几十只共栖一处,待适应环境后,便不随便搬迁。
到了5月上旬,牛蛙叫声尤甚,一蛙先鸣,其他蛙跟随齐鸣,夜间比白天叫得更厉害,其后便抱对产卵。产卵期至7月中旬止,历经70天左右。卵呈片状,借水草固着浮于水面。受精卵孵化为蝌蚪,生活于水中,以后变态为蛙。过水陆两栖生活。冬季水温下降到10℃左右时,牛蛙开始躲藏于洞穴或淤泥中,停止活动与摄食。但当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又出来活动觅食,即使冬天也是如此,故牛蛙在洞庭湖地带无明显休眠期。
牛蛙的食性:
牛蛙的食物构成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尤其喜食活饵。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也不尽相同。蝌蚪可喂以蛋黄、血粉、角粉等,也可用豆浆、麸皮、面粉等。
幼蛙及成蛙的食物范围包括: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如甲壳类虾;软体动物,如螺、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幼体及哺乳类的内脏等。牛蛙生性贪婪,生长季节食量较大。用饵料盘喂食时,成群争抢上盘,体弱、个小的往往被挤出盘外。
牛蛙的最大胃容可达空胃容的l0倍。6~8月是摄食旺季,每月每只平均摄食l60g人工饲料。平均每天食5克为宜。牛蛙生性凶残,经常发生大蛙吃小蛙的现象。囚此,人工养殖牛蛙要大小分养,尽量避免其同类相残。牛蛙能吃也耐饥。在食物极度缺乏时,牛蛙的新陈代谢水平会自然降低。在低温冬眠期,牛蛙可以承受4个月至1年的饥饿,体重大幅度减轻。
牛蛙生性贪婪,生长季节食量较大。用饵料盘喂食时,成群争抢上盘,体弱、个小的往往被挤出盘外。牛蛙的最大胃容可达空胃容的 l0倍。6~8月是摄食旺季,每月每只平均摄食 l60g 人工饲料。平均每天食5克为宜。
牛蛙养殖要注意哪些
牛蛙运输的注意事项:
牛蛙运输前,将黏附于蛙体的泥浆等污染物洗干净,然后装入用竹篾编织的蛙笼中。所装的蛙不能过分拥挤,更不能重叠。蛙笼底层应铺有水草以保持蛙体皮肤湿润,也可适当降低温度,特别在夏季,温度较高,蛙与蛙之间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如果牛蛙要长途运输,应将蛙置于通风阴凉处,每隔6小时洒水一次。运输途中不需投饲。
蛙笼用竹篾编织而成,大小为50厘米×50厘米×20厘米,口呈圆形,口径10-12厘米,有盖,这样的蛙笼较轻便,通气,造价低廉。其他容器如木桶、铁桶、木箱、纸盒等,只要有通气孔,能通风透气,底部有小孔,能将污水滤出,都可以作为运蛙工具,但都不宜过高,以免牛蛙在运输容器内过分跳跃而碰伤。
未成年蛙的运输密度,根据个体大小,以每平方米200-2000只为宜。如用塑料箱装运,箱还可层叠,提高运输效率。
成蛙运输因个体大,跳跃力强,故宜在容器内分隔成小室,填入湿水草或湿布・每小室放3-4只成蛙。最好是把每只蛙放入浸湿的小纱布袋内再放入小室,上盖少量水草,然后加盖。这样可防止牛蛙跳跃受伤,也防止相互拥挤、堆压致死。
牛蛙养殖气候条件要求
蛙科(Ranidae,即赤蛙科)动物,学名Rana catesbeiana。独居的水栖蛙,因其叫声大且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故名牛蛙,为北美最大的蛙类。
牛蛙原产于美国东部数州,后被引进西部各州和其他国家。其他一些大型蛙类亦称牛蛙,如非洲的箱头蛙(R. adspersa或Pyxicephalas adspersa)和印度的虎纹蛙(R. tigrina)以及南美的细趾蟾科(Leptodactylidae)。牛蛙体绿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黄色,四肢有黑色条纹。体长约20厘米(8吋),后肢长达25厘米(10吋)。成体大者体重超过0.5千克(1磅)。常生活於静水中或其附近。春季繁殖,卵产于水中。蝌蚪呈绿褐色带有深色斑点。蝌蚪阶段持续1~3年,决定于气候条件。许多牛蛙可供食用或用作实验材料。
养龟
养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