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养殖方法,蚯蚓的养殖方法
蚯蚓怎样养殖
养殖蚯蚓方法
1、下种
将腐熟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沿着桑园开挖好的沟槽平铺10 cm,然后均匀放入含卵块及幼叫的蚯蚓种,上而再放5 cm的饲料。养殖密度可控制在2-2. 5 kg/m2或1-1. 5万条/m2,原则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后期密度可逐渐缩小。
2、遮阴与防护网
蚓种放好后,沟上先覆盖一层塑料防蚊网,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盖。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湿。
3、温湿度的调节
蚯蚓的最佳养殖温度在20-27℃,和蚕儿对温度的要求一样。
冬季桑园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 cm,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树枯叶、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冬季大棚、蚕室加温需注意火炉必须通烟管,
以防蛆叫煤气中毒,另外,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天通风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结合通风每天浇1次水降温,一般情况一星期浇1次水即可。
4、勤除薄喂
除蚯蚓粪、取叫蚯蚓茧或倒翻饲育床,结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粪料新鲜透气,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蚯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5、分期饲养
蚯蚓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每次给料厚度10 cm。分期饲养既有利于蛆叫的常规管理,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防比病虫害的发生。
6、蚓叫茧及种叫的处理
蚯蚓经过20天的饲养后,经异体交配产下大量的蚓茧,此时可以把种蚓和蚓茧分离孵化,把分离出的蚓茧、粪料及蚓粪混合物堆成新的养殖堆,保持好温湿度。
蚓茧孵化50%时可在堆上而再覆上10 cm粪料,约经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时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 m2可孵叫茧5-6万,应及时分堆处理,可分成2-3份并覆上新粪料饲喂,经过常规管理约经过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长大。
把从种蚓中分离出的种叫重新搭配后放入新粪料饲喂,20天后即可再次繁殖处理。
7、适时采收
蚯蚓的采收时期:一般掌握在成叫环带明显,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时进行,夏季每月采收1次,春秋季节每1. 5月采收1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扩展资料:
病害防治
1、饲料中毒症
发现蚯蚓局部甚至全身急速瘫痪,背部排出黄色或草体液,大面积死亡,这是新加的饲料含有毒素或毒气。
这时要迅速减薄料床,将有毒饲料撤去,钩松料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入底部休息,慢慢就可以适应了。
2、蛋白质中毒症
如发现蚯蚓的蚓体有局部枯焦,一端萎缩或一端肿胀而死,未死的蚯蚓拒绝采食,有悚悚颤栗的恐惧之感,并明显出现消瘦。
这是由于加料时饲料成分搭配不当引起蛋白质中毒。
饲料成分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基料制作时粪料不可超标),因蛋白质饲料在分解时产生的氨气和恶臭气味等有毒气体,会使蚯蚓蛋白质中毒。
发现蛋白质中毒症后,要迅速除去不当饲料,加喷清水,钩松料床或加缓冲带,以期解毒。
3、缺氧症
如果发现蚯蚓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这是氧气不足而造成蚯蚓缺氧症。
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粪料未经完全发酵,产生了超量氨、烷等有害气体;②、环境过干或过湿,使蚯蚓表皮气孔受阻;③、蚓床遮盖过严,空气不通。
此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如将基料撤除,继续发酵,加缓冲带。
喷水或排水,使基料土的湿度保持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时开门开窗通风或揭开覆盖物,加装排风扇,这样此症就可得到解决。
4、胃酸超标症
在发现蚯蚓痉挛状结节、环带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粘液增多,在饲养床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不动,最后全身变白死亡,有的病蚓死前出现体节断裂现象。
这说明蚯蚓饲料中淀粉、碳水化合物或盐分过多,经细菌作用引起酸化,使蚯蚓出现胃酸超标症。处理方法是掀开覆盖物让蚓床通风,喷洒苏打水或石膏粉等碱性药物中和。
蚯蚓怎样养殖才能养大
甲鱼养殖长得快的主要是调节饲喂方式:以前养鳖业的所用饲料主要是以鲜活饵料为主(鲜鱼、虾等),但价格昂贵,且质量有的不合格,鳖吃后易患肠炎。科学养鳖的方法是采用天然饵料。如可到附近饭店、食堂搜集丢弃的畜禽内脏、残料、下脚料;在天然水域捕捞螺、蚌、小鱼虾、各种水蚤;利用天然或零星土地,养殖泥鳅、福寿螺;利用沟埂、池坡养殖蚯蚓;诱蝇育蛆;培育昆虫等。
在鳖喜食的饵料中,添加少量植物性饵料,如麸皮、玉米粉、豆渣及少量瓜类和微量元素,加工搅拌混合后投喂。
蚯蚓怎样养殖的
养殖蚯蚓方法
1、下种
将腐熟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沿着桑园开挖好的沟槽平铺10 cm,然后均匀放入含卵块及幼叫的蚯蚓种,上而再放5 cm的饲料。养殖密度可控制在2-2. 5 kg/m2或1-1. 5万条/m2,原则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后期密度可逐渐缩小。
2、遮阴与防护网
蚓种放好后,沟上先覆盖一层塑料防蚊网,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盖。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湿。
3、温湿度的调节
蚯蚓的最佳养殖温度在20-27℃,和蚕儿对温度的要求一样。
冬季桑园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 cm,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树枯叶、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冬季大棚、蚕室加温需注意火炉必须通烟管,
以防蛆叫煤气中毒,另外,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天通风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结合通风每天浇1次水降温,一般情况一星期浇1次水即可。
4、勤除薄喂
除蚯蚓粪、取叫蚯蚓茧或倒翻饲育床,结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粪料新鲜透气,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蚯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5、分期饲养
蚯蚓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每次给料厚度10 cm。分期饲养既有利于蛆叫的常规管理,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防比病虫害的发生。
6、蚓叫茧及种叫的处理
蚯蚓经过20天的饲养后,经异体交配产下大量的蚓茧,此时可以把种蚓和蚓茧分离孵化,把分离出的蚓茧、粪料及蚓粪混合物堆成新的养殖堆,保持好温湿度。
蚓茧孵化50%时可在堆上而再覆上10 cm粪料,约经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时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 m2可孵叫茧5-6万,应及时分堆处理,可分成2-3份并覆上新粪料饲喂,经过常规管理约经过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长大。
把从种蚓中分离出的种叫重新搭配后放入新粪料饲喂,20天后即可再次繁殖处理。
7、适时采收
蚯蚓的采收时期:一般掌握在成叫环带明显,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时进行,夏季每月采收1次,春秋季节每1. 5月采收1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蚯蚓怎样养殖及药用价殖
蚯蚓的药用价值很高,可以做药材。一些保健食品公司,会收购蚯蚓作为优质原料。除了可以做鱼饵、制作饲料外,蚯蚓的粪便也可以用来饲养低级动物。
像很多垃圾处理中心,药企,食品企业都在大量收购蚯蚓,因为蚯蚓体内有一种水解蛋白酶,它有抗凝血和溶栓的作用,是不可多得的治疗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药品的原料之一。虽然蚯蚓养殖的初期投资要高于其他农副产品的种植,但其收益也高,市场价格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连续三年收购价格平均上涨了12%,而且基本上不受天气的影响,后期销售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同时蚯蚓的粪便也是特别优质的农家肥,另外蚯蚓的繁殖比较快,两个月会繁殖一代,一年之类蚯蚓的繁殖量会增加1000多倍。
蚯蚓怎样养殖多少钱一斤
在常规养殖下,蚯蚓的平均产量为1500-2000斤,但是因为养殖技术以及蚯蚓品种等因素各有不同,因此产量也会有一定的差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为了提高蚯蚓的产量一般需要根据蚯蚓的发育阶段来进行养殖,在养殖幼蚓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大养殖密度,每平方米一般可以养5-6万条,长至成蚓后再适当的降低密度。
蚯蚓怎样养殖最好
1.饲养方式:一般分为生态养殖、立体养殖和大棚养殖3种方式。
生态养殖包括耕地养殖、林地养殖和沟槽养殖;立体养殖包括多层水泥架养殖、重叠式养殖箱养殖、缸养、百叶箱养殖、尼龙网床架养殖;大棚养殖分为温室养殖和日光温室养殖。其中耕地养殖和大棚养殖可以同时种植粮食、蔬菜、果树等农作物,一举两得;立体养殖可以获得更多的蚯蚓;大棚养殖繁殖速度快;生态养殖和大棚养殖成本低,各有优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养殖目的进行选择养殖方法。
2.养殖池设置。
一般保持养殖箱、沟的深度为30-50厘米,不宜太深。宽度不限,长度不限,以排灌方便的场地为宜,保持填充物潮湿,禁止积水。可以填埋腐熟的牛粪、猪粪等圈肥,也可以施用腐烂的树叶、林中土,表层也可以覆盖一层田园土。
3.选择适合的蚯蚓品种,放入适量的蚯蚓种源。
蚯蚓的品种很多,但是要根据饲养的目的进行选择,比如垂钓的人喜欢细小的蚯蚓,如果蚯蚓太粗就不行。一般的蚯蚓价格在3-15元之间,1平方米放养2-3斤,一亩地一般饲养蚯蚓的地方只要半亩地,可以放养700-900斤。放养的蚯蚓数量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有机质消耗太快,蚯蚓快速繁殖以后就会逃跑。
4.投喂饲料的方法。
投喂的饲料必须是经过腐熟的树叶、青草、水果、菜叶、厨房下脚料、圈肥等,为了加快发酵速度,可以添加尿素、em菌等进行快速发酵以后,再添加鱼粉和骨粉等进行投喂。投喂的次数越多,蚯蚓生长繁殖得越快。
喂养的饵料以少量多次为宜,一般在15天左右进行清理一次残留的饵料,不能长期堆积,但也不能一次性间高残留的饵料全部清理干净,好让蚯蚓能够找到自己的洞穴,否则也会引起蚯蚓逃逸现象发生。
5.有效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
蚯蚓对于温度、湿度和光照敏感,要求十分严格。蚯蚓喜欢温暖、湿润、阴凉的环境,养殖场地需要进行必要的遮阴,每天最多只需要2-3小时的光照。蚯蚓在20-30℃ 环境下生长良好,在高温季节可以覆盖一层秸秆,降低温度和增加湿度;低温季节覆盖地膜、草帘、拱棚等增加温度;春、夏、秋季节需要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以不积水为限度最好。如果表层出现变白现象,就需要喷水或者浇水,确保蚯蚓正常生长和取食。
6.收集方法。
室内养殖的一般采用强光驱赶法,蚯蚓就会聚集到饲养床下层,或者筛网下层的容器内。在野外一般采用食物诱集法,放入腐烂的水果,2-3天以后,蚯蚓就会聚集在水果里。
蚯蚓怎样养殖和管理
1.根据你装蚯蚓容器的大小,蚯蚓占1/4,泥巴占2/4,留出空间1/4,这样蚯蚓有足够的空间和土壤,就是盖上盖子,放在凉爽的地方一周内也不会死亡,不会外逃。2.如果蚯蚓较多,需要养的时间较长,容器就要稍大一些。大的容器盖子不好找,养蚯蚓容易外逃,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你在容器内的土壤上放一层青草。如果没有青草可以用一块湿布盖在土壤上面。布干了就撒上一些水,使布湿润,能有效的防止蚯蚓外逃。3.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装蚯蚓的容器放在装有清水的盆中央,使容器四面环水(水的多少,以不使装蚯蚓的容器浮起来就好了)。盆中的水最好每天换一次,既卫生又可保持较低的水温,更有利不使蚯蚓外逃。就是蚯蚓逃出容器也绝不会“游过河”,第二天发现盆中有蚯蚓就把它放回容器里。这样就有效的防止蚯蚓逃跑了。
蚯蚓怎样养殖 我
我们当地蚯蚓
蚯蚓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营养丰富,是林蛙的理想活饲料。
小规模养殖可使用盆、箱、筐等容器。生产性养殖可以在房屋、大棚、山洞、窑洞内用养殖箱分层进行立体式养殖,在室外开沟或堆肥进行养殖。可以根据客观条件及饲料的需要量,确定使用哪种养殖方式及养殖规模。
无论使用哪种养殖方式,都不能使用单一的基料和饲料进行养殖。使用单一的基料和饲料进行养殖,其产量远远不如使用混合的基料和饲料。
蚯蚓一般栖息在地表下10~20厘米深的土壤中。养殖时将基料放在料床上。室内养殖时可使用养殖箱养殖,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4000~9000条。养殖箱做成60厘米×40厘米×25厘米的敞口箱,箱底和侧面应留有直径1厘米左右的排水、通气孔。箱内基料的厚度15厘米左右,应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温湿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室外养殖时,可以在地面上做80~100厘米宽的畦,两畦之间挖20厘米宽、15厘米深的沟。在畦上洒一层腐熟好的基料,厚度10厘米左右。养殖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10000~15000条。
在养殖过程中要保持基料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可在基料上面覆盖一层稻草或草帘,并经常喷水。
成蚯蚓每个月投喂2次饲料。一般在上次投喂的饲料被消化75%左右时,添加新料。每次添料的厚度为15厘米左右。
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当小蚯蚓多的时候,老蚯蚓就会搬家外逃。应及时采收蚯蚓
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