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的新型碳源,淡水养殖用的活力碳源
养殖水体碳源
碳源是藻类十分重要的营养元素,在养殖过程中因为缺碳而导致藻类生长不起来的原因相信很多养殖朋友都明白,很多养殖朋友在前期肥水时施很多肥,导致池塘氨氮很高,水还是比较瘦;养殖中后期的晴天池塘容易“倒藻”,泡沫多,藻老化,氨氮或者亚硝酸盐偏高等,这些现象多与水体中碳源不足有关。
一般情况下,池塘是不需要补充氮源,注意补充碳源即可。我们在补充碳源时要注意这几点:
1.由于养殖模式的不同,比如工厂化、高位池、土塘、生物絮团等,对于池塘碳源比的要求是不同的。
2.养殖不同时期不同,对于补充的碳源也是不同的(主要原因
3.所用饲料的蛋白质越高,所补充碳源也应该过多。是养殖后期饲料投入多,池塘氮元素增多)。
养殖水体碳源来源
凡是构成食用菌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物质,统称为碳源物质,简称碳源。
碳源是提供食用菌生长发育碳素的重要营养来源。食用菌吸收的碳约有20%被用来合成细胞原生质和细胞壁的物质,80%被用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氮源是指能提供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氮素营养物质。氮素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所不可缺少的原料。食用菌主要利用的有机氮源是蛋白质、蛋白胨、尿素、氨基酸等,食用菌也能少量利用氨、铵盐和硝酸盐等无机氮,但生长速度迟缓。
水产养殖碳源
泼葡萄糖主要是起到稳定水质的作用,一般是为了避免养殖动物出现应激反应,葡萄糖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能解毒,同时还有其他作用。
1、葡萄糖在应激状态下可用于ATP的紧急合成,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即提高抗应激能力,有效缓解捕捞过程中鱼体受到的应激反应;
2、葡萄糖可起到解毒、析毒作用,有效增强鱼体的抗病力、免疫力;
3、有效补充机体生长所需的碳源及能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运输成活率;
4、配合生物制剂泼洒,可加快水质的改良,缓解因捕捞造成的池塘水质恶化;
5、治疗鱼类脱黏、出血和掉鳞等病症。
至于硒,纯粹是扯淡,一点用都没有,只不过是为了炒作而已。
养殖水体怎样补充碳源
污水处理在发现出水水质发生改变时在补充。拓展阅读:污水处理(sewagetreatment,wastewater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水产养殖有机碳源有哪些
在自然界,糖类,脂肪酸,石油等含碳的有机物称为有机碳源.二氧化碳,碳酸氢钠等含碳的无机物称为无机碳源.微生物的碳源物质主要有二氧化碳,碳酸氢钠等含碳的无机物称为无机碳源。
新型碳源含有菌促升剂和活跃剂,在冬天温度较低时,可以让菌迅速繁殖并增强菌的活跃能力,碳源有:落叶、锯末、纸、棉织物、纸板等。
养殖水体碳源过多有害吗?
1、不同水质的培藻方法
(1)清瘦水池塘
放苗前一般是刚清完塘或消毒完的塘,水色较清,水体中藻类和肥料都不足,这时,最好能引进一部分优质的老塘水,让水中的藻种多一些,然后再施生物肥料,藻类会慢慢长起来的。如果由于水中有重金属离子超标导致水中藻类培养不起来,就要先用有机酸解毒,然后再重新肥水培藻。
(2)浑浊水池塘
水中泥沙颗粒太多,藻类太少。如果直接下肥料,由于泥沙太多,会把肥料吸附一部分,影响肥料的吸附,造成水色难肥。因此,最好还是换一部分新鲜水,然后用净水底改把水中的泥沙沉降下去,让水体变清澈一些,再用生物肥料藻类。
(3)浮游动物较多池塘
未放苗池塘由于水中浮游动物太多,藻类还没长起来就被吃掉了,导致水体藻类培养不起来。可通过杀浮游动物来减少其危害,再进行肥水培藻;已经放苗的池塘,是不主张再杀浮游动物的,因为他们也是种苗的天然开口饵料,而且对种苗也有很大的影响的,可通过不喂料或少喂料来让种苗吃掉浮游动物,看浮游动物减少时再肥水培藻。
(4)有害藻类为主的池塘
由于蓝藻的大量繁殖,导致其它藻类长不起来,水色看起来很绿,其实蓝藻底下全是黄浊水,这种水不利于种苗的生长。这时要先把除掉蓝藻,经解毒后再重新肥水培藻。
(5)倒藻池塘
由于天气或其他原因,水中的藻类突然大量死亡,导致水体变浊变色。首先减少藻类产生的毒素对养殖品种的危害,可用过氧化钙、石灰、多维等产品处理,水质稳定后,进行肥水培藻。
(6)碱度、钙镁离子浓度较高池塘
碱度、钙镁离子浓度过高过低,池塘中肥水培藻养影响很大,这时需先调整水质,稳定水质后再进行肥水培藻,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2、培菌的方法
(1)培菌的时机。水体消毒后,池塘中的细菌数量较少,应及时补充有益细菌,快速形成优势的有益菌群,能抑制弧菌等有害细菌的繁殖。养殖过程中应定期使用有益细菌,每隔5天—7天使用一次,保持有益细菌在池塘中的优势生态位。
(2)选择合适的有益细菌。通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应用证明,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三种有益细菌适合在对虾养殖中使用。芽孢杆菌适合定期使用;光合细菌和乳酸菌可根据具体水质情况而选择使用。
(3)合适的碳氮比有利于有益细菌的繁殖。养殖中后期水体中缺乏碳源,使用糖类可补充碳源,促进“菌相”和“藻相”稳定。
水产养殖发酵碳源有哪些
红糖在我们水产养殖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好红糖可以稳定池塘的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降低池塘中的pH值等等。
红糖在我们整个水产养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糖是最好的碳源;红糖和乳酸菌配比可以降pH值,同时对红水浊水效果非常好;培养基及所有的菌类和藻类发酵都需要红糖,而弧菌对葡萄塘的利用率大于其他菌类,所以养殖过程中多用红糖少用葡萄糖。
养殖水体碳源的用法用量
新型碳源碳源有:落叶、锯末、纸、棉织物、纸板等。它含有菌促升剂和活跃剂,在冬天温度较低时,可以让菌迅速繁殖并增强菌的活跃能力,新型碳源就是发酵碳源,属于长效碳源,是由水、玉米粉、菌种发酵而成,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缺点是要比较大的容器,亩用量也非常大。
碳源对水产养殖环境的影响及作用机
养殖户特别是虾农对“碳氮比”应该不陌生了,但要理解好并应用好它,掌握的人并不多,今天,我们就谈一谈“碳氮比”的原理和主要注意事项。
什么是碳氮比
碳氮比是指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值。一般用"C/N"表示。假如碳氮比(C/N)为20,意思是指该有机肥中碳元素的含量是氮元素含量的20倍,当然碳氮比只能说明该肥料中的碳和氮的比例,并不能表示养分含量。
为什么要关注“碳氮比”或“碳氮平衡”
水产养殖里,需要大量投料,养殖动物大量排泄造成了水体中富营养化严重,氮的降解是水质调控的重点和难点。
怎么降解?大家应该都知道,通过藻类和菌类去净化。最简单的,维持稳定的藻相和菌相是最好的。怎么去维持呢,那就需要水体保持合适的碳氮平衡,藻类和菌类的活力才是最好的。
什么是碳源
简单来说,碳源就是微生物生长需要的一类营养物,是含碳化合物,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能量的。最常见的就是糖类,如蕉糖、葡萄糖等,属于简单碳水化合物,其优点是应答快,利用迅速。还有淀粉、糖蜜、木薯粉、谷物粉等属于复合碳水化合物,优点是稳定、持久,但是效果来得比较慢。但是要注意一点,不同的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是不同的。
什么是氮源
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
补碳的重要性
举一个例子,平时我们所用的培养基一个重要参数就是碳氮比,细菌的供能物质来自碳源,当氮源高时相对碳源低,细菌没有充足能量合成蛋白质和进行生命活动,生长也就慢了。
碳氮比在我们的种植、发酵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指标。若碳氮比适中,则微生物分解速度快,净化能力就强。
结合当前高密度养殖的实际情况不难看出,越是使用高蛋白的饲料,池塘中碳源的缺乏就越加严重,适时适量补充有机碳源就显得更加必要。因为我们投喂的饲料中的蛋白质,能消化吸引的只有20%-25%,剩下的氮要靠我们的有益微生物和藻类吸引。但是有益微生物和藻类转化掉这些东西需要消耗掉大量的碳源,像有益微生物适宜生长繁殖的碳氮比为(20-30):1,藻类则是6:1,两者平衡起来,养殖水体较为理想的碳氮比为15:1。
科学数据和实践证明:10公斤碳能水溶肥综合功效远胜于200公斤有机肥(有机质45%)。但长期以来,养殖户朋友们习惯于“靠天补碳”,从大气获得无机碳(CO2)。然而,仅靠藻类光合作用产生
养殖水体碳循环
所谓“三碳循环经济”就是:种植沙柳等沙生灌木治理沙漠(碳吸收),利用沙柳平茬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碳减排),利用电厂排放的纯净高浓度CO2培育优质螺旋藻(碳捕集)的“绿色、低碳、循环”的“三碳经济”模式。三碳经济模式的开创对于我国及世界的沙漠治理、节能减排事业来说,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联合国确认为荒漠化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范例。
养殖水体碳源过多
减少碳源投加量,将水回流到生化池再处理
养鸽
养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