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如何养殖黄鳝,稻田如何养殖黄鳝
稻田养殖黄鳝技术
以改造一亩稻田养黄鳝为例,一亩稻田改造费约500元,一亩稻田需黄鳝种苗600斤左右(约3万条),黄鳝苗按市场价每斤6-12元算,以10元计,600斤共6000元,饲养成本(含药物)约 7000元左右,总投资约13500元左右。经过6到8个月的饲养,黄鳝的体重可增加3-5倍,以3倍计,一亩稻田年产量600×3=1800斤左右,黄鳝价格按最低30元算,年产值48000元,年纯利3万多元。如果套种莲藕、茭白立体种养,一亩稻田年纯利还要高。
稻田养殖黄鳝技术要点
黄鳝养殖技术中,养殖户进行稻田养殖黄鳝是一条不错的致富途径,但会发现黄鳝出逃现象也时有发生。那么稻田养殖黄鳝有什么防逃建造方法呢?
稻田养殖黄鳝防逃的建造方法有以下几点
在稻田养殖黄鳝中,田块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自如、旱涝保收,透光、保水性能好,弱酸性土质的田块。然后围田建设,先在在稻田周围砌1米多高的单砖墙,并保证水位线以上墙的高度达到0.5米左右,同时用水泥勾缝。
这种设施防逃效果好,但造价较高,拆除不便。此外,也可将田埂加宽至80~100厘米,在埂壁及与田底交接处用油毡纸铺垫,上压泥土,这种设施也有较好的防逃作用。养殖者可因地制宜建造防逃设施。
另外,每块稻田应沿田埂开一条围沟,并在田中心向外纵横各开1条厢沟,沟宽50厘米,深25~30厘米,围沟与厢沟相通,使每块稻田分成4小块。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塑料网拦挡,以防黄鳝顺水逃逸。
此外,我们平时还要加强管理,由于雨水冲刷和外来物的破坏,会出现出逃路洞,我们经常检查田埂及进、排水口等关键部位以防黄鳝逃走。
总结
以上就是稻田养殖黄鳝防逃的建造方法介绍,都是多年经验积累下来的。
稻田自然放养黄鳝技术
1、培育池
黄鳝苗的培育池需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好、无污染的大水田。最好面积在10 米2左右,池深30-40厘米,上沿高出地面 20厘米以上,以免雨水浸漫逃鱼。
培育大水田要设进水口和溢水口,并要用防逃网。可在水面上培养一些须根发达的水葫芦,在放苗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清田清毒。
2、选择亲鳝
选择花点大、个体大、体质好、体色好的,雌雄比例3:1比较好。在选择时,75克左右的黄鳝要占74%,150克左右的黄鳝要占26%。亲鳝选好后,按每平方米5~7条放养在大水田内,精心培育,使其性腺成熟,有利于人工催产。
3、捞出鳝苗
仔鳝刚孵化出来不能摄食,主要靠吸收卵黄囊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仔鳝可用煮熟的鸡、鸭蛋黄,用纱布包好,浸在水中轻轻搓揉,让鳝苗取食从纱布中流出的蛋黄液或颗粒。也可用蚯蚓碎片。黄鳝最好的开口饲料是丝蚯蚓,也捕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
当亲鳝所产卵粒孵化出小苗,待小黄鳝苗卵黄囊基本吸收时,将黄鳝苗从水草中捞出。刚收集起来的黄鳝苗较小,一般单条体重仅0.3-0.4克。收集的黄鳝苗,再另投放到小网箱培育。
4、育苗池管理
鳝苗的放养密度对鳝苗的生长与成活关系很大,合理密养可充分利用育苗池,节约饲、肥料和人力。通常每平方米可放养鳝苗200-400尾,多的450尾/米2。采用黄豆浆培育的水质比较稳定,饲料较丰富,放养密度可大些;采用肥料培肥水质,则放养密度可适当稀些。
鳝苗放养时,要注意同一个育苗池必须放养同一批孵化出膜的仔鳝。还要注意鳝苗下池时,孵化池和盛鳝苗容器的水温与育苗池的水温相差不能超过3℃,否则会使鳝苗发病和死亡。
5、鳝苗管理
鳝苗喂食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地点最好选在池子遮阴的一侧。日投喂量占鳝苗总体重的10%-15%,每日喂4~5次。经65天左右的培养,鳝苗体长30-50毫米,稀养者大的可达80毫米-100毫米。鳝苗体长30毫米时,即可进行第一次分养。
稻田养殖黄鳝技术要求
1. 选址。
我在农村调研中发现,一些农民养殖黄鳝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养殖技术不过关,造成黄鳝大量死亡。另外一个是没有做好防逃工作,导致黄鳝大量逃跑。所以,我认为,利用稻田养殖黄鳝,选址很重要。那么选择什么地方好呢?我认为,选择旱地比较好。如果有低洼地,四周是旱地也可以。为什么选择这两种地方呢?因为利用这两种地方养殖黄鳝,黄鳝很难逃跑。
2. 挖养殖池。
划出养殖池的位置,然后开挖。注意,养殖池的面积不要太小,因为要在养殖池里种植水稻。我个人认为,养殖池的面积不能小于3亩。养殖池的深度可以在一米左右。在养殖池里开挖一些水沟,水沟的深度为70厘米左右,宽度为1米5左右。
3. 翻地。养殖池挖好后,可以使用拖拉机翻地。注意,翻地的时候,拖拉机不要靠近水沟。
4. 灌水。翻地结束后,开始灌水。灌水结束后,开始施肥。注意不能使用化肥,可以使用菜籽饼和豆饼作为肥料。施肥结束后,使用拖拉机将泥土打成浆糊状。
5. 插秧。插秧可以采用人工插秧,或者使用插秧机插秧。
6. 秧苗成活10天后,开始放黄鳝种苗。
水稻田养殖黄鳝
不能,因为刚打过药水的稻田水体及土壤含有药水成份,有毒。如直接下黄鳝下去养殖,会死亡,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稻田养黄鳝,一定要在有机种植,施用有机肥,如发酵好的鸡鸭牛猪的粪便等,有利提供天然食物给黄鳝,种植期间也一定不能喷洒农药。
稻田养黄鳝技术及设施
一般每亩可养1.3-1.5万尾鳝种,每尾重10-20g;如果是水稻种植和黄鳝养殖一起进行,则一般可每亩放养1500-2500尾黄鳝,每尾重20-30g。
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又名鳝鱼。体细长,呈蛇形,体长约2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身体前部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头粗尾细,体表有一层光滑的粘膜保护,无鳞,色泽黄褐色,体则有不规则的暗黑斑点,各鳍不发达基本消失,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刺少肉厚。肉嫩味美[1]。
稻田养殖黄鳝技术培训
黄鳝喜欢在泥质底层钻洞或在堤岸的孔隙中穴居,在池塘、沟渠、稻田和有机质较多的水底淤泥中都能生长。其适宜的温度为15℃-30℃,当水温降至10℃以下时,逐渐停食进入冬眠。黄鳝白天常躲在洞里,夜里或早、晚出穴觅食。
黄鳝的性情凶猛,喜肉食,常以小鱼、虾、螺蚌、水生昆虫和浮游动物为食,也吃有机碎屑等,在食物紧缺的情况下,黄鳝之间互相残杀的现象极为严重。
黄鳝具有性移转的特点。从胚胎发育到性成熟时都为雌性,内生殖腺只有卵巢,体长大约在15cm以下全是雌的;在20cm-40cm,部分个体出现性移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在50cm以上,黄鳝的内生殖腺均为精巢,全部转变为雄性。
稻田养殖黄鳝技术方法详解
稻田里放养黄鳝,没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只须控制放养的数量。稻田中的水、陆昆虫及其幼虫就足够当作饲料,无需另外投放饲料。这样既有利于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又可收到一定数量的黄鳝。稻田养殖黄鳝的成败关键在于田埂是否加固、加高和有无渗漏。所以,放养黄鳝的稻田,要预先加高、加固田地埂,发现有漏水现象要及时修补,以防黄鳝外逃。同时,稻田所用农药对黄鳝有影响的有苏化203、敌敌畏,其次是乐果、223乳剂,而除草醚、马拉松等农药对黄鳝基本上没有影响。
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