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高密度水产养殖新技术,高密度水产养殖新技术有哪些

高密度水产养殖新技术,高密度水产养殖新技术有哪些高密度水产养殖新技术,高密度水产养殖新技术有哪些

新型水产养殖技术

1、鸡舍建设

鸡舍一般选择在交通方便、道路平坦、水源充足,鸡舍周围没有噪声源和污染源的地方。鸡舍的形式有多种,家庭养殖一般选择开放式鸡舍或大棚式鸡舍。

开放式鸡舍长20~30米、宽6~9米、高4~5米,用砖砌成。每问鸡舍留2个对流的窗户,每2~3间留一个门。为了便于防疫和打扫卫生,地面用水泥砌成。

大棚式鸡舍建造与蔬菜塑料大棚相似,用水泥棒和竹竿等建造。高度2.5~3.5米,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有些在双层塑料薄膜之间放入作物的秸秆,增强防寒和防暑能力。冬天鸡舍四周用塑料薄膜封闭,夏天为便于通风,用尼龙网封闭。

2、选择品种

目前我国乌骨鸡的品种较多,各地主要的优良品种有:十全丝羽乌骨鸡、八全丝羽乌骨鸡、江西白羽乌骨鸡、郧阳乌骨鸡、盐津乌骨鸡、雪峰乌骨鸡、苏禽黑羽乌骨鸡、川南黑羽乌骨鸡等。全国饲养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白色丝羽乌骨鸡。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选择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进行饲养。

3、卫生防疫

鸡舍内外要用20%的火碱水消毒,墙壁用10%的石灰水刷白。垫草要勤晒勤换。食槽、饮水器等每天要洗刷干净,每半个月要用1%~2%苛性钠溶液消毒1次。清扫出的粪便和垫草要远离鸡舍深埋。

4、药物控制

雏鸡孵出后的前两周,每天在饲料中加万分之四的痢特灵或4000单位的氯霉素控制副伤寒和白痢。15日龄后,每天喂万分之一的痢特灵或按饲料量的千分之二喂5天磺胺二甲基嘧啶。然后停1天~2天再喂。45日龄后,要防治蛔虫。另外,8日龄、25日龄、66日龄要接种鸡新城疫苗。

5、精心喂养

乌鸡成活率的高低、育肥的快慢与管理好坏的关系很大。应及时将病鸡隔离饲养。发现快慢不一,体质强弱不均的鸡,要分群饲养。鸡舍的温度在幼雏阶段要保持在摄氏30℃~32℃,以后可随幼雏的生长,每周降温1℃~2℃,最后保持在20℃左右,夜间室温应比白天高2℃为宜。

6、饲料配方

根据鸡在不同生长时期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供给全价饲料,比例是:玉米50%、高粱10%、鱼粉12%、豆饼8%、肉粉8%、麦麸5%、叶粉2%、矿物质磷和钙1.5%、生长素适量。为了加快育肥,一般每昼夜喂3次,长期光照。这样,一般90日龄的乌鸡就可达到出售标准。

小型水产养殖

1. 营业执照、健康证、税务登记证。

2. 办好有关从业人员的健康证。

3. 如有从业人员雇用的要办好雇用手续,写好雇用合同。

4. 凭以上手续的复印件和本人身份证到当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登记(通常说的办营业执照)。

5. 凭营业执照到当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领取税务登记证。

法律依据:

《个体工商户条例》:

第八条 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应当向经营场所所在地登记机关申请注册登记。申请人应当提交登记申请书、身份证明和经营场所证明。 个体工商户登记事项包括经营者姓名和住所、组成形式、经营范围、经营场所。个体工商户使用名称的,名称作为登记事项。

最新水产养殖技术

人工养殖黄鳝的技术主要包括黄鳝池的建造,鳝苗的选择和放养,人工投饵以及日常管理等环节。

1、黄鳝池的建造。黄鳝对环境适应力强,一些不宜养殖其它鱼类的废弃水体及不宜种植农作物的水坑、水塘均可作为黄鳝池。也可选择水源充足、通风向阳的地方建造黄鳝池。黄鳝池以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为佳,池深1米左右,面积视养殖规模而定,一般以20~50平方米为宜。鳝池的池底、池壁及四周缝隙均必须堵塞严实,以防黄鳝逃出。鳝池必须有进水口、排水口、溢水口,用来排污水、换水和防止大雨池水上涨时逃鱼。每个水口必须安装拦鱼设施。为利于黄鳝的生长,可人工仿造自然环境供黄鳝栖息,如在池内投放石头、树根或者在池内种植浮莲等水生植物。

2、鳝苗的选择和放养。目前人工养殖的鳝苗,主要来源于市场购买、自己捕获或收集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成鳝苗。所选择放养的鳝苗,必须无伤、无病、健壮,体表光滑,体色金黄色为佳,一般选择每公斤30尾左右规格的鳝苗,若鳝苗规格过小,会影响其摄食和增重,不能当年收获,放养的鳝苗必须规格整齐,大小一致,否则会争食和自相残杀。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可放养25克重鳝苗100尾左右。早春放养鳝苗效果较好,有利于黄鳝提早开食,延长生长期。

3、人工投饵。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饵料来源广泛。如小鱼虾、蚯蚓、动物内脏及下脚料、蝌抖、蚕蛹、螺肉、米饭、瓜皮、菜屑等等。

黄鳝的投喂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地投喂。即:一般在黄昏以后投喂黄鳝,设立固定地点作黄鳝食场进行投喂,利于黄鳝定点吃食,便于我们观察黄鳝吃食情况和清扫残余饵料;投放的饵料必须是鲜,活饵料;每日投喂饵料量约为黄鳝重量6%左右,投喂时要根据前一天黄鳝吃食情况作适当调整,以投喂后稍有剩余为宜。投喂黄鳝,切不能时多时少、时投时停,否则会影响黄鳝的生长。

4、日常管理。除了做好投饵工作外,重点是严防黄鳝逃走,搞好水质,做好防暑、越冬工作:

(1)防逃。经常检查、维修黄鳝池的防逃设备。雨天特别是大雨天气时,及时排水,防止黄鳝从排水孔逃出。

(2)水质管理。保持池水稳定、水质清新,黄鳝池水深宜在15一25厘米之间,高温季节可再加深池水,天气突变(雨天转晴或晴天转雨)及天气闷热时,要及时注入新水,防止黄鳝缺氧频频浮头,坚持定期换水,高温季节必须天天换水,及时清理残余食物。

(3)做好防暑和越冬工作,黄鳝生长的适宜水温是15一28℃,28℃以上对摄食有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在高温季节做好防暑工作,黄鳝池周围种植遮荫作物;经常更换池水,及时注入井水或泉水等(温差不能相差太大)。水温在10℃以下时,黄鳝处于休眠状态,所以当气温下降到15℃左右时,即应该给黄鳝投喂优质饵料,使黄鳝能大量摄食,贮积养分供冬眠所需。黄鳝冬眠时,要注意保持池泥温润、温暖。防止黄鳝冻伤、冻死。此外,要注意防止老鼠等的危害。

特种水产养殖技术

1.提出申请。需要使用水域滩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或个人,应向当地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如实填写养殖使用权申请。

2.调查踏勘。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申请者填写的申请,会同当地村委,管区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进行现场踏勘,确认标界,核实有关材料。

3.审查报批。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调查踏勘情况,认真审查,确认所申请养殖场地权属无争议纠纷,并符合市和当地水产养殖发展规划和容量控制要求,填写养殖使用权审批表,加具意见后,按审批权限逐级上报政府批准,由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填发养殖使用证。

4.发证收费。按国家或地方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5.归档保存。由发证机关收集文件,图片,和资料编号。

6.使用期限审核。发证机关应在水域滩涂使用期满前六十天内通知使用者办理使用期延展手续或由发证机关按期注销其养殖使用证。

新型水产养殖技术有哪些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及环保的意识增强,鱼菜共生系统正好迎合了现代人们的需求,特别是阳台微型鱼菜共生系统的出现,与家人一起享受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还能实现绿色有机生活方式,让人们吃上干净、健康、放心的蔬菜。很多人可能都希望阳台有个小气候,绿植茂密。可是,有心无力,往往养着养着,绿植就变黄、枯萎,更不要说种菜养鱼了。

鱼菜共生系统很适合在阳台打造,有三大优势,一是立体绿化,不占空间;二是无土栽培;三是鱼缸不用换水。但也不是任何植物都能在阳台养好。“因为阳台光照时间有限,所以选择对光照需求较少的阴性植物为佳;其次,阳台干燥、风大,容易断杆断枝的植物也不宜。

打造自己的阳台,可选择坚韧、攀爬的植物,如黄瓜、丝瓜等,除让阳台变绿,视线舒服更有凉意;其次,这些蔬菜也容易挂果。鱼缸养鱼,最好选择鲫鱼,“草鱼虽然也长得好,但长到两三斤才好吃,长大了尾巴扫起排泄物,也不利于欣赏。鱼缸不用洗,如果夏天蒸发比较快,可隔天适当往里加水,这也是鱼菜共生唯一需要手动做的力气活,其余的都无需亲自动手,它们自然而然就能很好的生长。

鱼菜共生是指养鱼与种植蔬菜及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相互利用相互依赖,鱼的排泄物直接种菜作为植物的生长养分,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后净化水质提供养鱼的清洁水源。如此循环最终实现养鱼不换水且水质好,种菜不施肥且菜不缺肥,人为模拟出鱼与植物和微生物三者间自然生态平衡。

在阳台养鱼,而且跟蔬菜一起来,这就是现在悄然兴起的鱼菜共生。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两种不同的农耕,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而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耕栽培系统,由微生物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碱,进而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

新型水产养殖技术介绍

我们称之为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IPRS)。国内对这项技术的叫法很多,有池塘跑道式养殖、池塘工业化养殖等,但我们认为“循环流水”是IPRS技术的精髓,所以还是一直采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的叫法。

IPRS的价值与优势

中国水产养殖目前面临很多的挑战,包括:1.传统水产养殖布局不合理,存在超容量和超规划养殖、养殖污染水环境、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2.水产养殖空间被严重挤占;3.优质水产品供应不足;4.产业虽大而不强,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的程度较低,且养殖生产效益逐渐下降,营销力、竞争力和水产大国的地位也不匹配。

中国如果想从水产养殖大国迈入强国之列,只有持续稳定生产出健康、安全的水产品,才能决定我们水产养殖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那么,在传统水产养殖基础设施较差的行业现状下,中国水产养殖如何才能向可持续和绿色方向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出发,一是技术转型和升级,二是养殖模式创新。

基于环境友善、水产品安全、可持续发展,是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在中国开展水产项目的宗旨,我们不管推广哪一项技术,都是围绕三个宗旨来进行。IPRS技术是我们2013年时引入中国,并结合本土的实际养殖情况做了升级,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圈养”模式,这是水产养殖理念和技术的再一次创新。

它的技术原理是在池塘中兴建流水槽,将其分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生态净化区。流水槽用于“生态圈养”吃食性鱼类,水质生态净化区套养滤食性鱼、虾、贝类或种植水生植物。通过安装在流水槽上游的气提式增氧推水设备,将流水槽中吃食性鱼类的排泄物推集到下游指定的废弃物收集区。废弃物再通过自动吸污装置回收到沉淀池。最后经过沉淀脱水处理,变成陆生植物(如蔬菜、瓜果、花卉等)的高效有机肥。整个池塘实现循环微流水、高溶氧养鱼,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池塘养殖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IPRS的技术特点也非常明显,简单称为“八型”,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先进型、养殖集约型、操作便易型、生产可控型、产品安全型、效益倍增型,大家只要接触过这项技术就能深深体会到。

我们也归纳了IPRS的技术优势,包括:1.由于鱼类长期生活在高溶氧微流水的环境中,其生长速度快、疾病少、成活率可达95%以上,且能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降低饲料系数,因此相比传统养殖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生产业绩200-300%;2.采用的气提式增氧推水设备可以降低单位产量的能耗;3.能有效收集养殖鱼类的排泄物和残剩饲料,根本上解决了水产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问题,实现零水体排放,减少污染;4.日常管理操作方便,能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成本,且起捕率达100%;5.多个流水槽可以进行多品种养殖,避免单一品种养殖的风险,同时还可以进行同一品种多规格的养殖,实现均匀上市,加速资金的周转;6.大大减少了病害发生率和药物的使用,提高了水产品质量;7.实现室外池塘规模化、工程化养殖和物联网监控,为实现中国智能渔业奠定基础。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IPRS流水槽已经超过6000条。在这里,感谢中国各级渔业部门对IPRS技术的推广应用给予的政策扶持和资金配套,也感谢广大的养殖应用企业、设备企业的支持和帮助。

现在,IPRS在淡水养殖上已经有非常多的成功案例,养殖品种也包括草鱼、青鱼、鲫鱼、加州鲈、鳜鱼、鲤鱼、乌鳢、罗非鱼、团头鲂、黄颡鱼、太阳鱼、斑点叉尾鮰等。我们也在逐步尝试,把IPRS技术应用到海水养殖上,当前在浙江宁海试养日本鲈鱼。

IPRS的设计与建造

接下来想跟大家分享IPRS系统的设计和建造,这个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养殖户到现场考察后一看模式很简单,回去也建了几个槽,但由于他们对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不太了解,照葫芦画瓢弄得不好,结果效益体现不出来。

IPRS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流水槽、废弃物沉淀收集池、拦鱼栅、增氧推水设备、底层增氧设备、吸污装置、投饲料机、备用发电机、捕鱼网具、自动报警装置等。这些设备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第一,先来讲老池塘如何改造。实施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的池塘总面积最好不低于30亩,否则会增加单位投资成本。池塘的朝向也要考虑是否有利于风力搅动水面,这样可以减少增氧推水设备的能耗。在进行老池塘改造时,要彻底清除淤泥污物,同时要考虑到塘埂顶面有一定的宽度,一般为3-5米,塘埂坡比为1:1.5-3.0,这取决于池塘的土质、池深及是否有护坡等因素。个人建议流水养鱼的大池塘要进行护坡处理,这样可以确保池塘年复一年的使用,无需再干塘清淤维护。目前,常用的护坡材料有水泥预制板、混凝土、防渗膜等。改造完成后,要确保池塘不漏水,水深常年维持在1.7米以上,因为流水槽的单产与水深有密切的联系。

第二,流水养鱼池塘的条件。要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的地方,如能考虑利用地势自流进排水为佳,同时流水养鱼池塘应选择电力供应稳定、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兴建。

第三,流水槽的设计和建造。考虑到设备安装和生产操作方便等因素,流水槽通常应建在大池塘的长边一端。建造流水养鱼池的材料应根据当地的资源因地制宜,主要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砖石、玻璃钢及软体材料等。流水槽为长方形,规格为长22米、宽5米、水深大于1.7米。流水槽与大池塘的面积比例一般控制在2.0-3.0%范围内,可以根据养殖的不同品种和单产做相应的调整。我们建议在流水槽的池壁顶部预留凹槽,用于安装辅助增氧设备。

第四,废弃物沉淀收集池的设计与建造。在流水槽的下游建造收集池,宽度为3-6米,并在收集池的下游建50-70厘米高的矮墙(取决于池塘水深),供收集鱼类粪便之用。收集池的长度应与数个流水槽的宽度之和相等,且收集池底部与流水养鱼池底为同一水平,无需有斜坡或下沉。

第五,吸污装置,由吸污设备和废弃物手机沉淀池组成。鱼类排泄物可以通过人工吸污、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方法吸污。目前,国内常用的有牵引式单轨和双轨自动吸污装置。从废弃物沉淀池收集的固体作为高效有机肥可以直接用于花卉、蔬菜种植,废弃污水则可以通过水生植物再利用处理,水质达标后再进入大池塘循环使用。

第六,拦鱼栅的设计与安装。流水槽一般是将片状铅丝网、不锈钢网或喷塑铁丝网、塑料网等绷夹在滤网框上,安装在流水槽上下游的插槽内,作为拦鱼设施。网片孔目的大小应根据养殖鱼类的品种和规格而定。我们建议在流水槽的上下游均设计双插槽,便于更换不同网目的拦鱼栅和维修,两个相邻插槽间距为20-30厘米。

第七,流水槽的流量与流速。IPRS流水槽的流量调节是流水养鱼的关键技术之一。理论上来说,根据某一养殖阶段内流水养鱼槽的体积、载鱼量,所养品种在当时的水温、规格下耗氧来计算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这样就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流量大小。一般情况下,流速越快、流量越大,水中溶氧高,产量就会增加,但如果流速超过养殖鱼类适应流速的范围,鱼类会为克服流速消耗能量,从而影响其生长。而且,流速过快或过慢还会影响到鱼类排泄物的收集效果。通常,我们建议流水养鱼槽需每4-6分钟换水一次,这个参数主要取决于养殖的品种和规格及流水槽的载鱼量。

第八,流水槽底层增氧设备。除了在每个流水养鱼池的上游安装有独立的微孔气提式增氧推水设备外,在每个流水槽还要安装底层增氧设备,以便必要时使用。

第九,鼓风机的选型和选用。鼓风机种类很多,目前水产上常用的有漩涡鼓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其中漩涡鼓风机又分单段漩涡鼓风机和双段漩涡鼓风机。鼓风机长期在最大通气阻力下工作会降低鼓风机主要配件的使用寿命,尤其是漩涡鼓风机的长期工作阻力最好不要超过其最大工作压力的70%。

第十,IPRS导流设施的设计。导流设施的开口宽度应是流水槽宽度总和的2-3倍以上,且对角需安装增氧推水设备,保证大池塘水体的循环流动。

新型水产养殖技术视频

(一)淡水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需要的技术有哪些 以及具体实例

下面以黄鳝、泥鳅套养来介绍关键技术。黄鳝、泥鳅都是名贵淡水佳品,发展黄鳝、泥鳅的人工养殖,前景十分可观。用配合饲料投喂黄鳝、泥鳅生长快,在黄鳝养殖池套养泥鳅,效益高,其高产养殖技术如下:

1.建好养殖池

饲养黄鳝、泥鳅的池子,要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库、塘、水沟、河中用网箱养殖。面积一般20—100平方米。若用水泥池养黄鳝、泥鳅,放苗前一定要进行脱碱处理。若用土地养鳝、泥鳅,要求土质坚硬,将池底夯实。养鳝池深0.7—1米,无论是水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肥泥层,厚30厘米,以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泥为好,有利于黄鳝和泥鳅挖洞穴居。建池时注意安装好进水口、溢水口的拦渔网,以防黄鳝和泥鳅外逃。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并于放苗前3~4天排干池水,注入新水。

2.选好种苗

养殖黄鳝和泥鳅成功与否,种苗是关键。黄鳝种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不能用杂色鳝苗和没有通过驯化的鳝苗。黄鳝苗大小以每千克50~ 80个为宜,太小摄食力差,成活率也低。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鳝苗1~1.5千克为宜。黄鳝放养20天后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鳅苗。泥鳅苗塌好用人工培育的。

3.投喂配合饲料

饲料台用木板或塑料板都行,面积按池子大小自定,低于水厦5厘米。投放黄鳝种苗后的最初3天不要投喂,让黄鳝适宜环境, 从第4天开始投喂饲料。每天下午7点左右投喂饲料最佳,此时黉鳝采食量最高。人工饲养黄鳝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投喂一些蛳蚓、河螺、黄粉虫等。人工驯化的黄鳝,配合饲料和蚯蚓是其最碧欢吃的饲料。配合饲料也可自配,配方为:鱼粉21%,饼粕类19% ,能量饲料37%,蚯蚓12%,矿物质1%,酵母5%,多种维生素2% ,黏合剂3%。泥鳅在池塘里主要以黄鳝排出的粪便和吃不完的章鳝饲料为食。泥鳅自然繁殖快,池塘泥鳅比例大于1:10时,每天投喂一次麸即可。

4.饲养管理

生长季节为4—11月,其中旺季为5—9月,要勤巡池,勤管理。黄鳝、泥鳅的习性是昼伏夜出。保持池水水质清新,pH6.5—7.5,水位适宜。

5.预防疾病

黄鳝一旦发病,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必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要经常用1—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在黄鳝养殖池里套养泥鳅,还可减少黄鳝疾病。

(二)海水养殖技术

以下主要以养殖滩涂青蛤与泥螺混养技术为要点介绍海水养殖技术。

1.滩涂条件

根据青蛤、泥螺的生态习性,养殖场地应选择在沙泥底质、潮流畅通、地势平坦、水质清新富含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较丰富的潮间带滩涂,以高潮带中下区到中潮带为好,尤以咸淡水交汇处滩涂更佳。

2.滩面整理

一是整理滩面,清除养殖区内的敌害性螺类、蟹类等。二是在滩涂养殖区域周围设置围栏,栏高50厘米,网目1.8~2.0厘米,以防敌害、防践踏、防逃、防偷。

3.苗种放养

青蛤苗种选择本地区中间培育的,规格700—800粒/千克,个体整齐,体表光泽,无损伤。播苗密度40千克/亩(2.8万一3.2万粒/亩),运输放养以阴天为宜,确保潜沙率达85%以上。泥螺苗种选择本海区的当年产天然苗种,规格以每千克3000粒右为宜,放养密度通常为每平方米80粒左右;播苗方法用小脸盘盛少量苗种,加入少量海水,用手轻轻地均匀撒播于养殖滩涂上。

水产养殖需要的技术有哪些 以及具体实例

4.养殖管理

青蛤、泥螺养成期间管理工作主要防灾、防害、防逃、防偷等。 在养成期间应有专人看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台风季节要及时疏散上堆的苗种,以减少损失,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抽样测定

每半月随机取样进行生物学测定一次,根据生长状况与成活率情况采取分苗或补苗等相应技术措施。

6.采收

青蛤壳长达到3.5厘米就可收获。一般采捕旺季是在春、秋两季,尤以秋季为宜。泥螺的养殖周期较短,一般放苗后经3个月养殖即可达到每千克250粒左右的商品规格。收获方法以人工收获为主。

水产养殖工程技术

1. 池塘条件苗种池要求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较少,池埂坚固,不渗不漏。夏花培育池面积以667m2左右为宜;鱼种培育池面积一般为2001m2~3335m2,水深1.3m~1.6m。每个渔池需备1.5kw或2.5kw增氧机1台,同时配备抽水机泵。

2.清塘消毒鱼苗下塘前抽干池水,挖去过多的淤泥,让池底日晒20天左右,然后进水10cm,用生石灰75kg~100kg/667m2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3.施肥培饵鱼苗放养前10天,经过滤注水至水深0.6m~1m,施经发酵的有机肥(粪肥、饼肥均可,用量视池塘底质而定,一般100kg~500kg/667m2),以培养池中的天然浮游生物饵料。

4.鱼苗放养鱼苗孵出后3天~4天到鱼苗长至4cm~5cm的夏花,可采用与“四大家鱼”苗种培育相似的方法,每667m2放苗3万~5万尾,约需20天~30天,然后稀疏分塘,转入鱼种培育阶段。从夏花培育成50g左右大规格鱼种,每667m2放夏花8000 尾~9000尾,同时搭配放养6cm~10cm的鲢、鳙鱼600尾~700尾。

5.饵料投喂刚下塘的鱼苗4天~5天内不投喂饲料,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当鱼苗达到4.5cm以上时,开始投喂配合饲料。投喂时要进行驯食,方法是:喂料前用鱼盘在投饵处拨水以发出声音刺激鱼种,然后撒一小把饵料,如此反复,每隔十几秒重复一次,每次驯食10分钟~20分钟,如此循环4天~7天,即可使鮰鱼形成群体摄食的习惯。配合饵料的蛋白质含量为40%左右,每天投喂2次,投饵率3%~5%。

6.日常管理要求溶氧大于3mg/L,pH值6.5~8.3。饲养期间每隔7天~10天注换新水1次,水深随鱼体增长而加深,逐渐增到1.5m左右;定期用浓度为0.5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以预防鱼病和调节水质。

养羊


高密度水产养殖新技术,高密度水产养殖新技术有哪些
  • 扇贝养殖技术视频,扇贝养殖技术
  • 扇贝养殖技术视频,扇贝养殖技术 >> 扇贝养殖技术视频,扇贝养殖技术...

    高密度水产养殖新技术,高密度水产养殖新技术有哪些
  • 露天养殖红豆杉盆栽,露天红豆杉的造型与修剪
  • 露天养殖红豆杉盆栽,露天红豆杉的造型与修剪 >> 露天养殖红豆杉盆栽,露天红豆杉的造型与修剪...

    高密度水产养殖新技术,高密度水产养殖新技术有哪些
  • 陕北最大养殖基地,陕北农村羊养殖基地
  • 陕北最大养殖基地,陕北农村羊养殖基地 >> 陕北最大养殖基地,陕北农村羊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