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水产养殖鱼,海南最大的水产养殖公司
海南渔业养殖
海南处于亚热带,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汇处,渔业资源当然丰富
海南渔业养殖厂
水产码头是海南省最大的批发市场、贸易基地和货物中转集散地。想要购买海南当地的土特产、椰子制品等等都可以到这里来,可选择性很强。位置好找 种类齐全,买什么都方便,特别是外地旅游的推荐可以来逛逛看看,价格也很实在优惠是真的。
海南 渔业
文昌环球码头:
环球码头在文昌市清澜镇码头,从鲳鱼到鲨鱼,从蛤蜊到鲍鱼,这里无所不有,打渔回来的渔民们住在码头附近的船上,这里的海鲜用价廉物美来形容还不足以说明
三亚红砂码头:
渔排商家直接收购渔民的海鲜并养在海中,客人去吃时直接从海里捞,红沙渔排的每一家店都是在海上(红沙渔港码头内),所以周边都是渔民的捕渔船,吃着自助海鲜火锅看着风景就更妙了,特别是黄昏时分,挑螃蟹看海上落日,远比陆地海鲜排档来得情趣与浪漫。在岸边,质朴的渔家摇着小船来往接送猎鲜客,摇摇摆摆的感觉,亦是陆地海鲜排档不能感受到的。
琼海谭门港海鲜:
潭门港地处琼海市的东部沿海,由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当地近海捕鱼和远洋捕捞业非常发达,沿海养殖和种植业也颇有特色,这里是西、南、中、东沙群岛作业渔场后勤的给养基地和深远海渔货的集散销售基地。
每天早上,千艘渔船海上归来,鱼跃满仓,渔民们满面春风,喜获丰收。一时间,宁静的谭门港随着鱼市的开始交易而热闹欢腾起来……在潭门渔港海鲜美味广场品尝最原味、最新鲜的海鲜,店面顶上搭筑着长长的顶棚,临风观海享海鲜饕餮大餐,除了比较常见而熟悉的虾、蟹、鱼什么的,其它那些稀奇古怪的海鳗、不知名的螺很是让人食指大动。
万宁海鲜码头:
万宁附近有港北、乌场、东澳、坡头等几个规模较大的渔港码头,每天有大量的海产品源源不断地进入周边的市场,当地的老百姓真心口福不浅啊,这里最常见的有马鲛鱼、金枪鱼、石斑鱼、打铁鱼、贵花鱼、鱿鱼、鲻鱼和龙虾等,至于一些海涂上的杂鱼和虾蟹之类就不入流了。
陵水新村港:
新村港是一个迷人的热带港湾,是世界一流的海水养殖基地和全国最大规模的石斑鱼养殖基地。这里居住着许多疍家人,疍家人靠打鱼为生,以舟楫为家,有十分浓郁的民俗风情。
疍家渔排素有“漂浮美食岛”的美誉,不仅用餐环境与众不同,可见蓝天白云,可听碧水涛声;而且海鲜的味道也比别处更加鲜美,原因是这里的海鲜全部是“就地取材”,用当地的话说,到海南,如果没吃疍家的渔排,就不算吃到海鲜。
东方八所港码头:
东方市八所渔港是海南三大中心渔港之一,也是海南西部最大的渔港。八所渔港可供1000艘渔船停泊避风,这样说吧,可能不如海鲜大酒楼那样精细的烹饪,只做了简单加工,可是那鲜美的味道,令人回味不已。比较起来,城市里海鲜酒楼的海鲜更适合叫做海味,这里的海鲜才能叫做海鲜!
儋州白马井水产码头:
白马井水产码头可以说是女人的天下,数百上千名“渔婆”集聚在儋州市白马井镇南司港码头,翘首以待渔船归来,当渔船满仓归来时,“渔婆”们蜂拥抢购鲜鱼,她们头戴或尖顶、或圆顶的竹编斗笠,脚穿各色水靴,肩挑扁担与箩筐,集聚在码头……
临高海鲜港:
新盈港、调楼港是临高较大的两个渔港,清晨5点多,许多出海捕鱼的船只已回港,码头上人来人往,有的在抬鱼上岸,有的在称鱼、选鱼分类,如果能遇到大船回港,那时的鱼更大、更多!
海口板桥路海鲜广场:
板桥路海鲜广场虽然没有在码头附近,但是这里的海产都是在入海口处捕获,然后直接运至此市场现卖,所以食客每天都可以在这里吃到新鲜的海鲜,板桥路海鲜广场可以说是海口最实惠的海鲜市场,在这里你完全可以亲手去挑选最新鲜的海鲜,想吃什么选什么,选好后拿去一墙之隔的海鲜加工排挡,按照份量给老板不多的一些加工费就可以酣畅淋漓
海南休闲渔业
三沙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国企。
三沙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由三沙市财政局全资控股,属于国有独资企业,是国企。
海南渔业养殖场
该公司于2016年成立,主要经营禽畜水产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饲料等
海南养殖鱼类
池塘基本条件
选择良好水源、水质清新、无工业污染、土质良好、交通方便的地方建池,池面积5~20亩,水深2.5~4米,池底平坦,塘基坚固,保水性能好,四周通风无高大挡阳物。塘基最好不建猪栏和三鸟棚(鸡、鸭、鹅棚),如确实建猪栏和三鸟棚,其动物粪便也不能直接排进鱼塘,要经无公害处理后,在合适时期适当投放。
放养前的准备
1.整池、清塘。池塘在放养前应排干塘水,曝晒1周以上,并在晒塘期间修补、加固塘基。干池清塘用生石灰225毫克/升,或把塘水保持1米,亩用茶麸50公斤,打碎浸溶后全池泼洒。清塘后三天内不要进新水,以免影响清塘效果。
2.施肥、培育水质。池塘后7天左右,待药物毒性消失,用6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70~80厘米,亩施有机肥300~400公斤,培育浮游动植物饵料。随着水转浓逐渐加注水至1米。带育苗入池塘后,随水温增高和鱼体长大,逐步加注水到池塘最大蓄水深度。
池塘育苗放养
1.育苗的选择。选择体表光滑无伤、体质健壮、鱼体丰满、规格整齐、雄性率高、规格为5厘米左右的罗非鱼苗,经5%的食盐水或5~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后,放进鱼塘。
罗非鱼(tilapia),一种产于非洲的热带鱼
2.放养密度。池塘水经试水无毒性后,按1尾/立方米水体的原则投放罗非鱼苗,适当搭配50克/尾的大头鱼40~50尾/亩,30克/尾的鲢鱼 30~40尾/亩,待罗非鱼生长至100克/尾规格后,适时投放南方大口鲶30~50尾/亩或配养适量的大口黑鲈。
海南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有很多工厂
海南省工业发展情况介绍
建省15年来工业取得的成绩
建省15年来,我省工业利用特区优惠政策,发挥特区对外开放的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吸收国内外资金和技术,突破传统工业模式,得到长足发展。工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步提高,全省工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已拥有化工、汽车、医药、电力、食品、纺织、电子、机械、冶金、建材、轻工、卷烟等30多个行业,以及化肥、汽车、饮料、原盐、化纤、食糖、罐头、生铁、轮胎、摩托车等100多个产品,一些技术、资金密集的产业也正在崛起。省建15年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一)工业结构得到改善。按照结构调整的比较优势和市场导向原则,我省工业结构调整始终将资源优势与国家需要、市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资源性工业。工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及组织结构都得到了改善和调整,工业结构的总体格局逐步朝着优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化工业建设,促使传统工业焕发生机,继续成为我省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新兴工业如汽车、医药、化肥、饮料、纺织、摩托车、电子信息等工业行业迅速崛起,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各种所有制工业蓬勃发展。外商投资企业越来越多涉足工业领域,为海南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股份制工业企业也发展迅速,成为我省工业举足轻重的力量。
(三)基础工业特别是电力工业发展较快。建省后,电力工业建设投资度加大,发展迅速。到2002年底为止,我省电力装机容量已达到178万千瓦,110千伏输变电高压线路1890.97千米,220千伏输变电高压线路583.11千米,发电量达51.91亿千瓦时。
(四)建成了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如中海油气港湾化工、东方化肥、海宇镀锡薄板、亚太啤酒、海汽海马汽车、大广坝水利电力枢纽工业、兴业聚酯熔体直纺长丝、新大洲川崎摩托车发动机、陵水毛绦毛毯、洋浦木地板、椰风羊胎素、马村电厂、南山电厂、欣龙无纺、国投水泥等,此外还有一批大型工业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工业发展的条件及方向
(一)工业发展条件
1、资源条件
(1)海南部分矿产资源优势明显
海南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展的各类矿产有90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55%。在全国已探明储量统计有41种,其中优质富铁矿、钛砂矿、锆英石、天然气、石油、玻璃用石英砂、蓝宝石、水晶、油叶岩、化肥用岩和沸石、黄金、水泥石灰岩、花岗岩、矿泉水等矿产都具有重要开发价值。海滨矿砂在全国也是有重要地位,石油天然气十分丰富,目前南海被认为世界四大油田之一。已探明的莺歌海海域和福山地区的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为海南省开发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海南铁矿多年来一直为全国各大钢铁企业提供原料。海南省是我国钛精矿储量最多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东南沿海300公里长的地带上。海南稀有金属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2)海南热作资源丰富,经济价值高,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我国土地辽阔,但热带气候地区极小,海南热带作物相对于中国大陆是一个巨大的资源优势。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广,胶园遍布岛内各地。甘蔗种植自然条件优越,且发展较快。由于海南独特的热带气候优势,近年来,热带水果和反季节瓜菜的产量大幅提高,为海南水果及农产品的加工提供了原料保障。
(3)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海南拥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占全国海域面积的三分之二。海岛沿岸及南海周围海域的热带海洋资源,其数量之丰,居全国首位。海南的海洋水产资源是发展我国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海洋鱼类、海洋软件动物、海龟、藻、贝及虾类等种类繁多,开发利用经济价值极高。目前我省的海洋捕捞主要是近海捕捞,而远海、远洋丰富的生物资源尚未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
海南环岛沿岸的浅海滩涂十分广阔,是优良的海水养殖场,可利用养殖的浅海滩涂约38万多亩,但目前得到利用的滩涂面积仅占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其开发前景良好。
2、政策优势
海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全国人大授予我省地立特别立法权,为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除享受国家给予我省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外,我省还结合发展工业的指导思想,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工业享有的主要优惠政策有:
(1)大型工业项目(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以下类同),在项目业主资本金到位后,我省发展与改革厅除了要认真做好本职各项服务外,还要积极向有关金融部门推荐,争取有关金融机构提前介入给予项目建设贷款和生产流动资金的支持。
(2)大型工业项目投资建成投产后,其自产产品(含实际加工增值20%以上的产品)出口,除国家规定照章纳税商品外,免征出口关税。
(3)大型工业项目用地可优惠出让,但其出让金不得低于取得该土地成本价格。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较大的大型工业项目,政府也可将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给予支持。
(4)大型工业项目用水、用电优先供应,其端口接到厂界(以项目红线图为准),并减半负担水资源费。
(5)大型工业项目自投产之日起,除照章征收教育事业附加费、城市建设附加费等外,政府可将地方留成的增值税和地方分享的所得税为投资连续5年投入该项目,以支持企业发展。
(6)对列入国家或我省重点工业项目计划的项目,或对全省工业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并已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的技术改造及新建工业项目,可用专项资金安排一定比例的贴息,贴息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
(二)工业发展方向
1、加大天然油气的开发与利用,促进新兴工业的发展
未来5-10年,海南新兴工业的突破点是天然气的开发与利用。要抓住机遇,采取措施,加快构建海南天然综合开发基地的基本框架。我省天然气综合利用开发基地将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一是以东方市为基点的南部化肥生产基地;二是以单管输气口为基点建设200-300万千瓦的天然气发电基地;三是以洋浦经济开发区为基点建成石油储备、中转、加工与出口基地。
2、发展生物制药业
海南是重要的南药基地,药用植物达3000多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同时还有丰富的海洋药物资源,并且具备发展医药工业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医药工业的发展。目前我省制药生产企业已发展到105家,能生产20多个剂型,特别是我国入世之后,我省制药行业审时度势,积极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投入力度,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经济增长迅速,已逐步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亮点行业。
3、发展海洋加工业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争创环境资源优势,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竞争优势的精品产品。促进产业升级,使水产品加工从简单的生产加工型向综合加工利用与物流中心并举的方向发展,并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扩大生产规模,拉长生产链。
4、以汽车为龙头,发展一批围绕汽车加工配套的项目
以海南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为重点,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生产设施,尤其是要尽快建立形成协作进而实现自主研发能力,分步重点对汽车六大总成进行研制。围绕汽车、摩托车的生产建设一批高品质、专业化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发展生产车身、底盘、前后桥、座椅、汽车发动机等配套产品,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配套生产企业群体。
5、围绕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加工业
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旅游度假胜地,是我省提出的发展战略。我省具有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近年来进入我省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促进了食品、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的消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它不但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满足旅游业的消费需要。
海南渔业养殖水面面积
【土地资源】海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土地总面积353.54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人均土地约0.47公顷。由于光、热、水等条件优越,农田终年可以种植,不少作物年收获2至3次。按适宜性划分,土地资源可分为7种类型:宜农地、宜胶地、宜热作地、宜林地、宜牧地、水面地和其他地。已开发利用的土地约328.04万公顷,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约25.5万公顷,其中可用于大农业开发利用的约占90%。待开发利用的荒地大都集中连片,宜于开垦和机耕。海南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
【作物资源】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主要有水稻、旱稻、山兰坡稻、小麦,其次是番薯、木薯、芋头、玉米、高梁、粟、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麻类、花生、芝麻、茶等。水果种类繁多,栽培和野生果类29科53属,栽培形成商品的水果主要有菠萝、荔枝、龙眼、香蕉、大蕉、柑桔、芒果、西瓜、杨桃、菠萝蜜、红毛丹、火龙果等。蔬菜有120多种。热带作物资源丰富,岛上原生热带植物有3000多种,建国后从国外引进1000多种,从国外野生资源中发掘1000多种有用植物进行栽培试验,均取得成效。栽培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热作主要有橡胶、椰子、油棕、槟榔、咖啡、胡椒、剑麻、香茅、腰果、可可等。【医药资源】海南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
【水利资源】海南岛大小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约
海南渔业养殖政策方面院士
1、方宗熙(1912年~1985年)
福建云霄人,我国海藻遗传育种工作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
2、毛汉礼(1919年~1988年 )
浙江诸暨人,物理海洋学家,我国物理海洋学奠基人之一。
3、朱元鼎(1896年~1986年)
浙江鄞县人,鱼类学家和水产教育家,中国鱼类分类学主要奠基人。
4、朱树屏(1907年~1976年)
山东昌邑人,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海洋生态学、水产学及湖沼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者。
5、刘恩兰(1905年~1986年)
山东安丘人,地理学家,我国第一位女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地理学的创始者之一。
6、刘光鼎(1929年~2018年)
山东蓬莱人,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
7、刘瑞玉(1922年~2012年)
河北乐亭人,海洋生物学和甲壳动物学家,中国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奠基人之一。
8、任美锷(1913年~2008年)
浙江宁波人,地貌学家、海洋地质学家。
9、汪德昭(1905年~1998年)
江苏灌云人,物理学家、我国水声事业奠基人。
10、吴宝铃(1925年~1998年)
辽宁绥中人,海洋生物学家,第一位考察北极的中国科学家。
农村养殖
农村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