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大规模养殖鱼虫视频,鱼虫养殖办法
鱼虫养殖办法
鱼虫干喂金鱼的时候直接投入鱼缸里头就可以,因为她会在鱼缸里头接触到水,之后会慢慢的软化过来,然后就可以给金鱼喂食了,这是一种很好的喂食方法,能够让金鱼的喂食数量有一定的禁止,否则的话,金鱼会越吃越多,撑死的这是一种不好的方式
鱼虫的养殖方法
养鱼要看鱼种如果养的是金鱼的话最好不要放在阳台,金鱼是避光性,稍微有点阳光即可。所以,露天的阳台不适合养金鱼。金鱼、锦鲤,非常好养,不喂食一周都能活下去。
如果养的是小热带鱼,小热带鱼因为好养一小下,但是也是避光性。所以热带鱼也不适合养在露天阳台。
如果要养像罗汉鱼、斗鱼之类的话很费心。因为大型鱼类异常凶猛好斗,容易打架。有些大型鱼很破费,要喂食金鱼、线虫等活食儿。所以也不适合养。
相对来讲,金龙鱼或者银龙鱼养在露天阳台是最最合适之选。
龙鱼喜光,对温度适应大,而且好养。喂食方面只要隔两天喂10条金鱼,不喂食8天能活下去。希望您养金龙鱼
鱼虫养殖办法图片
1、充足的氧气。充足的氧气是公鱼快速生长的重要条件。是非常好养的鱼,如果水里面的氧气不足,公鱼是长不大的,这就是为什么户外养殖的鱼容易长大的原因。
2、提高鱼食质量。公鱼是非常杂食的,因此很多东西都可以喂。有的人公鱼喂的很随意,这是不行的,想要公鱼肥硕,肯定要吃比较有营养的鱼粮,要勤喂动物性鱼食,像是活鱼虫,不可吝啬
鱼食虫养殖方法
养殖大麦虫要准备一个网筛盒和养殖容器,网筛盒是给大麦虫成虫产卵所用,还能用来分离虫卵以及放置饵料,养殖容器选择比较多样化,规格大小根据大麦虫数量来选择。
喂养大麦虫需要调配饲料,麦麸50%,鱼粉4%、鸭饲料15%,1%的混合盐,糖4%再加发酵后的统糠26%,同时添加适量维生素和猪用混料,能够延长大麦虫的寿命,增加它产卵的数量。
养殖大麦虫选择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的地方,光线不能太强,环境温度控制在18-30度左右,空气湿度在70%,夏季温度高的时候,要在地上洒水,进行降温,冬季则做好保暖工作。
怎样自己养鱼虫
饲养鱼虫的时候,需要准备一个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的容器,能够保证鱼虫有足够的,浮出水面呼吸的空间,还要保证有光源进行照射。
喂鱼虫的时候,可以使用酵母粉泡水进行喂食,但是要控制好量,不需要太多,不然就会使水质变坏,导致鱼虫死亡,可以适当的进行换水,保证水质的干净。
饲养缸中的鱼虫太多,就需要及时的进行捞出,或者换大点的缸,不然就会导致鱼虫密度太大而缺氧,甚至会导致鱼虫大量死亡。
鱼虫养殖办法有哪些
鱼虫(红虫),又称“水蚤”、“水蚯蚓”,俗称“虫鱼”。家庭养殖少量红虫时,可将河塘污泥连同红虫一齐取回,置于盆或者玻璃器皿中,最好用河水泡上,若用自来水养殖,应事先将自来水晒2到3天,出去漂白粉和其他物质。每隔一天换一次水。冬天要防冻,将湿润的红色布条放在器皿上保湿。用接触空气面积比较大的容器来养最适合,因为红虫会浮到水面上来有类似呼吸的动作,所以若是数量多的时候怕有些争不到位置而死去。光源是饲养红虫必须的。在晚上也不能关掉光源,晚上可以用个小光源(例如5w的小夜灯等)照着。因为红虫懒得呼吸,如果没有光源,隔天就容易死掉。家庭养殖红虫,可用酵母粉泡水来喂食,但一定要控制用量。
怎么培育鱼虫
鱼虫饲养方法
收集鱼虫种子:你可以去世面上买一袋活鱼虫,也可以去一些积水、池塘、河流的地方捞。捞鱼虫用的网是用丝袜作的,那种材质可以让水通过,而把鱼虫过滤出来。
准备培养容器:容易不要太小,一般用一个直径半米的水缸就可以,还可以用大一点的水盆。如果有现成的水塘也比较完美了。水深不要太深,半米深的水就算是比较深了。水质最好是比较浑浊的,俗话说得好,水质清则无鱼虫。
光照:鱼虫对光照的要求比较多,一般你就把它们放在阳光下就可以了,不过现在的太阳很厉害,水温太高就要适当的加入冷水或者放在阴凉的地方了。
饲料:鱼虫吃什么,鱼虫主要是虑食水中的有机物,比如面粉溶液,牛奶。笔者养过鱼虫只是加一些土壤就可以了。喂食不要太多,只要水量足够它们一般饿不死。但是如果加入的有机物太多,水质就会变坏。所以,宁愿饿着肚子也不能把它们毒死。
换水:如果你的容器容量大,比如是一个小池塘,你不换水也可以,只要在水分蒸发过多的时候加水就可以了。如果你的容器比较小,也不能换水过多。换水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不要把鱼虫跟废水一块倒掉,笔者的方法是用丝袜封住吸管的口,然后吸掉一部分水。
喂食:鱼虫培养到比较多的时候,你就要把他们老出来喂鱼了。捞鱼虫的方法上面已经说过了,现在要强调的是一次捞鱼虫不能太多,否则你的鱼虫生长的就比较慢了。一般鱼虫不要捞超过三分之二,保持在这个量一下就可以了。
虫虫鱼养殖
虫虫鱼学名叫鲫花,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最著名的“三花”“五罗”之一。
花鲫体侧扁而高,体长为体高的2.2-2.8倍,腹部圆,头较小,吻钝,口端位,无须,下咽齿侧扁。背鳍和臀鳍均具一根粗壮且后缘有锯齿的硬刺。
由于花鲫适应性强,在各种水体皆可生长、繁殖,且1龄鱼即达性成熟,种群恢复快,故一直被作为养殖搭配的对象。花鲫的养殖品种繁多,都是普通红锦鲫经过人工筛选、驯化而成的变种
鱼虫的养殖技术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清池消毒 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分钟。选择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体长3~4厘米的鳅种50~60尾。
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
水质管理 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水温达到30℃时,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越冬季节,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泥鳅有无逃逸现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做好日常记录。
刺鳅科,刺鳅属。俗称:倒鳅,钢鳅,刀鳅,石锥。英文名:Spiny eel 。 体细长,前端稍侧扁,肛门以后扁薄。头长而尖。吻稍长,但不及眼后头长,吻端向前伸出成吻突,其长度约等于眼径。前鼻孔呈管状,位于吻的两侧;后鼻孔圆形,近眼前缘。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表面覆以薄皮,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于皮内。口下位,口裂几成三角形,口角达眼前缘或稍超过。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呈带状排列。胸鳍小而圆,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
背鳍前方有1排各自独立的硬棘,约为31-33枚;臀鳍具棘3枚;尾鳍略尖。体鳞细小,侧线不显著。体背黄褐色,腹部淡黄。头部从眼上向后有2条淡色线条,沿体背纵伸至尾鳍基。体背、腹侧有许多网状花纹,背鳍、臀鳍与尾鳍的基部网纹更为明显,体侧有30余条褐色垂直条斑。有些个体条斑上端色较深黑,有部分个体近腹侧的条斑之间杂以短斑。背棘基黑褐色,胸鳍淡黄色或灰黄,其余各鳍灰色,臀鳍下缘常饰以白边。 为底栖性鱼类。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以水生昆虫及其它小鱼为食,生殖期大约在7月份。
鱼虫子怎么养殖
鱼虫夏季很好找到的,像城市边缘的草甸上,有下雨积水的坑就会,一般捞取鱼虫最好清晨去捞。清晨捕捞鱼虫时,通常用捞虫网于肥水河沟边、塘边水面下,来回拖捞,一般都能捕捞取。
在捕捞时,捞虫网吃水不要太深,动作应轻快敏捷。如果动作过猛,容易使污物上浮和冲散鱼虫群体。同时还要观察水色、风向和水流方向。一般在下风和水流下游避风处,鱼虫较多;而水质严重污染,水色浑浊呈酱色或黑色处,鱼虫较少。
在深秋和冬季,由于鱼虫的数量减少,在许多江河内极为少见,一般都形成休眠卵或潜入深水处越冬。这时捕捞鱼虫,主要是到污水坑塘内捞取。但这时的鱼虫并不像夏季那样浮在水面上,所以须用长网兜深入到坑塘的中下层,沿圆圈状或螺旋状路线来回捞取鱼虫。值得注意的是,最好不要到精养鱼池里去捕捞。因为人工密放的精养鱼塘,往往含有大量的鱼类致病细菌,捞鱼虫回去喂观赏鱼,往往将致病菌带入养殖水体内,造成传染病。 对于捕捞的鱼虫,最好不要久留在网袋里,数量也不宜太多,以防止底层鱼虫缺氧窒息死亡。
无论是枝角类,还是桡足类,捞回后都要清洗干净方可喂鱼,以免将天然水体内的敌害生物及致病细菌引入养殖水体并污染水体。
清洗的方法是:
将捞好的鱼虫立即倒人盛有清水的大鱼缸内,接着用大网布兜子将鱼虫捞至另一盛有清水的鱼缸内,如此反复3~4次,待所有和鱼虫混杂在一起的污泥浊水已经清洗干净,鱼虫的颜色也由刚捞回时的酱紫色变为鲜红色时,才可以用来喂观赏鱼。在操作过程中,将鱼虫从一盆捞至另一盆时,刚开始鱼虫密度过大,应用大网布兜子,以后鱼虫数量逐渐减少并清洁,可使用小网布兜子操作。
过滤清洗鱼虫时,要注意把活鱼虫和死鱼虫分开,即在清洗时注意死活鱼虫的分层现象,因为绝大部分活鱼虫都具有很强的浮游能力,它们浮游并群集在水的表层,而死鱼虫则沉积在缸底。第一次清洗鱼虫时,便要将两者分开,并且分别清洗干净。刚死的鱼虫尚未变质,可以利用它来喂一般品种的观赏鱼。
以上是给你的建议,祝你养鱼成功
养鸽
养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