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家庭鱼池鲈鱼养殖条件,淡水鲈鱼养殖条件

家庭鱼池鲈鱼养殖条件,淡水鲈鱼养殖条件家庭鱼池鲈鱼养殖条件,淡水鲈鱼养殖条件

淡水鲈鱼养殖技术

1.水质要求

水质一定要清新、流动性强,最好是自然水域修建的池塘,当然水质营养丰富的也可以,能见度在二三十厘米左右,池水颜色以浅绿色为宜。

2.环境要求

淡水鲈鱼养殖可以浅水区为生存环境,也可以深水区为生存环境,首先要在池塘底部喷施生石灰,杀菌消毒等,池塘底部可以砂石土质为主。岸边可以种植一些水草。

3.喂养要求

鲈鱼属于食肉性鱼类,小鱼、小虾、贝类都可以作为它的食物,当然如果是人工养殖的话,为了增加营养,也可以加入一些谷物等食材。

4.养殖密度

要先考虑池塘面积的大小,以一亩池塘为例,放养鲈鱼苗的数量应控制在1500尾至2000尾左右,不能放养太多鲈鱼,导致食物和生存空间不够,从而导致正常生存。

淡水鲈鱼养殖技术与管理

淡水鲈鱼在清水里面养,淡水鲈鱼喜欢在洁净、溶氧量高、水质清澈、透明度在三十到四十厘米的水体中生活,因此在饲养期间,要根据水色和透明度灵活采取加水、换水措施,尤其是每年的九到十月份,需要做好水质的调节工作。

养殖鲈鱼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在一亩到五亩的范围内即可,而且池塘内的水质清洁卫生、无污染、水源充足,且地势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水深为一点五至一点六米,注意池塘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淡水鲈鱼养殖技术视频

星鲈71mh芯片是一款多功能视频处理芯片,其主要的功能标准详细参数如下

输入输出各自四路独立HDMI通道

最高支持4K@30分辨信号幅度:500mV支持HDMI1.4

支持DV11.0

支持HDCP1.4

支持VESA、CEA-861-F输入支持RGB/YCbCr444/YCbCr422/YCbCra420色彩空间

海鲈鱼淡水养殖技术

水质:鲈鱼为底栖性鱼类,喜欢在清洁、溶氧量较高(4-6毫克/升)、透明度在30-40厘米的水体中生活,应根据水色和透明度灵活及时加注新水。

||光照:喜栖于背强光处,平时多生活在水草丛生遮光隐蔽处。

||水温:适温范围7-30℃,最佳生长水温18-22℃。

淡水鲈鱼养殖技术及成本

一,用来养殖鲈鱼的池塘有条件的最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暴晒,尤其是多年养殖的旧塘。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一次消毒,每亩施放生石灰50公斤或使用20PPM漂白粉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经干塘暴晒的,还要每亩使用30公斤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洒,以彻底清除遗留的凶猛杂鱼。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每亩施放3公斤复合肥进行培育浮游生物,水质微绿色或微褐色则可投苗。

二,经中间培育的鱼种已达10厘米,每亩放养2500尾为好,300天的养殖期亩产量可达1200—1500公斤。投苗过密,池塘容易老化和发生鱼病,难以进行持续性生产。由于高密度养殖投饵多,鲈鱼又很少寻食塘底的剩饵,故每亩要投放100尾鲫鱼和30尾花鲢和白鲢,以减轻水质的污染和增加养殖效益。

三,鲈鱼暴食,适当控制投饵量,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的污染。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一般日喂2餐,分别在上午的7—9时和下午的4—6时,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量的5%。要坚持驯食的习惯,在塘中搭一饵桥,每次投饵敲击饵桥或泼响塘水,招呼鱼群游来抢食,有利于观察鱼群的进食和健康状况,方便采取应变措施。鲈鱼抢食水中悬浮的饲料,下沉后不再摄食,因此投喂小杂鱼应耐心慢慢投喂,颗粒饲料则应用浮性饲料。

四,鲈鱼的高产养殖也就是高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方法有:勤换水,特别是在中后期,每天的换水量要达30%以上;勤增氧,鱼苗期可适当开动增氧机,随着鱼体的长大开动增氧机的次数愈趋频繁,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夜晚可开动部分增氧机,白天则要开动全部增氧机,保持塘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施放生物制剂,高密度养殖带来塘底大量的残饵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浓度高,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尤其是高温天气更为严重,这是鱼病产生的重要原因,适当施放生物制剂让有益菌群除去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保持良好水质。

淡水鲈鱼养殖技术培训

材料与方法

1. 养殖设施

河鲈高密度工厂化养成试验在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工厂化养殖车间内进行,选取养殖池4个,每个养殖池面积为48米2,池深1.5米,池塘底部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污清池。车间内安静,保温性能良好,水源为地下深井水,水质透明清澈、无污染,呈弱碱性,水温常年保持在19℃左右,每个池塘配备微孔增氧设备和独立的进、排水管道。地下水通过曝气池后由于地势差自动进入试验池塘,通过提降闸板可控制水体流量和池塘深度;池塘另一端设置上下两个排水口,分别排放漂浮污物和沉积污物。养殖期间池塘水体交换量达到每小时3~4次。

2. 试验鱼种

试验用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培育的大规格苗种,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平均规格35克/尾。

3. 药物清塘

2020年6月10日,各试验池用含氯30%的漂白粉20毫克/升彻底杀菌消毒,4天后冲洗干净并加注新水。

4. 鱼种放养

2020年6月15日,进行河鲈鱼种放养,鱼种入池前用4%食盐溶液浸洗消毒10分钟。鱼种入池后,每池用50克三宝高稳维生素C全池泼洒,以提高河鲈的抗应激能力。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5. 饲养管理

放养后第三天开始投喂冰鲜鱼,冰鲜鱼规格控制在河鲈体长的1/3左右,用塑料瓶等敲击池壁发出声音进行驯食。原则是每次投喂面积要大、投喂量要少、投喂时间要长,日投饵量不超过鱼体重的5%,每天投喂两次,每次用时应不少于2小时,驯化持续7~15天。驯化结束进入正常投喂阶段,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为上午8时和下午6时,投喂时要有耐心,开始时少投,当抛出的饵料鱼吃完、鱼上浮抢食时再加大投喂量,等池中鱼下沉不再抢食时停止投喂。河鲈宜暴食,饵料鱼投喂并不是越多越好,每次投喂量为河鲈体重的2%~8%,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具体投喂量根据鱼的大小、摄食情况、活动状况等灵活掌握。

6. 水质管理

水质调控是河鲈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的一项关键技术。养成期间每天检测水质,通过调节水的交换量来控制水质。根据水温、天气、鱼的摄食情况适时调整进水量,尤其河鲈饱食后注意加大进水量。随着河鲈的生长,试验塘的水位从80厘米逐渐增至1.2米,同时水体交换量由2次/小时增加到4次/小时。整个养成过程中池水溶氧量要始终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使河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中。养成池的水化学指标检测情况见表2。

7. 日常管理

养殖试验期间,每7~10天清理残饵、粪便等污物1次,注意对池壁和池底进行刷洗,使池内污物彻底排出。每天坚持巡塘,观察水位、水质和鱼的活动情况等。投饵后观察鱼种的摄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每个月随机抽取30尾鱼测量体长、体重,以便及时了解其生长情况,并对饵料鱼规格和投喂量进行调整。河鲈鱼种体长、体重测量情况见表3。

8. 鱼病防治

在河鲈工厂化养殖试验期间始终贯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鱼病防治方针,放养前对池塘严格消毒,河鲈入池后全池泼洒三宝高稳维生素C以提高河鲈的抗应激能力,养殖过程中每10~15天交替使用0.3毫克/升二氧化氯和0.3毫克/升溴氯海全池泼洒消毒1次;每月投喂一疗程的大蒜素药饵,用量为2克/千克饲料,每次连续5天。由于预防得力,试验期间未发生河鲈大量死亡的情况。

淡水鲈鱼养殖技术视频教程

1、科学选择鱼苗下塘时间和地点

放苗位置首选池塘溶解氧丰富的上风口。放苗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宜。避免强烈光线下下塘,以减少加州鲈鱼苗的强光应激。

2、鱼苗下塘前要监测水体的理化因子

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理化指标稳定而正常时鱼苗才可下塘。

3、下塘前试水

鱼苗投放前两天在池塘边放一小网箱,投放少量鱼苗在网箱内试水24小时,若箱内鱼苗95%以上成活且活动正常,可进行正式放苗。

4、入塘前调温、兑塘水

鱼苗下水前,将装鱼苗的氧气袋放入鱼塘20-30分钟,以平衡氧气袋内水与塘水的温差。待氧气包内水温与塘水温温差小于0.5℃时,打开袋口,向袋内逐次缓慢加入与袋内等体积的塘水,再将袋口扣压入塘水面以下,缓慢倒出鱼苗。此法可降低袋内与池水的温度差和离子浓度差,使鱼苗缓慢适应塘水环境,减少应激伤害。(见水花入塘视频)

调温

05、合理掌控放苗密度

放苗密度应根据水源条件、天然饵料数量、管理条件、管理水平等灵活调控,一般亩放养密度在8-12万尾/亩。

06、及时补肥稳饵

加州鲈鱼苗下塘后,根据池塘的“鸡花”数量及时采取补肥等措施稳饵培饵,杜绝因“鸡花”数量不足而导致加州鲈鱼苗出现互相残食的现象。如池水较肥,只是“鸡花”数量较少,合理使用增氧机或用铁链拖动池底、翻动底泥,使池底“鸡花”休眠卵充分激活、发育即可。水瘦的苗塘,应使用肥水产品,培养池中藻类数量,实现快速培育“鸡花”的目的。

07、分期、逐步提高水位

在加州鲈育苗下塘后的7-10天开始,随着鱼苗的快速生长,每隔3-5天加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10-15cm。一般加水3-4次,到驯化前使池水深度达到1.2米左右即可。

08、及时防控寄生虫疾病

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病害对加州鲈鱼苗危害巨大。调节好水质,保持水体良好的藻相和安全的理化指标是预防该病的显着措施。另外,每3-4天对加州鲈鱼苗进行寄生虫疾病的镜检监测,可有效预防寄生虫疾病给加州鲈鱼苗造成的重大损失。一旦发现有寄生虫疾病出现,选择正规厂家的相关杀虫药及时进行治疗即可。

09、控好pH值,预防气泡病

加州鲈最适pH值为7.8-8.5。在pH值长期过高的情况下,很容易使加州鲈鱼苗出现气泡病或者产生类似气泡病的症状。

生产实践中,可通过定期加注新水、维持塘水中一定数量的“鸡花”、合理使用增氧机等措施可有效保持水体嫩爽并防止水体pH值过高,

淡水鲈鱼养殖技术和环境

鲈鱼在水温14度度以上可以正常觅食生长。鲈鱼为底栖性鱼类,喜欢在清洁、溶氧量较高(每升4~6毫克、透明度在30~40厘米)的水体中生活,应根据水色和透明度灵活及时加注新水。前期由于鱼小温度低,水质容易控制,加水、换水周期可长一些。鲈鱼在水温14度度以上可以正常觅食生长,降至临界7℃时则会容易死亡。鲈鱼存活的温度会2到20摄氏度。养鲈鱼不需要盐水,一天换一次水,每次换二分之一。

鲈鱼养殖主要是鱼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在采用网箱养殖的时候,我们要选择质地柔软的、品质好的网箱,其次就是要选择没有污染的海域进行养殖,最后就是在养殖前要将网箱进行消毒和清理,然后再进行网箱投放。在池塘养殖,喜欢栖身于沙质或沙泥质不混浊的静水环境中,活动于中下水层。性情较驯,不喜跳跃,易受惊吓。加州鲈鱼的适温范围广,在水温1-36.4℃时都能生存,10 ℃以上开始摄食,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

精养鲈鱼塘由于密度大,用料多耗氧量高,和恶劣天气影响,必须使用增氧机辅助增氧,尤其闷热天气早上缺氧很容易翻塘死鱼,增氧机不仅是救命机,也是增产机。所以安装增氧机是非常重要的。水质管理对于鲈鱼养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尤其是想要高产的话,那么对水质的调节就是非常必要的。在养殖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换水,来保持水质清新,有条件的话最好是每天都往水池中换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旧水。

鲈鱼 ,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黄河鲤鱼、鳜鱼及黑龙江兴凯湖大白鱼并列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我国的鲈鱼品种以松江鲈为主,又名四腮鲈鱼,也称虎头鱼。

淡水鲈鱼养殖技术和蜜度

鲈鱼又叫花鲈,被称为“四大名鱼”之一,其肉不仅肉多刺少,还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镁锌能营养物质一直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另外鲈鱼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还可以防治水肿贫血、补肝益脾的医疗功效,随着鲈鱼市场的需求量增加,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殖鲈鱼,那么在养殖期间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才能养好鲈鱼呢?

养殖的池塘大小要根据养殖数量决定,最好准备面积足够大水位深的池塘,如果池塘过于窄小,会导致水体的溶氧量不足,影响鲈鱼的产量。选择池塘最好是水底平坦、排灌系统良好、水源充足无污染的地方,挑选之后我们要通过干塘清淤和暴晒的方式进行改善池塘的环境,在投苗前的半个月进行一次清塘,使用石灰水进行对池塘全面消毒,还可以投养一些浮动生物或者养殖一些水草生物,培育一段时间之后水中的颜色变成油绿色就可以放养鱼苗了。

鲈鱼投放的密度要根据池塘大小来决定,密度过去密集,在养殖过程中鱼会因为缺乏食物导致出现鱼病等,而且对水质的污染也会加大,对于经济效益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带来损失。另外在投放的时候可以搭配一些小鲫鱼或者白鲢,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改善水质,还能为鲈鱼生长过程中提供一定的食物,从而增大我们的养殖效益。

在喂养方面我们要做到定时定量的喂养饲料,以防止鲈鱼出现暴食、少食、抢食的现象,日常投放点最好保持固定位置,鲈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鱼类,摄食量较大,需要根据鲈鱼生长的大小情况来做饲料的调整。饲料主要以小鱼小虾为主搭配其他营养物的饲料使用,同时要注意鲈鱼只抢食水中漂浮的饵料,沉入下面的饵料便不再使用,因此在投放的时候需要花费一定的耐心进行投放饵料。

水质情况对于鲈鱼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大量的残余饵料和鲈鱼的排泄物会使水质污染,有害物质分解浓度高,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处在低氧的情况下,鲈鱼的采食会受到影响从而生长发育会出现问题。保持池塘的水质清新和溶氧量充足,经常做换水工作,保证水质的清洁,池塘可设置增氧机来供养,或者大面积养殖水草等水生植物使它们产生光合作用来提升水中的含氧量。另外针对有害物质可以添加生物制剂,使有益菌群分解这些有害度质,来缓解污染水质的压力。

淡水鲈鱼养殖技术规范

淡水鲈鱼是一种野生的鱼,吃一些昆虫之类仙食物,属于水面上的浮鱼,水库养殖就把鱼苗撒下去就可以了,不用喂食叫它天然生长。

养虾


家庭鱼池鲈鱼养殖条件,淡水鲈鱼养殖条件
  • 家庭养殖驼鸟的好处,特种养殖驼鸟赚钱吗
  • 家庭养殖驼鸟的好处,特种养殖驼鸟赚钱吗 >> 家庭养殖驼鸟的好处,特种养殖驼鸟赚钱吗...

    家庭鱼池鲈鱼养殖条件,淡水鲈鱼养殖条件
  • 买进口白虾被判刑,因购买进口白虾万多名顾客信息被泄露-法律上会如何定性此事
  • 买进口白虾被判刑,因购买进口白虾万多名顾客信息被泄露-法律上会如何定性此事 >> 买进口白虾被判刑,因购买进口白虾万多名顾客信息被泄露-法律上会如何定性此事...

    家庭鱼池鲈鱼养殖条件,淡水鲈鱼养殖条件
  • 养殖蝎子和野生的区别图片,蝎子仿野生养殖图片
  • 养殖蝎子和野生的区别图片,蝎子仿野生养殖图片 >> 养殖蝎子和野生的区别图片,蝎子仿野生养殖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