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鲫鱼的养殖周期及收益,鲫鱼养殖周期一般是多久

鲫鱼的养殖周期及收益,鲫鱼养殖周期一般是多久鲫鱼的养殖周期及收益,鲫鱼养殖周期一般是多久

鲫鱼的养殖周期及收益情况

在中国没有,鲫鱼的生长周期一般需要根据它的生活环境而定,一般如果是野生鲫鱼,它的生长速度就比较慢,生长周期一般在2年左右,从5-6月孵化出来后至冬季,一般能长到20-30g,而在翌年的夏季一般能长到100-150g,在翌年的冬季一般能长到200g。

而人工养殖的鲫鱼的生长周期一般在6个月左右,生长速度比较快,一般约半年就能长至200g左右。

鲫鱼的养殖周期及收益情况分析

鲫鱼生长周期是半年至一年,鲫鱼一年可以两次产籽繁殖,春秋各一次

鲫鱼养殖前景

鲫鱼是杂食性动物。红虫,蚯蚓都是他喜爱的食物。饲料喂养的蚯蚓。鲫鱼养殖前景非常好。

鲫鱼养殖利润分析

鲫鱼属于底层鱼类,杂食性,耐低氧能力,市场价格比较高,具有很好的养殖前景。养殖鲫鱼特别适合在岸上养殖多的鱼塘进行养殖,平时注意水质调控和疾病预防,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要做高密度养殖需要条件比较好的鱼塘,硬件设备要充足,全程投喂配合饲料,保证鲫鱼的生长!

鲫鱼的养殖周期及收益情况介绍

呵呵 别养普通的 养异育银鲫呀 生长速度比普通的快3倍左右,

如果养普通的话养殖周期长达一年,而且养殖成本在4元左右,加上打捞和运输费,那利润就更低了。春节期间买10元一斤吧,利润顶多在3元每斤,而且产量也不高。

建议使用优良杂交的鱼苗,或则自己培育鱼苗

鲫鱼养殖条件和成本

鲤鱼的养殖技术

在鱼苗下塘前7至10天,应将鱼塘进行消毒,并且投入肥料培育游生动物等,在鱼苗入池后,根据采食规律进行投喂,并且每三次追肥一次繁殖水中轮虫,使鱼苗获得充足饲料,在长至一定规格后,再投喂配合饲料,在整个养殖期,应早、中、晚做好巡塘工作。

1、单养法:选2-4亩,水深1-1.5亩,经消毒的地塘,放夏花鱼种3000-6000尾/亩,投喂配合饲料或豆饼、蚕蛹、鱼粉混合物,要求饲料蛋白质35%以上,每天8-12次,投饵率5-8%。2、混养法:将鲤鱼夏花与其它鱼种混养,可以鲤鱼为主或为辅。若以鲤鱼为主,则应加强饲料投喂,若以花白鲢为主时可适当培育水质,若以草鱼为主,则鲤鱼宜少放。3、饲养管理①早开食鱼苗开口越早,生长起点越早,生长就越好。应力求尽早平稳过渡到用全价配合饲料投喂。②狠抓旺食鱼种前期(特加是寸片到25-30时间内)生长特别快,体长体重增长均快,需要的饲料也较多,此时应加强投喂,有些渔民此期投饵率超过10%。③投料坚持定质、定时、定位、定量"四定",按鱼种采食节律予以投喂。④日常管理做好早、中、晚"三巡四查",掌握气候、鱼情、病情,保持鱼快速生长,同时还要定期注水和做好防洪、防逃工作。

鲫鱼的养殖技术

池塘条件

鲫鱼有喜集群、潜入淤泥和逆水跳跃逃逸的习性。主养鲫鱼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2亩左右为宜,不应超过4亩;要求池塘底质较硬,一般淤泥厚度在10厘米以内,超过10厘米时必须清淤,以利于对鲫鱼的捕捞(捉);池埂坚实不漏水,进出水口要安装牢固可靠的拦鱼栅,拦鱼栅应高于池塘最高水位50厘米。

品种选择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鲫鱼品种较多,难免出现良莠不齐。实践证明,异育银鲫和高背体形异育银鲫(简称高背鲫)适合主养,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分别快2倍和3倍。异育银鲫和高背鲫鱼相似,异育银鲫与普通鲫鱼的区别为:异育银鲫侧线鳞为31-32片、普通鲫为28-29片;异育银鲫与高背鲫的侧线鳞数目相同,但高背鲫头短、背高体厚、腹部呈圆形。

放养密度

从养殖经济效益看,放养数量超过2000尾/亩,虽然能获得较高产量,但养成商品鱼个体小,销售价格低,效益不理想;放养量少于1000尾/亩,尽管商品鱼个体较大,但总产量不高,销售收入少。每亩放养体重30克的鱼种1400尾或50克的鱼种1200尾,搭配适量的鲢、鳙和夏花草鱼,搭配鱼总数不超过600尾,可净产鲫鱼500公斤以上,其它鱼200公斤左右,效果理想。

水质管理

鲫鱼体内的钙、磷含量为其它鱼类的2倍多,因而要求水中有丰富的钙、磷以满足鲫鱼生理需要。要求20天左右施1次生石灰溶液,每亩每次用量为60公斤;每15天施1次过磷酸钙,每亩每次用量15-20公斤。施生石灰3-5天后方可施过磷酸钙,防止水体碱性过大降低磷肥效果。根据塘口水质变化情况及时定量补充有机生物肥料,必要情况下可以配合投放培育的小球藻藻种,定期在食台和下风口投放微生态制剂菌种。上半年精养鲫鱼塘口采用全塘消毒和杀虫只有两次,一次是投放鱼种前,还有一次就是梅雨季节前,使用的种类和计量也是严格控制,要事先进行一定的预试验取得效果后在大面积使用。调水上使用有机生物肥料次数也较少,一个塘平均2次左右/半年。菌类的使用相对较多,主要是不定期的局部使用,有效的分解水体有机质、生物尸体和方便,提高养殖水体自净能力。由于合理选料和投喂,基地塘口水质保持相对稳定,上半年的养殖周期中尽量减少对养殖水体的微生态环境的刺激,维持相对的稳态,减少对鱼的应激。

饲料选择

饲料占据养殖成本的60~70%,选择优质的饲料不仅可以提高鲫鱼抗病力,降低养殖风险;同时还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抓住鱼价高涨行情,实现赢了倍增模式。

投喂管理

俗话说:“人病都是吃出来的,鱼病都是喂出来的”,如何投喂?每天投喂多少?是淡水鱼塘养殖管理最重要的一环,常规的做法只知道投喂“八吃饱”,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正真量化的标准,这个“八吃饱”的含义任何理解?普通养殖户往往认为投喂相对比简单,认为只要鱼吃就给它才就可以了,投喂差不多就行,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在我们一线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实际上一些养殖户养殖失败或不赚钱的原因中,其中不合理投喂(投喂过量或投喂不足)往往是主导因素。在生产中养殖户看到鱼摄食较好往往会加大投喂量,尤其像2016年这种大好行情,想急切的拉大鱼规格,抓住良好行情,而忽视鱼内在生长规律,导致鱼机体各项机能过早超负荷消耗,又不能及时的补充修复,加上外界环境的复杂变化导致前期(5、6、7月份水温上升期)疾病的爆发。

病害防控

常见鲫鱼病害主要是水霉病、鲫爆发性出血热、肝胆综合征和红鳃病等。本文主要综述相关鲫鱼的病害的症状以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鲫鱼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水霉病

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面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棉霉。10-15℃最适合生长,25℃游孢子繁殖能力减弱,较不容易感染。鱼体因为过度拥挤、移动或者不良环境影响发生表皮损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鱼体受伤或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等都易引发鱼类水霉病。表现为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絮状物,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以致衰弱而死。

水霉病多发于春季,在低温季节,鱼种的转运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机械损伤,放养时应用2%-4%的食盐水浸洗,同时应控制水质,水体不应过肥。可泼洒3毫克/升美婷制剂进行预防。

二.肝胆综合征

该病近两年来比较流行,病因可能与养殖密度过大,水质恶化,饲料营养单一,鱼体营养失衡相关。病鱼以尾尖白、鳍条尖白、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并伴有烂鳃、赤皮等症状。

防治措施主要有:1)用漂白粉或者二氧化氯水体消毒,同时配给VC、诺氟沙星类药物。2)选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水质进行调节。3)改变饲料配方。

三.红鳃病

该病发病期在5-6月份和10-11月份,水温20-26℃为高发期。病鱼停留在距水面5-10厘米处静止不动,用物体拍打水面,病鱼下沉,但一会儿后又游到原来水面静止不动。病鱼鱼体黑瘦,鳍条尖发白,鳞片松动,鳃部出血红肿,呈鲜红色。解剖病鱼发现其肠道无食且红肿,肝脏出血并伴有肾脏出血,胆囊肿大,胆汁颜色加深。

防治措施主要有:1)放养鱼苗前应彻底清塘,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2)控制水质。3)控制饲料质量以及投喂量。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不得超过40%,饲料投喂量应为鱼食量的70%为佳。4)发病期可采用高氯酸锶(超强氧化剂)0.15毫克/升-0.25毫克/升的量全池泼洒,每日一次,连续4天。

鲫鱼养殖效益分析

看哪种品种

1、黑鱼苗:以引进2000条鱼苗为例,一斤约有5条鱼苗左右,目前市场售价在25元/斤左右,引进鱼苗约需400斤×25元/斤=1万元。

  2、饲料成本:每条鱼苗从引进到出塘需要6斤饲料,饲料价格在1.5元/斤左右,那么2000条鱼苗需要饲料2000条×6斤×1.5元/斤=1.8万元。

  3、鱼塘设备设施及租金:约需8000元左右。

  4、水电及医疗费用:约需600元/年左右。以上总计,养殖2000条鱼苗需要成本:鱼苗引进1万元+饲料1.8万元+鱼塘建设及租金8000元+水电及医疗费用600元=29400元。

  5、养殖黑鱼的收益与市场价格、养殖成本等有一定的关系,按正常密度投喂,一般一亩鱼塘可以产出1万斤左右的黑鱼,养殖黑鱼成鱼的收益一般为1600元/亩,一亩可以得到1万6千元左右的利润。

鲫鱼的养殖周期及收益情况图

白金鲫鱼生长周期是1-2年左右,6个月左右就可以长到200克以上,5月份投放,12月就能捕捞上市,而野生鲫鱼生长速度缓慢,需要1年的时间才能长大。

白金丰产鲫生长速度快、规格整齐,雌性比例达98%以上,个体均匀度高,体型好,病害少,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快20%以上,耐运输,肉质好,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鲫鱼的养殖效益

稻田养鱼的除草保肥作用

杂草是水稻的“劲敌”.它与水稻争肥料。

而且还是水稻病虫害的中间宿主,据估测稻田里的杂草每年要夺去稻谷产量的10%。

未养鱼的稻田中,杂草与水稻竞争,每亩稻田中的杂草从稻田中吸取0.62千克的氮素,相当于1.3keg的尿素或3.1 kg的硫酸铵,占稻田植物吸收总氮量的8 34%。

如果稻田中养草食性鱼类,由于草食性鱼类的除草作用,直接保住了肥料。

被截留下来的肥料供水稻吸收生长,同时也避免了杂草与水稻竞争地面、空间和日光能。

2.稻田养鱼的除草造肥作用

鱼类尤其是草鱼类在稻田中不断吃草,随着体重增加,吃食量和排粪量也相应增加。

据测定每尾长6.5-13cm的草鱼种,日食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52%,由于消化不完全,排粪量占日食量的72%。

若以每亩生产草鱼种500尾计算,粪便中氨的含量相当于2.5 kg硫酸铵。含磷量相当于5 kg过磷酸钙。每亩养鱼稻田还可以提供2 500-5 000kg鱼沟肥泥,可为下一茬作物提供一季基肥,相当于10-20 kg标准化肥的肥效。

养鱼稻田与不养鱼稻田相比,有机质可增加0.4倍,全氮增加0.5倍,速效钾增加0.6倍,速效磷增加1.3倍。

3.稻田养鱼的松土作用

鱼在田间觅食,不停地活动,翻动稻田表土,疏松土质,搅动水面,增加了水中的溶氧;氧气深入土层,也就加速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打破了水稻根部周围的板结层,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植株健壮。

而不养鱼的稻田的土地表层为胶泥层所覆盖,不利于水稻根系的呼吸及土壤有毒成分的分解和释放。

养鱼的稻田,鱼类能起到经常性的松土作用。

4.稻田养鱼的除虫作用

稻田养鱼后,水稻害虫成了鱼的饵料,起到了生物防治作用。

鱼类吞食落人稻田水面上的稻飞虱、叶蝉、稻螟蛉、卷叶螟、食根金花虫、纹枯病菌核等,有时还能跳起扑食稻茎上的害虫,鲤鱼、鲫鱼、罗非鱼的食虫效果更为明显。

养鱼稻田中,药物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次数可以明显减少。

5.稻田养鱼可以改善水稻的通气和光照条件

鱼类在稻田中能吃掉杂草和水稻脚叶,改善了稻田的通气和光照条件,同时鱼类呼吸所排出的二氧化碳也有利于水稻的光合作用,鱼类的活动搅动水面,增加了水中的溶氧量。

稻田养鱼增产、增收、增效

1.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由于鱼类改善了水稻的生态条件,就能促进有效穗的增加和结实率的提高,从而使稻谷增产,一般可增产一成左右。

2.能获得一定的鱼产量

即使不投喂,培育夏花鱼种每亩可生产1龄鱼种15 kg左右;采用垄稻沟鱼式或沟池结合式等新技术,加上适当投喂,每亩可生产食用鱼150 kg左右。

3.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稻田养鱼减少了治虫用药和肥料等成本支出,节省了除草用工或化学除草剂的费用,水稻和鱼类增产,收人增加。

稻田养鱼的社会效益

1.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稻田养鱼是一种集约经营的好形式,符合我国田少人多的实际情况这种方式能立体利用农田,以尽可能少的物质和能量投人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利鱼产品,创造优质高产、低耗高效和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这也是现代化农业的目标之一。

2.打破单一粮食生产的经营形式

稻田养鱼改善了稻区农村经济结构,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3.减少病害、节省农药、提高健康

有益健康鱼类在稻田里吃掉了孑孓(jiéjué)等有害生物,减少了疟疾和丝虫病的发生和流行大鱼类吃掉害虫 ,不仅减少了病害的发生,而且还因以鱼治虫,少用了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善了农村卫生状况。

此外,也减少了农药从稻谷直接或间接给人类的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蓄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鲫鱼养殖技术与利润

养鱼的成本和利润一般是很难估算的,除非是养了很多年的,才有一定的经验,才能算出个大概。而对于新手,不仅养殖技术要求高,而且也没什么经验,所以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养鱼一年一般可以赚多少的问题要看水池大小、养鱼经验以及市场的行情,所以没有具体的数据,根据近两年来的鱼价来分析,养鱼的具体利润也会根据所养鱼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果在农村常见的水库中养草鱼、鲢鱼、鲫鱼和鲤鱼等鱼类,一年可赚5万元左右,若是养观赏鱼,赚的会更多一些。

鲫鱼的养殖周期有多长

周期一般为200天左右。在养殖鲫鱼的时候一般可以和鲤鱼、草鱼、鳙鱼或者青鱼等鱼类混养

养鸽


鲫鱼的养殖周期及收益,鲫鱼养殖周期一般是多久
  • 乌龟养殖周期多少天,乌龟养殖周期
  • 乌龟养殖周期多少天,乌龟养殖周期 >> 乌龟养殖周期多少天,乌龟养殖周期...

    鲫鱼的养殖周期及收益,鲫鱼养殖周期一般是多久
  • 鲟鱼养殖前景,鲟鱼养殖发展前景如何论文
  • 鲟鱼养殖前景,鲟鱼养殖发展前景如何论文 >> 鲟鱼养殖前景,鲟鱼养殖发展前景如何论文...

    鲫鱼的养殖周期及收益,鲫鱼养殖周期一般是多久
  • 如何增加幼鸽鸽乳,如何增加育雏期亲鸽的鸽乳
  • 如何增加幼鸽鸽乳,如何增加育雏期亲鸽的鸽乳 >> 如何增加幼鸽鸽乳,如何增加育雏期亲鸽的鸽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