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鸡怎么养,乌鸡怎么养殖方法和技巧
如何饲养乌骨鸡
乌骨鸡
乌骨鸡属雉科,又称乌鸡。原产于江西泰和县,现已遍及全国,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两省。乌鸡肉质细嫩,味鲜可口,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滋补、药用作用,有养阴退热、滋肝补肾、益气血之功效。纯正良种的乌鸡的基本特征:白丝毛、乌骨、绿耳、红冠、五爪,因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历来称誉世界,在国际上称为“观赏鸡”。
家养乌骨鸡
乌鸡较娇嫩,生长慢。从育雏、育成到产蛋全过程,都必须喂适宜于它们营养需要的全营养价值的饲料(简称全价饲料),使它们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乌鸡需要的营养成分也是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及各种维生素等。
乌骨鸡育雏期比一般小鸡长10~20天,时间为50~60天。雏鸡指小鸡出壳后至绒毛脱尽,换上新羽毛这一阶段。
最理想的育雏季节是春末、夏秋两季(主要考虑温度问题)。
乌鸡应选肛门干净、脐带吸收良好、腹部收缩良好、体态匀称、大小适中的小乌鸡。而不应选大肚子鸡,脐部有血痕、肛门部有稀粪粘结、畸形瞎眼等鸡。运输过程应注意保温,又要保持适当的通气,以防闷死或冻死。
雏鸡出壳后先饮水后开食。在20~30小时内,先给每升水加葡萄糖50克和维生素1克,然后饮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水,再每只鸡滴饮2~2滴鱼肝油、土霉素、酵母片的混合浓剂或加喂5~10克的白糖水,可提高成活率。
饮水须清洁卫生,水温15~20℃,且饮水日数量要充分,分布要均匀,使每只鸡都能饮到足量的水。
出壳后第二天喂食,即开食。喂料最好用配合饲料。在头3天,可用泡过的碎米、芝麻或碎玉米喂食,每100只鸡每天喂3~5个熟鸡蛋。第5天起,可用炒碎米加上部分小鸡配合饲料干喂。第7天起可喂全价饲料。一周后,可加喂3%~5%的细砂,以增强其消化机能。此期间,应少喂而多增加次数。
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而泰和鸡雏鸡因绒毛更稀薄,散热快,御寒能力差,故更显得怕冷。适宜的育雏温度为:第一周33~35℃(保温伞内温度),从第二周起每周下降2℃。温度计应放在保温伞下距地面12厘米处。一般60日龄脱温,寒冷季节应到90日龄脱温,夏季则30日龄脱温。育雏室的室温与热源中心温度一般以相差6~8℃为宜。温度是否适宜,可根据鸡的动态来判断。温度适宜时,雏鸡活泼好动,睡眠安静,鸡群分布均匀;温度过低时,拥挤成堆,行动迟缓,睡眠时发出“叽叽”尖叫声,向热源靠拢,雏鸡易感冒拉稀;温度过高,小鸡张嘴喘气,鸡群远离热源,大量饮水。
乌骨鸡怕潮喜干燥,尤其是泰和鸡。一般湿度控制在55%~70%。舍内过于干燥则空中尘土飞扬,易诱发呼吸道疾病;温度过大则易患球虫病、鸡白痢等疾病。
适当的光照对小鸡的采食、饮水、运动及健康都有好处。出壳后第1周内,每天以20~23小时光照为宜,第2周开始,可逐渐减至13小时左右。以后逐步采用自然光照时间。4周龄开始,气温允许情况下(20℃左右),让小鸡每天晒太阳2~4小时,有助于体内维生素的合成,利于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生长,同时也可起消毒作用。
小鸡体内代谢旺盛,又是密集饲养,需较多的新鲜空气。因此必须通风换气,以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
进舍内应感到无臭味、无闷气、鼻眼感觉无强烈刺激为宜。
要经常观察鸡群精神、粪便、食欲,以便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措施,对提高乌雏鸡成活率和小鸡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小群饲养的乌鸡可不断喙断趾,断喙目的在于防止啄癖和减少饲料浪费。断趾仅用于种公鸡,是防止配种爬跨时伤害母鸡。断喙前期在10日龄左右进行。一般用专用切喙机进行,剪去由喙尖至鼻孔这段长度的1/3。后期断喙在12周龄左右进行,上喙断去1/2,下喙断掉1/3。且应将食指横在鸡嘴上,将鸡脖子伸长,这样舌头就往里缩,不会“断舌”。留种公鸡只去掉喙尖,不可断喙过长,以免影响配种。断趾可在转入成鸡鸡舍前的任何时候进行,用剪刀剪掉公鸡内侧脚趾及后趾,在趾甲后处剪去。
至60~150日龄时即为青年鸡,它的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培育成健康的、有高效生产能力和种用价值的个体,对商品鸡而言能否整齐按期出栏及生产效益也至关重要,一般在100~150天内,其体重达0.75~1.2千克,即可出售。
饲养方法有3种:
①定时饲喂:每天3~4次,每次间隔4小时,适用于饲喂湿料。
②自由采食:以干粉料投放在饲槽中任鸡自由采食。
③限制饲喂:对其日粮的数量、质量进行限制,此法适宜于产蛋鸡,使其性成熟日期延迟5~10日,保持适宜的体重,使开产蛋重增加,使种公鸡增强繁殖能力。
温度最好为15~20℃,因育成鸡体型小,散热性差。
湿度以50%~55%为宜。光照直接影响性成熟,因此光照时间只能缩短,不能增加,10~20周龄的光照是关键时期。从22周龄起,每周增加0.5~1小时,直达到产蛋期的光照时间。肉鸡的光照除白天的自然光照外,晚上用
1乌鸡的孵化可以参照之前的经验,差不多也要28天时间才能出壳。
刚出壳的小乌鸡怕冷,要放在温度稍高一点的地方,我是直接在孵化器上面围了个小巢,外面搭着厚的旧棉袄,条件有限,只能这么着养了。不过好在无病无灾的也这么过来了。
2乌鸡基本什么都吃,小时候喂养的是米饭和玉米馓,长大了就什么都喂。
谷子、玉米粒、麦子、青菜叶、蒲公英、豆子都吃。
因为家里老打豆浆,乌鸡们还爱喝起豆浆来了。
3乌鸡小时候爱生病,所以要提前预防。鸡舍一定要经常清理,如果粪便出现白色,就是受凉了,一定要堵住鸡舍里的阴风。多垫垫草料保暖。
平时也要多喂大蒜和生姜水防止感冒。另外紧急情况就喂点土霉素和阿莫西林吧。
我也会给他们喂仙人掌吃,算是我独创了,因为他们天天到处刨,不知道就会迟到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所以也算是预防食物中毒了。
4注意事项:防治感冒。鸡舍通风透气良好。
乌鸡是一种名贵的优良药用鸡种,其商品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乌鸡雏鸡的成活率和它的产蛋率呢?实践证明,饲养乌鸡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雏鸡的消化机能弱,所以一定要喂容易消化的饲料,如半熟的小米饼拌入熟蛋黄按18只雏鸡每日拌1个,10日龄后可以在饲料中加入 10%―20%玉米面,8%―10%切碎的青饲料,1%―1.5%的骨粉,1%―1.5%的鱼粉和0.5%清水洗净的细砂粒。30日龄后可以改喂粉料混合切碎的青菜,并加入骨粉、鱼粉、贝壳粉等,同时每天还要喂1―2次粒料(如小米、大麦、小粟等)。
2、在雏鸡孵出后的第二周,每天在饲料中加入0.04%的痢特灵,用来控制乌鸡的副伤寒和鸡白痢杆菌病。15日龄后,每天喂含0.01%的痢特灵的饲料,然后停止1―2天再喂。到45日龄后,要注意防治鸡蛔虫病。在8、25和66日龄可接种鸡新城疫疫苗。如发现病鸡要立即隔离。对于生长快慢不一,体质强弱不匀的要进行分群饲养。
3、对雏鸡应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期,注意保温和防潮,要保持生活环境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栏舍干燥。饮用水要清洁卫生,食槽、饮水器每天要洗刷干净,每半个月要用氢氧化钠热溶液消毒一次。垫草要勤晒勤换。
4、母鸡在冬季要补充光照,同时进行精心的饲养管理,才能多产蛋。据实验,冬天把光照时间延长至13―14小时,同时供应营养丰富的饲料可提高产蛋率22%。具体办法是:从11月至次年1月,用15―60瓦灯泡,每天5时到18时,17时到20时,24时到后半夜2时,给予光照和补饲。在补充光照时,不要突然明暗,以免引起鸡群的惊慌。
养鸡
养鸡